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气机升降平衡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应用升降理论,调理脾胃的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总结出调理脾胃升降的四种治疗大法。针对寒热错杂、中气阻滞成痞之脾胃升降不及,则宜辛开苦降,使脾升胃降。脾胃虚寒、升降无权之脾胃升降失调,则宜升清降浊,以调脾胃升降。中气虚下陷之脾升不及、升之反作,则益气升阳举陷。中气虚、胃气上逆之降之反作,则降逆和胃,以降胃气。  相似文献   

2.
对名老中医李培治疗脾胃病的整体升降思想进行了探讨。李老认为,脾胃升降失常则百病由生,故治疗脾胃病的关键在于恢复脾胃的"升降之机",且治疗不可单着眼于脾胃本身,需从五脏着手,调理整体气机升降来恢复脾胃之气机升降。临证善用柴芍枳草、黄连吴萸、黄连肉桂、柴胡枇杷等药对,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奠定了气机升降理论的学术思想,《伤寒论》将升降理论思想贯穿于六经辨证,而对升降学说从理论阐发,当从金元诸家开始,其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丰富了升降学说,如刘完素之玄府水火升降观、张从正之攻邪升降观、李杲之脾胃为升降枢纽观、朱丹溪之五脏气血升降观,均对后世气机升降理论学说阐发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曹颖  李志国 《吉林中医药》2013,(10):980-981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以“中气升降”为中心,阐释脏腑气机的圆运动,在临床治疗中重视人体中气,调畅脏腑气机,复其升降枢转之常。黄氏第五代弟子麻瑞亭将“中气升降”理论进一步完善,认为脏腑气机升降紊乱所致之病,均当复其升降之常,而复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中气升降,并将黄氏气滞之主方下气汤加减完善为治疗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紊乱之内伤杂病方,可用以指导临床脏腑气机失调类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程丑夫教授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进行辨证施治,从脾胃系统的升降运动拓展到"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的五脏系统的升降运动;并且将水火、气血与五脏联系在一起说明升降的有机运动方式。以"使升者升,降者降"为基本治疗原则,应用升清降浊的方法恢复其气机的升降。并列举了不同系统疾病的辨证案例,展示方药,分析特点等。  相似文献   

6.
唐为勇教授认为,小儿泄泻病机关键在于脾虚湿盛,脾胃功能及湿邪与气机关系密切,临床治疗小儿泄泻尤为推崇气机圆运动理论,重视肝肺之左升右降,及其与脾胃气机升降的密切关系,通过提壶揭盖、理气开郁等肝肺同调法调整脾胃气机升降,使气机得舒、升降相序而泄止。  相似文献   

7.
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但若以气为百病之纲、脾升胃降这两个要点审诊,则有执简驭繁之效,故脾胃病可以用升降理论来诊治.脾胃升降是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调理脾胃就应调节脾胃以及相关脏腑之间的气机升降,以求平衡而百病乃除.  相似文献   

8.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著作中,张仲景将《内经》脾胃气机升降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后世脾胃气机升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笔者通过分析张仲景的三泻心汤,运用其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体现了张仲景重视脾胃气机升降的学术思想,将其治法特点运用于临床,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试论脾胃的气机升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文彬 《江苏中医》1999,20(11):9-10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纳运动能正常,水谷精微物质充盛,则营卫协调,五脏安和,机体功能正常;若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或升降太过,或升降不及,或升降反作,则不仅消化功能发生紊乱,而且将波及其它脏腑,变生多种病证。对于脾胃系统病证,调理气机升降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健 《新中医》2013,45(12):178-179
气机升降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药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样,方药配伍也离不开气机升降理论的指导,掌握药物的升降沉浮理论可以更好地遣方用药。笔者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对四逆散方药升降浮沉治疗脾胃病的认识与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前,指导慢性肾衰治疗的中医理论尚缺乏统一.将脾胃气机升降理论运用于慢性肾衰的治疗,可以开拓慢性肾衰辨治思路,明确治则治法,指导临床方药运用.对于慢性肾衰的治疗,从脾胃气机升降理论出发,调理其气机升降,通腑降浊,使有毒物质得以排泄,血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气机升降学说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代医家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 ,认为气机升降是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形式 ,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气机升降 ,各脏皆有 ,然而气机升降的枢纽则在脾胃。没有脾胃的升降运动 ,则清阳之气不能敷布 ,后天之精不能归藏 ,饮食清气无法进入 ,废浊之物亦不能排出。脏腑气机升降受脾胃升降的影响 ,脾胃升降运动的维持也有赖于其它脏腑升降的协调。其它脏腑对脾胃升降的影响 ,常表现为 :肝失疏泄 ,气机郁滞则无克脾犯胃 ,肺失宣降则不能助脾…  相似文献   

13.
脱屑性唇炎与脾胃关系密切,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医脱屑性唇炎归为"唇渖"、"唇风"、"唇胗"等疾病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胃伏火。脾胃伏火的产生是由于脾胃升降失司,郁遏于内所致。治疗伏火应从调整脾胃气机升降入手。王彦刚教授通过调整脾胃气机升降来消解脾胃伏火治疗脱屑性唇炎,选用泻黄散酌加通降气机之品,是伏火得清,脾肾之功重振,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有利于枢机之能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因外邪侵袭、情志内伤、饮食失调等,致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常,气滞、血瘀、痰浊及癌毒内生,日久积聚于胃脘而成。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则精微不能濡养,浊液不能排出,影响体内正常气机升降。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的条达,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失调,则影响气血运行。气机升降关系在胃癌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运行,则气凝血滞,痰浊内停,甚则癌毒内生,发为癌瘤。故在临床治疗中注重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辛开苦降,调畅气机,恢复脾胃的正常升降功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前研究已证实,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机体气机升降失常,尤其是脾胃的气机升降失常密切相关,而旋覆代赭汤整体上具有辛开苦降,恢复中焦升降之职的作用,可以通过组方中的药味升降变化来调节脾胃的气机升降失常。气机升降理论指导中医临床治疗几千年,其成果颇为丰硕。然而,由于其理论文化气息浓厚,内容缺乏客观、规范化的现代科学表达体系,目前仍不能与现代医学互通,基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脾胃气机升降理论研究及其在其理论指导下的,关于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理探讨,将为拓宽研究思路,为中医药治疗RE提供突破性理论指导,是中医药治疗RE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研究认为,现代医学中的胃肠动力与中医学的脾胃气机升降相关.脾胃升降失调引起的胃肠症状与胃肠动力异常的临床表现相吻合.脾胃虽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然肝失疏泄,肺失宣降,肾失温煦,心神失调皆可引起脾胃气机的升降紊乱,表现出胃肠动力的相应变化.因此,在探讨胃肠动力异常时,既要从中医的观点分析脾胃升降失调,也应重视其他脏腑与胃肠动力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纳运功能正常 ,水谷精微物质充盛 ,则营卫协调 ,五脏安和 ,机体功能正常 ;若脾胃气机升降失调 ,或升降太过 ,或升降不及 ,或升降反作 ,则不仅消化功能发生紊乱 ,而且将波及其它脏腑 ,变生多种病证。对于脾胃系统病证 ,调理气机升降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唐江山主任医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特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霖 《福建中医药》2005,36(3):29-29
唐江山主任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他注重脾胃学说,善治胃肠疾病,认为脾胃乃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降失常是脾胃病的根本病机,提出调畅气机是治疗脾胃病的总则。临证采用升脾气、降胃气,补脾阳、滋胃阴,疏肝气、宣肺气治疗方法,抓住调畅气机这一轴心,解决复杂问题,疗效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9.
总结程丑夫教授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辨治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认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其病机或为脾胃虚弱,致脾胃升降失常,清阳不升而致眩;或为肝升太过,肺降不及,肝阳上亢而致眩;或为肾水不足,心肾不交,心火独亢上攻脑窍而致眩。治疗强调一身之气需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具体组方从调畅脾胃或平肝降肺或交通心肾入手,基于调整脾胃、肝肺、心肾的整体气机达到周身气机升降平衡以治疗眩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治脾胃补虚泻实处方药着眼升降江苏省靖江市肝病医院(214500)朱玉【关键词】脾胃病,补虚泻实,气机升降,理论研究脾胃为病,不越正虚与邪实两端。然升降逆乱是其病机之关键。自主治脾胃者,或以补虚,或以泻实,或以补虚泻实兼顾,其意均在恢复脾升胃降之生理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