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冰硝散外敷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致患肢水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4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住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水肿患者32例为治疗组,采取冰硝散外敷治疗护理。同期入院患者36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并对两组患者下肢周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1.11%(22/36),而治疗组为96.88%(31/32);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X2=10.6090,P=0.001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下肢周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5.187,-4.140,P 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冰硝散外敷可有效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水肿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袋冷疗配合冰硝散外敷防治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从术后第3天加盐袋冷疗及外敷冰硝散,连续使用10天。比较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及VAS疼痛评分。结果:患肢肿痛缓解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袋冷疗配合冰硝散外敷可有效缓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痛,缩短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3.
师恒伟 《光明中医》2016,(3):365-367
目的观察中药祛湿化瘀汤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溶栓、抗凝、活血化瘀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祛湿化瘀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O5)。结论祛湿化瘀汤加减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冰硝散外敷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方法选入2017年8月—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n=40,冰硝散外敷辅助治疗)与对照组(n=40,尿激酶溶栓),分析治疗效果、大腿与小腿的周径差。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大腿与小腿的周径差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大腿周径差为(1.55±0.03)cm,对照组为(2.33±0.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39 1,P=0.0000)。实验组小腿周径差为(1.22±0.03)cm,对照组为(1.88±0.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25 3,P=0.000 0),数据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冰硝散辅助治疗法,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冰硝散外敷缓解下肢骨折肿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骨一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下肢骨折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冰硝散外敷)30例,对照组(甘露醇静滴)30例,对其肿胀程度的缓解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冰硝散外敷缓解下肢骨折肿胀作用显著,较甘露醇静滴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冰硝散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100例,采取中西医结合,内治外治结合,急性期给予西药溶栓、降纤、抗凝、内服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清热利湿汤药的同时,使用我科自制"冰硝散"局部外敷,其消肿止痛疗效显著,现将治疗期间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爱军  李振民 《河北中医》2015,(2):212-214,2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变化。方法将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溶栓、抗凝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方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10 d。检测2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股静脉内血栓大小及管腔阻塞程度,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优于对照组(84.0%,P0.05)。2组治疗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升高(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股静脉超声影像显示完全通畅率较对照组高(P0.05),完全阻塞率低(P0.05)。结论溶栓、抗凝联合中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疗效,可有效促进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合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于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D-二聚体、Fbg、48h伤口引流量、髌下10cm周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合桃红四物汤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积极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肢术后疼痛、肿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即疏血通注射液静点、中成药消栓胶囊口服、水调散外敷联合西医溶栓、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疏血通注射液静点,中成药消栓胶囊内服,水调散外敷联合西医溶栓、抗凝治疗;对照组(西药治疗):单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营泻热化瘀汤治疗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该次研究对象该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的78例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n=39,使用西药治疗)和观察组(n=39,在西药基础上使用清营泻热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患肢髌周、髌下15 cm周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患肢髌周、髌下15 cm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全血低切黏度(WBLSV)、血浆黏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R)、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患肢髌周、髌下15 cm周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基础上给予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清营泻热化瘀汤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缩小下肢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介入溶栓治疗和单纯抗凝治疗应用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在医院选取24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抗凝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介入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大小腿直径周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68.3%(P0.05)。结论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介入溶栓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具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冰硝散外敷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用药指导、功能锻炼等。在此基础上,实验组进行冰硝散外敷。观察患者疗效、大腿周径、小腿周径、深静脉血拴(DVT)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大腿周径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大腿周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小腿周径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小腿周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DVT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硝散外敷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大腿周径、小腿周径,降低DVT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营泻热化瘀汤治疗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护理,治疗组加服清营泻热化瘀汤,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相关生化指标(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下肢周径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3.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二聚体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下肢(踝段、腓中、髌上10 cm、股中)周径缩短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清营泻热化瘀汤治疗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满意,可显著减轻下肢肿胀及疼痛,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黛柏膏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抗凝、祛聚、改善下肢静脉回流等基础治疗措施,治疗组另予黛柏膏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予30%硫酸镁溶液外敷。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及患肢肿胀、疼痛、周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73.33%,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肢的肿胀、疼痛、周径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诸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黛柏膏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双柏散外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水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柏散外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水肿的疗效。方法:将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08例,按数字顺序排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双柏散外敷治疗患肢。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双柏散外敷在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散外敷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伤口肿痛的疗效。方法:将6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每日酒精清洗伤口并更换敷料,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大黄芒硝散外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周径、疼痛评分和肢体温度差的情况。结果: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7天两组患肢伤口疼痛、髌上周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指标低于对照组。结论:大黄芒硝散外敷可有效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通脉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1月在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治疗的110例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溶栓、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化瘀通脉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2组治疗后下肢周径差值、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和血细胞比容)、FIB、D-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统计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血栓溶解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小腿和大腿周径差值、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血细胞比容及血清FIB、D-D、TNF-α、IL-6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2.7%(51/55),血栓溶解总有效率为87.3%(48/55),对照组分别为74.6%(41/55)和61.8%(34/55),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化瘀通脉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可明显改善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液高黏、高凝状态,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经验方中药散剂外敷配合静脉泵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5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在常规抗凝治疗及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泵;观察组则在常规抗凝治疗及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泵,并于泵下放置中药外敷散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程度和DVT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院中药外敷散剂配合静脉泵可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朱金华  周国柱  江萍 《光明中医》2016,(12):1744-1747
目的探讨中药益气养阴通脉汤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 DVT)形成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1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术后给予益气养阴通脉汤治疗,对照组57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对2组患者的患肢肿胀、D-二聚体、引流量及术后14d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肢周径差(患肢与健肢于膝上及膝下10cm测量周径的差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及第10天的D-二聚体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天治疗组中有2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6%;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气养阴通脉汤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与低分子肝素钙比较,其疗效相当,但相对不良作用更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溶栓、祛聚、活血化瘀、促进静脉淋巴回流消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观察2组治疗10 d后综合疗效,比较2组健患侧下肢周径差变化,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D-二聚体水平,统计2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内复发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10 d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健患侧下肢周径差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0 d后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较快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并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