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HPV持续感染可能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衡所致,阴阳平衡维持机体稳态的中医观念与自噬维持机体物质代谢的微观平衡是一致的。自噬是建立在局部基础上的整体稳态调节,调控自噬可降低HPV感染率。运用中医药调节阴阳平衡、调控自噬是治疗HPV感染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2.
自噬是机体内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细胞组分的过程,有利于机体内物质平衡和内环境稳态。在肝脏脂质代谢过程中,一方面细胞自噬的上调促进脂滴的分解,一方面自噬的下调则促进脂质的聚积,同时肝脏细胞脂质聚积也会对自噬产生负向调节。自噬对于肝脏脂质代谢的正向或者负向调节,从微观调控着体内的脂质稳态。阴阳自和是阴阳二者生理状态下自动维持平衡的能力,细胞自噬也是微环境的动态平衡。笔者试从中医阴阳自和角度论细胞自噬对于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阐述从细胞自噬与阴阳自和理论指导肝脏脂质代谢紊乱治疗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噬是机体清除自身衰老细胞及有害物质的一种维持细胞能量稳态平衡的机制,受营养因素影响明显,AMPK/mTOR是感受能量变化以调节自噬的重要信号通路。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水谷精微化生的一种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血关系是机体能量代谢的微观体现。气的推动、调控、温煦、凉润、防御和中介等作用与自噬维持机体各系统正常运转的作用高度相似,而血的濡养作用又与自噬受能量影响相似,因此AMPK/mTOR是调节自噬的重要途径,气血关系是维持自噬稳态的重要物质基础,气血理论是AMPK/mTOR通路调控自噬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精是人体生命之本原,气是人体生命之维系,精能化气。细胞自噬是通过降解、重利用自身物质来维持细胞和机体稳态的过程,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细胞自噬从中医精气理论分析,是一种精化气的过程,而且气可以通过信息传递功能调控自噬。细胞自噬亦是精化气功能的重要体现。细胞自噬产生的新陈代谢是气化的一种形式,自噬功能主导的细胞成分变化及细胞分化是气化功能对人体生长发育作用的重要表现。细胞自噬具有抵御外邪、防御疾病的功能,这也是气防御功能的一种微观表现。此外,自噬激活的过程是一种精化气、阴化阳的转化,其过程需要保持阴阳平衡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而且细胞自噬对疾病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细胞自噬的这种动态平衡调节属性是精气阴阳调和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自噬是机体应对外界刺激的自我保护过程,是真核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代谢途径,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噬的动态调节性与中医学阴阳自和理论相契合,是阴阳动态平衡的微观体现。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阴阳失和密切相关,调和阴阳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状态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了自噬与阴阳自和的相关性,从阴阳自和的角度讨论细胞自噬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中药复方通过调节自噬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规律,可为明确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细胞自噬的角度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LFD)的病因病机,阐明通过"温阳健脾化浊法"调节中医"阳虚湿盛"的微观辩证机制,为中医药调节自噬、平衡阴阳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及"温阳健脾化浊法"在NALFD的防治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细胞自噬是细胞程序性调控的重要生命活动,广泛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分析细胞自噬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探讨“伏毒”的微观机制,从微观角度揭示特发性肺纤维化中“伏毒”致病的病机及“扶正解毒法”的临床应用。可认为细胞自噬与中医正气亏虚时通过“精气转化”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湿热痰瘀实邪时通过“自我消化”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一致的。阐明中医药能够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不同病期双向调节细胞自噬以维持机体阴阳动态平衡,标本兼治,延缓病情发展,为预防和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既病防变的宏观治病思路深入剖析,探讨其与自噬可能存在微观联系。认为自噬作为一种自我保护性的细胞死亡,对维持细胞及机体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自噬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中医既病防变理论包含了早期治疗及防止传变两层含义,抓住宫颈癌前病变这一黄金期进行调控的思路,与中医"既病防变"理论不谋而合,从中医微观辨证角度探讨,自噬机制与人之"正气"相类,自噬维持的稳态即"阴平阳秘"状态,既病防变理论原则下需要早期扶正制邪及平衡阴阳,防止疾病传变,当下中医药对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已有一定的实验论证,但证据不够充分,其中的调控机制仍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心肌细胞自噬是一种心脏处于自组织调控下的稳态(阴阳自和),可以消除受损的细胞器,产生新的营养物质,协助细胞度过缺血期.本文围绕心肌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的心脏阴阳失和时心肌细胞自噬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与自噬对于脂质代谢内稳态的调节分属两个理论体系。脂质合成与脂质分解作为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及相互转化的关系,与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相一致。脂质合成与脂质分解之间的相互平衡共同调节着机体脂质稳态。在自噬与脂质代谢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已经有研究证实自噬以"噬脂"促进脂质的分解,又通过某种途径参与脂质合成。同时,脂质沉积抑制自噬水平的高低。其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五行学说解释为:自噬"生"脂质合成"、"自噬"生"脂质分解"、"脂质合成"侮"自噬"。运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探讨脂质代谢及自噬对于脂质代谢的调节关系具有颇为特殊的意义,将为进一步探究其科学内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自噬是由溶酶体介导的程序化细胞降解途径,通过降解和重吸收作用,在维持细胞稳态、清除细胞内有毒物质、平衡代谢能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噬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诸多环节,研究显示自噬可以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目前,通过干预自噬靶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成为研究的前沿方向。据报道,多种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单体(或其活性成分)及复方通过对自噬相关蛋白、自噬相关基因、自噬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及其他方面的调控参与了自噬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从阐述生物体内动态变化的规律、分析生物体内对立制约的调控作用、描述生物体内稳态的和谐平衡、探讨研发新的生物疗法策略4个方面,论述了阴阳学说在现代医学各个分支领域中的运用;阴阳学说已逐渐为现代医学界所接受和应用,可阐述和分析人体内各种生理功能调节、病理的变化以及人体中内稳态的相互关系。阴阳相互对立的动态平衡可调节细胞周期的每个环节,维持细胞正常增殖;阴阳平衡与和谐普遍存在于免疫系统中,对免疫系统的平衡、维持体内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自噬是清除细胞质中功能失调的线粒体,从而维持线粒体功能的完整性和细胞稳态的自噬方式。线粒体自噬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能够维持线粒体质量和数量的平衡,在饥饿及恶劣条件下维持细胞生存,并具有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等功能。其分子机制涉及多种蛋白,许多因素可引发线粒体自噬,如饥饿、氧化胁迫、低氧、去极化、其他各种胁迫等,未折叠蛋白的积累也可诱发线粒体自噬。近年来,作为研究热点,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与临床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糖代谢紊乱等疾病。人们发现调节线粒体自噬或许成为一些疾病治疗新的方向。同时临床研究人员对中医药重视程度逐渐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药在调节线粒体自噬中有一定价值。就线粒体自噬在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对其影响的研究中发现,目前中药调控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线粒体自噬报道相对较多,但在线粒体自噬作用机制,线粒体自噬平衡及中药对线粒体自噬激活或抑制的作用差异仍存在疑问。调控线粒体自噬已成为中药防治疾病新的研究靶向策略。该文分析汇总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为中药对线...  相似文献   

14.
自噬是真核细胞中溶酶体通过降解细胞内受损成分来为细胞提供营养与能量的过程,在维持机体稳态中起重要作用,并蕴含中医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的理论内涵。自噬过程在正常子宫内膜中有序发生,并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患者子宫内膜自噬水平异于正常内膜,且不随月经周期发生改变,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也是阴阳失衡的微观表现。从中医阴阳理论探讨自噬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相关性,有利于中西医结合对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认识与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细胞自噬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中医气虚、痰浊瘀血病机的相关性分析,认为细胞自噬与中医气虚情况下通过“精化气”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以及脏腑功能失调下内生痰浊瘀血之实邪的自我清除以维持内环境阴阳平衡的机制相一致,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胞自噬可为探索中医药微观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所谓自噬即为细胞组分之间的自我吞噬反应,该反应是细胞自身的一种饥饿应答机制,是细胞利用溶酶体对自身受损细胞器、大分子物质进行降解的过程,此过程在细胞存在、风化、发育、维持机体内环境中有一定作用。研究发现细胞的自噬作用参与神经、心、脑、血管、肝、肺等组织病变过程中,对机体内自噬细胞进行合理调控,不仅可降低重大疾病发生率,还可维持机体内环境。近年临床研究人员对中医理论重视程度逐渐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药在调节细胞自噬中有一定价值,故本次对中药复方调控自噬的作用、机制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细胞自噬与中医气虚痰瘀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讨细胞自噬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中医气虚、痰瘀病机两者的相关性,认为细胞自噬与中医气虚情况下,通过"精化气"以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机制,以及在脏腑功能失调下内生实邪的自我清除以维持内环境的阴阳平衡相一致。通过细胞自噬机制的阐明对揭示中医气虚痰瘀的微观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人们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手段。一般情况下,心肌细胞依赖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所产生的三磷酸腺苷(ATP)来维持其舒缩功能和离子泵功能。细胞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程序性降解机制,是机体组织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和自我修复过程,也是细胞凋亡的一种方式,是维持人体细胞能量平衡的一种基本现象。线粒体自噬是细胞选择性自噬的一种,是受损线粒体利用自噬机制选择性清除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线粒体自噬对于维持心肌细胞的稳态非常重要。随着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或其提取物被证实可以通过自噬或者调节线粒体的功能来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损伤。这更加启发着中医药工作者以线粒体为靶向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就线粒体自噬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在该领域的干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自噬是维持肝实质和非实质细胞肝内稳态的关键.在不同条件下,自噬稳态失调可促进肝损伤的进一步恶化.以自噬为靶点的药物干预成为肝纤维化治疗的新策略,但是自噬在肝纤维化中具有双重作用,目前临床尚缺乏针对自噬的特异细胞选择性靶向药物.中医"以平为期"的治疗理念与恢复自噬在肝细胞中的稳态具有重要的相关性,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可以看作...  相似文献   

20.
《光明中医》2021,36(13)
阴阳自和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稳定状态的能力和趋势,阴阳自和是一种健康的状态。阴阳自和包括2个方面内容,一者机体内部自我修复、完善趋于康复平衡状态;二者借助于外部药食、针刺等治疗使机体恢复自我平和、阴阳平衡状态。阴阳自和概念对于指导股骨头坏死诊疗有重要意义。对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原因可归结于阴阳不能自和,阴阳平衡的失调;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也有指导意义,可以给予调节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使机体恢复阴阳平和状态。对于股骨头坏死预后的指导意义:只要机体内部阴阳重新达到平衡,达到阴阳自和状态就达到了康复,不能够刻意地追求股骨头完美的轮廓,达到阴阳平衡,有时带着塌陷的股骨头生存也是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