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泻南补北法治疗辨证为肾阴亏虚,心火偏亢的绝经前后诸症、脏躁、妊娠心烦等妇科疾病,收到了良好的疗效,拓宽了泻南补北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明确将中医的治法归纳为“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并详为论述。但“八法”之中,对汗、吐、下、温、清、消、补七法的论述,因各据其偏盛偏衰而纠正,较为单纯,故概念明确,界限清楚。独有和法,因其不是纠正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而是两个方面或多个方面失于调和,较为复杂,程钟龄并没有将其含义阐述清楚。但在临床实践中,和法的应用却非常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环境与疾病谱的改变,和法的应用也应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泻南补北”法临床应用广泛,以本法治疗情志病具有独到的优势。文中以临床诊治“笑不休”验案一则为例,观察发现该病具有心火偏亢、肾水不涵的病机特点,而通过“泻南补北”之法,泻其心火,补其肾水,既可使水能制火,又能调整肝木之疏泄,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彩霞  梁勇超 《河南中医》2009,29(12):1182-1183
岭南地区原发性痛经具有阴湿、寒湿、阳气偏弱的区域性特点,其防治宜采取“清”、“调”、“补”三法,运用中药的周期序贯疗法,健脾化湿、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以治标;宣通阳气、振奋正气以治本。  相似文献   

5.
韩一宁  王凌 《陕西中医》2004,25(5):478-479
补法依据祖国传统医学中“虚则补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理论为立法依据,是针对人体气血阴阳,或某一脏腑之虚损,给以补养的一种治法。其作用,在于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协调阴阳的偏胜、偏衰,使之归于平衡。所以补法以补虚扶正为主,但亦可间接起到祛邪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不荣则痛"的疼痛类型,笔者将其称为"肝虚身痛证",主要是因肝血不足,致脏腑筋脉组织失养而出现的一种虚证疼痛。笔者从肝论治,以补肝汤为主方,临证兼顾患者体质的阴阳偏盛偏衰,兼夹病邪属气滞、寒、痰、血瘀等之异,而参以行气、温阳、化痰、散瘀等法,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阐述脏腑上下传变的虚证病机,论证治疗慢性咳嗽以补虚为首的合理性,通过辨证的阴阳分别论述慢性咳嗽的阴阳偏虚之补,论证补虚为首治疗慢性咳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补托法是中医外科治疗疮疡的一种常用内治法,以补益药物为主,辅以透托之品,达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之效。黄莺教授根据气血阴阳的偏衰,分别治以益气,补血,滋阴,补阳,佐以透托之品,共奏扶正祛邪之功。  相似文献   

9.
清热安胎法在先兆流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古代文献表明热邪致病是先兆流产常见病因,清热安胎之法颇为常用,与临床所见相符.究其机理,与妇女妊娠后生理功能处于阴血偏虚而阳气偏亢、孕妇原来的体质因素、所处地域因素以及先兆流产患者阴道流血易感六淫等相关.但查阅近20余年文献发现关于清热安胎法的报道甚少,多为健脾补肾法的研究.诚然胞脉系于肾,补肾健脾乃安胎之基本治法,但临床上仍应辨证论治,当补则补,当清则清,不能拘泥一法.  相似文献   

10.
王立颖 《江苏中医》2001,22(1):35-37
《金匮要略》注重脾胃疗法,书中对20余种病证采用补脾法治疗,其中有以补脾法为主者,也有以他法为主而配以补脾法者。根据补脾法的作用,将其分为6个方面:补脾以资化源,补脾以运水湿,补脾以摄血液,补脾温运中焦,补脾以固胎元,补脾以防传变。  相似文献   

11.
针灸辨证选穴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辨证应以"补不足,损有余"为原则指导临床,而取穴当先从阴阳着眼,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以达阴阳平衡,次从五行入手,并结合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补虚泻实,以此来达到人体阴平阳秘的健康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注重脾胃疗法,书中对20余种病证采用补脾法治疗,其中有以补脾法为主者,也有以他法为主而配以补脾法者。根据补脾法的作用,将其分为6个方面:补脾以资化源,补脾以运水湿,补脾以摄血液,补脾温运中焦,补脾以固胎元,补脾以防传变。  相似文献   

13.
武连仲教授毛刺法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刺法是一种独特的皮部刺法 ,性质偏补 ,属《灵枢·官针》“十二刺法”之一 ,具有疏表散邪、调和营卫、化瘀宣痹作用 ,针刺特点是多针浅刺。武连仲教授应用该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等疾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探讨蒙医经典医籍《观者之喜》中"老年人赫依偏盛,易骨枯,治以补为主,补暖补精,而抑赫依过剩"理论,指出骨质疏松属蒙医"骨枯症"范畴,骨枯症"治以补暖补精,抑制赫依过剩"理论可对蒙医药抗骨质疏松的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张继泽认为,膏方制定需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因时制宜的原则。其主要作用是扶正补虚,调治病体,寓消于补,补消兼施。指出:辨证施补,补勿过偏,补消结合,杂而勿乱,滋而不腻,补而不滞。身体虚弱时或病后康复以补为主,慢性病治疗需要先去其病后再调补。  相似文献   

16.
艾灸是用艾炷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借艾的热力起到温通气血、回阳起陷作用的一种方法,以病久阳虚邪实者为宜。一般来讲,艾灸具有偏温、偏补。烧  相似文献   

17.
疾病的结果导致了机体的阴阳偏盛或偏衰。阴阳学说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就是把握阴阳失调的状况,用药物、针灸等治疗方法,调整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中医治病,其实就是调整阴阳,纠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可见中医治疗的原则和将杠杆恢复平衡的原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养生须得当     
1、不盲目进补。选补一般用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之人,这些人的体质多属于"虚",故宜用补益之法。无病体健之人,一般不需要使用。 2、补勿过偏。进补的目的在于调节阴阳,宜恰到好处,适可而止,不可过偏。 3、辨证进补。虚人当补,但个别有异,四时有别,应做到辨  相似文献   

19.
浅谈健脾法在儿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体质特点是“脾常不足”,而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一病,五乱病作”。长期患脾胃病将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简要介绍应用健脾法的体会。 1 调治脾胃,健运为先 小儿脾胃病的病因多为喂养不当所致。由于小儿脏腑柔弱,脏气清灵,治法偏补则易壅遏气机,峻消则易损脾伤正。健运即运行、运转之义,属八法中的和法,其补中有消,消中有补。脾健贵在运而不在补,在运脾药中,笔者常用谷麦二芽。因麦芽入脾主升,谷芽入胃主降,两者合用,开发胃气,宣发五味,使脾胃相合,升降有序,运化自如;配合茯苓、山药甘淡平补;大枣、甘…  相似文献   

20.
“和法”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和”观在中医治法层面的体现,蕴含着补偏救弊以执中致和的思想。胃MALT淋巴瘤化疗后多发消化道不良反应,西医对此治疗存在局限性。施丽婕认为其病位在肝、脾、胃,病机本于气机失运、枢机不利,应从“和法”论治。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为补其偏,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以调和脾胃、斡旋枢机,治中焦以衡;二为救其弊,运用四逆散合方加减以调和肝脾、抑木建中,以平为期;使机体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