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峰 《临床医学》2015,35(2):63-64
目的总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的经验,为今后的临床急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前往救治并行院前救治的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0例由家属送至我院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救治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χ2=5.3636,P=0.0206)、住院治疗率(χ2=7.2000,P=0.0073)、病死率(χ2=7.2176,P=0.0072)、并发症(χ2=4.0111,P=0.045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行有效的院前救治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78例一氧化碳中毒成批伤患者的成功救护经验进行总结,探讨轻症成批伤患者的救护流程及有效方案,为成批伤患者的救治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因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CO)而引起的全身中毒性疾病.CO是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日常生活中常因室内用煤炭火取暖、使用液化淋浴器不当、液化气泄漏等原因,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吸入过多的CO而造成中毒.  相似文献   

4.
对25批共12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救治与护理方法进行总结。 采取加强与相关科室的协调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对于治疗急诊成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重要指导意义。而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护理知识、熟练的操作技巧和有序的分工协作是有效救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因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CO)而引起的全身中毒性疾病。CO是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日常生活中常因室内用煤炭火取暖、使用液化淋浴器不当、液化气泄漏等原因,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吸入过多的CO而造成中毒。CO有强大的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的功能而造成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大批量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启动抢救批量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急预案,根据病情分为轻、中、重度中毒,分别进入高压氧舱,选定不同的高压氧和辅助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救治。结果 34名患者临床治愈出院,2名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留有一定程度的后遗症。结论科学合理地实施急救流程,做好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是提高批量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吸人高浓度一氧化碳后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起病急、潜伏期短。轻、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但昏迷持续时间短,经脱离现场进行抢救可较快苏醒,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在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都可产生一氧化碳,如不注意煤气管道的密闭和室内用煤取暖所产生的一氧化碳其环境的通风等措施,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后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51-1652
目的探讨院前联合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患者分参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30例,参照组由家属送至本院抢救,干预组由本院急救中心去往现场接收,随后进行院内急救。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肌损害、迟发型脑病发生率对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泌尿系统、皮肤、呼吸系统感染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干预组住院时间短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院前联合院内急救护理能提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突发事件中成批伤病的特点及救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从突发事件中找出特点和趋势,为北京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及现场救治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以北京急救中心调度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北京市2000-2005年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将其中发生3人以上伤亡的事件即定为成批伤病,再从中随机抽取了1646份急救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北京市发生成批伤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伤亡人数也由2000年的641人增加到2005年的1201人。外伤事件有增加的趋势,CO中毒呈下降的趋势,6年中所有事件类型中,交通事故所占的比例最多。虽然伤亡人数逐年增加,但死亡所占比例却呈下降趋势(X^2=128.67,P〈0.001)。伤亡人中男性所占比例有上升趋势(X^2=30.11,P〈0.001)。伤亡人中18~40岁者占73、3%。在不同季节中,除冬季为c0中毒高发季节外,春夏秋三季中均为交通事故所占比例最高。平均反应时间(从呼叫受理至急救车到达事发现场的时间)由2000年的15.6min缩短到2005年的12.2min。结论 北京市突发事件最显著的特点是逐年增多,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北京外来人口的逐渐增加,以及日益加快的城市建设,打架斗殴及工伤事故有了明显增加。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多,道路的拥挤,交通事故始终占有较高比例。由于城市危旧房的改造,冬季c0中毒事件呈下降趋势。伤亡人中以青壮年为主,年龄在18~40岁之间,反映了城市青壮年多发创伤的特点。随着急救站点的逐渐增加,平均反应时间的逐渐缩短,虽然受伤人数明显增加,但死亡人数却没有明显增加,导致死亡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碳中毒就是俗称的煤气中毒。在生产和生活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可产生一氧化碳,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可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分职业性中毒和生活性中毒。职业中毒如炼铁、炼钢、炼焦、烧窑等过程中接触而导致中毒,生活性中毒如家庭室内使用煤炉或使用煤气淋浴器因通风不良均可造成一氧化碳中毒[1]。在新疆的矿区和农牧团场以架火烧煤为主的冬春季节较为多见。本科成功救治了1例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成批烧伤为突发意外事件,一般伤员多,伤情复杂。对成批烧伤是否及时、正确的救治,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肢体功能恢复。本院自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三批共62例烧伤患者,由于组织指挥有力以及休克期成功复苏、早期气管切开、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有计划的切削痂植皮等,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提高成批烧伤救治成功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进一步提高成批烧伤临床救治水平的措施和方法。方法 按不同时期治疗措施的不同 ,将 16批12 3例烧伤病人分成 1990 - 0 1~ 1992 - 12 (第一阶段 )和 1995 - 0 1~ 2 0 0 1- 12 (第二阶段 )两个阶段 ,进行比较分析。第二阶段重视院前急救与入院后早期处理 ,包括 :早期综合复苏与内脏器官功能保护、早期胃肠营养、早期切 (削 )痂、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早期气管切开等。结果 第二阶段的休克纠正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缩短 ,治愈率明显提高 ,MODS、休克、脓毒症、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 (P <0 0 1~ 0 0 5 )。结论 对成批烧伤病人实施院前急救与入院早期处理可明显提高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1月-2010年2月179例经"120"接诊的急性CO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5例患者由于中毒时间过长,到达现场时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174例患者住院综合治疗8d-2月,中位住院时间12.7d,其中死亡3例,出现迟发性脑病26例,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及时做好院前急救、转运途中的护理及院内治疗,同时予以合理的氧疗,有利于减轻CO中毒患者的症状,防止多脏器损害,降低后遗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poisoning,ACOP)是冬春季常见急症,主要病变为血红蛋白和CO结合,表现为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和脑缺氧昏迷。有关其中毒机制及治疗[1-3]报道甚多。纠正脑缺氧、保证脑组织正常的供氧是救治的主要措施,也是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对ACOP的最佳  相似文献   

18.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均可产生CO。意外接触高浓度CO而致中毒也时有发生。我院从1985-1998年共收治急性CO中毒病人46例,深刻体会到:治疗护理措施是否及时得力.对预后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每逢冬春,煤炉取暖用户增加,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也随之增加。该病发发病急,许多患者病情危重、凶险,若治疗、抢救不当,则后果严重,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笔者对我院1996年至2003年收治的36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急救配合与护理措施对急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6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急救配合与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66例病人除3例现场已死亡外,其余63例均抢救成功,并无后遗症。[结论]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可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