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超微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超微针刀治疗,温针灸取穴参照《针灸大成·胜玉歌》处方,温针灸每周5次,超微针刀每周2次,共治疗6周,对照组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天3次,连服6周。治疗前后及随访时都采用骨关节炎指数评估量表(WOMAC)、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两组治疗后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随访WOMAC量表各项评分及VAS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80.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超微针刀能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疗效优于硫酸氨基葡萄糖,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超微针刀扇形斜刺法结合拔罐与常规针刺疗法结合拔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软组织损伤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选取痛性结节点行超微针刀结合拔罐治疗,1次/d,16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穴取肾俞、大肠俞、阿是穴、承山等穴行针刺结合拔罐治疗,1次/d,16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参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DI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ODI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对照组为66.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微针刀扇形斜刺法结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简单易行,疗效突出,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结合拔罐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麦粒灸联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颈椎病颈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大椎、肩中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麦粒灸治疗。每周治疗3次,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6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6个月后随访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Mc 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对照组有效率为84.1%(37/44),观察组有效率为86.4%(38/44);6个月后随访,对照组有效率为79.5%(35/44),观察组有效率为81.8%(36/44),两组整体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及6个月后随访NPQ评分及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两组在1个疗程结束后NPQ评分及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在6个月后随访时NPQ评分及MPQ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麦粒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较常规针刺即时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颈椎病颈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针刺取穴均为百劳、大椎、肩中俞、中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隔物温和灸肾俞穴。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McGill疼痛问卷评分(MPQ)作为疗效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及3个月后临床疗效。结果 1个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41/44),对照组为90.7%(39/43),两组近期疗效相当(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39/44),对照组为81.4%(35/43),观察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和3个月后随访时,两组NPQ评分、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在1个疗程结束时NPQ评分、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3个月后随访时NPQ评分、M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NPQ、MPQ评分较疗程结束时均有所升高,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近期疗效与针刺相当,但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且复发的可能性更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菱形肌上后锯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菱形肌上后锯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按摩手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及随访6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并观察两组治愈患者所用治疗时间。结果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观察组治愈患者所用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刀治疗菱形肌上后锯肌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疗效巩固,而且能够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松解术联合新型生物材料PGLA埋线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黄褐斑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超微针刀松解术配合PGLA微创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PGLA微创埋线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1个月,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微针刀联PGLA微创埋线治疗黄褐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治疗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针刀疗法。2组均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3、6个月Lysholm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及随访3、6个月Lysholm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疼痛VAS评分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3、6个月Lysholm评分及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1.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针刀治疗KOA,可有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离筋刀联合拨利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肩胛提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刀组、按摩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离筋刀联合拨利手法治疗,针刀组采用常规针刀治疗,先拿揉松解颈项肌肉,再施以传统按摩手法治疗。3组均每周治疗1次,1月为1个疗程,随访时间为3个月。比较3组疼痛缓解情况、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VAS评分治疗后3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针刀组、按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刀组与按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27/30),针刀组为73.3%(22/30),按摩组为73.3%(22/30),观察组与针刀组、按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与按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复发率观察组为16.7%(5/30),针刀组为40.0%(12/30),按摩组为46.7%(14/30)。复发率观察组与针刀组、按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与按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筋刀联合拨利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采用针刀或传统按摩手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方配合针刀治疗慢性菱形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菱形肌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加味黄芪桂枝方配合针刀松解术;对照组采用口服醋氯芬酸钠胶囊,2周为1疗程,并比较半年后随访疗效。结果:2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半年后随访远期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黄芪桂枝方配合针刀松解治疗慢性菱形肌损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肌骨超声引导下微针刀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MPS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离子导入联合常规微针刀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离子导入联合肌骨超声引导下微针刀治疗;2组均以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JOA评分。结果:临床疗效优良率治疗组为81.1%,对照组为5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4个疗程,2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疗程、4个疗程,2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肌骨超声精确定位进行微针刀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MPS,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腰背疼痛,改善腰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与梅花针叩刺治疗菱形肌损伤的临床疗效与比较;方法:采用单盲设计,将120例菱形肌损伤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行针刀松解治疗,对照组行梅花针叩刺,于治疗结束后第2天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VAS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结束后第2天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后第2天的VAS评分(P0.05),而对照组两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评估方面,治疗后第2天两组之间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的有效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在对照组中,治疗后3个月时的有效率相比于治疗后第2天则降低(P0.05)。结论:针刀松解治疗菱形肌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中远期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超微针刀治疗中风后膝关节强直的疗效。方法:45例中风后膝关节强直患者均采用推拿(每日1次,10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结合超微针刀(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显效2例、有效4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推拿结合超微针刀治疗膝关节强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治疗对慢性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及复发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慢性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痛点封闭治疗)和观察组(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治疗),每组各56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了解治疗后复发率。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98.21%,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QOL-BREF量表中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ASES量表(疼痛功能、生活功能)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ROM量表(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外旋)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观察组患者总复发率3.57%(2/56)显著低于对照组16.07%(P0.05)。结论: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治疗慢性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肩关节活动能力,且复发率低,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网点状松解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超微针刀网点状松解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患者疼痛评分,采用JOA腰椎疾患评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功能活动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JOA总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JOA总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8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针刀网点状松解法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雄健  陈世忠 《新中医》2010,(8):104-105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龙氏手法治疗骨质增生移位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刀配合龙氏手法治疗,每3天1次,9天为1疗程;对照组予远红外线治疗仪(TDP)、安德森电流治疗仪(EDIT)理疗,并根据症状口服仙灵骨保胶囊或加服弥可保治疗,9天为1疗程。2组均治疗1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配合龙氏手法治疗骨质增生移位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超微针刀结合三维平衡整脊与常规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先用超微针刀松解下项线及第1、2颈椎横突处的痛性结节,再用三维平衡整脊手法对颈椎进行整脊微调,间隔2 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风池、风府、颈夹脊、百会、合谷,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方法均可改善颈性眩晕的症状,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96.67%,优于对照组的63.33%和80.00%(均P0.01);两组治疗后患者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超微针刀结合三维平衡整脊能有效改善颈性眩晕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效果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双氯芬酸钠,50mg/次,1次/d。治疗组30例针刀,患者俯卧位,胸椎处压痛点,局麻,4号针刀垂直皮肤表面刺入,缓慢进针逐渐到达至浅筋膜,试探性针刺,刺中背皮神经则出现疼痛剧烈,在此处用针刀切割松解筋膜,同时将筋结、筋束等一并切开,1~2次/周。连续治疗3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MPQ评分(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MPQ评分(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郑欢 《新中医》2021,53(17):157-160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出血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脑出血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技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19%,高于对照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后,2组NIHSS评分逐渐降低,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出血偏瘫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腰大肌结合腰臀部阳性筋结点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腰大肌结合腰臀部阳性筋结点针刀松解治疗,对照组采用腰臀部阳性筋结点针刀松解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2天后患者的JOA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定量表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愈显率治疗组83.3%,对照组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肌结合腰臀部阳性筋结点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腰臀部阳性筋结点针刀松解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隔三七饼灸与口服西药治疗对血瘀型膝原发性骨关节炎(primary knee osseous arthritis,PKOA)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血瘀型PKOA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38膝)予以针刀结合隔三七饼灸治疗,对照组30例(36膝)予以常规口服西药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采用KOOS量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症状与僵硬度、日常生活、运动和娱乐功能、日常生活质量积分及总积分变化,并在疗程结束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定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37/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8%(28/36,P0.05);观察组KOOS各维度评分在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2个月均提高(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KOOS各维度评分亦有提高(均P0.01),疗程结束后2个月日常活动和膝关节相关生活质量维度评分明显提高(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除运动和娱乐功能维度评分外,余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针刀结合隔三七饼灸可明显改善血瘀型PKOA患者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并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