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针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治疗,国内外对人类及动物实验性心肌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病毒性心肌炎分为急性及慢性期,前者指病毒感染后的10~14天内,为病毒复制期;后者指出现充血性心脏增大期。各种治疗药物主要在急性期发挥作用。1.抗病毒药物:三氮唑核苷(ribaviri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Matsumari等对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应用三氮唑核苷治疗,剂量100~400mg/kg·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病毒复制减少,存活时间延长,前景令人鼓舞,但目前尚缺少其他动物模型的资料,亦未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感染、中毒、变态反应都易导致心肌炎,但药物是中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因素,其常见药物有以下几种:抗肿瘤药物:阿霉素、环磷酰胺、正定霉素等药物会对心肌和微血管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导致心肌细胞炎症变性、坏死、间质水肿等,其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内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48例心肌炎患儿,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通过磷酸肌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心肌炎经磷酸肌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相似文献   

4.
磷酸肌酸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松伟  高丽  曹睿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912-3913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CP)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儿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应用CP加常规药物、对照组则用参麦注射液加常规药物规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CP疗效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P能更快更好地缓解症状、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心肌酶、迅速恢复扩大的心脏以及明显的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及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肌钙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可以有效地缓解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更好地恢复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水平、改善心电图,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势.由于其诊断和治疗尚无特异性,故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主要目的仍在于消除症状,恢复心功能,防治并发症等.因此,除传统常规治疗外,如何选择新的辅助药物,成为儿科心血管工作者关注的课题.为了探讨玉丹荣心丸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现将我院采用玉丹荣心丸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炎琥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5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抗心律失常西药,黄芪、炎琥宁静脉滴注;对照组予抗心律失常西药,极化液静脉滴注,两组均以14d为一疗程,治疗后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61.1%。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黄芪注射液和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缩短病程,改善心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是较为理想的抗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中药制剂,可作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我院应用黄芪注射液+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根据1999年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选择住院病儿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4~12岁;随机分为2组。 2.治疗方法 2组病人均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支持等常规  相似文献   

9.
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局限或弥漫性炎症,可原发于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病因有感染、理化因素、药物等,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我院共收治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7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医分型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春平 《工企医刊》2005,18(2):55-56
心肌炎为临床常见病,目前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采用中医分型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1998年3月~2000年10月,对我科收治的心肌炎或疑似心肌炎共77例,全部采用常规营养心肌药物,卧床休息及对症处理,同时治疗组选用生脉饮辅助口服治疗,报道如下。 1 材料来源 自1998年8月~2000年10月我科收治心肌炎及疑似心肌炎共77例,临床诊断符合九省市小儿心肌炎协作组拟定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常规抗病毒、维生素C、果糖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参麦注射液,体重〈30kg给10ml,体重〉30kg给20ml,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0~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总有效率及CKMB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于侠  周岩  孙景辉  朴金花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6):5202-5205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白介素-12治疗小鼠病毒性心肌炎过程中干扰素-γ及白介素-10水平的变化,探究干扰素-γ及白介素-10在重组白介素-12对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近交BALB/C小鼠140只,雄性,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病毒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小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和大剂量治疗组,除空白对照组外,每组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_3共3天,药物治疗连续5天。于实验第5、10、15天每组分别取4只鼠,摘眼球取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及白介素-10水平。取血后拉颈处死,摘取心脏,福尔马林固定,用于做心肌病理学检测。结果:不同治疗组之间和治疗后的时间对干扰素-γ及白介素-10值均有影响。随着时间变化的比较,第5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心肌炎症细胞浸润最重,第10天开始恢复,第15天心肌间质纤维母细胞增多,处于恢复期。各组间比较,中剂量治疗组病变最轻,大剂量治疗组病变最重,而小剂量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病变接近,但轻于大剂量治疗组。结论:重组白介素-12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有治疗作用,以10 ng/只的剂量治疗效果最好。干扰素-γ及白介素-10在重组白介素-12的治疗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麻疹是一种多发于儿童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等,甚至导致死亡,目前尚缺乏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而广泛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麻疹免疫接种以来,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腺肽与小儿心脏扩大型病毒性心肌炎自然杀伤(NK)细胞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心脏扩大型心肌炎患儿2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检测NK细胞百分数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胸腺肽治疗组明显改善心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全部病例心脏大小均恢复正常范围,胸腺肽治疗组疗程平均为2个半月,对照组平均为3个月,时间明显缩短;于治疗1个月时治疗组NK细胞百分数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后NK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胸腺肽促进心脏扩大型心肌炎患儿NK细胞的升高,加速心肌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6例患儿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血清心肌钙蛋白、病毒等的检测。结果:经过治疗后,55例(98.2%)患儿痊愈,1例患儿死亡;心电图检查后发现有43例(76.8%)患儿出现异常;心肌酶谱测定发现有45例(80.4%)患儿CK-MB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心肌钙蛋白测定共出现43例(76.8%)阳性变化。病毒检查10例(17.9%)患儿筛查出柯萨奇病毒。结论:轻症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会出现心律失常,重症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会发生死亡,临床上应根据患儿的表现及心电图、心肌酶、心肌钙蛋白等辅助检测尽早做出诊断治疗,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特异性病毒侵入人体后导致心肌急性病变,临床上称之为急性心肌炎。近年来临床发病率显著提高,且该病症具有流行性。国内外临床数据表明:急性心肌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已知可引发急性心肌炎的病毒种类有:萨科奇A及萨科奇B、孤儿病毒、流感与脊髓灰质炎等均属致病病毒。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炎的发作原因,制定患者住院治疗后半年内的休养及康复治疗。方法根据急性心肌炎的病理特异性,制定患者西药常规治疗半年内的预后治疗和休养方案。结果对急性心肌炎的病因病理治疗进行讨论,并确定住院治疗后半年患者的休养对康复起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心肌炎为西医病名,中医称“心悸”、“胸痹”、“怔忡”等。病毒性心肌炎以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的最多,多发于秋冬季。常见于40岁以下男性,男多于女。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显著增高,现代医学迄今仍缺乏控制本病的有效方法。医生常习惯采用干扰素、阿糖抱苷、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笔者采用中西结合及药膳疗法治疗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读者试用。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近年有升高趋势,目前尚无肯定特效防治药物。黄芪是中药补气药,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激活干扰素系统及正性肌力作用[1],黄芪注射液在心血管方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6例,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指标观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24例病毒性心肌炎均为我院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儿科住院病人,均符合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会议拟定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1~14岁。对照组68例,其中男36例,女32…  相似文献   

20.
马正武 《现代养生》2014,(14):130-130
病毒性心肌炎现代医学对本病无特效疗法。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法。结果:治疗组治疗50例,治愈30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20例,总有效果68%.结论:中西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优于单纯现代医学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