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对待实行开放性探视制度的信念和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修订的护士对开放性探视制度信念和态度调查问卷对方便抽样的杭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45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对开放性探视制度的信念条目均分为(2.57±0.61)分,态度条目均分为(1.95±0.39)分,信念与态度之间无相关性(r=0.135,P=0.064),学历、工作年限和是否有探视经历进入多元回归模型,共解释ICU护士对开放性探视制度信念和态度总变异的31.6%(P0.001)。结论 :ICU护士对开放性探视制度的认知情况还有待于提高,学历、工作年限和是否有探视经历是ICU护士对开放性探视制度信念和态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应用SBAR-家属探视沟通模式时的真实体验和感受,从护士角度深入了解其执行效果及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ICU探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18年2月共对10名ICU护士进行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ICU护士认为应用SBAR-家属探视沟通模式,在与家属沟通方面、护理工作质量方面及临床沟通能力方面均有帮助,但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对ICU护士而言,SBAR-家属探视沟通模式具有较强的正面效应,认同度高,后期建议通过简化应用流程、合理安排执行人员等进行规避当前局限之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于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及对于探视制度的态度与信念,并探讨影响因素,为后续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探视制度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编译中文版BAVIQ对在ICU工作的95位护士及138位ICU患儿的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护士与患儿照顾者对限制性探视态度和信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ICU限制性探视的信念中照顾者维度和护理治疗维度,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工作时间短,护士工龄长以及参加过探视培训是影响儿科护士ICU探视的保护因素;影响照顾者主要因素是直系亲属关系。结论:儿科ICU护士和患儿照顾者对于探视信念与态度存在较大差异,临床护士对待探视制度的态度和信念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工作期间的真实体验,提高ICU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立意采样法选取3家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护士10名,使用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ICU护士工作经历的真实体验主要包括5个主题:工作性质、管理、知识和技能、社会支持、情感体验.[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各种措施,减轻ICU护士的工作负荷,提高福利待遇;提供多方缓解压力的渠道,增加社会支持的力度;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调适能力,降低护士在工作中产生的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查阅中英文文献,调研国内外成人ICU患者探视管理制度的研究现状,为优化我国成人ICU的探视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检索CNKI、万方、SinoMed、Pubmed、Ebase、Springer等中英文数据库,对国内外成人ICU的探视制度、探视方式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目前国内外成人ICU以限制性探视制度为主,对探视人数、探视时间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国外成人ICU推广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现今条件下在我国成人ICU很难开展。近几年新型探视媒介逐渐应用于成人ICU患者的探视。结论成人ICU现行的探视方式并不完善,而新型探视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探视方式,其中微信视频探视给患者家属和医院均带来极大的便利,为成人ICU提供了一种更有实效的探视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限制式探视制度在ICU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在ICU病房管理中实施限制式探视制度,内容包括探视的时间和人员的管理、限制式探视制度介绍、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和提高护士业务能力等.结果 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从82.3%上升到94.5%.结论 开展ICU限制性探视既能满足患者和家属情感和精神的需求,又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新护士护理癫痫持续状态病人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在ICU护理过癫痫持续状态病人的新护士11人,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ICU新护士护理癫痫持续状态病人真实体验可归纳为四大主题,主题1:病人的发作症状影响ICU新护士的反应;主题2:护理时的心理状态,包括紧张、慌乱、恐惧、担心、怀疑自己的能力、无奈;主题3:抢救中需要支持;主题4:加强和改变培训方式。[结论]增强新护士的工作信心,减轻新护士的心理压力和应激,加强新护士学习癫痫持续状态的相关知识可提高新护士的抢救和护理癫痫持续状态病人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属微信视频探视在ICU探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某三级甲等医院的ICU住院病人家属中随机抽取80个病人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观察组在限制性探视的基础上,采用微信视频探视,对照组采用限制性探视,比较两组病人家属的焦虑状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家属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01),观察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微信视频探视可有效减轻病人家属的焦虑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适合于ICU的探视制度。方法:实行限制式探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取得家属的理解配合;提供人性化的探视环境;广泛征求意见,充分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结果: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结论:限制式探视制度,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管理,值得实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常需严格的监护,为预防医院交叉感染,家属多被隔离于病房之外[1].传统上,ICU护士总是将所有精力放在对患者生命的抢救和病情监测上,而忽略患者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及对患者家属的帮助[2].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从单纯的疾病护理扩展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发挥患者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3].在ICU,家庭与社会支持系统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合理的探视制度的实施.本文就ICU探视制度的发展情况进行综述,以及为ICU病房选择合理的探视制度提供参考. 一、ICU探视制度的发展概况 国外关于ICU探视问题的研究较多、较系统.上世纪末,美国已有越来越多的ICU允许家属探视,并建议将允许儿童探视作为一种积极干预行为[4].  相似文献   

11.
郭晓霞 《护理研究》2012,26(19):1798-1799
[目的]解决ICU护士在工作中由于自身感受不深、操作随意等因素而导致病人舒适度下降的问题,探讨换位体验对ICU护士护理行为影响的效果。[方法]对某医院综合ICU护士进行换位体验,观察其体验前后7个工作日护士更换血压计袖带、血氧饱和度指夹部位的时间等12个项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换位体验前后更换血压计袖带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指夹部位的时间、同病人讲话时的距离、病人手被约束后的活动度、操作处置前的告知、侧卧时血压计袖带位置和手约束位置、掀开被子的动作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ICU护士的教育和培养应从感受做起,换位体验可以使护士体会到ICU病人的心情和不舒适感,能有效促进其采取良好的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12.
李亚敏  李亚洁  马晓华  李芸  李清华 《护理研究》2007,21(14):1292-129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专科护士资格准入的标准,为深圳市乃至全国专科护士准入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对深圳市4所综合性医院ICU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1.2%的护士认为应该进行ICU专科护士认证制度,60.0%的护士认为应该为大专以上学历,91.2%的护士认为进入ICU工作前应该在相关科室轮转2年以上,其中内科系统为必须轮转科室,如有条件可安排轮转心电图室;32.0%认为英语通过公共英语B级以上;42.4%认为应具有科研设计能力。[结论]ICU专科护士实行资格准入制度非常必要,我国应根据国情尽快建立专科护士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CU急性创伤患者家属对ICU陪护制度的心理反应及采取措施。方法参考国外危急重患者家属需要量表,对我院ICU126名急性创伤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家属有强烈的探视需求,目前的探视制度不能满足急性创伤患者对探视的要求。结论适当放宽探视条件,采用限制性探视能部分满足家属的心理需求,又可以有效地促进ICU病房的合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专科护士资格准入的标准,为深圳市乃至全国专科护士准入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对深圳市4所综合性医院ICU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1.2%的护士认为应该进行ICU专科护士认证制度,60.0%的护士认为应该为大专以上学历,91.2%的护士认为进入ICU工作前应该在相关科室轮转2年以上,其中内科系统为必须轮转科室,如有条件可安排轮转心电图室;32.0%认为英语通过公共英语B级以上;42.4%认为应具有科研设计能力。[结论]ICU专科护士实行资格准入制度非常必要,我国应根据国情尽快建立专科护士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普通病房护士进行访谈,了解其在重症监护室(ICU)病人过渡期护理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以期为提高过渡期护理质量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16名普通病房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病区护士参与ICU病人过渡期护理体验的5个主题:ICU和病房护士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至关重要;ICU过渡期病人存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特殊性,病人及家属渴望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ICU过渡期护理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责任;ICU和病房护理存在明显差距,病房护士在努力缩小这种差距;创新理念,多管齐下,持续改进过渡期护理质量。[结论]普通病房护士积极参与过渡期护理,希望通过有效方法持续改进过渡期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文献研究临床专科护士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慧  姜安丽 《护理研究》2007,21(12):1099-1101
[目的]研究临床专科护士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为建立中国特色的专科护士培训和认证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进行研究,电子检索近14年的相关护理文献共152篇,归纳整理分析结果。[结果]文献特征:文献类型从综述向研究性论文扩展,研究内容从概念引入和可行性的探讨向专科实践的研究转化;专科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ICU、手术室、糖尿病的专科领域等;专科护士制度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加快护理专业发展;专科护士制度在我国逐步开展和深入,但制度的问题与成果并存。[结论]在我国实行临床专科护士制度切实必要,但应建立适合国情的专科护士培养和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17.
介绍国外ICU专科护士的资格认证与培养模式,分析和总结国内外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制度和培养模式。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ICU资格认证制度和培养模式,规范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制度,结合我国国情寻求最佳的培养模式。健全临床师资培训制度,明确专科护士的职责和待遇,将是我国ICU专科护士今后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儿科重症监护室(ICU)护士与患儿照顾者对于ICU探视制度的信念与态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后续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探视制度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7月1日—9月30日,采用中文版ICU探视信念与态度量表对95名护士及138名ICU患儿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与患儿照顾者之间ICU探视信念与态度量表总分及探视信念、态度2个维度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ICU护士与患儿照顾者之间ICU探视信念的家属和护理治疗2个维度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护士ICU探视信念的患者维度和家属维度得分前三项基本与患儿照顾者相符,但护理治疗维度得分两者差异较大;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工作时间短、护士工龄长以及参加过探视培训是儿科护士ICU探视信念与态度的保护因素;影响患儿照顾者ICU探视信念及态度的主要因素是与患儿的关系。结论儿科护士和患儿照顾者对于ICU探视信念与态度存在较大差异,今后可以培养护士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拓展探视相关知识的培训面,有助于改善儿科护士对ICU探视的信念与态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ICU护士在工作中由于自身感受不深、操作随意等因素而导致病人舒适度下降的问题,探讨换位体验对ICU护士护理行为影响的效果。[方法]对某医院综合Icu护士进行换位体验,观察其体验前后7个工作日护士更换血压计袖带、血氧饱和度指夹部位的时间等12个项目。采用SPSSll.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换位体验前后更换血压计袖带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指夹部位的时间、同病人讲话时的距离、病人手被约束后的活动度、操作处置前的告知、侧卧时血压计袖带位置和手约束位置、掀开被子的动作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结论]对IcU护士的教育和培养应从感受做起,换位体验可以使护士体会到ICU病人的心情和不舒适感,能有效促进其采取良好的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20.
ICU探视制度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石玉兰  廖燕  陈林 《华西医学》2007,22(4):882-883
目的:探讨适合ICU的探视制度。方法:对危重病员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家属在探视方面的需求进行分析。结果:病员家属对限制式探视与预约探视相结合的探视制度,满意度为90%。结论:限制式探视制度与预约探视相结合的探视制度,符合家属的心理需求,同时对临床工作影响较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探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