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活动在新入职护士培训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9年和2020年入职的新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入职的50名新护士为对照组,2020年入职的50名新护士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干预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进行每周1次、共12周的巴林特小组活动培训。比较培训2年结束后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培训满意度得分,以及干预组培训前后个人特质得分。结果:培训结束后干预组新入职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7.19±4.42)分,培训满意度得分为(93.51±1.17)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25.46±3.88)分、(84.32±1.25)分];干预组培训后个人特质得分[(21.80±1.37)分]高于培训前[(16.64±1.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培训满意度、人际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有利于提升新入职护士培训管理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李秀芬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0):1396-1398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在呼吸内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及负性情绪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根据自愿原则对呼吸内科20名护士进行巴林特小组封闭式培训,培训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护士干预前后职业倦怠感、应对方式及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后呼吸内科护士去人格化、情感耗竭、个人无成就感等方面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呼吸内科护士积极应对方式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极应对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能促进呼吸内科护士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感及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3.
吕亚兰  李丽  李瑞  赵书娅  赵明月 《全科护理》2020,18(26):3563-3565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培训对提高临床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作用。[方法]将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160名新入职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人,观察组采用巴林特小组培训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人文关怀培训方法,两组均培训6个月。在培训结束3个月后对临床护士采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病人关怀感知问卷由新入职护士连续护理7 d以上的病人填写。[结果]观察组护士干预后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评分提升(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病人关怀感知问卷得分升高(P0.05)。[结论]通过巴林特小组培训能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人文关怀品质和病人关怀感知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护士同理心的现状,探讨巴林特小组活动对新护士同理心的影响,帮助新护士提高同理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新入职护士90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人,观察组采用巴林特小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同理心培训方法,两组均培训6个月。在培训结束3个月后进行同理心量表问卷的填写,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同理心的差异。[结果]护士同理心得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为(86.16±5.69)分,培训前两组同理心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同理心得分均较培训前高,且观察组同理心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活动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新护士的同理心。  相似文献   

5.
张路敏  李莺  吕勤  庞建喜 《妇幼护理》2022,2(20):4724-4726
目的:分析正念疗法结合巴林特小组在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干预的效果。方法:选用2020年3月-2022年9月接受正念疗效结合巴林特小组的医护人员共6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常规干预的医护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活动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知觉压力与职业倦怠评分。结果:活动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无差异(P>0.05),活动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前两组知觉压力评分无差异(P>0.05),活动后观察组知觉压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前两组职业倦怠评分无差异(P>0.05),活动后观察组职业倦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疗法结合巴林特小组能缓解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缓解职业压力带给医护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刘晓新  董桂秋  刘姚 《当代护士》2021,28(9):189-190
目的 探讨封闭式巴林特小组干预对骨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选取苏州九龙医院骨科医护人员56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人.观察组接受了为期10个月的封闭式巴林特小组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仅参与调查研究.采用Maslash职业倦怠量表(MBI)对调查骨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变化情况.结果 封闭式巴林特小组干预前,两组骨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闭式巴林特小组干预后,观察组情感耗竭为(18.14±4.63)分,低于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t=2.577,P=0.013;t=-2.273,P=0.027);去人性化为(7.16±3.41)分,低于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t=3.071,P=0.003;=-2.830,P=0.007);低职业效能为(39.27±8.84)分,高于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t=-2.943,P=0.005;t=2.975,P=0.004).结论 封闭式巴林特小组干预能改善骨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雨琴  李育玲 《护理研究》2022,(9):1676-1680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联合巴林特小组对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2020年9月—11月便利抽取山西省某三级综合医院的68名新入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名。干预组成员采用团体心理辅导联合巴林特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组成员均在科室参与相关心理课程的培训,干预前后应用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NPIQ)、心理资本量表(PCQ)对两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新入职护士心理资本总分[(4.76±0.04)分]和职业认同感总分[(3.88±0.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5±0.21)分、(3.72±0.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联合巴林特小组活动能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与心理资本,对于缓解新入职护士的心理危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双导师制联合巴林特小组法在提升新护士培训体验及核心能力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某三级甲等医院64名2018年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轮转和培训方法;将59名2019年新入职护士作为实验组,实施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并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分析比较两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结束时的培训体验、培训满意度及核心能力.结...  相似文献   

9.
王丽君  金环  肖甜 《全科护理》2023,(10):1370-1373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活动联合认知干预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6例老年MCI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认知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和认知训练基础上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估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但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活动能有效地改善MCI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病人的社会功能,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士长人本化管理干预对减轻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感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精神科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管理,观察组给予人本化管理干预.采用工作倦怠感量表(MBI)[1]进行评定,该量表主要包含了3个分量表,分别测量:情绪疲溃感量表(EE)、去人格化量表(DP)、个人成就感量表(PA).结果 干预前,两组精神科护士EE、DP、PA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本化管理干预1年后,观察组EE、DP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士长人本化管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倦怠感,从而使精神科护士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缓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及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40名从事精神科工作的护士为研究对象,由具备心理治疗资质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为期8周正能量激励、团体心理干预、放松训练等,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护士工作压力源、职业倦怠以及不良情绪的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后,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评分、职业倦怠感水平低于干预前(P均0.05);护士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以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精神科护士实施心理干预能降低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感,缓解职业带来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辅导员和专业导师工作双轨制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60名本科护理实习生为对照组,按常规带教模式带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60名本科护理实习生为观察组,建立临床辅导员和专业导师工作双轨制教学模式,按双轨制教学模式带教。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感知教师支持度、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倦怠感。[结果]观察组护理实习生感知教师支持度、职业认同感评分高于对照组,职业倦怠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辅导员和专业导师工作双轨制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提高护理实习生对教师支持度的感知,缓解其护理职业倦怠感,使其对护理职业产生更高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3.
王华  虞月娣  胡云霞 《当代护士》2023,(10):154-158
目的 探究以安全文化理念为基础的柔性管理对夜班值班护士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内科、外科分层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90名夜班值班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5月—11月45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2月—2021年5月45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管理,观察组实施以安全文化理念为基础的柔性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夜班值班护士的护理质量、职业倦怠感及应对方式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的职业倦怠感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的应对方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夜班值班护士实施以安全文化理念为基础的柔性管理,可有效提升夜班值班护士的临床护理质量,一定程度上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感,改善其应对方式,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常明明 《全科护理》2016,(30):3217-3219
[目的]观察增设护士辅导员对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效果。[方法]本科自2015年6月起开始在实习护生临床带教工作中增设护士辅导员1名,2015年5月为辅导员遴选和培训期,增设辅导员前(2014年6月—2015年4月)在本科实习的护生设为对照组,增设辅导员后(2015年6月—2016年4月)在本科实习的护生设为观察组,对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干预后的感知教师支持度评分、职业认同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职业倦怠感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增设护士辅导员,能够显著提高实习护生对教师支持度的感知,缓解其护理职业倦怠感,促使其对护理职业产生更高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对骨科护士共情能力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成立巴林特小组,每月组织1~2次巴林特小组培训活动,于培训前及完成22次培训后,比较骨科护士共情能力及职业倦怠感。结果巴林特小组培训后骨科护士的"换位思考"维度得分较培训前提高(P0.01),共情能力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未提高(P0.05);72.73%的骨科护士存在轻中度及以上的职业倦怠感,培训前后职业倦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护士容易在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感,巴林特小组培训对骨科护士在护患交流中的换位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急诊及外科加强压力管理干预对护士职业倦怠、压力改善的作用。方法:2014年1~12月选取87名急诊及外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名和观察组42名,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压力管理干预。对职业倦怠、压力的改善作用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护士3个月后工作倦怠感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3个月后压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及外科护理人员,加强压力管理干预,可降低职业倦怠感,缓解压力,对保障护理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李莼 《护理研究》2015,(6):713-715
[目的]观察加减归脾汤对改善护士的睡眠障碍的效果,为归脾汤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40名有睡眠障碍的夜班护士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人,观察组采用中医加减归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护士PSQI评分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各因子得分及总分、焦虑及抑郁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归脾汤可有效改善夜班护士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8.
程迪  胡德英  郭潇  代艺  孙丽 《护理学报》2020,27(15):69-73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方法对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7月经历患者自杀事件的护士48例, 按照单双号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组采用巴林特小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2组均实施干预3个月,1次/周,60 min/次。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末、3个月末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的护士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1个月末、3个月末,观察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焦虑和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巴林特小组方法能改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152人,并随机分为干预组(n=76)和对照组(n=76),干预组接受8次巴林特小组干预,对照组给予空白对照,并在干预前、干预中和干预后采用护理职业生活质量量表(QNWLS)调查两组职业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干预组的职业生活质量得分(141.93分±13.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32.39分±10.6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的工作家庭平衡维度得分和社会需求维度得分在干预后期有显著增加,分别从干预中期的(25.93±3.53)分和(16.97±2.86)分增加到干预后的(29.17±3.43)分和(21.57±2.58)分。[结论]巴林特小组干预能提高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且在一定的干预时间内,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压力管理对护士情绪、应付方式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就职于本院且自愿参与本研究的1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分层均衡法将120名护士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士管理方法,观察组实施护理工作压力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护士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的焦虑、抑郁症状及干预后两组应付方式评分、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护士焦虑、抑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应付方式评分、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护士工作压力管理可改善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应付能力、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