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洋  王妞  乔媛媛  段雨飞 《新中医》2020,52(14):116-119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8例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给予针刀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2组血清及关节液中透明质酸(HA)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静止、走路及爬楼梯时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走路及爬楼梯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静止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总有效率7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HA、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血清H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关节液H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H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关节液IL-1β、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上述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KOA临床疗效优于针刺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疼痛,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通过调节血清和关节液HA、IL-1β、IL-6及TNF-α水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肩周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及肩关节疼痛评分的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治疗TNF-α和IL-6水平及肩关节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及肩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低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肩关节疼痛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联合超声波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应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级及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射浓度30μg/m L的医用臭氧20 m L,每周注射2次,连续注射3周;在注射臭氧后第2天开始给予超声波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3周。对照组给予2%利多卡因加醋酸曲安奈德混合液5 m L(其中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10 mg)关节腔内注射,每周注射1次,连续治疗3周。分别观察并记录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时患者的VAS疼痛评分,进行疗效判定;同时抽血测定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患者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组在第1周、第2周、第3周时VAS疼痛评分下降均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均<0.05);治疗组在治疗3周后,患者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臭氧联合超声波治疗膝关节滑膜炎,能够明显减轻膝关节疼痛、肿胀,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并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疗效优于关节腔内注射利多卡因加醋酸曲安奈德混合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甲钴胺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5例采用口服甲钴胺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口服卡马西平配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1周及4周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满意度指数B(LSI-B)]、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LSI-B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TNF-α、IL-1β、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TNF-α与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起效更快,疗效更好,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巨刺运动针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6例使用巨刺运动针法治疗,每周3次,共4周;对照组36例按照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每周3次,共4周。使用VAS、CMS评分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1 d、1个疗程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试验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在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试验组的CM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巨刺运动针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刺条口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是否优于常规针刺治疗。方法:将15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治疗组针刺患肩对侧条口穴并运动患侧肩关节30 min,每周针刺3次,共4周。对照组按照常规取穴,针刺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肩前及阿是穴,每周针刺3次,共4周。使用VAS、CMS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在治疗后1 d、1个疗程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CM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刺条口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中医》2016,(5)
目的:探讨消癥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痛经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EMT痛经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孕三烯酮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癥止痛汤治疗。均连续观察12周,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1%,对照组为68.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周,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各时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癥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明显,抑制血清TNF-α、IL-6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MESS评分、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0.8 g/次口服,3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口服,1次/d;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次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3粒/次,3次/d。2组均连续治疗2周。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2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后ME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1周、2周后血清TNF-α、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1周、2周后MESS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两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6例肝肾亏虚型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患侧膝关节给予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每周1次,连续注射5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中药口服,每日1剂,连续治疗5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疼痛(VAS)评分变化情况,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s-CRP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5周后,2组VAS评分及血清hs-CRP、TNF-α以及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停药2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仍处于降低水平。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中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KOA可有效减轻疼痛及炎症反应,促进软骨修复及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温针齐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温针齐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30min/次,每周3次,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WOMAC量表评分、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中医症状评分、WOMAC量表评分、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WOMAC量表评分、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齐刺法可有效改善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血清TNF、IL-1β水平,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手六针”针刺方案联合体感互动康复训练对肩周炎患者肩功能及血清IL-10、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收的169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4例)和治疗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手六针”针刺治疗,2组患者均在治疗期间给予配合体感互动康复训练干预,周期为21 d。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MPQ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血清IL-10、TNF-α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PRI、VAS、PPI评分及血清TNF-α均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2组患者肩关节活动角度增加,血清IL-10上升,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高(均P 0. 05)。结论 “手六针”针刺方案联合体感互动康复训练治疗肩周炎能促进肩关节周围组织恢复,缓解疼痛,调节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施立奇  李象钧  赵俊  孙益 《新中医》2020,52(10):78-8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与臭氧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治疗,2期治疗期间均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连续治疗5周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 (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血清IL-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恢复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河北中医》2021,43(3)
目的 观察调督理筋针法联合揿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60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中频脉冲电疗联合揿针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调督理筋针法联合揿针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及血清IL-6、IL-17、TNF-α水平,并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 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83. 33%(25/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血清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调督理筋针法联合揿针治疗LDH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腰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可调节患者血清IL-6、IL-17、TNF-α水平,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发挥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腰椎整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的影响,探讨针刺结合腰椎整脊对LDH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针刺结合腰椎整脊组(治疗组)和常规推拿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腰椎整脊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干预。两组均以10天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血清IL-1、IL-6和TNF-α,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IL-1、IL-6和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腰椎整脊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减轻患者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含量的调节作用,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可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桂枝加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疗程为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检测两组血清IL-6、TNF-α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均显著改善,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加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进颈椎活动度恢复,降低IL-6、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圆利针深刺下关穴配合梅花针叩刺与常规针刺治疗风热型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风热型T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圆利针深刺下关穴配合梅花针叩刺患侧阳白、颧髎、地仓、四白等穴;对照组取穴同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总体印象变化(PGIC)评分、综合症状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活性肠肽(VIP)和β-内啡肽(β-EP)水平,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RI、PPI、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PGIC评分、综合症状评分及血清IL-6、TNF-α、VI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β-E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圆利针深刺下关穴配合梅花针叩刺可有效治疗风热型三叉神经痛,减轻患者疼痛症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L-6、TNF-α、VIP和β-EP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金黄膏治疗疖肿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12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诊断为疖肿病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接受火针联合金黄膏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百多邦治疗的对照组,每组50例。评估2组治疗7 d后效果,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并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为94%(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21);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DLQI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DLQI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火针联合金黄膏治疗疖肿病的临床效果优于百多邦,并且能够更显著降低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熏蒸与手法按摩对肩周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肩周炎患者1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和观察组(94例)。两组均给与针刺治疗,对照组另给予手法按摩,观察组给予中药熏蒸与手法按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肩关节活动度、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血清炎性指标。结果: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87%(92/94),对照组为为86.02%(80/9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活动评分量表(Melle)评分、证侯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针刺联合中药熏蒸与手法按摩能够明显降低肩周炎患者Melle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VAS评分,改善血清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7月—2023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骨科住院接受保守治疗的64例老年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关节腔注射医用几丁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及丹红注射液外膝眼穴位注射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血清IL-6、PⅢNP、TNF-α水平,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2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均<0.05),VAS评分、WOMAC评分及血清IL-6、PⅢN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S、WOMAC评分及血清IL-6、PⅢNP、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内服联合活络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T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将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101和观察组99例。对照组口服用根痛平颗粒,2袋/次,2次/d;观察组采用活络术注射穴位,1次/d,7次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下1个疗程,同时采用活血通络汤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4周。记录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病评价量表评分(CASCS),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1%和73.2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和血浆黏度均比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和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体内TNF-α和IL-1β,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血通络汤内服联合活络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学和降低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