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方法 采用美国波士顿公司GDC栓塞治疗17例患者中18个颅内动脉瘤,其中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者,术前Hunt和Hess分级:Ⅰ-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2例。结果1例死亡,3例轻度短期神经功能障碍,13例痊愈。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较为理想,但还需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采用GDC对1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成功栓塞168个动脉瘤,其中100%闭塞的144个,95%闭塞的14个,90%闭塞的10个;全组6例死亡,死亡率3.6%。术中并发动脉瘤破裂3例,脑血管痉挛9例,脑梗死2例,术后弹簧圈末端逸出2例;3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随访5~54个月,全组术后均无再出血。结论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应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设计,并采用与之相应的栓塞技术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动脉瘤栓塞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对3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5例脑梗死、1例动脉瘤破裂再出血、1例脑血管痉挛、1例穿刺点血肿.经及时发现作相应处理后,6例痊愈、1例好转、1例死亡.提出加强栓塞治疗术后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是保证栓塞治疗预期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对3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5例脑梗死、1例动脉瘤破裂再出血、1例脑血管痉挛、1例穿刺点血肿,经及时发现作相应处理后。6例痊愈、1例好转、1例死亡。提出加强栓塞治疗术后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是保证栓塞治疗预期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用电解脱弹簧圈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电解脱弹簧圈(electrolysis detachable coils,EDC),其目的就是为了替代进口的电解脱弹簧圈,提高动脉瘤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将我国的介入医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近10年介入神经放射治疗的重要进展。本院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间,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32~60岁,平均46岁;所有病人均有SAH史,均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入院;Hunt-Hess分级均Ⅱ级。2.动脉瘤大小和部位:所有病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直径分别是8mm、10mm、12mm。部位: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3.方法:本组用Tracker-18和FasTracker-18…  相似文献   

7.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后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讨论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42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结果42个动脉瘤中38个瘤腔完全闭塞,3个95%闭塞,1个被90%闭塞。术后41例临床痊愈,1例死亡,死亡率2.4%。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1例;术后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全组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2例。术后随访3~5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对后交通动脉瘤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我科自2007年以来在上级医院医师指导下对1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行栓塞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患者中男9例,女7例;年龄36~60岁,平均50岁。临床均表现为突发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经Hunt-Hess分级为:I级4例,II级8例,III级4例;均经  相似文献   

9.
动脉瘤囊内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栓塞术抗凝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青 《护理学杂志》2002,17(6):422-423
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 (GDC)栓塞技术是目前颅内动脉瘤首选神经介入治疗方法。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但术中、术后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发生率为 4 6 % [1] 。因此术中、术后有效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 ,对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我科 1998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施行动脉瘤GDC栓塞 4 5例 ,术中、术后均给予抗凝治疗 ,疗效满意。其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 5例中 ,男 18例、女 2 7例 ,年龄 2 6~ 73岁 ,平均 5 3 0岁。其中后交通动脉瘤 2 0例 ,前交通动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们采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126例(其中4例有2个动脉瘤,共130个)。前交通动脉瘤42个,后交通动脉瘤53个,颈内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10个,大脑后动脉瘤8个,大脑前动脉瘤6个,小脑后下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瘤3个。按Hunt-Hess分级:Ⅰ级38例,Ⅱ级54例,Ⅲ级23例,Ⅳ级11例。必要时辅以篮筐技术、重塑技术、支架技术、双微导管或连环技术、蚕食技术。结果成功栓塞126例动脉瘤,其中103例为100%栓塞,21例为95%,2例为90%。12例在栓塞后6~18个月进行造影随访,所栓塞动脉瘤均未见复发征象。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联合运用多种栓塞技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1例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术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例颅内巨大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患儿,术前加强病情观察及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健康教育;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做好特殊超声技术监测脑血流的护理配合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患儿手术顺利,住院23 d痊愈出院,无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栓塞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对其并发症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对85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采用锁孔入路(74例经翼点锁孔入路,11例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85例患者显微镜下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眉弓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患者住院8~37 d,术后1~3个月复诊,恢复良好82例(96.5%),轻度残疾3例(3.5%).提出术前避免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诱因和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是重点,术后注重病情监护、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加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行MicroPlex弹簧圈系统(MCS)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及术中瘤体破裂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分析行MCS栓塞术的6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例患者术中发生瘤体破裂),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23例,后交通动脉17例,大脑前动脉14例,大脑中动脉9例,左颈内动脉1例。结果术中瘤体破裂4例,仍继续施行MCS栓塞术,其中3例获得治愈,1例因术后并发脑梗塞死亡。治愈63例,均获随访,平均6(3~24)月,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健康宣教,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对减少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帮助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3例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患者用胶体栓塞剂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栓塞治疗,术后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结果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1例,肢体活动障碍1例,经对症处理,症状缓解。3例均获临床治愈。提出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3例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患者用胶体栓塞剂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栓塞治疗,术后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结果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1例,肢体活动障碍1例,经对症处理,症状缓解。3例均获临床治愈。提出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诊手术配合的流程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权爱莲 《护理学杂志》2009,24(12):60-61
目的 缩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诊手术术前准备时间,赢得抢救时机.方法 将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疗过程以"鱼骨图"形式印成工作流程图,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合理安排人员,器械定位放置,并加强手术间管理.结果 流程管理后手术准备时间较流程管理前显著缩短(P<0.05),医生满意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 构建自然、流畅的手术管理流程,可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介入栓塞与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颌面血管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冬萍 《护理学杂志》2005,20(11):35-36
对8例颌面部血管瘤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注入栓塞剂,栓塞1~7d后给予局部注射硬化剂,1~2周注射1次,6次为1个疗程。结果8例治疗1~2个疗程后瘤体缩小,瘤体色泽变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介入栓塞和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创伤小、风险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1例肌内注射致臀部巨大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  陶新学 《护理学杂志》2007,22(13):78-79
分析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症倾向患者肌内注射后引起臀部巨大血肿的原因.从疾病本身的原因,肝素使用史,肌内注射史,患者的体形和遵医行为进行分析.提示护士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为凝血功能差的患者注射时需选择准确的部位,行肌内注射或静脉穿刺完毕,延长按压时间;加强时药物及其不良反应的学习,加强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才能减少血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