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住院新生儿解脲脲原体感染临床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中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相似文献   

2.
支原体感染与新生儿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支原体感染与新生儿疾病的关系研究最早始于 1 96 7年[1 ] 。支原体是一群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生物。支原体的生物学分类地位为 :暗细菌门——柔体纲——支原体科。支原体科下有支原体属和脲原体属。二属中微生物的区别为后者以分解尿素而获能 ,而前者不能。支原体属中与人类疾病相关的有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pneumoniae,Mpn)、人型支原体 (M.hominis,Mh)、生殖支原体 (M.genitalium,Mg)、发酵支原体(M.fermentans,Mf)、穿通支原体 (M.penetrans Mpe)、梨支原体 (M.pirum,Mpi)和关节炎支原体 (M.arthritidis,Mart)七种 ;…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Mpn)是人们发现的首个致病性支原体,因而Mpn与疾病的关系倍受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从成人男女生殖道分离到Mpn,我们也从孕妇生殖道检出Mpn。为了解我国新生儿出生时Mpn感染状况,我们对2001年3月至2002年2月在我院娩出的382例新生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了Mpn特异性核酸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母婴垂直感染情况。方法选择宫颈分泌物培养阳发表际妇102例、阴性孕妇80例及阳性经治疗后阴诉孕妇36例,分3组其新生儿咽拭子Uu培养,并对新生儿Uu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Uu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孕妇所生新生儿Uu阳性率,P〈0.005;治疗后阳性阴转孕妇的新生儿Uu阳性率低于未经治疗的阳性孕妇其新生儿Uu阳性率,P〈0.05;阳性孕妇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所生新  相似文献   

5.
围产期母婴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脲支原体(UreapllasmaUrealyticum简称Uu)是婴幼儿患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病区,近年来似有流行趋势,是否可在孕妇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中引起传播,本文作了初步探讨。资料来源和方法一、标本来源和处理所有标本均为我院产科住院的产妇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收集产妇分娩前的静脉血、新生儿的脐带血、胎盘组织及新生儿咽拭子各一份。取标本时均为无菌操作,并注意避免感染胎盘组织及咽拭子放入无菌的培养基中。以上标本均放在冰箱内冷藏待检测。二、实验方法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细菌室提供的试剂盒1.血清:用E…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新生肺炎的关系。方法对235例孕妇取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UUC)以阳性为观察组,阴性为对照组,并于分娩后取新生儿口咽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观察孕妇UU感染与新生儿肺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口咽分泌物UUC阳性率为14.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4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妇UU感染与新生儿肺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围产期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新生儿肺炎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围产期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新生儿肺炎的关系,本研究随机入选739名孕妇,采用支原 培养法检测围产期阴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支原体一组和支原体阴性组,随访观察两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研究显示支原体阳性组247便,支原体阴性组492例,两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组研究发现Mh(+)Uu(-)亚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支原体阴性组(11.5%对2.2%,RR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下呼吸道感染(LRTI)住院的1 34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MP感染组和非MP感染组。结果在1 348例患儿中,有135例痰标本检测到MP。135例MP感染组患儿中,19例(14.1%)合并RSV感染;中位年龄22天(范围1~28天),男女比例1.11:1,出生体质量(3 550.0±280.0)g,出生胎龄(37.4±6.4)周。与非MP感染组比较,MP感染组出生22~28天新生儿比例高、春季发生率高、发热比例高、呼吸急促比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 14天、发热与新生儿MP感染呈正相关,而呼吸急促与MP感染呈负相关(P0. 05)。结论MP是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MP感染新生儿日龄较大、发热多、呼吸急促少。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感染治疗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新生儿感染发病率一直稳定于7‰左右,而败血症的病死率仍高达20%。宿主防御功能不成熟导致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的易感性增高。传统的免疫疗法为血制品的使用。当前新的治疗模式为利用重组细胞因子作为生物应答调节剂来提高宿主的防御机能,阻断机体的炎症反应,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2001年4~10月对90例住院新生儿的咽拭子进行分离培养和PCR检测 ,结果解脲脲原体 (Uu)阳性24例 ,占26.7% ;人型支原体(Mh)阳性17例 ,占18.9%。为了解新生儿期Uu和Mh的耐药性 ,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生产的支原体IST试剂盒对16株Uu和Mh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表明 ,Uu耐药最高为红霉素 (耐药率81.3% ) ,其余依次为强力霉素、氧氟沙星、交沙霉素 (耐药率分别为37.5%、37.5 %、6.3% ) ;Mh耐药最高为红霉素 (耐药率为37.5 % ) ,其余依次为氧氟沙星、强力霉素 (耐药率分别为18.8 %、12.5 % ) ,Mh对交沙霉素几乎都敏感 ,未发现耐药菌珠。…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真菌感染包括皮肤浅表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新生儿时期的真菌感染比较常见,主要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此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亦是诱发真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严重、播散性真菌感染可导致病情严重甚至死亡.新生儿真菌感染临床表现由于缺乏特异性,容易延误诊断及治疗.本文将从真菌感染的病原种类及危险因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引起新生儿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病原菌.方法 常规方法分离细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多重PCR检测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基因,用另一种多重PCR检测SCCmec基因型,采用多位点测序技术检测基因序列型.结果 2例从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新生儿从其脓液中分离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另1例从其血液和脓液中分别分离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都为携带PVL基因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基因型都为SCCmec ⅢA型,序列型为ST88,4株MRSA除红霉素外,其余耐药谱相同.结论 3例新生儿的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是由携带PVL杀白细胞素的MRSA同一克隆株引起,该克隆株为ST88-SCCmecⅢA-MRS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先天性无症状性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新生儿进行系统随访,观察其听力学、体格发育、智能发育、行为发育等多方面的改变,探讨先天性无症状性HCMV感染对婴儿期发育的影响.方法 按照1998年宜昌会议通过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标准及美国Fowler标准确定先天性无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符合人选条件感染病例41例,对照组21例.进行静脉血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确定HCMV感染.感染组与对照组于新生儿期、3月龄、6月龄、1岁分别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检查(NBNA)、听力学检查包括耳声发射听力检查(OAE)、听力脑干诱发电位检查(ABR)、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评估发育智商、52项运动神经检查(Amid-Tison法)和体格发育检查、一般状况检查.结果 (1)两组新生儿12~14 d时加项NBNA得分分别为38.8±2.75和38.5±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P>0.05).(2)ABR检查:感染组中23例做ABR检查者V波阈值升高异常率为15.2%;对照组21例未发现V波阈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均通过OAE检查.(3)感染组中38例1岁时行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检查智力发育指数(MDI)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分别为106.86±10.24和108.45±18.25,与对照组2l例(107.49±19.31和107.19±10.9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33,P>0.05,t=0.35,P>0.05).(4)52项运动神经发育: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P>0.05).结论 (1)先天性无症状HCMV感染在婴儿期即可出现脑干听性反应V波阈值升高,而OAE听力筛查未能检出异常.(2)先天性无症状性HCMV感染对新生儿期行为神经、婴儿期智力、婴儿期神经运动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脑室内出血的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机理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用二联超声的方法测定22例新生儿(IVH组10例和非IVH组12例)在生后3日龄和7日龄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3日龄时IVH组病脑血流速度较非HIV组普遍降低,以双侧ACA(P〈0.05)和左侧PCA(P〈0.01)的降低最为明显,7日龄时IVH  相似文献   

15.
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新生儿发育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新生儿发育指标降低与母婴HBV感染状态和感染孕周的关系。方法将137例孕中期HBV标志物阳性孕妇足月分娩后与其婴儿配对,用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其中40对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BVDNA;对照组HBV标志物和HBVDNA均为阴性者共73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均按规范要求测量体重、身长和头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HBV标志物阳性率20%(27/137),HBVDNA阳性率48%(19/40);两种方法检出的宫内感染儿发育指标降低率分别为33%(9/27)和32%(6/19),其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发育指标降低的宫内感染儿均显示HBV处于复制状态。对照组新生儿无HBV标志物和HBVDNA阳性标本检出,仅1例(1/73)表现为体重降低。结论宫内感染儿发育指标降低特点表现为3项指标同时降低或身长、头围降低,提示胎儿宫内HBV急性感染后病毒血症期,病毒在胎儿体内呈高水平复制时干扰细胞分裂与增殖,尤其影响细胞增生旺盛期身长和大脑发育,以致在孕晚期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与围产期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新生儿监护室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日龄≤72h的具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20例。按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辅助检查分为确定感染组、临床感染组及非感染组,以统计学方法分析7项围产因素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1)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显著相关的围产期高危因素依次为:母亲妊娠期感染;不明原因窒息;不明原因早产;羊水粪污染(P<0.05),且两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母亲分娩时发热(体温≥38℃);胎膜早破≥18h;糖尿病母亲婴儿这3项围产期高危因素未发现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显著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的发生与几项围产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母亲妊娠期感染是最高危的因素,其在两感染组的OR值分别为83.333和66.666。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与围产期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与围产期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新生儿监护室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日龄≤72h的具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20例。按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辅助检查分为确定感染组、临床感染组及非感染组,以统计学方法分析7项围产因素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1)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显著相关的围产期高危因素依次为:母亲妊娠期感染;不明原因窒息;不明原因早产;羊水粪污染(P〈0.05),且两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母亲分娩时发热(体温≥38℃);胎膜早破≥18h;糖尿病母亲婴儿这3项围产期高危因素未发现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显著相关(P〉0.05)。结论 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的发生与几项围产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母亲妊娠期感染是最高危的因素,其在两感染组的OR值分别为83.333和66.666。  相似文献   

18.
Mai JY  Dong L  Lin ZL  Chen SQ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2):915-920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危险因素,分析病原学,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病房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医院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病原学、细菌耐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调查.结果 研究期间住院总人数为6347例,发生医院感染433例,感染例次数513例,医院感染率为6.82%,例次感染率8.0%;总住院日73 663 d,日医院感染率6.9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28.7‰;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3.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胎龄(OR=1.049)、机械通气(OR=1.810)、脐静脉置管(OR=1.106)、住院时间(OR=1.081)、胎膜早破(OR=1.433).在医院感染疾病构成中,以肺炎最多见,共197例次(38.4%);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9例次,占肺炎的65.5%,占呼吸机使用人数的24.4%;其次为败血症124例次(24.2%)和腹泻病65例次(12.7%).病原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54.4%),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9.6%)、鲍曼不动杆菌(8.1%)、铜绿假单胞菌(7.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8%)和大肠埃希菌(4.8%).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率分别达91.4%和75.0%,对头孢菌素普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5%、11.1%和41.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8.6%和95.5%.结论 充分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尽早拔除中心静脉置管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革兰阴性菌是最主要的医院感染病原,其中肠杆菌和非发酵菌的多重耐药现象已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感染的临床特点、耐药情况及治疗。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NICU收治的SMA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征、细菌耐药性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本院NICU近5年共收治新生儿20463例,其中SMA感染54例,发生率2.63‰,2008—2012年发生率分别为4.17‰、2.80‰、3.05‰、2.50‰、0.94‰。其中新生儿败血症36例,新生儿肺炎18例;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比2.65‰,P〉0.05)。临床主要表现为气促(27例)、黄疸(22例)、青紫(17例)、消化道出血(7例)、腹胀(8例)、呕吐(7例)等,常见并发症有呼吸衰竭(18例)、心力衰竭(13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例)、休克(3例)等;13例(24.1%)考虑为医院感染,早产儿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高于足月儿及鼻塞无创辅助通气患儿(1.63‰比0.2‰,7.21‰比0.75‰,P均〈0.01)。SMA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敏感度较高,均〉7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耐药率在30%~40%。结论SMA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新生儿SMA感染主要表现为新生儿败血症和新生儿肺炎,耐药率高,早产儿医院感染SMA发生率高于足月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