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丽霞 《齐鲁药事》2006,25(11):700-701
药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沂南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入贯彻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积极探索ADR报告和监测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使ADR监测工作从无到有,并逐步实现了规范化。现将我县开展ADR报告和监测工作中的体会浅谈如下:一、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ADR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基层ADR监测工作的基础针对我县ADR监测工作起步晚,基础差,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和药店的从业人员对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完善医院ADR监测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晓庆  梁毅 《上海医药》2007,28(7):306-309
目的:探讨完善医疗机构ADR监测与报告体系及其运作机制的必要性。方法:对我国医疗机构ADR报告与监测体系提高运作效率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医疗机构现有的ADR报告与监测体系尚不完善,必须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及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为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哈尔滨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及结论 医疗机构ADR监测体系建设、报告质量、报告时限、报告类型存在不足,应充分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监测水平和素质,完善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市6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安虎 《中国药房》2009,(2):141-142
目的:提高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市2006~2007年收集到的ADR报告635例,就报告来源、年龄分布、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5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06余种,抗感染药及中药制剂出现ADR的几率较高;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为349例,全身症状其次,为257例;新的或严重的ADR较少。结论:ADR的发生与给药途径、用药频次相关,基层医疗机构报告中严重ADR较少,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与零售药店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各自特点,为基层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提高公众对ADR的重视,推广ADR网络直报。方法:利用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预警平台收集我区2010年度共215例ADR报告进行软件统计并比较分析。结果:医疗机构上报ADR以临床医生为主,零售药店以药师为主,两组发生ADR的性别、药品种类、联合用药、严重的ADR、转归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分布:19-40岁及≥6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给药途径:静脉注射、口服、局部外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累及的器官及临床表现: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参考文献填写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药师是基层单位ADR监测的主要承担入,根据医疗机构与零售药店ADR特点,突出基层医疗机构、零售药店ADR的监测重点,进一步提高ADR网络直报质量,确保公众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医疗机构ADR报告和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杜德才  姜玲  江国庆 《安徽医药》2005,9(10):799-800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2004年3月4日的颁布执行,我国的ADR报告和监测工作逐渐走向归规范化、制度化.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也越来越重视和支持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国家ADR监测中心收到的ADR报告表99%以上的来自于医疗机构[1],为保障广大患者安全用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为我国开展ADR报告和监测工作较晚,医疗机构在实际工作中仍有很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宏伟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749-1749
药品虽然能防病治病,但也可能发生有害的反应,我们常常把这类有害的反应叫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我国对ADR的定义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我国现阶段ADR监测报表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笔者根据2004年以来从事ADR监测工作的体会,对基层医疗机构ADR监测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加强基层医疗机构ADR监测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百色市2011年涉及基本药物ADR报告。结果:涉及国家基本药物的ADR报告有1 097份,占总报告数(1 748份)的62.76%,其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占98.18%;≤10岁儿童ADR比例最高,占17.68%;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途径,占82.68%;以抗微生物药品最多,占63.17%;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0.96%。结论:应重视基本药物ADR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朱豫 《医药导报》2010,29(8):1114-1114,I0001
分析基层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加强药物警戒工作。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药物警戒工作,应加强ADR监测,加强医、药、患三者之间的互相沟通,提高对高危药物的警惕性,加强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陆俊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410-2411
2004年3月4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为进一步落实ADR监测和贯彻执行国家ADR强制报告制度.加强药品上市后的安全监管,提高医疗机构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对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医疗机构开展ADR监测工作现提出以下感悟,以供研讨。  相似文献   

11.
刘晓琰  曹惠明  沈金芳 《中国药房》2007,18(11):862-863
目的:为医疗机构建立并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体系提供借鉴。方法:解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体系的结构与流程、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确保其正常运行的措施。结果:通过建立并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体系,促进了医院相关工作的进步。结论:医疗机构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体系对保证合理用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Whil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contribute to excessive health care costs through increased patie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most hospital ADR reporting programs are ineffective in documenting the adverse reactions to drugs that occur in their institutions. Furthermore, the ADR reporting programs have an untapped potential as a quality assurance (QA) tool; ADR reports provide a means of identifying potential problems in patient care. If 10-20%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develop adverse effects while taking medications and over 50% of the iatrogenic events are avoidable, educational strategies and prospective monitoring could reduce this significant cause of patient morbidity. At Memorial Hospital (Ormond Beach, FL), routine QA screening detected a potential problem with the use of Halcion (triazolam). A plan of action, which included a drug use evaluation (DUE), educational efforts, and hypnotic prescribing guidelines was developed to address and resolve the concerns raised by initial ADR reports.  相似文献   

13.
林宇  郭蓝  许燕  熊慧瑜  卢次勇  邓剑雄 《中国药房》2014,(20):1832-1835
目的: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推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定性访谈及ADR数据库检索等方式获取资料。结果:受访机构2010-2012年平均用药总品种数逐年减少,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药品采购总金额的比例逐年上升,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基本药物全部实现"零差率"销售的机构占比逐年上升,基本药物平均配送到货率分别为94.0%、92.0%、90.3%,有相当数量的基本药物品种存在缺货现象。此外,受访机构中建立了ADR监测制度的有80%,建立了专门监测部门的有56%,仅20%的受访机构配备了专职的ADR上报人员。结论: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情况基本达到国家要求,但基本药物采购配备及销售方面仍需改善,ADR监测现状不容乐观,全省基本药物ADR监测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索建立药品不良反应(ADR)公众报告路径,推动儿童ADR监测工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家长对ADR的认知与报告意识,分析公众报告的需求,结合文献研究设计ADR公众报告路径,并在医疗机构及药品零售店实践。结果:儿童家长对ADR关注度高,报告意向强烈,经小范围试点收集有效报告15份。结论:公众报告路径是收集儿童ADR报告的重要渠道,应重视。可进一步总结实践结果,为后期全面推广公众上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组织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方法对我院ADR监测网成立的背景、意义、运行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4个步骤完成了ADR监测网的建立,明确了医务人员在ADR工作中的职责,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对安全用药的责任意识及对ADR的判断能力,提高了ADR的报告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医师填报、药师辅助"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模式的实践意义。方法:介绍我院开展"医师填报、药师辅助"ADR监测的工作模式及药师实践经验。结果:通过关注ADR发生,重视合理使用药品,我院的ADR上报数量大幅提升,上报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医师填报、药师辅助"ADR监测工作模式中,药师发挥了积极作用,既符合《ADR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要求,也有助于提升ADR监测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The system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monitoring in the Slovak Republic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changes taking place in the current health care delivery system. Under-reporting and reporting biases due to selective ADR reporting provide very serious problems in pharmacovigilance. In the year 2001, the number of reported ADRs increased due to reports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 inhibitor-induced cough; this coincided with limits being imposed on the use of angiotensin-II receptor antagonists. These factors provide an example of selective ADR reporting, deforming the quality of drug safety monitoring. They also indicate that administrative strategie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spontaneous reporting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围绕建立稳定、长效、规范的监测评价机制目的,研究提出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监测点的监测方式及路径。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研、专家座谈、案例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在完成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应设立全覆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监测点,并开展监测点的监测方式及直报路径相关研究。结果:本研究调研了江西、湖南、青海等地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及监测评价现状,了解并分析现有医药卫生信息资源,研究并借鉴药品不良反应直报路径及成效,提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监测点的监测方式及直报路径。结论:将基本药物制度监测与现代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互联互通“无缝对接”技术,建立专属高效直报平台,实现所有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与报送,提高基本药物制度监测实时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