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米巴原虫可分为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和溶组织阿米巴,某些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可以引起具有致死性的原发性阿米巴脑炎。它分为两类:由纳格勒届阿米巴引起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和棘属阿米巴引起的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我们报告一例由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引起的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并就此类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极少见 ,现报告 1例如下。1 病例 男 ,33岁。因发热、头痛、呕吐 6天于 2 0 0 1年 8月16日入院。查体 :T 38.6℃ ,P 92次 /分 ,R 2 6次 /分 ,BP18.5 / 11k Pa。心肺正常 ,全身检查未见异常。意识清楚 ,表情淡漠 ,精神萎靡 ,颜面潮红。双眼底未见视乳头水肿 ,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存在 ,双眼外展露白 3mm,余颅神经正常。左侧上下肢肌力 3~ 4级 ,肌张力低 ;右上下肢肌力 5级 ,左上下肢腱反射减弱 ,左侧巴氏征 (+) ,腹壁及提睾反射 (- ) ;左半身痛觉减退 ,脑膜刺激征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4 .6× 10 9/ L ,中…  相似文献   

3.
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人疱疹病毒6A脑炎临床少见,均可致死,两者合并感染更为少见。本文分析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合并人疱疹病毒6A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合并人疱疹病毒6A脑炎患者,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患者老年男性,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四肢活动障碍、癫痫发作,先后2次脑脊液二代测序均检测出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及人类疱疹病毒6A,头颅MRI示中脑左侧份、脑桥左侧份、右侧基底核区、丘脑DWI弥散受限信号,予以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综合治疗后,患者症状稍有缓解,后逐渐加重,且出现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及人疱疹病毒6A感染脑炎的临床表现均复杂多样,两者合并感染极为少见,且病情凶险,预后极差。早期诊断,多种药物(如喷他脒羟乙磺酸盐、米替福辛、氟康唑、氟胞嘧啶、磺胺嘧啶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更昔洛韦、西多福韦及膦甲酸抗HHV-6感染)联合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6.
化脓性脑膜脑炎和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临床上常见颅内感染性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典型脑脊液特点不难诊断 ,但化脓性脑膜脑炎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少见 ,现报告 1例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 ,4岁。以“发热、呕吐、头痛 12d ,意识不清10d”为主诉入院。患者于 2 0 0 4-0 3 -11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伴头痛、呕吐 ,头痛为持续性 ,部位及性质不能描述。呕吐呈非喷射状 ,吐物为胃内容物 ,自服 1d药物症状未减轻 (用药种类及量不详 )。求治于信阳市中心医院。入院后急查CT :未见异常 (2 0 0 4-0 3 -12 )。给予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脱水降颅…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AW)一词系Butt氏1966年首创。此病虽属罕见但迅速死亡。迄今已诊断130余例。均有在受到阿米巴污染的湖河中游泳史。作者报告2例。(例1略)。例2 10岁男孩,既住健康。1978年8月6日起主诉头痛、嗜眠、厌食。有烦燥不安及定向障碍发作。病人发热,眼球向左偏视,狂暴。体温38.4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病毒性脑膜脑炎(HZVE)的发病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4例HZVE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人除表现有脑膜脑炎临床表现外,均有典型的三叉神经、枕神经及肋间神经支配区皮肤疱疹,大部分患者脑炎症状出现于皮疹之后,多数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脑脊液白细胞可轻中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抗病毒等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脑神经支配区带状疱疹感染患者,如出现发热、头痛、眩晕、精神症状、脑膜刺激征等表现,应考虑有HZVE的可能,及时予腰穿明确诊断,早期给予抗病毒等治疗.  相似文献   

9.
弓形体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体病系由於弓形体原虫引起全身性感染的寄生虫病,有一定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临床可分为先天性弓形体病与获得性弓形体病。临床症状依主要受损器官可表现为淋巴腺病型、眼病型、脑膜脑炎型、心肌炎型、全身重症型、肝炎型及肺炎型等。脑膜脑炎型多见于小儿先天性感染,也可发生于中、老年人,并常为AIDS患者致命性机会感染[1、2]。一、发病机理及免疫病理弓形体病主要因虫体破坏被侵入的宿主细胞而引起。在宿主对之产生免疫后,大部虫体可被消灭,但由于抗体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致使细胞内残存虫体(包囊),得以在脑部及眼部潜隐…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及头颅MRI对其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病原学检查明确诊断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起病隐袭,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多样,以头痛起病多见。4例病人头颅MRI有异常发现。结论头颅MRI对某些病人的早期诊断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化脓性脑膜脑炎和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临床上常见颅内感染性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典型脑脊液特点不难诊断,但化脓性脑膜脑炎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临床和头颅MRI 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及头颅MRI对其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病原学检查明确诊断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起病隐袭,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多样,以头痛起病多见.4例病人头颅MRI有异常发现.结论头颅MRI对某些病人的早期诊断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 disease,LD)系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所致的人和动物共患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而国内病例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脑炎(TBM),尤其是重症TBM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对32例结核性脑膜脑炎的临床表现、客观检查及抗结核化疗方案等综合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2例病例中死亡3例,治愈29例,其中一次性治愈24例,复发后再次治愈5例;32例全部行静脉及鞘内注射抗痨药物等综合治疗,其中行侧脑室引流5例,行脑室腹腔引流术3例。结论 TBM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 ,2 0岁 ,因“头痛近 2月 ,视力减退 2 0天”于 2 0 0 1年 1月 1日入院。患者于 2 0 0 0年 11月初患“上感”,自愈 ,当月 12日出现两颞侧轻度间歇性胀痛 ,至 12月 1日进展为持续性全头痛 ,阵发性加重 ,伴有头昏、恶心、呕吐 ,12月 10日并发视物模糊 ,视力很快下降至眼前可见手动 ,外院考虑为“非特异性脑炎”,给予“地塞米松、病毒唑、甘露醇”等治疗 ,症状无好转而入我院。入院时双眼于眼前半米可见手动 ,眼底正常 ,双侧瞳孔等大等园 ,直径 5 .5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 ,角膜反射迟钝 ,肌腱反射 (+) ,左侧掌颏反射 (+) ,颈部稍…  相似文献   

17.
22例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阐明了广州管圆线虫所致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2例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临床特点为(1)以疼痛为主诉,头痛和脊神经根刺激症状明显;(2)头痛剧烈而脑膜刺激征缺乏;(3)半数以上病人伴有嗜酸粒细胞性肺炎;(4)周围血像,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50预后好,属自限性疾病;结论,广州管圆线虫是嗜酸细胞增多性剧脑膜脑炎最主要的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粟粒性结核性脑膜脑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粟粒性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男、女各1例,发病年龄分别为45、76岁,结核病病程1~5年.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为主,均为急性起病且有活动性肺结核,其中1例合并有胸椎结核.头颅MRI检查示2例患者脑膜及脑实质内均可见大小相似的粟粒性结核病灶,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强化.经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复查头颅MRI示病灶消失.结论 粟粒性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常伴活动性结核病,头颅MRI检查示颅内大量粟粒性结核病灶且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为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抗结核治疗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1岁.因持续高热3周,加重伴头痛、全身颤抖1周于2000年5月13日入院. 患者于4周前无诱因感左手食指末端指节腹侧皮下似有一白色硬结,伴轻压痛,予中药外敷后好转,当时无发热,未引起重视.一周后(即入院前3周),始感畏寒、发热,体温持续在39oC以上.于当地市级医院按间质性肺炎予以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且体温呈稽留热型 , 最高达40oC.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例结核性脑膜脑炎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该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过程进行描述,死亡后进行系统的病理解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变。结果早期未正规化治疗是造成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其病变组织可见广泛干酪样坏死、Langhans细胞及多核类上皮细胞浸润。结论早期规范抗结核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