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洪治平教授认为,肝属木,于木气主时之时升发阳气,其养生、防病均应顺其升发之性,同时注意与心、肺、肾、脾四脏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肝脏病多为郁、虚、亢三种情况,因虚则无以升发而兼郁,亢则不行疏泄而亦兼郁,故“郁”为肝病的核心,但肝郁又多暗耗阴血,故处方遣药多以“柔以制之”“甘以缓之”之柔肝缓肝法,及“遂其调达之性”之舒肝化肝法.肝脏养生中应注意“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在其疾病治疗中亦当以顺其升发疏泄之性为宜,慎用攻伐,以免戕害正气.  相似文献   

2.
气血理论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特征,属于中医“癥积“、“胁痛“等范畴.其病机与中医肝脏及气血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早期阶段,多以气滞血瘀为主,或兼血热;病程日久,正气渐虚,则以气(血)虚血瘀为主要表现.目前临床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方药多包含有“益气“、“理气“、“化瘀“与“养(阴)血“等作用.因此临床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宜重视调理气血,包括理气、益气、活血与养血,尤其是益气活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何若苹治疗乙肝病毒性肝病经验。[方法]通过侍诊学习以及对典型医案的收集、整理,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法度三方面总结何若苹诊治乙肝病毒性肝病经验,并举一则验案加以分析。[结果]何若苹认为乙肝病毒性肝病属湿热疫毒为患,病机为湿热疫毒熏蒸肝胆而急性起病,日久耗肝阴,克脾土,伤肾阴,瘀热入络成肝积,血水不利成臌胀,毒瘀积聚成肝癌。初期宜清利,常需顾护脾胃;中期宜辨证调脏,可益阴柔肝、健脾疏肝、滋肾养肝;末期宜扶正祛邪兼顾,及时治疗变证。用药需分期论治,明察宜忌,初期忌补,中期需活血,末期忌攻,并结合天人相应观,根据四时调整用药,若微观指标异常则对症用药。所举验案,以健脾疏肝法疗肝病,效果肯定。[结论]何若苹治疗乙肝病毒性肝病初期重清利,中期重调脏,末期重达变,经验独到,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唐靖一教授认为,眩晕病的病因应从虚、实两个方面辨证.虚是指人体本身正气不足,病位以肝脾肾为多见.临证强调应先辨清虚实之病因方可处方用药,用药应阴阳兼顾,量小而周全,并应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同时以改善患者生活习惯的预防思想为先.  相似文献   

5.
郭静  鲁玉辉 《西部医学》2020,51(2):51-53
笔者以叶天士络病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胁痛案,探讨胁痛络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总结归纳叶天士辨治胁痛的选方用药规律。叶天士认为胁痛络病的辨证可分虚实,络实证分为肝络气滞、痰湿阻络、寒凝阻络和血络瘀痹证;络虚证分为营络虚寒和肝肾亏虚证。治疗上,叶天士提出"络以辛为泄"的观点,首创辛味通络法。胁痛络实证宜攻之,以通络为法;胁痛络虚证,以"大凡络虚,通补最宜"为法,治以补虚通络,常用益气补血和甘缓柔润之品来荣养脉络。叶天士认为胁痛初起病在气分,肝失疏泄,气机失于调达,肝气郁滞则发胁痛;胁痛日久入血络,肝经气血郁滞,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经脉,同时精血亏虚,络脉失于温润荣养而痛;且久病可入肝络,血瘀气滞,肝络气机运行不畅,肝失疏泄,亦致胁痛。叶天士善以柔肝来通络,盖肝为刚脏,多用甘缓养血柔润之品以益肝体,既能养血柔肝,又能辛润通络,使其用条达和畅。  相似文献   

6.
肝病种类较多,治法各异,掌握运用颇为不易。因此,就肝病的治疗问题,本文试从虚、实、寒、热四个方面简述之。1肝虚1.1肝血虚肾水生肝木,肝藏血。肝血虚多因肾水不能涵木而致血少。肝脉布胁肋,血不荣筋,肝脉挛急,则为胁肋胀痛(包括慢性肝炎),过劳则剧。主以...  相似文献   

7.
介绍周福生教授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经验。周教授认为本病是由外邪(肝炎病毒)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直至衰竭的慢性疾病,其中病毒侵袭肝体是本病发生的始动因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之证,虚在肝脾,久而及肾,实在气滞、痰阻、血瘀、水停。周福生教授提出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应尽早进行抗纤维化、调节免疫等中成药及中医辨证治疗,必要时配合西医抗病毒;该期临床常见肝郁脾虚夹湿和脾虚气滞血瘀两种证型;失代偿期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同时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以消除腹水等并发症,临床常见脾肾两虚、水湿内停型及肝肾阴虚、血瘀水停型两种证型。中医辨证处方遣药总以顾护脾胃、不伤肝体、不伐肝用、不损肾元为原则;用药应精简,邪正兼顾。同时应重视肝病患者生活调护,提倡加强肝病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气虚与肝阳虚客观存在的理论基础,探讨补肝气、温肝阳的理论依据,拓宽肝病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整理历代重要医籍中关于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阐述肝气虚与肝阳虚客观存在的理论依据,归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病因病机,总结肝气虚与肝阳虚的临床症状、舌苔和脉象,概括补肝气与温肝阳的常用药物、代表方剂和中医外治疗法。[结果]肝病患者确实存在肝气虚与肝阳虚。早在《黄帝内经》就有相关论述。历代医家论著中不少关于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是肝气虚与肝阳虚客观存在的理论基础。多种因素都可导致肝气虚与肝阳虚。正气亏虚、邪气侵犯,可消耗肝气、损伤肝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关键发病因素为痰、湿、毒、瘀、虚。对于肝虚患者,不仅需重视滋肝阴、养肝血,还需重视补肝气、温肝阳。补肝气和温肝阳是中医治疗肝病的重要法则。[结论]通过对肝气虚及肝阳虚的历史渊源、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可以看出,肝气虚与肝阳虚在肝病患者中客观存在,补肝气与温肝阳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肝病诊疗过程中重视补肝气虚与温肝阳,可以丰富肝病中医诊疗理论,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长期临床中有三点体会:①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慢性肝炎病人,依其临床不同表现,可辨证为肝气郁结、瘀血停着、肝胆湿热、肝阴不足等证候。但不论虚证实证,自始至终都有脾胃因素存在。慢肝病人几乎都有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纳少,大便不调的肝脾病变。通过辨证施治,脾胃功能恢复较好的,病情好转的比较快,预后亦觉理想。反之脾胃症状不明显或对治疗反应不佳,预后多不满意。故肝病治疗应谨守“见肝之病,知其传脾当先实脾”的原则,以疏肝调脾为宜。处方应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医学理论认为"热毒瘀结、气阴两虚"是慢性肝炎的病机,临床治疗既要控制病因又要防治肝纤维化,抗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治疗的首要任务。依据中医辨证理论,采取"扶正固本、活血通络、解毒化湿"的方法,积极治疗原发病、补虚扶正祛邪;从而调节了患者免疫之功,逆转或延缓肝硬化进程,病情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载:“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关于文中的“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有谓正治:虚者按虚证治疗,即补不足;实者按实证治疗,即损有余。有谓指误治:虚证用泻法,使虚者更虚;实证用补法,使实者更实。虽然均认为虚证宜补,实证宜泻,但从文字解释方面看,出现了分歧。  相似文献   

12.
实脾法在慢性肝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肝炎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机复杂性疾病.它病程冗长,变化多端,虚实夹杂,多散在于祖国医学中的"黄疸"、"胁痛"、"积聚"等证候.<内经>云:"邪在肝则两胁中痛","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临床多具有乏力、纳差、腹胀、便溏,胁下不适或疼痛等表现,而前四症均为脾虚所现,故治疗宜"实脾"(益气健脾,扶土抑木).<难经七十七难>曰:"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于脾,故先实脾气".<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中也提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相似文献   

13.
临证治验2则     
慢性前列腺炎,辨证脾肾两虚、阴寒内盛、病久入络、肾络瘀阻。治宜温肾健脾、行气化瘀通络。视神经萎缩,辨证肝肾阴虚、心肝之火上炎、肝阳上亢、目络瘀阻。治宜:滋阴泻火、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二则病案,辨证准确,用药精当,顽疾皆治愈,未见不良反应,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酒精性肝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可归属于中医"酒疸""伤酒""酒癖""酒臌"等疾病范畴.中医认为酒精性肝病多因酒毒伤及肝脏,肝病传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而发病.邵铭教授根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理论,认为脾运失健是发病的关键,气滞、湿阻、血瘀是主要病理因素.临证用药灵活,以健脾运脾为要,配以专方专药,注重辨病与辨证结合,以葛根、枳椇子为主药,提出对酒精性脂肪肝重在疏肝运脾、化湿运脾、活血运脾,对酒精性肝炎重在清热利湿运脾,对于酒精性肝硬化重在养正除积,以柔肝健脾,活血消癥为基本治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是各种肝病向终末期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必经的病理过程,慢性肝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肝纤维化贵在"早",越早效果越好,可以逆转肝纤维化,使病变的肝组织结构恢复正常;治疗肝纤维化贵在"坚持",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是长期的,甚至可能是终身的。根据肝纤维化的病机为"正虚血瘀"而确定益气活血为治法。中药抗肝纤维化治疗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及广阔的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论调肝治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是人体气血调控中心。肝脏一病 ,则脏腑气血皆随之而病 ,故曰“肝为万病之贼”。此时 ,调肝便是治疗这些病证的基本方法 ,所以说调肝可以治百病。肝病变化多端 ,调肝之法亦须因病而异。  相似文献   

17.
产后病组方用药规律与特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多虚、多瘀、易寒、易热",故产后病治疗重在补虚化瘀祛邪,产后调养以药膳为佳。纯补纯攻均非产后病所宜,因为补虚有留瘀之弊,化瘀有伤正之忧。补虚当以气血为重,然气血之虚,有轻重缓急之异,故用药须分主次。攻邪务辨邪之属性,谨守平和。化瘀不但要善于选用既能活血,又能兼顾脏腑生理解剖特点的引经报使药物,而且应注意攻逐不能太过。产后用药,还应注意解表不可过于发汗,攻里亦当削伐有度,清热慎用芩连,温里谨投桂附,消导之品不可重用。  相似文献   

18.
痹证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病情缠绵,尤其是久病顽痹,治疗颇费心机。为探讨痹症的有效治疗途径,现结合个人的临床体会,从选择用药方面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 虚痹要善用补药 痹之为病,一般在于肢体关节、肌肉、筋脉。然痹之发生,本于正虚,常因正虚而感外邪,而且在痹证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又易损伤正气,或气虚,或血虚,或阴虚,或阳虚,或兼而有之。风寒湿痹,易耗气伤阳;风湿热痹易损阴血。久病顽痹,若以正虚为主者,当按虚痹调治,然而正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所言:实者单病躯壳易治,虚者兼病脏腑,则难治矣。对于虚痹,不可以治实之法,当注重于扶正,要善用补益之药,酌配祛邪通络之品,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系统梳理,分析近期(2011-2015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文献的用药规律,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机和治法特点。方法搜集检索CNKI(2011-2015年)中所有有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口服中药方剂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频次以活血化瘀、补虚、清热为多,归经以肝经、心经、脾经为多。其中补虚药中以补气药、补血药为多。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基本病机在于气血亏虚兼有血瘀郁热。用药多用活血化瘀、补虚、清热之品,并注重肝、脾、心的调治。  相似文献   

20.
带下异常为妇科常见病,笔者以叶天士医案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古今有关医论及临床体悟,从带下病的病因病机、治法用药、叶天士治带下病方药总结及临床验案四方面展开论述,使带下病的理法方药有较为清晰的展现。在奇经理论中带下病责之于任脉、带脉为病,关系脾、肾、肝三脏。湿热下注者多为实证,精液不守者多为虚证。湿者燥之,虚者补之,陷者举之,纵者收之,热者清之,郁者疏之为常规治则。而叶天士医案中有关奇经虚损所致带下居多,最能体现奇经治法特色,带下皆属阴液下泄,故当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