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CT、MRI的影像学差异,以探讨两者对两种肾细胞癌的鉴别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肾透明细胞癌及乳头状癌患者34例,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两组,肾透明细胞癌组25例,肾乳头状癌组9例,均行CT、MRI扫描,对比其影像学差异。结果肾乳头状癌组平扫CT值明显高于肾透明细胞癌组(P<0.01);肾透明细胞癌组在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三期增强扫描时的CT值明显高于肾乳头状癌组(P<0.01)。肾透明细胞癌组在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三期增强扫描时增强相对强度明显高于肾乳头状癌组(P<0.01)。MRI检查显示:肾透明细胞癌组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以边缘强化为主,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其中14例皮质期出现明显强化,8例轻中度强化。肾乳头状癌组T1WI呈低~中等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MRI动态强化特征与CT结果一致。其中6例均匀强化,1例欠均匀强化,2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CT、MRI对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T增强扫描最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的CT、MRI表现差别。方法选择2001年2月~2010年12月我院收入的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患者共98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7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3例,对两组患者行CT、MRI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差别。结果两组患者各扫描期CT值对比显示,乳头状肾细胞癌组平扫CT显著高于肾透明细胞癌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透明细胞癌组皮髓期、实质期以及排泄期CT值显著高于乳头状肾细胞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增强相对强度对比中显示,肾透明细胞癌组皮髓期、实质期以及排泄期增强相对强度对比与乳头状肾细胞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乳头状肾细胞癌MRI检查显示T1WI上病灶呈现低~中等信号,T2WI呈现等、低信号,MRI动态增强时肿瘤强化特征与CT增强相似。其中11例呈现均匀强化、5例呈现欠均匀强化、7例呈现不均匀强化。肾透明细胞癌中T1WI上病灶低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多以边缘强化为主,全瘤均呈不均匀的强化。其中24例皮质期明显强化,轻中度强化46例。结论CT及MRI对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肿瘤的增强程度是鉴别两者之间最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CT,MRI,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CT,MRI,DSA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圣贤有癌诊断的影像学特点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0全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的CT,MRI,DSA的表现,对比三者优缺点,找出各自的规律。结果;三者匀可以显示肿块的位置,大小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及转移征像。  相似文献   

4.
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肾细胞癌均行平扫+增强,结果:肾细胞癌CT表现为肾实质内不规则边界欠清的低密度软组织块影,动态增强后可呈一过性强化,应用动态薄层增强扫描法准确检出小肾癌(最大径<3cm)10例,该法为目前检查小肾癌的最佳影像方法,增强前后CT扫描对肾细胞癌的定位,定性分析及术前分期均具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CT已被应用于各种肾脏疾病的检查,对泌尿系诊断放射学的影响极为深刻。对肾细胞癌的诊断优于其他检查手段。通过CT图象的分析可以看到肿块的大小、部位、形态、与其他器官的关系。本文收集了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现将其CT图象的特点及鉴别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患者47例临床资料,术前均行正电子放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与核磁共振(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探讨两者在R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所有47例患者PET/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各自影像所见指导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PET/CT及MRI的I期诊断准确率均为100%,Ⅱ期PET/CT的准确率为92.3%,MRI准确率为80%,PET/CT联合MRI在I、Ⅱ期肾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达97.2%。结论 PET/CT在肾细胞癌诊断准确率方面高于MRI(P0.05),尤其对于患者全身情况的掌握方面优势较明显;但在原发病灶准确分期方面逊色于后者,临床上应该将两者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肾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方敏  黄容泰 《广西医学》1999,21(2):223-226
为了进一步研究CT对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笔者分析了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112例肾细胞癌的临床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1)84例肿块呈分叶状,边界不清,有短毛刺,并与肾周筋膜相连;(2)17例肿块周边弧线或状中心斑点状钙化;(3)46例肿块直径超过5cm者,密度不均,增强后坏死,囊变呈更低密度区。(4)8例直径≤3cm的小肾癌,长在肾实质内,边缘较清楚,密度不均。  相似文献   

8.
张善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2):1448-144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其中8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13个病灶呈低密度,1个病灶呈高密度,3个病灶未能显示。CT动态增强扫描,12个病灶周边不完整薄环状或厚环状增强,3个病灶均匀增强呈高密度,2个病灶呈等密度;延迟期6个病灶不定形轻度增强呈低密度,8个病灶明显增强,呈相对低密度,3个病灶呈等密度,此期病变检出率为100%。8例病灶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6例病灶表现为缓慢增强型,2例病灶表现为快速增强型。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肝内与其它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CT及MRI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MCRCC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MCRCC的CT和MR资料,术前行CT动态增强或MR检查.结果 16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均为单侧,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位于肾皮质,直径2.5 ~ 9.5cm,平均(4.3±1.3)cm.CT或MR扫描显示有完整囊壁,内可见粗细不均分隔,实质性小结节、囊液和钙化.增强后囊壁、囊内分隔、结节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 CT和MRI能准确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但分隔菲萝者和多房囊性肾瘤鉴别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MRI信号特点,提高对肾细胞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资料及病理证实肾癌46例,均做T1WI、T2WI、TRUFI序列检查,同时加做增强扫描,其中10例做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透明细胞型39例,嫌色细胞型5例,乳头状细胞型2例.T1WI均匀等或低信号35例,混杂信号11例;T2WI均匀高信号17例,等信号5例,混杂信号24例.显示假包膜者10例.肾窦侵犯13例,肾周侵犯14例,肾静脉癌栓2例,腹膜后或肾门淋巴结肿大13例,肝脏转移2例.增强后,7例病灶均匀强化,32例不均匀强化,4例强化环内壁不规则,3例均匀环状强化(假包膜强化).结论仔细分析病灶的信号特点,MRI能够准确诊断肾癌,且能了解肿瘤向周边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尤其对小肾癌诊断,MRI价值独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eomputedtomography,MS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11ceIn]agi11g,MRJ)对肾嫌色细胞癌的(Chromophobeceilrerlalcarcinoma,ccRC)的影像学表现,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肾脏嫌色细胞癌病例,术前全部行MSCT(9例)及MRI(12倒)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9例患者接受cT检查,均为单发病灶,2例平扫时可见钙化灶,平扫时病灶呈软组织密度,皮髓质期病灶强化程度均高于’肾髓质,但不及肾皮质,7例表现为轻度到中度强化,2例表现为明显强化,其中1例表现为特征性的“8”字征;10例患者接受MR检查,均为单发病灶,8例病灶平扫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及DwI上呈高信号,2例TwI、T2WI上均呈等信号,DwI上呈高信号,4例病灶表现明显强化,3例中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MR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强化特点与MscT类似。结论肾嫌色细胞癌MS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综合MSCT及MRI影像表现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可以与其他肾脏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CRCC)的影像学表现及各种影像检查对CRC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分别进行了超声(US)、静脉尿路造影(IVU)、CT和MRI检查,对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IVU和US提供的诊断信息有限.CT和MRI检查见肿瘤的囊壁强化者13例,分隔强化者10例,壁结节强化者9例.CT平扫见3例病变伴有钙化.结论影像学上,CRCC主要表现为具有厚薄不均的囊壁及分隔,伴有囊壁结节及钙化的囊性病变.相对于其他检查,CT对CRCC的诊断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CRCC)的影像学表现及各种影像检查对CR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分别进行了超声(US)、静脉尿路造影(IVU)、CT和MRI检查,对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IVU和US提供的诊断信息有限。CT和MRI检查见肿瘤的囊壁强化者13例,分隔强化者lO例,壁结节强化者9例。CT平扫见3例病变伴有钙化。结论 影像学上,CRCC主要表现为具有厚薄不均的囊壁及分隔,伴有囊壁结节及钙化的囊性病变。相对于其他检查,CT对CRCC的诊断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RAML)与肾细胞癌 (RCC)的 CT鉴别征象 ,以提高不典型 RAML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期增强 CT扫描的 RAML 36例 (5 7个病灶 ) ,RCC4 6例。运用 χ2检验确定有显著性差异的 CT观察指标进行判别分析 ,得到各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权重。结果 单发或多发、边缘、分叶征、病灶突出比、与实质的分界、与皮质的交角、皮质掀起征、肿瘤内血管影、钙化等 9项 CT观察指标对 RAML与 RCC的鉴别有统计学意义 ,利用最大似然法判别分析对二者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 :RAML组 93.0 % ,RCC组 89.1%。结论 病灶突出比、与皮质的交角、皮质掀起征及肿瘤内血管影特征对二者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囊性肾细胞癌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在该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35例囊性肾细胞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行CT检查,对其CT检查的过程与结果 进行回顾,总结此疾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35例患者中,45.7%为透明细胞癌,主要CT表现是低密度、不均匀强化,少数患者可见坏死区、出血性病灶;34.3%为乳头状癌,主要CT表现是低密度、不均匀强化;14.3%为嫌色细胞癌,主要CT表现是低密度、不均匀强化;5.7%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主要CT表现是局部有壁结节出现、强化明显.结论 CT在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囊性肾细胞癌的CT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够明显,对于此病的具体分型,需依据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10例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10例嫌色细胞癌均为单侧单发病灶。肿瘤最大径范围2.5~6.9cm,平均4.65 cm。8例肿瘤平扫密度表现为略高密度或等密度,2例呈混杂密度。9例病灶增强后与周围肾实质分界清晰。9例呈外凸性生长。6例肿瘤形态上呈圆形或类圆形,4例形态欠规则,其中3例表现为特征性的"8"字征或沙漏征。肿瘤呈轻中度强化,强化方式均匀或不均匀,1例内部可见轮辐样强化。所有肿瘤均无肾周浸润、肾盂受侵、淋巴结肿大、肾静脉受累表现。结论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最终仍需要病理学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肾癌亚型的CT特征,探讨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与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亚型的CT特点,其中透明细胞癌39例,嫌色细胞癌9例,乳头状细胞癌5例,集合管癌5例.结果 透明细胞癌,多位于肾皮质,以膨胀性生长多见,血供丰富,明显坏死、囊变,强化明显,密度明显不均匀,强化峰值在皮髓质期,呈快进快出型式,肾静脉瘤栓1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2例,均全肾手术切除,随访15例,其中4例复发;嫌色细胞癌,多位于肾实质,多为膨胀性生长,肿块呈实性,密度最均匀,血供不丰富,多为轻中度强化,强化峰值在实质期,手术全肾切除6例,保肾手术3例,随访5例均无复发;乳头状细胞癌多位于肾皮质,呈膨胀性生长,密度较不均匀,以多灶性坏死多见,血供不丰富,轻中度强化,强化峰值在实质期,手术全肾切除3例,保肾手术2例,随访2例无复发;集合管癌,位于肾实质,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有明显坏死,血供不丰富,为轻中度强化,强化峰值在实质期,均有肾门、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肿大,其中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1例,骨转移1例,手术全肾切除5例,术后随访3例均复发.结论 肾癌亚型的CT表现有一定差异,仔细分析其CT特征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合病理分型分析肾细胞癌的CT影像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36肾细胞癌,术前均做CT检查(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CT影像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5例透明细胞癌,1例颗粒细胞癌,2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4例乳头状癌,3例嫌色细胞癌,1例集合管癌.新的病理分型将颗粒细胞癌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均归入透明细胞癌,此类型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相血供相对较少,强化程度低于透明细胞癌.结论各型肾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的特异性不强,最终分型仍依靠病理,仔细分析肾癌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1岁,肿瘤位于胰头3例,体尾部3例,胰尾2例。瘤体多呈囊实性团块,最大直径约4—16cm,平均直径7cm,中心均位于胰腺外,边界多清楚:较小(〈5cm)者为实性结构为主,直径增大,囊实性比例增大。CT平扫为不均匀低密度,1例显示钙化。MRI上呈混杂信号,实性部分呈T1WI上稍低、T2WI上稍高信号,裘性部分呈T1WI上低、T2WI上高信号。CT、MR1增强扫描均见瘤内实性结构早期未见明显强化,后期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低或稍低于正常胰腺组织。袭性结构各期均无强化。8例中3例肝转移,2例显示胰胆管侵犯并扩张,脾静脉内癌栓、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各1例。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免疫组化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