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柏健鹰  王沂芹  郭红  张朋彬  王雷  樊超强  叶秋  赵晓晏 《重庆医药》2009,38(15):1921-1922,1925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354例患者因黑便或便血就诊。其中152例接受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202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双气囊小肠镜病变检出率为82.24%(125/152),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为71.78%(145/202)。双气囊小肠镜组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P〈0.05)。双气囊小肠镜组病因诊断准确率(85.1%)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31.2%)(P〈0.01)。除2例患者未完成胶囊内镜外,其余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并发症,也未出现麻醉并发症或麻醉意外。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诊断价值,是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但双气囊小肠镜组的病变检出率及诊断率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胶囊内镜检查视野清晰度和患者耐受度的影响。方法将行胶囊内镜检查的45例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A(磷酸钠盐组)、B(复方聚乙二醇组)、C(硫酸镁组)3组,每组各15例。根据胶囊内镜检查所见视野清晰度(优、良、差),患者耐受度(优、良、差)评价其效果。结果A、C组肠道清洁效果显著优于B组;A、B组患者耐受程度较C组高。结论综合视野清晰度、患者耐受度.口服磷酸钠盐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胶囊内镜检查术前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分析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4月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已至少行一次胃镜和大肠镜或其他消化道检查未发现异常的患者72例作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内镜检查及放射学检查结果、胶囊内镜检查前病程、出血类型及最终胶囊内镜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记录其检查过程中消化道转运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参照Cosamagna分级标准,将每例胶囊内镜发现结果分为阳性、可疑阳性和阴性,根据阳性结果数统计胶囊内检查的诊断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胶囊内镜检查,通过胃的时间为3~320min,平均34min;在小肠内的检查时间为30~477min,平均274min;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70.83%(51/72);所有患者中,检出病变的有63例,阳性率为84.72%(63/72)。结论 应用胶囊内镜进行检查,患者的痛苦小,阳性率较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胶囊内镜检查图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4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胶囊内镜检查图像清晰度和患者耐受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按肠道准备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20%甘露醇)、B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C组(25%硫酸镁)、D组(磷酸钠盐)。根据胶囊内镜检查所见视野清晰度和患者耐受度评价其效果。结果:A、C、D组肠道清洁效果显著优于B组,患者耐受程度B、D组较A、C组高。结论:综合肠道清洁效果和患者耐受度,口服磷酸钠盐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胶囊内镜检查术前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胶囊内镜检查图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桂华  尹淑新  唐立伟  赵侠 《河北医药》2009,31(9):1059-1060
目的观察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对胶囊内镜检查图像清晰度及患者耐受程度的影响。方法将45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按肠道准备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禁食12h),B组(口服番泻叶组),C组(口服甘露醇组),D组(硫酸镁+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组),根据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及患者的主观耐受程度进行评分。结果肠道清洁度D组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患者耐受程度为A组最好,其次为D、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肠道清洁效果和患者主观感受程度,口服硫酸镁+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是比较理想的胶囊内镜检查术前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甲硅油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清洁和祛泡效果。方法将行胶囊内镜检查的278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袋口服进行肠道准备,研究组于检查前1 h服用西甲硅油乳剂30 mL。观察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肠道气泡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胶囊内镜小肠通过时间、全小肠检查成功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肠道气泡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肠道准备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胶囊内镜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胶囊内镜小肠通过时间及全小肠检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甲硅油能够有效地去除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提高胶囊内镜检查时肠道视野清晰度,且能减少患者肠道准备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胶囊内镜在提高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敏  范红  何旭  周雁  王芸  万平 《云南医药》2007,28(3):215-21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胶囊内镜在16例患者中检出小肠病变13例(81.26%),其中明确出血原因或部位者10例(62.5%),3例发现病变但不能肯定出血是否与此有确切关系。在明确出血原因或部位的10例病人随后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6例行剖腹手术,结果与胶囊内镜诊断所提示的出血部位或原因相吻合,另有2例近期内无消化道出血病人未检出病变。病人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特别是近期有活动性出血病人有较高的检出率,安全无创,可以作首选的检查方法,结合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可弥补其检查中的不足,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绳系胶囊食管内镜加同步实时观察方法对诊断食管黏膜病变的准确性。方法经胃镜确诊有食管黏膜病变的15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2例Barrett食管,34例食管溃疡,50例食管癌,12例食管静脉曲张,12例食管平滑肌瘤。对其分别先后进行绳系加同步实时观察系统的胶囊食管内镜检查(A组)和标准吞服法胶囊食管内镜检查(B组),比较两种食管胶囊内镜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A组观察Z线的时间明显长于B组,观察到Z线的图像数目为154.4±6.3,也明显多于B组的46±5.1(P〈0.05)。同时A组中,绳系胶囊食管内镜发现全部150例食管病变,而在B组中胶囊食管内镜只发现了150例黏膜病变中的133例。结论使用绳系胶囊食管内镜加同步实时观察方法可提高胶囊内镜对食管黏膜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由于小肠是人体最长的器官,它远离口腔和肛门,现有的小肠诊断技术又不尽人意,而胶囊内镜(M2A)能发现整个小肠内的各种病变,且为非侵入性,患者耐受好,无需住院。自2004年以来,我院使用胶囊内镜检查患者23例,现将其及主要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疑诊小肠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疑诊小肠出血性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中27例见小肠病变,检出率为55.1%;其中大出血组检出率70%,显性出血组71.4%,隐性出血组40%,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胶囊内镜滞留于胃内超过8小时失败,1例检查结束后出现急性阑尾炎,所有患者胶囊均在检查后4天内自行排出体外。结论胶囊内镜是一项无创、安全的检查,对疑诊小肠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宇龙  王农荣  程海涛 《江西医药》2011,46(10):921-923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胶囊内镜检查组和小肠造影检查组,进行病变阳性检出率的分析比较。结果胶囊内镜检查组检出病变55例,阳性检出率79.7%(55/69),小肠造影检查组中,共发现小肠病变7例,阳性检出率为11.5%(7/61)。两组阳性检出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阳性检出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张幸  余强  周春晓  张金坤  叶逵 《江苏医药》2020,46(10):1019-1022
目的比较药物和胃镜两种方式处理胶囊内镜胃内滞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胶囊内镜胃内滞留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肌肉注射胃复安5 mg(药物组),41例采用胃镜推送送至十二指肠球部(球部组),35例采用胃镜推送送至十二指肠降部(降部组)。分析胶囊内镜胃内滞留处理成功率、胶囊内镜反流率、盲肠到达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内镜组所有患者经胃镜成功处理胶囊滞留,处理成功率高于药物组的86.11%(P<0.05)。安全性方面,内镜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药物组稍高(P>0.05)。药物组5例在成功处理后出现胶囊反流,球部组2例发生胶囊反流(P<0.05)。药物组胶囊内镜最终盲肠到达率72.22%,低于球部组的92.68%和降部组的91.43%(P<0.05)。结论与药物处理比较,经胃镜抓取胶囊内镜直接送至十二指肠的处理方法更为可靠有效,同时也能保证检查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不同原因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81例,按不同原因分组,比较各组间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率.结果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A组)检出率为66.7%,慢性腹痛者(B组)检出率为65.7%,腹胀、腹泻、消瘦等需排除小肠疾病或其他检查提示小肠疾病者(C组)检出率为54.6%,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诊断率分别为43.6%、42.8%、36.4%,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胶囊内镜对不同原因的小肠疾病均有较高检出率和诊断率,可作为线诊断小肠疾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中青年腹痛、腹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中青年患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共检出小肠病变13例,小肠未见异常17例,阳性检出率为43.3%,其中以血管畸形及糜烂为主。胶囊内镜通过小肠平均时间为200min(91—358min),30例患者均能耐受胶囊内镜检查,胶囊均自然排出体外,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OMOM胶囊内镜对中青年患者腹痛、腹泻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由于胶囊内镜检查费用昂贵,不推荐作为一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在便秘患者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应用聚乙二醇联合莫沙必利的临床价值,以进一步提高便秘患者的检查质量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诊治的6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莫沙必利,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和胶囊内镜通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胶囊在小肠停留时间、胶囊排出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B段肠道气泡、B段肠液量等分级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A段肠道气泡、A段肠液量等分级评分分别为(1.01±0.29)分、(1.14±0.28)分,均少于对照组患者(1.66±0.37)分、(1.78±0.35)分。结论在便秘患者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应用聚乙二醇加莫沙必利,可有效提高胶囊内镜观察清晰度,降低不良反应,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卫生部颁《药品卫生检验方法D(1990年12月)中规定是将胶囊宜于45C水花中热熔后,获得供试液进行卫生检验.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发生在吸完供试活注入培养基时,供试波已经&固.这样便出现菌作连片或供试法与培养基混合不均等自端,从而给实际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本文根据胶囊的生产工艺,并参照腹利的卫生学格验,采用了浸泡洗脱法制备供试渡进行卫生学检验,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经统计学处理,表明两方法无显著性差异(八o.05).1实验材料空心胶囊样品由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巨宝乡空心脏器厂提供.2实胜方法2.l按部顾方法检验…  相似文献   

17.
程圣莉  黄珍宝  李瑛 《安徽医药》2015,19(10):2039-2040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肠道准备质量的价值与效果。方法对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51例受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在检查前6 h 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00 g 溶于200 mL 温水)。观察组在检查前1 d 中午和晚饭后各用4~5 g 番泻叶用300 mL 100℃开水泡5 h 晾凉茶饮,检查前6 h 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服用祛泡剂50 mL(含二甲基硅油10 mL),由护理人员对小肠内肠液量、气泡量、清洁度及图片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在小肠内气泡的形成与观察效果均有明显的改善(P <0.01),但对肠液量和清洁度无明显的影响(P >0.05)。结论不同肠道准备状态下,各因素对胶囊内镜的观察效果不同。通过改善肠道准备方式和积极的个性化护理,对肠道准备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促胃肠动力药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2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服药组和对照组,服药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测前均口服多潘立酮,对照组患者不服用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胃排空时间、小肠通过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诊断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服药组患者胃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小肠通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胶囊滞留,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均为100.0%;对照组诊断阳性率为62.5%,服药组诊断阳性率为6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促胃肠动力药,能显著缩短胃排空时间,提高胶囊内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水飞蓟宾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相较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纳入两药联用治疗脂肪肝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2年12月。由2名研究人员选取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及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11项RCT,其中8项未明确随机分组方法,10项未标明是否采用分配隐藏及是否双盲;涉及1 043例患者,研究组(水飞蓟宾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520例,对照组(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523例。Meta分析结果,治疗效果,研究组总有效率[OR=4.47,95%CI(2.84,7.03),P <0.01]、显效率[OR=1.93,95%CI(1.37,2.73),P <0.01]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MD=-15.77,95%CI(-21.52,-10.03),P <0...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青年肾移植者合用环孢素与百令胶囊后全血环孢素A的浓度变化及对血6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59岁的中年患者(n=219)和小于40岁的青年患者(n=145)的合用环孢素A与百令胶囊天数、百令胶囊剂量、全血环孢素A浓度、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与血糖(Glu)共9项指标分为3组:(合用药物天数+全血环孢素A浓度+百令胶囊剂量)组,(RBC+Hb+ALB)组,(TC+TG+Glu)组,采用MATLAB7.0软件分别绘制中年和青年组的三维图像,分析图像特征并对比分析中年组与青年组的图像异同。结果:三维图像显示出各项指标间存在内在关系与个体差异。结论:环孢素与百令胶囊的合用天数对中、青年肾移植患者的血6项生化指标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