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一般泛指用强的松(P)1.5~2mg/kg·d治疗8周无效、频繁复发以及激素依赖的病例,除与肾病的类型有关外,多与开始治疗不正规有关。现就其治疗分述于下。 激素治疗 足量分次服效果较顿服好;隔日清晨服优于间歇疗法;中长程疗法优于2~3个短疗程。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男 ,70岁。全身水肿 5个月伴皮肤紫癜 2 0 d余入院。5个月前在农村医院被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服用雷公藤根等中草药进行治疗至今。半个月前因疲劳 ,再次诱发水肿 ,于 2 0 0 4 -0 6 - 10来我院就诊。 2 0 0 4 - 0 5 - 30~ 2 0 0 4 - 0 7- 0 6期间 ,共查血 7次(血三系细胞检查 ) ,结果为 :2 0 0 4 - 0 5 - 30 RBC4 .30× 10 1 2 / L,WBC8.0× 10 9/ L,PL T190× 10 9/ L;2 0 0 4 - 0 6 - 11RBC3.2 8×10 1 2 / L ,WBC1.4× 10 9/ L ,PL T5 0× 10 9/ L ;而后 5次检查血三系细胞呈逐渐上升趋势 ,2 0 0 4 - 0 7-…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nephrotiesyndrome,PN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4例成人PNS活动期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CD16+CD56+NK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30例同期来院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PNS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3+CD4+T淋巴细胞降低.CD3+CD8+T淋巴细胞升高,CD4+/CD8+比值显著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NS组CD16+CD56+NK细胞较对照组降低,而CD19+B淋巴细胞显著升高,且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人PNS活动期T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构发生严重失衡,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而体液免疫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6.
随机搜集住院及门诊2014年1~7月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57例,分未经治疗的PNS患者活动期组30例,PNS完全缓解组27例,正常对照组17例,采用ELISA法测定尿足细胞Nephrin蛋白分子,同时测定活动期组患者24h尿蛋白的水平。活动期组患者尿足细胞Nephrin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缓解组尿足细胞Nephrin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尿足细胞Nephrin水平与24h尿蛋白水平无相关性(P>0.05)。动态监测尿足细胞Nephrin分子可观察足细胞的活动变化,对判断和评估肾小球损伤水平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25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NS)患儿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变化,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25例患儿作为肾病综合征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两组儿童进行外周血Treg、淋巴细胞各亚群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S组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CD3^+CD4^+辅助性T细胞、CD19^+B细胞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而CD3^+CD8^+抑制性T 细胞表达明显升高(P<0.05);肾病综合征组患儿的 CD16^+CD56^+NK细胞表达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特别是Treg的表达及其功能的改变,参与了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其检测可有助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更好的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蕲春县人民医院肾内科病房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合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结果 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缓解率达85%。结论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rAAV/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基因[hepatitis C virus(HCV)core gene]转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可行性。方法:构建重组质粒AAV(d16-95)/Core p5(简称rAAV/Core),并以pSH3包装系统制备该病毒。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C前体细胞),以rAAV/Core病毒转染DC前体细胞(基因转染组),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成熟。3d后,收集部分D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rAAV/Core转染效率及HCV核心抗原在DC中的表达情况。7d后,收集细胞,PCR/Southern blot分析rAAV/Core DNA在DC染色体的整合情况。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标志CD1a、CD40、CD80、CD83、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rAAV/Core成功转染DC,质粒DNA整合到DC染色体上,HCV核心抗原基因在DC内表达,DC成熟不受病毒转染影响,具有典型DC外观并高表达特异的成熟DC表面标志。结论:rAAV/Core转染和制备DC的成功为丙型病毒性肝炎的DC免疫治疗打下实验室基...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肾病综合征大多水肿较重,年龄又小,依从性差,护理较困难。我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小儿患者相对较集中,现将护理中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SARSV)感染对树突状细胞(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ARS发病期患者(9例)和正常人(7例)DC的表型;分离培养DC和T淋巴细胞,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SARS患者和正常人DC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诱导作用。结果 SARSV感染抑制了DC类刺激分子CD80、CD86和HLAⅡ类分子HLA—DR以及与DC成熟有关的分子CD83的表达;抑制DC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SARSV可抑制DC的分化成熟和抗原递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卵泡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取卵日卵泡标本30例,以因男方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树突状细胞的分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和IL-23等表达水平,并分析HLA-DR平均荧光强度、TNF-α浓度与血雌二醇水平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标本(21.27%±5.5%)相比,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CD11c+HLA-DR+DC细胞显著减少(16.22%±5.5%);hCG日血雌二醇水平与DC活化标志HLA-DR平均荧光强度呈正相关(r=0.75,P<0.01),与卵泡液中TNF-α浓度水平呈负相关(r=-0.69,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COS患者卵泡液TNF-α、IL-6和IL-10的浓度显著增多,而致炎性细胞因子IL-23浓度显著降低。结论 PCOS患者卵泡微环境呈现免疫抑制状态,与卵泡发育障碍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肾脏间质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变化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脏间质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免疫紊乱中的影响与作用。方法腹腔注射酵母多糖制造C57BL/6小鼠MODS模型,分为正常、3~6h、12~48h、5—7d和10-12d组。观察各组小鼠肾脏间质树突状细胞的病理学变化及其表面标记物CD11c、CD205、CD80和I—A^b在MODS各期肾脏中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与CD8^+的T细胞数量与比值。结果在急性损伤期,肾脏间质树突状细胞大量增生,CD80和I-A^b表达较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外周血T细胞CD4^+/CD8^+比值则明显下降(P〈0.01)。功能衰竭期,肾脏间质树突状细胞增生至最高点,但其CD80和I-A^b表达较急性损伤期显著减少(P〈0.01),外周血T细胞CD4^+/CD8^+比值下降至最低(P〈0.01)。结论肾脏间质树突状细胞参与并影响了MODS中肾脏局部与全身的免疫失衡及免疫抑制过程。 相似文献
14.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在外周血中所占比例很小,其选择性地表达Toll样受体TLR7和TLR9。pDCs在接受病原体刺激后快速产生大量Ⅰ型干扰素,产生干扰素之后,pDCs通过激活传统树突状细胞、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B细胞形成保护性免疫反应,pDCs分化成为成熟树突状细胞,pDCs抗原提呈能力能够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已经有报道表明pDCs在病毒感染和癌症中发挥作用。本文中我们综述pDCs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杂交瘤技术制备脐血树突状细胞(DC)和食管癌细胞的融合疫苗,观察其在体内外抗肿瘤的作用。方法:分离脐血CD34 干细胞并诱导扩增为成熟DC,并与EC109细胞经聚乙二醇法融合;免疫磁珠法筛选EC109-DC;MTT法测定瘤苗诱导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体外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重建SCID小鼠免疫功能;体内抗肿瘤免疫治疗实验。结果:(1)融合疫苗可体外生长,且同时高表达叶酸受体和CD80。(2)疫苗能有效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体外诱导细胞毒T细胞(CTL)对EC109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在免疫治疗中,用融合瘤苗治疗的荷瘤小鼠,肿瘤大小和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1)EC109-DC能在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特异性CTL杀伤作用;(2)融合瘤苗治疗荷瘤小鼠有一定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微小RNA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主要通过抑制蛋白质的翻译来调控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的命运及功能。众多资料表明miRNAs 可调控免疫细胞的分化、功能及凋亡进而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树突状细胞作为重要的抗原提成细胞,其功能及数量的改变在脓毒症的免疫紊乱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主要综述miRNAs 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及凋亡的影响及在脓毒症中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细胞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体外富集的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 的光镜形态学,细胞超微结构及细胞化学特征。方法 取健康人新鲜外周抗凝血,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经细胞因子(rhGMCSF,rhIL4 ,rhTNFα) 联合刺激培养9~12 天,富集含DC的细胞群,光镜形态学分辨DC形态及含量,用抗人血DC表面特异单克隆抗体(mAb Ⅻ) 确认DC的细胞化学特征。结果 体外培养富集的人外周血DC群的DC含量达70 % ~80 %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细胞因子诱导的人外周血DC群可见到两类DC亚群:一类可能来自DC前体细胞,其细胞表面有大量不规则树枝状突起( 粗细不等) ,细胞核不规则,核仁小,细胞化学染色[髓过氧化物酶(POX) 、非特异性酯酶(NSE)] 均为阴性;另一类是由单核细胞分化来的DC,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表面粗糙,有大量皱褶及较粗大树枝状突起,胞核常呈现肾形或马蹄形,核内异染色质边集。结论 细胞因子诱导的人外周血DC群存在多相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选择性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咯利普兰)对哮喘小鼠肺部树突状细胞(DC)数量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哮喘组、咯利普兰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小鼠肺、气道树突状细胞;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树突状细胞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对照组小鼠的气管、支气管、肺泡和脏层胸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NLDC-145+DC网络,对照组肺内NLDC-145+DC数量为(60±14.6)个/mm2上皮面积;哮喘组小鼠肺内NLDC-145+DC数量(210±35.6)个/mm2,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哮喘小鼠经咯利普兰处理后,肺内DC数量明显低于未处理的哮喘组犤(88±24.3)个/mm2vs(210±35.6)个/mm2犦。结论:树突状细胞参与了哮喘的气道炎症过程;咯利普兰可以下调肺哮喘小鼠肺部DC的数量,对哮喘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