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准确性的干扰.方法 收集我院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血清标本30份,配成1~5个高低胆红素浓度组,每组再分A、B两小组,B组用磺基水杨酸去除胆红素,A、B均作HK法血糖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以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对血糖结果的影响.结果 胆红素浓度在330μmol/L以下对HK法测定葡萄糖结果无影响(P>0.05).结论 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血糖,可提高检测方法的抗干扰能力,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试纸法快速测定血糖结果与参考方法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方法:用Surestep Plus稳步倍加型血糖仪快速测定血糖与Beckman Synchron CXΔ测定血清糖作参考对照。结果:6份毛细血管(末梢)全血,静脉全血,静脉血清用试纸法快速测定血糖与静脉血清已糖激酶法测定血糖结果之间差异无显意义。结论:试纸法快速测定全血血糖结果与参考方法测定血糖结果高度正相关r=0.98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法)在慢性肾衰患者不同阶段血清内源性还原性物质对葡萄糖测定结果的干扰。方法:分别用GOD法和己糖激酶法(HK法)测定不同阶段肾衰患者组葡萄糖。结果:在慢性肾衰中期和终末期患者组中,HK法和GOD法测定血葡萄糖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而在慢性肾衰代偿期组、肾衰早期组中HK法和GOD法测定血葡萄糖差异无显著性。在正常对照组两法相关性良好.方程式为YHK=1.0901XCOD-0.01846;r=0.9956.结论:用GOD法测定葡萄糖应注意在肾衰患者不同阶段中,内源性干扰造成血糖测定结果偏低现象。 相似文献
5.
人红细胞衰老时己糖激酶的变化和麦芽醇对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红细胞衰老时己糖激酶的变化和麦芽醇对它的保护作用*杨伟宗刘明沈为纲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上海200025)中国图书分类号R977.9氧自由基与衰老的过程有关〔1〕,Nehal动物实验发现红细胞内己糖激酶(Hexokinase,HK... 相似文献
6.
7.
张秀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5):75-76
血肌酐测定是肾功能检测的重要常规生化指标。近年来,多采用抗干扰能力较强的"2点法"进行血肌酐测定,但该法不能全部消除非肌酐色素的干扰[2],当测定高胆红素标本时肌酐的测定值偏低。 相似文献
8.
9.
摘 要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乳腺癌细胞糖酵解的干预作用及对己糖激酶Ⅱ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人乳腺癌MDA MB 231,MCF 7细胞株,通过MTT实验, 考察小檗碱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检测小檗碱干预后乳腺癌细胞中葡萄糖消耗及乳酸含量,评价小檗碱对乳腺癌细胞糖酵解的影响;检测乳腺癌细胞中ATP及NAD+/NADH含量,评价乳腺癌细胞能量供应情况;通过检测己糖激酶Ⅱ活性及蛋白定量,明确小檗碱对乳腺癌细胞己糖激酶的影响。结果: 小檗碱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 MB 231,MCF 7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小檗碱可以明显降低不同乳腺癌细胞株中葡萄糖消耗及乳酸含量,中高剂量组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相较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细胞ATP含量,升高NAD+/NADH含量(P<0.05);此外小檗碱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己糖激酶Ⅱ活性及其蛋白含量。结论: 小檗碱可以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抑制乳腺癌细胞糖酵解,降低其能量供应,同时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中己糖激酶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牛蒡利咽粥中多糖含量。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于625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测定总多糖的含量。结果:葡萄糖质量浓度在0.02~0.14mg·mL-1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0%,RSD=0.20%;测得的总多糖平均含量为21.69mg·g-1。结论: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牛蒡利咽粥中总多糖含量,快速准确,稳定性好,可作为该制剂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测定刺参酸性粘多糖经硫酸水解后葡萄糖醛酸的含量,以此作为刺参酸性粘多糖质控标准,考察刺参酸性粘多糖的稳定性。方法 样品采用硫酸水解咔唑比色法测定葡萄糖醛酸的含量。结果 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葡萄糖醛酸的回归方程为:Y=0.01423 0.01662X;r=0.9991,其浓度在10—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三批样品含量为12.91%、11.53%、13.3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9%,RSD=1.09%(n=9)。结论 本法简便易行,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刺参酸性粘多糖的质量控制,本品的外观及含量均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用HPLC法同时测定感冒安颗粒中没食子酸、绿原酸及咖啡酸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A)-0.4%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7.50min A相2%,7.50~7.51min A相2%→12%,7.51~25.00min A相12%;流速:0.8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72nm(没食子酸)、327nm(绿原酸和咖啡酸)。结果:没食子酸在0.27~8.6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14%,RSD为1.66%(n=9);绿原酸在1.00~3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10%,RSD为2.38%(n=9);咖啡酸在0.30~9.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48%,RSD为2.28%(n=9)。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对感冒安颗粒质量控制标准的提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苯酚—硫酸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多糖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六味地黄丸中多糖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颜色稳定。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1.30%,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17.
蒽酮硫酸法与苯酚硫酸法测定竹节参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蒽酮硫酸法与苯酚硫酸法测定竹节参多糖(Panax japonicus polysaccharides,PJPS)含量的可行性并比较其差异,建立竹节参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对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竹节参多糖含量的显色条件和方法学进行研究,比较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 蒽酮硫酸法含量测定结果高于苯酚硫酸法,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蒽酮硫酸法的线性、重现性和稳定性都优于苯酚硫酸法.结论 蒽酮硫酸法比苯酚硫酸法更适合测定竹节参中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苯酚-硫酸法测定百蕊草中多糖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苯酚-硫酸法测定百蕊草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60%乙醇除去黄酮类成分,再以水提醇沉的方法分离纯化百蕊草多糖,最后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百蕊草多糖的含量。结果在0.01~0.07mg/mL内,浓度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回归方程:A=15.644C-0.0053,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92%(n=9)。百蕊草多糖的含量为15.9%,RSD为1.56%(n=5)。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为百蕊草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活血止痛液中阿魏酸和咖啡酸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Inertsil ODS-SP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17∶83),流速为1.0 mL· 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20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阿魏酸和咖啡酸与其他杂质峰分离良好。阿魏酸在1.766~35.328μg· 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咖啡酸在0.835~16.704μg· 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阿魏酸和咖啡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79%、101.05%,RSD分别为1.73%(n=9)、1.87%(n=9)。结论:本方法简便,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活血止痛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