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成功的基因治疗要求将治疗基因高效、细胞特异性地传递到靶组织并稳定表达。因此需要发展细胞导向性转移基因的基因治疗载体。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RV)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成功率最高的基因治疗载体,但普遍缺乏细胞导向性。RV载体靶向转移基因可以通过两种水平来实现:1.基因传递水平,利用天然或修饰RV包膜糖蛋白与细胞特异性表面蛋白的相互作用使基因定向传递到靶组织;2.基因传递水平,利用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控制基因在特定组织表达。本文主要讨论RV载体在基因传递水平靶向转移基因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基因治疗要求将治疗基因高效、细胞特异性地传递到靶组织并稳定表达。因此需要发展细胞导向性转移基因的基因治疗载体。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RV)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成功率最高的基因治疗载体,但普遍缺乏细胞导向性。RV 载体靶向转移基因可以通过两种水平来实现:1.基因传递水平,利用天然或修饰 RV 包膜糖蛋白与细胞特异性表面蛋白的相互作用使基因定向传递到靶组织;2.基因传递水平,利用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控制基因在特定组织表达。本文主要讨论 RV 载体在基因传递水平靶向转移基因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3.
牛健  杨海城 《医学综述》2013,19(1):65-69
胶质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第一位,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但其疗效及预后较差,因而基因治疗或靶向性药物治疗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用于胶质瘤治疗的基因或药物载体被大量发现和研究。目前,所使用的载体大致分为病毒性载体和非病毒性载体两大类。病毒性载体是最早被应用,也是应用最多的基因载体,然而大部分的病毒性载体在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使得纳米载体和干细胞等非病毒性载体研究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4.
肝干细胞作为肝癌靶向基因治疗载体的体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晓刚  何生  殷舞  邓靖宇  陈波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6):2570-2572
肝癌基因治疗作为现代分子药物治疗,为肝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前景,但目前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结果尚不能令人满意,缺乏良好的基因转移载体是其重要原因,改进现有思路,提供一个靶向肝癌细胞的新的基因转移策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从1990年美国施行第一例基因治疗计划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几百例临床计划在实施中。当初人们对基因治疗普遍寄予厚望,但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人们意识到在基因组、基因的表达调控及疾病发生的机理没有彻底阐明之前,基因治疗还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基因治疗的出现,毕竟给我们治疗一些用传统疗法难以治愈的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如果能实现有效的基因转移,基因治疗在对付遗传性疾病、减缓肿瘤发展、战胜病毒性感染和终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方面都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就要求在载体改造、载体的靶向性、外源基因的表达调控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超声微泡造影剂与靶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但迄今为止缺乏安全、高效的基因载体及基因转移方法,目前常用的病毒载体存在免疫原性和致突变性,而裸质粒等非病毒载体又存在转染率低、靶向性差等缺陷。因此,发展安全、高效、可控、简便实用的基因载体及基因转移方法己成为基因治疗研究的重点。超声医学在长期发展中,从诊断超声、治疗超声走向两个新的应用领域:药物输送和基因治疗。微泡(microbubble)的使用已被证明可以大大提高超声效应即基因或药物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7.
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眭维国  邬俊勇  陈洁晶  戴勇 《医学综述》2008,14(24):3702-3703,3739
基因治疗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发挥治疗作用,因此它可用来治疗一些后天性和遗传性疾病,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载体。目前应用的载体主要有包括病毒和非病毒载体,但在基因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是病毒载体。本文就近年来病毒载体系统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改进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邢岩 《中外医疗》2009,28(11):177-177
放射治疗是大多数实体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肿瘤临近部位正常组织的损伤,一直是困扰肿瘤放疗疗效与应用的一个棘手问题。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它是将对肿瘤有直接和间接杀伤作用的基因经载体转入体内,以期在肿瘤生长部位进行表达,杀伤肿瘤。但其临床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这可能与基因治疗技术中存在基因导向技术不完善,基因转移效率低,转移后基因的表达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等有关。利用辐射来实现对转移基因体内表达的时空调控,可以提高基因靶向转移的效率,同时基因治疗还能够提高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有效地将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已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阳离子脂质体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昌明  吴永寿  余宏 《医学综述》2009,15(12):1768-1770
肿瘤基因治疗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研制安全有效的基因转染载体。基因治疗载体一般分为病毒性载体和非病毒性载体。由于病毒型载体存在安全性问题,目前非病毒性载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脂质体作为常用的非病毒性载体容易制备,安全性高,但亦存在质控要求高,体内基因导入效率较低,且无靶向性,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pH敏脂质体、阳离子脂质体等大大提高了脂质体的转运效率,也为非病毒载体在临床上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本文就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基因治疗正在成为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用于携带外源基因的载体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腺病毒载体因宿主范围广、感染率高、病毒相对容易制备且不会与受染细胞发生整合等诸多优点,成为基因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系统。肿瘤的基因病毒治疗是指在肿瘤特异性增殖病毒中加入抗癌基因,将肿瘤的基因治疗与病毒治疗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可靶向杀伤肿瘤细胞,保护正常细胞免受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11.
纳米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基因治疗迅速发展。基因治疗的主要过程是目的基因的获取和高效的基因转染。基因治疗成败的关键是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高效、安全是载体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目前基因转染常用的载体有病毒型载体和非病毒型载体。病毒型载体在当前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基因治疗中占75%,转染效率通常在90%以上,但病毒蛋白有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体内潜在的病毒复制、生产成本高、不能反复应用、无靶向性等缺点。特别是在1999年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中出现腺病毒载体致人死亡事件后,人们把注意力与希望逐步转向非病毒载体。非病毒型载体虽然制备简单、无免疫原性和比较安全,但是转染效率低是其致命缺点,尤其是在血清蛋白存在的情况下。所以寻找一种既高效又安全的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领域面临的最紧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自1990年成功应用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SCID—X1)患者的治疗,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给人类一些疑难杂症如肿瘤的治愈带来了曙光。但其发展却屡遭挫折,比如近来发现经基因治疗的SCID—X1患者之一出现了类白血病反应,可能是基因随机整合染色体所致,使得人们不得不以怀疑的目光审视它的成长。而基因载体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安全性、靶向性、转染效率不高及表达时间短等问题。病毒载体是目前临床基因治疗中应用最多的载体,各种病毒载体有自身的利弊,  相似文献   

13.
何祥梁 《广东医学》2000,21(4):347-348
基因治疗是从分子水平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调控。由Rosenberg[1]1990年首先进行第1次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以来,近 10 a来这一领域发展很快,本文把有关基因治疗的转导方法进行简要综述。1概述 目前,基因转移方法有物理方法(显微注射法、电穿孔法、基因枪),化学方法(磷酸钙共沉淀、DEAE-萄聚糖法),生物学方法(脂质体、原生质体融合法、病毒性载体)等。病毒性载体是目前研究得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核酸运载工具(vector),因此人们通常简单地把基因转递方法分为病毒性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种。2非…  相似文献   

14.
基因治疗的运载系统王雪皎,李万波,张连峰,蔡有余(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基因治疗是将遗传物质转移到一个体的细胞中而对该个体产生治疗效应[1]。近年来重组DNA技术、基因转移技术、细胞移植及基因靶向性导入技术的发展,使基因治疗成为现实。在...  相似文献   

15.
肝脏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病死率都很高 ,发病后患者的生存期很短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基因治疗这一新方法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肝脏因其再生能力强、合成多种蛋白质等特点 ,已成为基因治疗的理想靶器官。1 肝脏恶性肿瘤基因治疗所用的载体在肝癌基因治疗研究中主要是寻找对肝细胞特异性高、亲和力强、载基因容量大、整合转染效率高、抗原性及毒性小、表达功能基因持续时间长的载体。载体可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大类。病毒载体具有较高的转移效率和表达功能基因持续时间长的优点 ,而非病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构建一种有相对靶向性的基因治疗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为开展靶向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VEGF受体结合位点,修改本实验室已有的酸体寡肽GV1、GV2氨基酸序列,并合成了基因转移载体系统。用载体包裹外源DNA(β-gal),进行体内实验,观察外源基因在体内的分布和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结果 报告基因在心、肺、肝和肾中无明显地表  相似文献   

17.
闫怀军  张喜芹 《河北医学》2007,13(7):868-869
肝癌的基因治疗中,选择何种基因转移载体系统将治疗基因转入特定的靶细胞仍是一个较为关键的、正在研究的问题,对此系统的要求是有效和准确.但随治疗策略的不同,导人方法和转移载体系统也有不同,并无单一一种转移系统能适用于广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载体系统将目的基因导入机体发挥治疗作用的新型药物。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不仅可以针对肝脏本身疾病发挥作用,还可利用肝脏作为机体的生物反应器,通过表达的基因产物对全身性或其他器官的疾病发挥治疗作用。由于肝脏具有对进入体内物质的代谢和解毒特性,大多数基因载体都会进入肝脏。因此肝脏靶向性是基因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早期由于特异性、疗效、毒性和免疫限制,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的实际临床价值受到限制。随着载体技术和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现已成为治疗各种肝脏和非肝脏相关疾病的一种具有潜力的方法。本研究在梳理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分类、病毒和非病毒载体系统的基础上,概述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技术进展过程和发展现状,探讨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在肝癌、遗传性系统性疾病、遗传性代谢性肝病、脂代谢紊乱性疾病等方面应用,总结分析当前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存在问题以及潜在解决方案,进一步展望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的未来前景,以期为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进而促进我国基因治疗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受肿瘤组织或肿瘤微环境释放的多种趋化因子吸引而向肿瘤组织靶向归巢的天然属性,因此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活细胞传递载体用于抗肿瘤药物/基因的靶向递送。外源性MSC静脉注射后会首先在肺部被大量截留,经肺清除后向肿瘤组织归巢,可以通过增强趋化因子与MSC上受体的相互作用或改变注射方式减少MSC截留等方法改善MSC的肿瘤归巢效率。基于MSC的传递系统可用于靶向递送阿霉素、紫杉醇和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帮助解决化疗药物半衰期较短、肿瘤靶向性较差等问题。其次,MSC可以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有效保护和靶向递送肿瘤细胞杀伤基因、免疫系统调节基因等治疗基因,通过在肿瘤部位特异性表达治疗基因实现肿瘤抑制或杀伤作用。此外,MSC还可以作为细胞传递载体靶向递送诊疗药物,发挥肿瘤诊疗一体化的治疗作用。总之,基于MSC的细胞载体递送系统可实现化疗药物、治疗基因和诊疗药物的靶向递送并在多种类型的肿瘤靶向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相信随着这一细胞载体递送策略的不断改良和优化,基于MSC的靶向传递系统将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传递策略和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0.
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方式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基因转移策略,和目前用于基因治疗的其他基因转移方式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中脱唾液酸糖蛋白是肝细胞表面独有的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天然配体,其介导的肝靶向性基因转移在肝脏的遗传性疾病的临床前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及相关的某些肝靶向性的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的优、缺点作了综合性的评价,并总结了制备有效的配体-DNA复合物的常见方法和影响因素,及其在体内运输过程中的药物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