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因其致病性及作用明确的致癌因素引起医学上广泛关注。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高达60%。其中城市为50%,农村为58.8%。每年新感染病例超过1200万人口。HP是引起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罪魁祸首,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胃癌第一类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根除HP可促进溃疡愈合和显降低溃疡病复发率.目前HP根除方案较多.我们采用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加两种抗菌药物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评价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定国  魏红山 《新医学》2001,32(8):453-454
1引言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仅偶尔可见,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溃疡则几近消失。1994年至1996年美国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下降到原来的1/3以下。随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明显减少,溃疡病的特点也发生了显著性变化:①非幽门螺杆菌、非药物性溃疡的发病率显著增加;②伴随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下降,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也趋于降低,如治愈非幽门螺杆菌性消化不良远较治愈幽门螺杆菌性消化不良困难得多;③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4.
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已广泛应用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断,但较多因素影响其检测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等因素可明显增高14C-UBT假阴性率.本研究旨在探讨14C-UBT在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病人中诊断HP感染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幽门螺杆菌(HP)被人们认识以来,其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相关性已被广泛认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已被成功应用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等,在治疗及预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在胃癌的防治中,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干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尝试分析幽门螺杆菌与癌前病变的关系,以期能对癌前病变的防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目前检查幽门螺杆菌(HP),是作胃镜时取胃粘膜组织来检查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根据阳性与否来诊断是否感染此菌。用血清方法测定幽门螺杆菌脲酶抗体的报道不多。我们做了81例.其中与做了胃镜再抽血对照的有40例,进一步证明幽门螺杆菌是人类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菌,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是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较大.因此,诊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给予及时治疗,预防经口传染就很有必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fHP)感染率40%~70%.北方多于南方,不同地区差别很大。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幽门螺杆菌共识会议中提出HP感染诊断标准: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HP培养、尿素呼气试验,任一试验阳性即可确认HP感染。我们根据此标准采用做胃镜同时取胃黏膜活组织进行HP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下面是1203例HP检测结果.目的是探讨本地区HP感染及其在相关疾病主要分布情况.并为临床制定相应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elieobacter pylori,HP)与消化性溃疡,胃癌、糜烂性胃炎等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并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根除HP是防治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临床多采用单用抗菌药物或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对7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及22例兼有胆汁反流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并与2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对照。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31.6%(24/76例),兼有胆汁反流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59.0%(13/22例),消化性溃疡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72.4%(21/29例),前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后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共同发病中互不明显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起的作用可能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我院自1998年至2001年应用雷尼替丁、呋喃唑酮、丽珠得乐三联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87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人数超过世界人口的50%以上[1],是公认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对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2],前者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源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145例肝硬变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HP),并与对照组100例比较。结果 肝硬变HP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源性溃疡(HU)组HP阳性率与肝硬变非HU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消化性溃疡(PU)组HP阳性率100%比较,HU组HP阳性率为45.2%,显著降低(P<0.05);HU患者HP阳性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状态、食管静脉曲张无明显关系(P>0.05);伴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肝源性溃疡患者HP阳性率(50%)与无上消化道出血的肝源性溃疡患者HP阳性率(38.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不是HU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与肝源性溃疡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无关。  相似文献   

13.
周末大剂量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已证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慢性消化不良性胃炎等疾病有密切关系.彻底根除HP感染可促进消化性溃疡及HP相关性胃炎愈合,预防复发,逆转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病程,临床应用广泛[1].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短期有效,且安全的HP根治疗法.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容易复发的内科常见病之一,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胃酸分泌,体内多巴胺含量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有关,因此寻找一种即能针对溃疡产生的多种原因发挥作用,又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对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实用价值。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用胶体果胶铋、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组方治疗消化性溃疡62例,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与幽门螺杆菌感染16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8例消化性溃疡病人的临床资料,从胃镜检查、碳14(一种检测HP的呼气试验)测试、病理组织活检及治疗后随访3年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P阳性率为82.8%,其中胃溃疡最高,为88.9%,其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合性溃疡、幽门前区溃疡,检出率分别为85.3%、60%、57.1%,经统计学处理P<0.01,提示HP感染与溃疡部位有相关性。随访发现溃疡病伴有HP感染的复发率较高,达30%,而单纯的消化性溃疡、无HP感染的3年复发率为5%左右。结论: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7.
自从医学研究发现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有密切关系以后,中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医清热解毒疗法、西药抗生素治疗均显示有较好的疗效,但面临着治愈率高,复发率也高的问题.1998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黄连解毒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较低,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胃肠道疾病有关,是十二指肠溃疡的致病与复发因素之一.HP感染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慢性胃炎患者有95%感染HP[1].现将我院近年来应用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帅桂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2):138-138,145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细菌感染。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相关性。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小儿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有报道儿童时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发阶段。近年来文献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儿童蛋白丢失性腹痛、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有HP感染,约94%的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和约84%的胃溃疡患者胃窦黏膜活检出旧感染。克拉霉素、质子泵抑制剂与阿莫西林合用已被国内消化学界推荐为根除HP的主要方案。现对本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82例HP阳性患者根除HP的3种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