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病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及其在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59例急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其中急性甲型肝炎20例,急性重症肝炎14例,肝硬化代偿15例,肝硬化失代偿10例)、28例肝癌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TM水平,并与1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 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代偿、肝硬化失代偿组血浆TM水平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急性重症肝炎组明显高于急性甲型肝炎组,肝硬化失代偿组显著高于代偿组(F=389.19,q=3.08~45.77,P〈0.001);肝癌病人术前血浆TM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55.64,q=6.959~17.544,P〈0.05),Ⅰ、Ⅱ期病人术后10 d的血浆TM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接近正常水平(t′=2.366,t=8.372,P〈0.01)。肝癌病人血浆TM水平随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F=55.64,q=4.099~17.544,P〈0.05)。结论 TM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可作为某些肝脏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郑晓瑛 《中外医疗》2008,27(32):140-140
目的 探讨急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病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及其在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30例急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14例肝癌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TM水平,并与1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 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代偿、肝硬化失代偿组血浆TM水平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急性重症肝炎组明显高于急性甲型肝炎组,肝硬化失代偿组显著高于代偿组,肝癌病人术前血浆TM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TM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可作为某些肝脏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病儿急性期血浆白细胞介素13(IL-13)和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变化及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61例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3和IL-15水平进行检测,对不同临床类型HSP间血浆IL-13和IL-15水平进行比较,并以25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5.49,P<0.01).有、无肾损害组血浆IL-13水平皆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53.92,q=13.87、3.40,P<0.01、0.05);有肾损害组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q=11.86,P<0.01).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5水平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8.98,P<0.01);有、无肾损害组血浆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40.45,q=12.18、3.46,P<0.01);有肾损害组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q=9.95,P<0.01).结论 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3和IL-15水平显著升高在HSP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而且与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病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及D-二聚体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和恶性实体肿瘤病人不同阶段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34例急性白血病和43例恶性实体肿瘤病人不同阶段血浆TM、D-D含量的变化,并以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前血浆TM、D-D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39~5.708,P<0.05)。完全缓解后,血浆TM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浆D-D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035,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t=5.681,P<0.001)。恶性实体肿瘤病人术前血浆TM、D-D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23~2.051,P<0.05);术前转移组二者含量明显高于未转移组(t=2.788、6.168,P<0.01);术后7 d血浆D-D值进一步升高,明显高于术前(t′=2.026,P<0.05),TM降低至正常水平。结论急性白血病和恶性实体肿瘤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血浆TM、D-D含量可作为恶性肿瘤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用于评价肝脏合成功能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120例肝病患者(试验组)与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组)进行研究。结果: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HDL-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肝炎患者HDL-C水平也远高于肝硬化与肝癌患者(t肝炎与肝硬化=4.164 7、t肝炎与肝癌=10.909,P<0.01),并且肝硬化患者HDL-C水平亦高于肝癌患者(t肝硬化与肝癌=4.7078,P<0.01),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直接反映肝脏合成功能,与肝病患者肝脏合成功能受损程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67例MHD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与68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MHD病人SCL-90(除外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053~9.183,P0.05、0.01);女性病人SCL-90(除外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因子评分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t′=3.486~6.759,P0.01);青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强迫、人际敏感、恐怖和偏执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1.894~35.457,q=3.289~11.792,P0.01);中年组躯体化、焦虑和抑郁因子评分明显高于老年组和青年组,中年组精神病性因子评分明显高于老年组(F=3.127~35.457,q=2.886~11.792,P0.01);农民组病人SCL-90(除外抑郁、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F=3.183~11.551,q=2.997~8.179,P0.05、0.01)。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SCL-90(除外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F=9.552~14.556,q=3.511~7.540,P0.05、0.01);不同文化程度病人SCL-90(除外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以中专及高中文化程度病人SCL-90评分最高(F=9.440~14.684,q=2.948~7.600,P0.05、0.01)。结论 MHD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这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PCA对“快车道”心脏手术后病人血浆AN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病人自控镇痛(PCA)对"快车道”心脏手术后病人血浆心钠素(ANP)的影响.②方法选择16例ASAⅠ~Ⅱ级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病人,随机分为PCA组和肌注镇痛组(1M组),每组8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用药相同,PCA组拔管前开始应用镇痛泵,IM组由主管医师肌注镇痛药.测定拔管即刻、拔管后2,4,8,12,24h血浆ANP浓度,记录术后住院时间.③结果PCA组拔管即刻ANP浓度与拔管后2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67,q=3.21,P<0.05),IM组拔管后24h与拔管后2h差异有显著意义(F=3.16,q=4.66,P<0.05);组间对应点比较,拔管后2,4h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2.246,2.254,P<0.05),拔管后8h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t=3.867,P<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t=2.263,P<0.05).④结论PCA用于"快车道”心脏手术病人,可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癌病人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312例肝癌病人和32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肝癌组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F=77.56,q=8.87,P〈0.05),且肝癌组叶酸缺乏者显著多于对照组(χ2=74.55,P〈0.05);两组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肝癌组维生素B12缺乏者明显多于对照组(χ2=5.82,P〈0.05)。Ⅰ+Ⅱ期肝癌病人叶酸水平显著高于Ⅲ+Ⅳ期病人(F=4.09,q=2.08,P〈0.05),而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Ⅲ+Ⅳ期病人(F=5.60,q=2.39,P〈0.05)。结论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可能与肝癌进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癌病人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312例肝癌病人和32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肝癌组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F=77.56,q=8.87,P<0.05),且肝癌组叶酸缺乏者显著多于对照组(χ2=74.55,P<0.05);两组维生素...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病人血清sCD14和hs-CR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可溶性CD14(sCD14)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CHD病人(CHD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各40例,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sCD14浓度,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组sCD14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5.75,P<0.01);AMI、UAP、SAP病人sCD14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32.94,q=9.70~27.58,P<0.01);AMI、UAP、SAP病人sCD14浓度差异有显著性(q=5.86~17.88,P<0.01),且以AMI病人增高最明显.CHD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0.68,P<0.01);AMI、UAP病人hs-CRP浓度明显高于SAP病人和对照组(F=80.25,q=5.91~20.11,P<0.01),且以AMI病人增高最明显.结论 血清sCD14和hs-CRP浓度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