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脑白质疏松症(LA)是由加拿大神经病学家Hachinski等在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诊断学术语,系指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CT上显示低密度影,MRI T_1加权像上显示等信号或低信号,T_2加权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上均显示为高信号。LA也称脑白质改变或年龄相关性白质改变(ARWMC)。LA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血管性痴呆等各种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一氧化碳中毒,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现就LA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L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有学者认为LA与缺血性损  相似文献   

2.
局部神经细胞的损伤和功能异常对与其有神经纤维联系的远隔部位有一定影响。作者曾报道大脑中动脉梗死后X-CT显示同侧丘脑逐渐萎缩。本文以10例大脑中动脉支配区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用MRI行动态观察。摄像条件:T_1加权像(T_1WI)为SE 600/30,SE 350/15;T_2加权像(T_2WI)和质子密度图像(PDWI)为SE 2000/100,SE 2000/25。10例患者均出现脑梗死灶及同侧丘脑信号强度的改变。有7例T_2WI见丘脑外侧部呈低信号,最早出现时间为发病后13d。有6例T_2WI见丘脑内侧部呈高信号,最早出现时间为发  相似文献   

3.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Ⅵ)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组脑静脉系统血管疾病,包括脑静脉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其中,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isolated cortical vein thrombosis,I CoVT)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少见,而同时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情况则是极其罕见.CVT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例如头痛、呕吐、癫痫发作以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可出现急性、亚急性、慢性等多种起病形式,其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极高(>50%)[1-2].现报道l例ICoVT伴疑诊为SAH的患者,期望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静脉成像(MRV)与DSA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2014年2月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住院的CVST患者29例。其中男11例,女18例。病程3 d至3个月,急性期(1周)9例,亚急性期(1~2周)12例,慢性期(2周)8例。所有患者均行MR(T1加权像、T2加权像)、三维MR静脉成像(MRV)及DSA检查。结果 DSA检出29例,MRV检出24例。与DSA比较,MRV阳性检出率为82.8%。有3例病变部位累及横窦及2例累及下矢状窦的患者未被MRV检出。MRI显示脑梗死12例,梗死性脑出血7例。T2加权序列上,16例显示静脉窦的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可显示出不同信号的血栓形成。MRV显示静脉部分显影的有14例,不显影的有10例,其中4例有侧支循环形成。结论与DSA比较,MRV诊断CVST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在临床工作中,MRV诊断为阴性,仍然不能排除CVST的诊断,需进一步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脑皮质浅静脉血栓的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点。方法收集大脑皮质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例,均行常规头部CT和MRI检查;7例同时行脑MR静脉造影;6例行静脉期脑DSA。2例行经导管静脉窦溶栓术;2例行探查及血肿清除术。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的影像学资料,与临床表现对照,总结其具有诊断意义的征象。结果9例均为大脑上静脉血栓形成,其中单侧6例,双侧3例;2例为单纯大脑上静脉血栓形成,7例合并上矢状窦血栓,其中2例合并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8例并发皮质脑实质病变,其中3例为静脉脑梗死,5例为出血性静脉脑梗死。2例CT见高密度束带征,5例MRI静脉内血栓呈高亮信号。7例MR静脉造影可见病变区域皮质引流静脉稀少或缺如,以及向深静脉或其他皮质浅静脉的侧支引流。6例DSA均见病变区域皮质浅静脉充盈延迟,引流静脉稀少、缺如,以及向深静脉或经皮质浅静脉侧支的引流,2例可见病变浅静脉引流入上矢状窦前“截断”征象。结论CT、MRI及DSA是诊断大脑皮质浅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其典型改变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特征与早期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勇  李铁山  李宏  谭兰 《山东医药》2004,44(1):9-11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利于CVT的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确诊的、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CVT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颅脑CT、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结果 42例CVT患者早期的常见症状有头痛(100%)、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67%)和癫痫发作(57%),多被误诊为动脉性脑梗死、脑内占位或脑炎。影像学上39例可见静脉性脑梗死特征(引流区域脑实质肿胀和出血性梗死),23例颅脑MR上可见T2WI病灶远大于弥散加权项(DWI)上的病灶,且坏死灶多仅位于皮层(87%)。T2WI上脑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有确诊价值,对上矢状窦血栓(96%)较侧窦血栓更敏感(50%)。DSA显示相应的静脉窦闭塞及静脉侧支循环,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结论 头痛、癫痫发作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是CVT早期的常见症状,但缺乏特征性。熟识影像学上静脉性脑梗死的特征性表现(脑实质肿胀明显,但坏死轻微且常常伴有出血),对CVT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颅脑MR上T2WI上脑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有确诊价值。对于MR无法确诊的病例,颅脑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或13SA可明确诊断。CVT病灶功能障碍区域大而坏死轻微时,提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脑血管病的特殊类型,包括脑静脉窦血栓、皮质静脉血栓和脑深静脉血栓。其中脑静脉窦血栓患病率在(0.2~1.75)/10万,占全部脑卒中的1%~5%[1-2]。重症CVT患者可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损、视力障碍、静脉性脑梗死、脑出血和痫性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相较于儿童和中青年,CVT在老年人中并不常见,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和代谢水平的变化,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结局可能存在差异。目前,指南和综述鲜有对老年CVT提供确切的诊疗支持,本综述拟对近年来在老年CVT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心肌炎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在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表现及价值,从而提供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手段.本文对VMC患者19例和正常志愿者5例行MRI检查.心电门控、自旋回波技术.采用T1加权像、T2加权像及Gd-DTPA增强后T1加权像.以心室心肌区异常高信号改变为阳性,各断面心肌区信号均匀一致为阴性.结果:5例正常志愿者均无阳性发现,VMC组中有12例在增强以后的T1加权像有阳性发现,其中2例在T2加权像有同样的改变.增强后5min、10min、15min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炎症病灶呈局灶,散在分布.部分病程长的患者仍有阳性发现.MRI敏感性好.Gd-DTPA安全有效,故MRI作为心肌炎诊断的无创性手段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较少见,约占椎动脉瘤的(?),可经常规血管造影,MRI等放射学方法诊断。作者报告了1例经3次血管造影才发现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患者,女,59岁。因头痛入院,CT扫描为右额叶(?)密度损害灶,MRI:右额叶T_1加权低信号、T_2加(?)信号,没有明显增强。3条血管造影有肿瘤占位(?)、没有肿瘤染色。经右额行肿瘤显微切除时出现明显的脑肿胀,静脉注射甘露醇后肿胀消退。术后病情稳定,术后1天CT复查发现有基底池、环池,外侧裂池积血,脑血管造影正常。9天后出现剧烈头痛并意识障碍,CT扫描示第Ⅲ、Ⅳ脑室出血及脑积水,再次3条血管造影,发现椎动脉(V_4)梭型动脉瘤,中  相似文献   

10.
<正>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除累及呼吸道以外,还可引发血液高凝状态,导致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脑静脉血栓形成(CVT)[1-2]。随着新冠病毒感染的流行,CVT发病率迅速增加[3-5]。现报道1例老年轻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感染急性期后出现CVT及脑静脉梗死,以提示临床医师在诊治老年新冠病毒感染者时,即使是轻症、恢复期患者,也要考虑到血液高凝状态,警惕CVT及其并发症,积极预防血栓。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7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46例C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比较各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46例CVT患者,病因清楚的有40例,6例无明确病因。其中围产期15例,恶性肿瘤12例,感染者3例,营养不良4例,口服避孕药、血液病、大量饮酒各2例。临床表现依次为头痛、呕吐,癫痫样发作,意识障碍,局灶性定位体征。影像学CT或MRI多表现静脉性梗死、出血性梗死、脑水肿、脑出血。MRV可见病变静脉窦内充盈缺损。采取常规治疗、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的12例患者中完全恢复的9例,部分恢复2例,残疾1例;常规治疗加单纯抗凝治疗34例,完全恢复20例,部分恢复6例,残疾8例。结论 CVT病情复杂,早期不易识别,但大多数CVT可有明确的病因,有特征性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CTV或MRV是诊断的金标准,使CVT诊断的阳性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Binswanger型血管性痴呆,多发梗塞性痴呆,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等高龄痴呆患者,乃至部分健康高龄者,常可见到CT影象上的侧脑室周围低密度区或MR T_2加权象的脑室周围高信号区(PVH)。但这些在健康高龄者也可见到的PVH,是伴随正常脑的加龄变化出现的无症状性放射学所见,或是与多发梗塞性痴呆和Alzheimer型老年痴  相似文献   

13.
血栓性静脉炎是白塞病(BD)主要表现之一,其预后尚不清楚。作者回顾了1974~1990年期间250例 BD 病例,其中诊断脑静脉血栓形成(CVT)25例。大部分患者进行了腰穿、脑血管造影和脑 CT 扫描,1985年后的患者做了 MRI 检查。全部患者 BD 的诊断符合新国际标准,伴有头痛、颅内高压(IH)或其它神经系统损害的 CVT 表现。结果:(1)BD 表现:男15例,女10例,发病年龄13~39岁,诊断 CVT 年龄为13~48岁。最常见的体征为复发性口腔溃疡  相似文献   

14.
MRI图像中SAH与脑脊液信号强度几乎相同,难以鉴别。采用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法,设定长T_1,延长TE时间,可以得到对T_1弛豫时间影响较小,对T_2弛豫时间影响较大的T_2加权图像,此法可充分抑制脑脊液信号得到满意的图像。作者用FLAIR法对37例破裂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检查并与CT比较。男14例,女23例。年龄30岁~77岁,  相似文献   

15.
BinsWanger病患者脑血管颅外段彩超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nswanger病又称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发病原因为大脑深部小动脉硬化及腔隙性脑梗死,但大动脉病变与此病的关系被人所忽视。本文利用B超对本病患者的颈内动脉、椎动脉进行检查,探讨大动脉病变对本病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Binswanger病患者83例,男76例,女7例,年龄6 2~87岁。所有病人均符合以下标准:1老年人缓慢进展的痴呆;2有多次卒中发作,大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3累积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4神经心理改变符合皮质下痴呆的特征;5 MR检查:在T1加权像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有对称性低信号影,T2加权像表现…  相似文献   

16.
婴儿及成人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异常性疾病,Takaku等报告103例婴儿脑肿瘤中有2例;Jooma等报告100例中占1例。作者遇到1例罕见的脑巨大(直径达8.0cm)、多分叶状海绵状血管瘤,病儿男性,11个月,入院前几天出现左侧肢体轻瘫。体检:头围49cm,昏睡,左侧肢体轻瘫,双眼球向侧偏斜。头颅平片示额缝分离增宽,CT示右侧半巨大多分叶状肿块,周边呈高密度影,增强扫描示肿瘤周边及分隔明显强化。MRI:T_1加权示,肿瘤巨大侵及松果体区、侧脑室三角区、皮质下白质及通过侧脑室周围侵及对侧半球,分隔呈低信号,内部呈高或等信号;T_2加权示,分叶状的高信号周边为无信  相似文献   

17.
王新怡  庞涛 《山东医药》1995,35(8):24-24
1993年2月~1994年12月我们对20例临床病理已确诊为脑转移瘤的患者行磁显葡胺MRI增强扫描。 资料及方法:用安科公司生产的ASP-015永磁型1500高斯MRI扫描机,全部采用SE序列,增强前扫描T_1加权像为TR500ms/TE300ms,T_2加权像为TR2000~2500ms/TE90~120ms,常规轴位扫描,需要时加扫冠状及矢状位。磁显葡胺由北陆医药化工公司研制生产,给药剂量0.1~0.2ml/kg,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为10ml/min。注射完毕即刻行与平扫同层面的T_1加权像扫描,分别在5、10、15、25分钟及45分钟作重复扫描。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行轴位、矢状位或  相似文献   

18.
脑静脉窦蛛网膜颗粒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的CT和MRI影像特点。方法 8例脑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患者行MRI检查,其中7例行CT扫描,对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征性征象。结果 8例患者中,脑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共有9个,其中6个位于横窦,3个位于上矢状窦。病灶在CT影像中均表现为低密度影,其中3个有钙化灶。9个Tl加权像为低信号,1、2加权像为高信号,7个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上为低信号;4个增强后可见轻度或中度强化,以及充盈缺损;4个MR静脉造影影像呈附壁状充盈缺损征象。结论 CT和MRl影像是诊断脑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的有效方法,特别是MRl影像能显示其特征性信号改变及与静脉窦的关系,对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病人MRIT2加权像上桥脑常显示不明确的高信号改变 ,这种桥脑高信号 (PHI)不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其临床意义尚不明确。作者旨在观察幕上缺血性卒中病人PH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放射学改变及与临床的关系。全组 319例 ,年龄 5 5~ 85岁 ,平均 (70 8± 7 7)岁 ,女性 16 9例。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吸烟、饮酒及受教育程度。 3个月后进行MRI检查 ,PHI的定义为MRIT2加权像桥脑上边界不清的高信号 ,不伴和仅伴相应的轻微T1加权像低信号。患者生活…  相似文献   

20.
张循亮  曹静 《山东医药》1997,37(1):40-40
肾上腺囊肿临床较少见。1987~1996年我院收治10例,其中9例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27~67岁。囊肿位于右侧6例,左侧4例。临床表现为腰背痛5例,上腹不适3例,无症状查体发现2例。肾区叩击痛4例,腹部触及包块1例。血压均无异常。B超检查示肾上腺区囊性肿物,其中囊内有分隔1例。CT检查8例,CT值为6~18Hu。其中典型囊肿6例,不典型囊肿2例;2例囊内有钙化,1例有分隔,1例合并同侧肾脏囊肿。行MRI检查4例,显示囊肿信号强度均匀,为长T_1和长T_2信号,边缘锐利光滑。囊内合并出血时T_1和T_2加权像上囊内显示高信号。KUB和IVU检查9例,肾上腺区有软组织块影6例,周边状或弧线钙化影2例,同侧肾脏均有程度不同的下移。测定尿17羟、17酮类固醇7例,测定尿儿茶酚胺、尿VMA4例,测定血醛固酮1例,结果均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