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五味子藤茎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刘俊霞  侯微  窦凤鸣  金银萍  王玉帅  王英平 《中草药》2015,46(13):1878-1882
目的研究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藤茎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五味子藤茎9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苷(3)、芦丁(4)、芹菜素(5)、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染料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绿原酸(9)、阿魏酸(10)、咖啡酸(11)、齐墩果酸(12)、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3)、胡萝卜苷(14)。结论化合物3、7、8、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朝鲜白头翁抗炎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福  孙世芹  王有志  辛萍 《中草药》2013,44(18):2508-2514
目的 筛选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cernua的抗炎有效部位并研究其化学成分。方法 将朝鲜白头翁干燥根以70%乙醇回流提取,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洗脱,依次得到水及30%、50%、95%乙醇洗脱组分,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以确定其抗炎有效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分离纯化抗炎有效部位中的化合物,根据理化特征并结合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朝鲜白头翁根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50%乙醇洗脱组分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对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8-羟基松脂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1)、3, 4:3′, 4′-bis (methylenedioxy)- 9′-hydroxyl-lignane-9-methyl-O-β-D-glucopyranoside(2)、prinsepiol-4-O-β-D-glucopyranoside(3)、(+)-环合橄榄树脂素-6-O-β-D-葡萄吡喃糖苷(4)、6-O-(E)-feruloyl-β-glucopyranoside(5)、6-O-(E)-feruloyl-α-glucopyranoside(6)、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7)、常春藤苷基-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 (1→3)-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8)和常春藤苷基-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9)、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0)、刺囊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1)和羽扇豆醇(12)。结论 朝鲜白头翁50%乙醇洗脱组分为其抗炎有效部位,该部位中得到的化合物24689为首次从白头翁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皮属植物黄皮Clausena lansium茎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皮茎枝的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1″,1′′′,1′′′′-三十碳内五酰胺(1)、4-羟基-2,6-二甲氧基苯酚-6′-O-紫丁香酰-β-D-吡喃葡萄糖苷(2)、4-羟基-2,6-二甲氧基苯酚-6′-O-香草酰-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甲基-2-甲氧基苯酚-6′-O-紫丁香酰-β-D-吡喃葡萄糖苷(4)、4-羟基-2-甲氧基苯酚-6′-O-紫丁香酰-β-D-吡喃葡萄糖苷(5)、紫丁香苷(6)、松柏苷(7)、3,4,5-三甲氧基苯酚-O-β-D-吡喃葡萄糖苷(8)、tinotuberide(9)、(E)-异松柏苷(10)、苯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1)、araliopsine(12)、geibalansine(13)、全缘喹诺酮(14)、γ-花椒碱(15)。结论化合物1~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王晓丹  郭坤  郭敬兰  李娟  路金才 《中草药》2017,48(2):236-240
目的对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翅果油树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5)、山柰酚-3,7-O-α-L-二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8)、hippophamide(9)、L-色氨酸(10)、阿江榄仁酸(11)、熊果酸(12)、山柰酚(13)、芦丁(14)、腺苷(15)、β-胡萝卜苷(16)。结论化合物3~10、15均为首次从胡颓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2、11、12为首次从翅果油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山银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温建辉  倪付勇  赵祎武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5,46(13):1883-1886
目的研究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干燥花蕾(山银花)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原酸(1)、槲皮素(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3′-O-α-L-鼠李糖苷(4)、芹菜素-7-O-α-L-鼠李糖苷(5)、反式桂皮酸(6)、对羟基苯甲醛(7)、2,5-二羟基苯甲酸-5-O-β-D-吡喃葡萄糖苷(8)、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脱落酸(10)。结论化合物4~10首次从山银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槲寄生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朵  韩畅  高雯  成亮  杨培明 《中草药》2016,47(24):4313-4317
目的对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干燥带叶茎枝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槲寄生干燥带叶茎枝用95%乙醇提取浓缩后用水-氯仿萃取。其中水部位经D101大孔树脂,水-乙醇(100∶0→0∶100)梯度洗脱后得水和10%、30%、50%、70%、95%乙醇6个部位。结果在50%乙醇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鼠李秦素-3-O-β-D-芹菜糖(1→2)-O-β-D-葡萄糖苷(1)、鼠李秦素(2)、鼠李秦素-3-O-β-D-葡萄糖苷(3)、鼠李秦素-3-O-β-D-(6″-乙酰)-O-β-D-葡萄糖苷(4)、高圣草素-7-O-β-O-葡萄糖苷(5)、高圣草素-7-O-β-D-芹菜糖基(1→2)-O-β-D-葡萄糖苷(6)、高圣草-7-O-β-D-葡萄糖基-4′-O-β-D-芹菜糖苷(7)、圣草酚-7-O-β-O-葡萄糖苷(8)、枫香槲寄生苷(9)。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命名为槲寄生新苷IX,化合物9为首次从槲寄生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熊慧  王龙  姜海琴  向雪川  吴欣妍  梅之南 《中草药》2017,48(19):3910-3914
目的研究榼藤Entada phaseoloides种仁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和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榼藤种仁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甲氧基苄基-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芥子醇-O-[β-D-呋喃芹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2)、2-β-D-吡喃葡萄糖氧基-5-羟基苯乙酸(3)、2-β-D-吡喃葡萄糖氧基-5-羟基苯乙酸甲酯(4)、5-O-β-D-吡喃葡萄糖基-3-氢苯并[b]呋喃-2-酮(5)、二氢红花菜豆酸-4′-β-D-吡喃葡萄糖苷(6)、黄麻诺苷C(7)、1′S,4′S-4′-二氢脱落酸-4′-O-β-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榼藤子苷F;化合物5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海平  苏雅乐其其格 《中草药》2015,46(21):3162-3165
目的研究蒙药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多叶棘豆全草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物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4-羟基苯乙酮(2)、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3)、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4)、异鼠李素(5)、山柰酚(6)、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7)、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8)、6-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9)、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1)。结论 11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7、8为首次从棘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两色金鸡菊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仁梁 《中草药》2018,49(21):5046-5050
目的研究两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头状花序的水提取物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常规硅胶、反相ODS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制备,利用各种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依据其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8,3′,4′-trihydroxyflavone-7-O-β-D-glucopyranoside(1)、6-hydroxyluteolin-7-O-β-D-glucoside(2)、山柰酚(3)、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4)、(2S)-3′,4′,5,8-tetrahydroxyflavanone-7-O-β-D-glucoside(5)、(2S)-eriodictyol-5-O-β-D-glucoside(6)、紫铆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plathymenin(8)、(Z)-6-O-β-Dglucopyranosyl-6,3′,4′-trihydroxyaurone(9)、5,6,3′,4′-tetrahydroxyaurone(10)、6,3′,4′-trihydroxyaurone(11)、奥卡宁-5′-O-β-D-葡萄糖苷(12)和4′-O-β-D-glucopyranosyl-3,4,2′,4′,5′-pentahydroxychalcon(13)。结论 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汪琼  徐永艳 《中草药》2015,46(12):1742-1748
目的对香花藤Aganosma marginata全株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柱、Sephadex LH20色谱柱、MCI色谱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香花藤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eriseoside C(1)、3-O-β-D-吡喃葡萄糖-3β,15α-二羟基孕甾-5-烯-20-酮(2)、3β,20α-二羟基-5-烯-孕甾(3)、24-methylstigmast-5-en-3-ol(4)、29-norcycloart-23-ene-3,25-diol(5)、29-norcycloartan-3-ol(6)、京尼平苷酸(7)、丁香树脂醇(8)、丁香脂素-4,4′-O-双-β-D-吡喃葡萄糖苷(9)、丁香酸-4-O-β-D-葡萄糖苷(10)、水杨酸(11)、东莨菪内酯(12)、壬二酸(13)、3-O-[β-D-xylopyranosyl]-(1→4)-β-D-allopyranoside-14-hydroxycard-20(22)-enolide(14)、bis(2-ethylhexyl)phthalate(15)、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4)-α-L-吡喃葡萄糖苷(16)、山柰酚3-O-α-L-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1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4)-[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苷(18)、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苷(19)、二十六碳酸-1-甘油酯(20)、5,8,12-trihydroxy-9-octadecenoic acid(21)、(2S,3S,4R)-phytosphingosine(22)、水粉覃素(2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兰科石斛属植物重唇石斛Dendrobiumhercogloss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重唇石斛全草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4,α-三羟基-5,3′-二甲氧基联苄(1)、4,α-二羟基-3,5,3′-三甲氧基联苄(2)、4,5-二羟基-3,3′,α-三甲氧基联苄(3)、4,3′-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4)、4,4′-二羟基-3,5,3′-三甲氧基联苄(5)、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6)、原儿茶酸(7)、香草醇(8)、1-正十六烷酸甘油酯(9)、丁香脂素(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重唇石斛素A,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晶帽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对兰科石斛属植物晶帽石斛Dendrobium crystallin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MCI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晶帽石斛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共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4′-羟基-3,3′,5-三甲氧基联苄(1)、5′-羟基-3,3′,4-三甲氧基联苄(2)、3,3′-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即山药素III)(3)、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4)、山柰酚(5)、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牡荆苷(6)、乌苏酸(7)、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尿苷(9)、丁香脂素(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9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8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兰科石斛属植物矮石斛Dendrobium bellatul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矮石斛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羟基-4-甲氧基-3,6-二甲基苯甲酸(1)、4′,5-二羟基-3,3′-二甲氧基联苄(2)、3,3′-二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3)、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4)、aloifolI(5)、山药素Ⅲ(6)、dendrosinenB(7)、2,5,7-三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8)、对羟基苯丙酸(9)、对羟基肉桂酸(10)、阿魏酸(11)、咖啡酸(12)、dendrosinen D(13)、新橄榄树脂素(14)、3-羟甲基-9-甲氧基-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2,3,6,7-四氢菲[4,3-b]呋喃-5,11-二醇(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明兰科石斛属植物细叶石斛Dendrobium hancock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细叶石斛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α-二羟基-4,5,3′-三甲氧基联苄(1)、4,3′,5′-三羟基-3-甲氧基联苄(2)、4,4′-二羟基-3,5,3′-三甲氧基联苄(3)、4,3′-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4)、7-羟基-2-甲氧基-1,4-菲醌(5)、2,5-二羟基-4-甲氧基菲(6)、2,5-二羟基-4,9-二甲氧基菲(7)、nobilone(8)和crepidatuol B(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细叶石斛酚A;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任慧慧  许蕾  杨胜祥  桂仁意 《中草药》2014,45(16):2312-2315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内生真菌Verticillium sp.KY-18中氧杂环类化合物。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Verticillium sp.KY-18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3个氧杂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6-dihydroxy-2-methyl-7-(prop-1E-enyl)-1-benzofuran-3(2H)-one(1)、nigrosporapyrone D(2)、oosponol(3)、2-甲基-4-吡喃酮(4)、6-甲基-5-[(1E)-丁烯基]-2-吡喃酮(5)、penicisochroman D(6)、verrucosapyrone B(7)、(1S,3S)-1,8-dimethoxy-3,5-dimethyl-6-hydroxyisochroman(8)、phomopsinone A(9)、pseudohalonectrin A(10)、dictafolin-A(11)、2,3-dihydro-5,7-dihydroxy-2,6,8-trimethyl-4H-1-benzopyran-4-one(12)、2-pyrone-4,6-dicarboxylic acid(13)。结论化合物2~10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3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ycorrhizal fungi in Dendrobium officinal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METHODS The dominant strain was screened in a planting base by using biomass as the index. The effects of initial inoculums and supplementary inoculation on the growth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D. officinale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RESULTS Mycorrhizal fungi M2(Mycena sp.) was found to be the advantageous strain. After 16 months of growth, the stem dry weight(SDW) and plant dry weight(PDW) of the three M2-treatment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K, and the SDW of group M(M2 initial inoculums of 1.0 g??clump-1) was the highest, which increased by 39.2% and 11.1% compared with CK and group L(M2 initial inoculums of 1.0 g??clump-1)(P<0.05),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M2 had no effect on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tem polysaccharide, and could improve the contents of naringenin and bibenzyls in the stems. The supplementary inoculation of M2 enhanced the plant-growth-promoting effects of M2. The SDW of the supplementary group increased by 18.0%(P<0.05) compared with the non-supplementary group, while supplementary inoculation had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olysaccharide. CONCLUSION Mycorrhizal fungus M2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for D. officinal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17.
仰莲  周勤梅  彭成  郭力  张廷模  熊亮 《中草药》2015,46(15):2193-2197
目的研究叠鞘石斛Dendrobium aurantiacum var.denneanum药材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AB-8、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质谱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同时采用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从叠鞘石斛茎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7R,7′R,8R,8′S)-4,4′-二羟基-3,3′,5,5′-四甲氧基-7,9′-环氧木脂烷-7′,9-内酯()、(-)-丁香脂素()、(-)-开环异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拖鞋状石斛素()、石斛酚()、杓唇石斛素()、(+)-柚皮素()、反式肉桂酸甲酯-2-O-β-D-葡萄糖苷()、香草酸()。其中,化合物对A549、Hep G2、A2780肿瘤细胞增殖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5.49、51.2、119.3μmol/L。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石斛脂素;且对3种人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8.
铁皮石斛悬崖附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铁皮石斛设施栽培投入大、药材功效不如野生等问题为导向,通过水分调控、崖壁坡度选择,研究悬崖附生铁皮石斛生长情况、农艺性状、产量、多糖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表明,将铁皮石斛附生于85 ~ 90°悬崖表面,在生长季节喷水1 ~2 h·d-1的条件下,即使在裸露的环境中,不用基质,不施肥料也能够较好的生长,获得较高的产量,其形态与悬崖上野生铁皮石斛无异;多糖与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设施基质栽培,并与萌蘖生理年龄密切相关,逆境有利于铁皮石斛多糖与醇溶性浸出物等功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铁皮石斛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周宇娟  王俊豪  薛亚甫  徐红  侴桂新  王峥涛 《中草药》2021,52(17):5218-5225
目的进一步研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活性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大孔树脂、MCI、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1H-NMR、~(13)C-NMR、MS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铁皮石斛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3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oscatin(1)、黑麦草内酯(2)、柚皮素(3)、橙皮苷(4)、甘草素(5)、2-(4-hydroxy-3-methoxyphenyl)-3-(2-hydroxy-5-methoxyphenyl)-3-oxo-l-propanol(6)、异甘草素(7)、(E)-4-hydroxycinnamicacid(8)、(Z)-4-hydroxycinnamicacid (9)、 coniferylp-coumarate (10)、 sinapylp-coumarate (11)、 tinosporaicacidA (12)、N-trans-coumaroyltyramine(13)、N-trans-feruloyltyramine(14)、丁香脂素(15)、pinoresino(l16)、梣皮树脂醇(17)、lirioresionol(18)、2(5H)-Furanone5-hydroxy-3,4-dimethyl-5-pentyl(19)、丁香酸(20)、十六烷酸(21)、对羟基苯甲酸(22)、对羟基苯甲醛(23)、阿魏酸(24)、二氢松柏醇(25)、十七烷(26)、4-羟基-3,5-二甲氧基反式肉桂醛(27)、dihydro-p-cinnamic acid(28)、(+)-(4S)-(2E)-4-羟基-2-壬烯酸(29)、1,3-benzenediol(30)、对羟基苯酚(31)、水杨酸(32)、对羟基苯乙酮(33)和香草醛(34)。结论化合物2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均为首次从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兰科植物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Sephadex LH-20、MCI CHP-20P、ODS等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NMR、MS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铁皮石斛叶中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5,4′-二甲氧基联苄(1)、杓唇石斛素(2)、4,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3)、densiflorol A(4)、(S)-3,4,α-三羟基-5,4′-二甲氧基联苄(5)、石斛酚(6)、dendrocandin U(7)、dendrocandin B(8)、黑麦草内酯(9)、(6R,9S)-6,9-二羟基-4,7-巨豆二烯-3-酮-9-氧-β-D-吡喃葡萄糖苷(10)、(6R,9S)-9-羟基-4,7-巨豆二烯-3-酮-9-氧-β-D-吡喃葡萄糖苷(11)、(+)-丁香脂素(12)、芦丁(13)、2-羟基苯并噻唑(14)、对羟基苯乙酮(15)、对羟基苯甲酸(16)、原儿茶酸(17)、儿茶酚(18)、对羟基苯丙酸乙酯(19)、甘油亚麻酸酯(20)、亚麻酸2-丁氧基乙酯(21)、棕榈酸(22)、十八碳癸二烯酸-2,3-二羟基丙酯(23)和urticifolene(24)。结论化合物10、11、14~23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