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胃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胃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60例胃癌患者以及30例正常人血清VEGF水平进行了测定,并比较32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VEGF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细胞分化程度无相关,IV期胃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期(P<0.01),Ⅲ期明显高于II期(P<0.05),II期明显高于I期(P<0.01),I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复发组术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1),术后好转组术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结论:VEGF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血清VEGF的检测对探讨胃癌的发生机制,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和对照组腹腔液中IGF—1和PAPP—A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内异症患者(EMs组)及25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腹腔液中IGF—I和PAPP—A水平。结果①EMs组中,IGF—I和PAPP—A水平分别为(117.1±36.6)ng/L、(2.854-0.56)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79.5±18.7)ng/L、(1.93±0.56)ng/mL(P〈0.05);②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IGF—I水平为(126.5±39.1)ns/L高于Ⅰ~Ⅱ期患者的(107.3±32.0)ng/L(P〉0.05),而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PAPP-A水平为(3.15±0.50)ng/mL高于Ⅰ-Ⅱ期患者的(2.55±0.45)ng/mL(P〈0.05),且PAPP-A水平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③EMs患者腹腔液中PAPP—A和IGF—I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腹腔液中IGF—I和PAPP-A的增高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关;PAPP—A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正常健康妇女(正常组,2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妇女(良性组,43例),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妇女(交界组,14例)和恶性上皮性肿瘤妇女(恶性组,39例)外周血中VEGF的水平,结果:恶性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交界组,良性组和正常组(P<0.01),交界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P<0.05),良性组与正常组VEGF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恶性组临床分期晚(Ⅲ,Ⅳ期)的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临床分期早的患者(I,Ⅱ期,P<0.01),手术后VEGF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并且与术中切除的干净程度有关(P<0.05),交界组手术后VEGF水平也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而良性组手术前后VEGF水平明显高于临床分期早的患者(I,Ⅱ期,P<0.01),手术后VEGF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并且与术中切除的干净程度有关(P<0.05),交界组手术后VEGF水平也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而良性组手术前后VEGF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VEGF水平分别与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组和患者年龄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VEGF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反映卵巢上皮性肿瘤恶性行为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谢玮  庞缨  叶絮  冯莹  郭锐 《广东医学》2016,(3):377-379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骨髓中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 PDCD5)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例MM患者骨髓中PDCD5 mRNA的表达量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比较不同Durie-Salmon分期患者及5例患者治疗前后PDCD5 mRNA表达及β2-MG、CRP水平的差异。结果Ⅰ、Ⅱ、Ⅲ期患者骨髓PDCD5 mRNA表达量依次下降(P<0.05,P<0.01);Ⅲ期患者血清β2-MG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而Ⅰ、Ⅱ期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期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Ⅰ期患者(P<0.05)。 PDCD5 mRNA表达量与β2-MG水平(r=-0.622,P=0.003)、Durie-Salmon分期(r=-0.791,P<0.01)呈显著负相关,而与CRP水平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5例患者经治疗在获得部分缓解后,其骨髓PDCD5 mRNA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血清β2-MG、CRP水平虽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M患者PDCD5 mRNA表达下调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治疗后PDCD5 mRNA表达可上调。 PDCD5 mRNA与MM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病情、判断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朱涛  谢红岩 《中原医刊》2011,(15):61-6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否作为评判宫颈癌化疗近期疗效的预测指标,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监测60例宫颈鳞癌患者及20例正常健康妇女血清中的VEGF水平(P〈0.01)。结果宫颈癌I期血清VEGF值低于Ⅱ期者(P〈0.05);宫颈癌患者术后血清VEGF表达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术后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术后明显下降(P〈0.01);宫颈癌I期患者术后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Ⅱa期、IIb期患者术后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宫颈癌1Ib期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后血清VEGF浓度较NACT前降低(P〈0.05)。结论VEGF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化疗近期疗效和判断术后是否需要辅助化疗及化疗疗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患者痛经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bent assay,ELISA)检测48例(I、II期22例,III、IV期26例)EMs患者及40例非EMs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EMs以及患者痛经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EMs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EMs患者(P0.05);Ⅲ、Ⅳ期EMs患者血清VEGF的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痛经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VEGF在EMs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提示其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促进作用;血清中VEGF的水平无法反映痛经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卵巢肿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健康妇女(正常组,23例),卵巢良性肿瘤妇女(良性组,36例)和卵巢恶性肿瘤妇女(恶性组,45例)外周血清中VEGF的水平。结果 恶性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P<0.01),良性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组临床分期晚期(Ⅲ,Ⅳ期)的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临床分期早的(Ⅰ,Ⅱ期,P<0.01)患者,但与肿瘤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和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恶性组手术后VEGF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并且与肿瘤切除的干净程度有8关(P<0.05),良性组手术前后VE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VEGF与卵巢癌的恶性行为密切相关,可能是反映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客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原发性肺癌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3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21例患者的正常肺组织的VEGF mRNA进行检测,统计分析VEGF mRNA的表达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的关系。结果:VEGF-189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61.8%)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4.8%,P<0.01)。VEGF-189 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88.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5.3%)(P<0.01)。VEGF-189 mRNA的表达在TNMⅠ期与Ⅱ期及Ⅰ期与Ⅲ期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VEGF的结合型同源体VEGF-189 mRNA与原发性肺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I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4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距原发灶5cm以上胃组织和10例正常胃组织标本进行IGF—Ⅰ,IGF—I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胃癌组织中IGF—Ⅰ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切缘组织和对照组(P〈0.05)。切缘组织和对照组中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TNM分期中Ⅰ,Ⅱ期及Ⅲ,Ⅳ期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侵及全层组及侵及全层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胃癌组织IGF—IR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切缘组织和对照组(P〈0.05)。切缘组织和对照组中IGF—IR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TNM分期中Ⅰ,Ⅱ期及Ⅲ,Ⅳ期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GF—Ⅰ,IGF—IR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关,且均参与了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中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且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40例(观察组),r-AFS Ⅰ~Ⅱ期19例,Ⅲ~Ⅳ期21例;设产同期收治并经术后组织病学诊断为卵巢成熟畸胎瘤的良性囊肿的患者40例(观察组),于术前采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GF-Ⅰ、VEGF的水平,并分析其水平变化与EMs发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GF-Ⅰ、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r AFS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IGF-Ⅰ、VEGF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Ms患者血清VEGF和IGF-Ⅰ呈正相关性(r=0.508,P<0.05).结论:IGF-Ⅰ、VEGF在EMs发病过程中起协助作用,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以IGF-Ⅰ、VEGF为治疗靶点来阻断EMs病灶新生血管的生成,可能成为治疗EMs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bFGF和K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喉粘膜上皮与间质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观察bFGF,KGF及VEGF在喉部正常粘膜(N)和炎症(IF)中的分布.结果:bFGF和KGF的转录仅在N及IF的间质中出现,阳性反应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此外巨噬细胞也见阳性反应,上皮细胞均未见阳性表达.而VEGF不仅在上皮细胞中表达,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及慢性炎性细胞亦表达VEGF.在IF中,bFGF,KGF及VEGF的阳性率和反应程度较N均有所提高.结论:bFGF,KGF和VEGF通过自分泌或(和)旁分泌途径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及间质中的血管形成,在上皮与间充质细胞的交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H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3例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HGF和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异位内膜HGF表达的平均光度值为0.264±0.026,正常内膜HGF表达为0.219±0.01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内膜中HGF的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08,P<0.05)。结论HGF在异位内膜的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HGF和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Lai XN  Wang ZG  Wei L  Zhu JM  Wang L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6):1433-1436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感觉神经肽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表达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及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 由在体和离体实验两部分组成。在体实验采用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辣椒素组和对照组。辣椒素组大鼠皮下注射辣椒素50mg/kg毁损感觉神经,1周后行皮肤全层切割伤,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观察伤后3-12d伤口肉芽组织内神经肽P物质(SP)含量。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的基因表达,对照组除不化学毁损感觉神经外,余处理同辣椒素组。离体实验采用RT-CPR技术观察不同浓度(10^-9~10^-5mol/L)SP作用于培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后,上述生长因子及受体的表达。结果 在体实验示,肉芽组织SP免疫阳性染色与EGF、FGF-2及其受体表达有关,化学毁损感觉神经,肉芽组织SP免疫阳性染色减弱,上述因子及受体的表达也明显抑制。离体实验发现,上调培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内源性EGF和EGFR mRNA表达的SP浓度为10^-8~10^-6mol/L和10^-6~10^-5mol/L,上调FGF-2和FGFR-1 mRNA表达的SP浓度分别为10^-9~10^-5mol/L和10^-6~10^-5mol/L。结论 伤口愈合中,感觉神经释放的SP参与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表达EGF、FGF-2及受体mRNA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和腹腔液中血管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20例内异症和14例非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并分析各生长因子含量的相关性及其与内异症分期的关系。结果 血清和腹腔液VEGF含量[(525.2±365.0)ng/L,(343.2±178.1)ng/L]明显高于对照组[(52.2±38.4)ng/L,(36.2±23.6)ng/L],P<0.01;血清TGFβ1(85.8±25.7)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123.9±73.6)μg/L,腹腔液TGFβ1含量(117.4±62.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67.5±23.7)μg/L,P<0.05;血清和腹腔液EGF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血清VEGF与腹腔液TGFβ1呈明显负相关,血清TGFβ1与血清EGF和腹腔液TGFβ1呈明显正相关,血清EGF与腹腔液TGFβ1和EGF呈明显正相关,腹腔液EGF与TGFβ1呈明显正相关。均有显蓍差异,P<0.05。三个细胞因子与内异症分期均无明显关系。结论 血管生长因子含量变化与内异症发病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芦荟对大鼠浅度烫伤创面愈合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浅度烫伤模型,制备芦荟凝胶。实验动物分两组:自然愈合组(对照组);芦荟凝胶组(试验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伤后2、6、10、18、24d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EGF、bFGF的表达。结果:1创面愈合率:芦荟凝胶组在10、18、24d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较自然愈合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24d时相点更明显(P<0.01)。2E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E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0、18d时E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bF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bF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8、24d时bF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芦荟凝胶外涂对大鼠浅度烫伤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EGF、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当前依赖互补机制的抗血管生成新疗法要求最大限度地增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效果,并最小限度地发生耐药性。研究发现抗胎盘生长因子抗体(aPlGF)参与调控发病部位的血管生成,而不影响健康组织。随着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临床应用,PlGF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渐渐成为抗血管生成的新的靶标。现从PlGF的结构、受体、抗体等方面阐述PlGF及相关配体功能,PlGF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为疾病的预测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蔡健  王丹霞  蔡海宁  徐平 《中外医疗》2009,28(29):22-2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患者子宫肌层和子宫肌瘤组织IGFBP-3的表达强度。结果IGFBP-3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较在正常肌层中的表达减弱,在多发肌瘤的肌层中的表达较单发肌瘤者减弱。结论IGFBP-3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呈负相关,测定IGFBP-3在肌瘤组织中的含量对预测肌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角细胞生长因子(K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ALI患者,其中轻中度损伤16例(A组),重度损伤14例(B组),另选择健康非吸烟的自愿献血者10名作为血清对照组(C组),10名BALF检查无异常的就诊者作为BALF对照组(D组),用ELISA法检测30例ALI患者血清及BALF中HGF和KGF的水平。结果A、B、D3组患者的BALF及血清中HGF、KG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BALF中KGF、HGF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BALF中HGF和KGF水平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中HGF和KGF水平与存活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BALF中HGF和KGF水平与肺损伤系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多种炎症细胞及递质参与ALI的病理过程,HGF和KGF在ALI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BALF及血清中HGF和KGF可作为ALI病情监测和预后判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表皮生长因子和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兰春慧  吴小翎 《重庆医学》2000,29(3):196-197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的表达及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正常胃粘膜(n=5),各组胃粘膜异型增生(轻度n=9,中度n=6,重度n=5),早期胃癌(n=10),进展期胃癌(n=40),癌旁组织(n=27)进行研究。结果 EGF及EGFR在正常胃粘膜中均为阴性,在异型增生病变中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增加,阳性率逐渐升高。EGF在轻、中、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中的VEGF和IGF-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试验组;试验组再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30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33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组22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5例。用ELISA法检测血浆VEGF和IGF-1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VEGF及IGF-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单纯型DR组血清VEGF及IGF-1水平明显高于无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并黄斑水肿组及增生型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型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型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型并黄斑水肿组和增生型组血清VEGF及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及IGF-1水平随着DR的发生、黄斑水肿以及DR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对其进行监测有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