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作者测量了10位语后聋Nucleus22道电子耳蜗植入成人的心理行为曼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ABR),来系统地研究两者间的关系。10位患者年龄37~67岁,病程从不足1年到12年。病人中,颅外伤、脑膜炎、耳毒药物、家族性各1例,不明原因进行性聋者3例,病因不清3例。电子耳蜗植入后10月~3.5年。刺激为205微秒、双相、10次/秒的电脉冲,电流强度范围为25~1500VA。刺激由言语处理器的标准程序产生,通过植入的电极极阵作用于耳蜗。心理行为量包括:阈值、最适强度、最大可适强度。在测得这些星的同时测EABR值。结果:10名患者中均可测…  相似文献   

2.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是声刺激后由耳蜗至听皮层的听觉系统中不同平面所诱发出的一系列电活动,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中潜伏期反应(mid-dle latency response,MLR)及慢皮层反应等。随着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技术的逐渐发展和成熟,近40年产生了一类以电刺激为诱发形式的听觉诱发电位。这成为了CI患者,尤其是对于幼儿患者的一种重要评估手段。同时,该类技术亦在神经可塑性的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刺激听觉诱发电位主要包括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电刺激中潜伏期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middle latency re-sponse,EMLR)、电刺激长潜伏期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late latency response,EALR)以及认知诱发电位(cognitive evoked potential)等。由于EMLR潜伏期相对较长,可反映听觉通路中丘脑以至听皮层等高级中枢的情况,相比其他时长诱发电位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将对其发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记录方法及意义.方法 2例无残存听力的耳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植入装置前,应用改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连接体外言语处理器作为电刺激仪,2根自制的铂铱合金球形电极作为刺激电极,置入造孔后的鼓阶内,以电荷平衡双相脉冲电流进行电刺激,并用GSI Audera诱发电位仪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结果.结果 2例患者均记录到分化良好的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波形,并顺利植入人工耳蜗,术后获得良好的听力受益.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前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听觉传导通路功能完整性,有利于判断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能否获得听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人工耳蜗手术中经蜗窗龛电刺激记录听性脑干反应的方法.方法 应用自制铂铱合金球形电极作为刺激电极,改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连接体外言语处理器作为电刺激仪及Bio-logic Navigator Pro诱发电位仪,对17例不同病因(包括听神经病2例、耳蜗骨化1例、内耳畸形5例、脑白质异常1例,原因不明8例),不同年龄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在手术中进行测试.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将刺激电极放置在蜗窗龛内,用电荷平衡双相脉冲电流经蜗窗龛进行电刺激,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结果 17例患者均记录到明确的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波形,Ⅲ波和Ⅴ波的潜伏期分别为(2.12±0.18)ms 和(4.18±0.19)ms,阈值为(220.00±16.04)CL.其中2例听神经病、5例内耳畸形、1例耳蜗骨化、1例脑白质异常患者均记录到分化良好的波形.结论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是一项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听觉传导通路功能完整性的客观神经电生理测试方法,对于判断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能否获得听性反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方法的安全性符合要求,听性反应的引出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的特性和其在判断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传导通路完整性中的作用,以及不同脉冲宽度的EABR阈值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试行为测试数值之间的相关性,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首次开机不会配合行为测试的植入者科学设定刺激参数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植入诺尔康晨星人工耳蜗(CS-10A植入体)、能配合行为测试的植入者20例,采用行为测试测得阈值(T值)和最大舒适阈(C值),在标准屏蔽室内做ABR检查,采用3、10、20电极分别测脉冲宽度为25、50、75 μs/相的EABR平均阈值,分析引出率和波形分化特点,并对两种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ABR越容易引出波形越清晰,患儿的听觉反应越灵敏,也反映了术后植入体系听觉传导通路越完整(P<0.05);EABR脉冲宽度为75 μs/相的平均阈值与人工耳蜗的C值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 EABR检测可客观的判断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体系完整的听觉传导功能,客观评价人工耳蜗植入效果。人工耳蜗调试中,可以通过EABR脉冲宽度为75 μs/相的平均阈值来指导不能配合主观行为测试的植入者C值的判定,为患儿早期开始听觉刺激,建立听觉重塑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电刺激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electrical evoked middle latency response,EMLR)的检测方法,为进一步评估植入者听觉传导通路及高位听觉反应的特点奠定基础.方法 20例人工耳蜗植入者,其中语前聋14例,语后聋6例,全部使用Cochlear公司Nucleus CI24R (CA)人工耳蜗.术中将言语处理器与计算机接口及听觉诱发电位仪触发端口连接,电极植入后,选取第3号电极,先常规进行电刺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nerve compound active potentials,ECAP)测试初步了解听神经功能状态,然后进行EMLR检测.选择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模式,采用单极刺激,双相交替脉冲电流方波,脉宽50 ~ 100μs,强度(电流级,current leve1,CL)由ECAP阈值上20 CL起,以5 CL为步长递减或递增,听觉诱发电位仪记录EMLR波形.对ECAP阈值与EMLR阈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另外选择6名听力正常健康受试者,行声刺激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middle latency response,AMLR)测试,作为EMLR波形和潜伏期的声刺激对照.结果 6例听力正常受试者均可记录到AMLR波形,平均反应阈为(12.5±8.6)dBnHL,接近纯音测听阈值(10.8 ±7.3)dBHL.20例人工耳蜗植入者均可记录到EMLR波形,与AMLR波形相似,但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缩短,波幅变化不大;语前聋较语后聋总体上波幅小,潜伏期长.EMLR平均阈值为(140.55 ±9.92)CL,低于ECAP的平均阈值 ( 160.75±13.34) C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467,P<0.01);二者阈值之间呈正相关(r=0.763,P<0.01).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可成功记录到EMLR波形,其阈值较ECAP低,可以作为判断植入者中枢高位听觉传导功能的客观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者行为测听阈值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阈值相关性比较,探讨用EABR波Ⅴ阈值 进行术后调试的可行性。方法 对19例(20耳)人工耳蜗植入者分别选取第1、6、11、16、22号刺激电极行EABR和行为测听测试,获得阈值。结果 刺激电极EABR波Ⅴ潜伏期为(3.73±0.37)ms;第1、6、11、16、22号电极EABR阈值分别为(145.50±9.85)、(144.75±7.69)、(148.25±11.04)、(146.50±9.20)和(142.25±10.45)CL;行为测听阈值分别为(138.95±7.87)、(138.20±9.04)、(136.50±9.32)、(137.90±10.23)和(134.40±13.43)CL。EABR阈值与行为测听阈值显著相关(r =0.533、0.671、0.580、0.749和0.811,P 均<0.05)。结论 EABR阈值与行为测听阈值显著相关,EABR为低龄或无法配合行为测听的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调机提供一种客观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auditory evoked response EABR)的动态变化,了解慢性电刺激后听觉通路反映特性的变化,为听觉系统的可塑性变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设计,对19例平均年龄为3.2±1.0岁的语前聋儿童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电极植入后进行EABR检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后5.4±3.2月后再次进行EABR检测,观察EABR阈值、波III、波V潜伏期以及EABR输入输出曲线指标的变化。结果EABR平均阈值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196.9±11.1CL下降到术后5.4±3.2个月的189.2±13.2CL CL,配对t检验显示显著性差异(p=0.006)。平均阈上20CL V波潜伏期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4.72±0.21ms缩短到术后5.4±3.2月的4.60±0.18ms,配对t检验显示显著性差异(p=0.032)。结论耳聋儿童在接受人工耳蜗电刺激后EABR的反应阈值和潜伏期变化在最初的5.4±3.2月已经出现,提示3岁左右年龄段儿童听觉系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人工耳蜗植入后早期的听觉、言语训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用每秒70~80次的短声刺激,在95%以上的正常成份以30dB nHL以下的强度,平均4000次,可记录到大于0.1μV的可辩认的脑干反应波V。在成人对每秒10次的短声,可于短声行为听阈上6dB得出可辩认的脑干反应。正常婴儿3000Hz正弦波短声的脑干反应阈为:出生时30dB nHL,1岁时20dB nHL,5岁时10dB nHL左右。Ryerson及Beagley报告在2~3岁的幼儿,经鼓膜记录的耳蜗电图得出的阈值平均比听性脑干反应的阈值低12dB;从外耳道记录的ECochG阈值与听性脑干反应的相同或较前者稍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耳畸形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植入体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电诱发镫骨肌反射阈值(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old,ESRT)的变化特点及规律,以指导术后设备调试。方法 将88例澳大利亚Cochlear Nucleus24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儿分为耳蜗形态正常组与内耳畸形组,测试手术后1年内不同时期EABR和ESRT值,术后1年运用行为测试法检测主观阈值(T值)和最大舒适阈(C值),分析特点及变化规律。结果  内耳畸形组患儿术后不同时期EABR和ESRT阈值较正常组高(P<0.05),两组EABR和ESRT阈值变化趋势相同,总的趋势是低频值较低,高频值较高,术后1年EABR和ESRT阈值逐渐增高;两组EABR与T值显著相关,ESRT与C值显著相关。结论 内耳畸形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EABR和ESRT阈值变化规律及特点与正常组患儿相同,阈值可用于指导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植入者手术后设备的调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术中记录电听性脑干反应(EABR)值用来判断聋幼儿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效果及调试言语处理器的优越性。方法 二例聋幼儿,一例2周岁,另一例3周半,均被植入法国DIGISONIC人工耳蜗,术中采用MXM DIGISTIM电刺激器刺激,刺激电极为15,13,10,7,和4,由法国专用PC机记录到电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波形图。术后采用MXM PDX10V1.72软件对言语处理器进行调试,阈值设置以及采用开放式及关闭式言语识别率评估。结果从术中EABR波形图可很清楚分辨出Ⅲ和Ⅴ波,术后测得行为听阈值及术后2年半观察言语识别率呈递增性上升和术中预测的效果一致。男孩各电极的EABR阈值分别是;15μs×60μv,20μs×60μv,25μs×60μv,30μs×60和30μs×60μv。3岁半患儿各电极的EABR阈值为;15μs×50μv,20μs×50μv,25μs×50μv,20μs×50和20μs×50μv。言语处理器振幅阈值(μv)应设置在小于15-20μv的电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刺激振幅阈值。时间阈值设置,在电极15阈值的设置与电诱发刺激时间阈值(puls widths)一致,每降低一个电极号码,增加阈值2-3dB,而设置舒适阈与阈值相差3-5dB。结论术中电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应用不但可以预测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效果,而且为术后快速精确调试言语处理器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是以听觉诱发电位(AEP)为基础,当用电刺激听神经末梢后,前10ms内产生的可在头颅表面记录到的一组短潜伏期电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ABR)是一项客观的电生理测试方法,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广泛开展,这项技术的临床应用也愈渐受到听力学家和临床医生的  相似文献   

13.
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重度、极重度耳聋的重要手段,其效果依赖于听神经通路的完整性。在对无残余听力耳聋患者的术前评估中,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ABR)能直接刺激听神经末梢,较常规的听力学测试更具有优势。本文针对该技术在特殊病例人工耳蜗植入及术后调机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耳蜗植入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的测试结果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对14例不同病因、不同年龄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耳蜗植入前进行测试,采用EMG外置电刺激器连接面神经探针作为刺激电极,采用Neuro Soft公司生产的Neruo Audio听觉诱发电位仪及调试软件进行EABR测试,测量并分析EABR波形,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Ⅴ波波幅、阈值。结果EABR的Ⅱ、Ⅲ、Ⅳ、Ⅴ波与声诱发ABR相似,Ⅲ、Ⅴ波的潜伏期较声诱发ABR缩短,但Ⅲ~Ⅴ波间期与声诱发ABR相同。14例耳聋患者均记录到EABR的Ⅲ波/Ⅴ波,引出率为100%。4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未合并其他异常患者术中2.5、2.0 mA刺激Ⅲ、Ⅴ波典型,潜伏期和波间期均正常,术中神经反应遥测技术(neural response telemetru,NRT)引出,提示其听神经脑干传导通路无异常,预后效果良好。其他部分患者存在潜伏期延长或波形分化不良或刺激阈值较高等表现,提示可能由于不同因素所导致听觉传导通路异常。结论EABR是通过电刺激耳蜗来了解听觉系统对电刺激的生理反应,最接近人工耳蜗的工作状态,可以对患者听力康复的效果提供更准确的预测;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具有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优势。而对各种特殊类型耳聋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检测、术后评估数据仍需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听觉脑干植入能够使听神经受损耳聋患重新获得听觉。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brainstem response,EABR)测试用于术中定位耳蜗核位置,具有重要作用。电刺激耳蜗核时出现的EABR波形有两种类型:3波反应型和2波反应型,同时可记录到潜伏期较长的肌反应。手术中最佳的EABR测试参数为双相方波脉冲电流、刺激强度3mA、刺激频率50Hz、植入电极板上间距最大的电极做配对刺激、带通滤波10∽3000Hz。EABR作为探讨电听觉整体效果的指标,将在听觉脑干植入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就近年来EABR在听觉脑干植入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听觉脑干植入能够使听神经受损耳聋患者重新获得听觉.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brainstem response,EABR)测试用于术中定位耳蜗核位置,具有重要作用.电刺激耳蜗核时出现的EABR波形有两种类型3波反应型和2波反应型,同时可记录到潜伏期较长的肌反应.手术中最佳的EABR测试参数为双相方波脉冲电流、刺激强度3mA、刺激频率50Hz、植入电极板上间距最大的电极做配对刺激、带通滤波10~3 000Hz.EABR作为探讨电听觉整体效果的指标,将在听觉脑干植入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EABR在听觉脑干植入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耳蜗植入压电材料模仿耳蜗毛细胞的声电转换功能。方法:在耳聋的豚鼠耳蜗鼓阶植入40μm厚的聚偏二氟乙烯膜,将其感应电压放大1000倍刺激螺旋神经元,记录外耳道104.4dB强声诱导产生的听性脑干反应。结果:耳蜗植入的压电感应装置可在外耳道强声刺激下模仿耳蜗毛细胞功能,产生对应的听性脑干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ECAP检出与否的耳蜗植入患者EABR特点,探讨EABR检测的意义。方法对26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分别行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检测评估ECAP,并进行电诱发听洼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auditory evoked response,EABR)检测,将第20、10、3号电极均引出ECAP波形的14例患者纳入A组,未检出ECAP波形的12例患者纳入B组。对A、B两组患者的EABR阈值、V波潜伏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20、10、3号电极EABR阈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波潜伏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AP波形引出与否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EABR阈值有显著差异,v波潜伏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检查DigisonicDX10R多导人工耳蜗(CI)植入后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ABR)与心理物理感应之间的关系,同时明确EABR在判断电极失效方面的作用。7例语后聋成年患者深度聋或全聋持续时间2~5年,手术年龄30~69岁;2名先天性聋儿...  相似文献   

20.
保存听力的听神经瘤切除后全聋,但耳蜗神经完好,常以神经或血管受病变累及的理论解释,但缺少病理学上证实,故设计鼓岬电刺激(EPS)研究神经生理模式证实此理论。6例病人作EPS、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耳蜗植入作用进行研究,以期了解电诱发听感觉和客观的ABR情况,获得听力丧失的机理和耳蜗植入的作用。EPS电极经鼓膜后下切开处送抵圆窗龛区,另地极在耳屏前颊部。结果EPS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