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肿瘤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骨肿瘤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扫描层厚2~3mm,重建间隔1.5mm,螺距为1,数据输入工作站,用SSD及MPR重建方法进行处理。结果20例骨肿瘤三维CT重建图像显示良好。骨肿瘤的整体形态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得到较好的观察。结论我们认为SSD及MPR重建方法的结合运用,并参考CT的横断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将提高螺旋CT对骨肿瘤的定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区骨折行螺旋CT扫描表面遮盖法 (SSD)重建的技术要点。方法  69例鼻区骨折进行螺旋CT扫描 ,运用CT随机 3D软件用SSD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分析影响重建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包括图像重建算法、图像的大小、重叠扫描、阈值的选择等。结果 层厚 3mm ,螺距 1~ 1 5mm ,重建间距 2mm的螺旋扫描和层厚 3mm ,间距 2mm的重叠扫描 ,适当阈值显示的图像光滑、细腻 ,伪影较少。结论 合理选择 2DCT和 3D重建技术参数 ,才能获得高质量的 3D图像。  相似文献   

3.
螺旋CT的重建间隔对三维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使用不同重建间隔处理螺旋CT的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得到的图像技术的评价,分析重建间隔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临床实用价值和局限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00.1~2002.6我院螺旋CT扫描的颈、胸、腰椎检查结果为正常的病例15例(扫描层厚分别为2mm、3mm、5mm),利用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对同一容积性原始数据使用不同的重建间隔(0.5~7mm)处理后三维成像,并对图像技术的各个指标进行客观的评价,探讨重建间隔与图像层厚的关系及对三维重建的影响。结果:2mm扫描层厚病例的原始数据不同重建间隔重建三维图像质量有差异,但非显著性差异;3mm、5mm扫描层厚病例的原始数据不同重建间隔重建三维图像质量有显著性差异,且在一定范围内重建间隔越小,重建图像质量越好。结论:将容积性原始数据装三维软件前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对提高图像质量是有作用的,是对传统三维重建方法的补充,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影响双层螺旋CT图像质量的因素很多 ,包括螺距、有效层厚、重建间距等。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扫描 /重建参数对胸部图像质量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对 10位志愿者作胸部CT扫描 ,应用不同扫描/重建参数 ,进行双层螺旋CT扫描。采用PHILIPS公司MX 80 0 0D双层螺旋CT扫描机。扫描条件包括 :螺距分别为 0 .875和 1.5 ;有效层厚分别为 10 .4mm和 6 .5mm ,有效层厚 10 .4mm条件下重建间距分别为 10 .4mm、5 .2mm ;有效层厚为 6 .5mm条件下重建间距分别为 6 .5mm、3.2mm。扫描KV固定为 12 0KV ,mA固定为 15 0mA ,时间固定为 0 .75s。应用上述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螺旋CT中影响有效层厚的扫描条件 ,并根据各种扫描条件下获得的有效层厚数据为临床扫描提供适当的扫描条件 ,获得比较好的CT图像。方法 用PQ 2 0 0 0CT中对有效层厚有影响的扫描条件进行组合 ,分别扫描层厚测量水模 ,利用随机提供的有效层厚测量程序计算出有效层厚。结果 影响有效层厚的扫描条件主要有层厚和螺距 ,螺旋插入算法对有效层厚几乎没有影响。在薄层扫描时 ,螺距对有效层厚的影响更大 ,2mm扫描螺距为 2时有效层厚与普通扫描相比将增宽 3 5 % ;4mm扫描螺距为 2时有效层厚与普通扫描相比将增宽 5 0 %。结论 根据诊断的需要 ,在选择不同的层厚进行螺旋扫描时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螺距和重建间隔 ,以获得比较好的图像和更好的图像后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底侵犯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在放疗靶区勾划的应用价值。方法鼻咽癌颅底侵犯21例,均行CT及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依据CT扫描图像(A组)、MRI扫描图像(B组)及CT联合MRI图像(C组)分别勾划放疗靶区。结果A组放疗靶区体积〈C组放疗靶区体积〈B组放疗靶区体积。结论CT联合MRI可准确反映出鼻咽癌颅底侵犯的范围及程度,可作为鼻咽癌颅底侵犯放疗靶区勾划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术(MSCTP)准直与螺距匹配及重建方法的优化选择.方法150例疑肝脏疾病患者,按不同螺距及准直随机分为4组行MSCTP检查,对比分析不同组间及不同重建方法(MIP、VR、SSD)间的图像质量.结果不同准直间、不同螺距间CTP图像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一定扫描时间内,2.5 mm准直、0.875螺距组CTP图像质量优于1 mm、1.75螺距组.不同重建方法间存在明显差异,以VR图像质量最好.结论相同螺距、相同扫描条件下,准直越薄,三维图像质量越好.三种重建方法以VR显示门静脉图像质量最佳;SSD在显示立体结构空间定位准确性方面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前瞻性研究64层CT上肢动脉成像方法和临床价值,寻找最佳的对比剂注射方式、速度、用量及最佳的扫描、后处理参数。方法用64层螺旋CT对疑诊上肢动脉病变的48例病人应用不同准直、螺距和不同的对比剂注射方式行上肢动脉CT成像。利用MIP和VR方式重建三维图像;比较不同参数和不同对比剂应用方式的CT上肢动脉图像质量。结果48例病人经足背静脉注射造影剂行双侧上肢动脉成像,其中40个上肢发现有动脉病变,且CT显示病变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经统计学分析,层厚0.6mm螺距1.5组的VR图像评分与层厚0.6mm螺距0.9组无明显差异(t=1.21,P>0.05),而明显高于其他所有组(层厚1.0mm螺距0.9组、层厚1.0mm螺距1.5组、层厚2.0mm螺距0.9组、层厚2.0mm螺距1.5组)的评分(t=3.26,2.25,4.13,2.89,P<0.05)。高压注射器以6.0ml/s双筒依次团注70ml对比剂和50ml生理盐水与单筒以同样速率团注100ml对比剂成像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t=1.30,P>0.05)。结论最佳的参数设置为:螺距1.5,准直64×0.6,层厚0.6mm,重建间隔50%;最佳的对比剂的应用方式为:先70ml对比剂(370mgI/ml浓度)后50ml生理盐水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分别以6.0ml/s的注射速度团注入足背静脉,追踪触发扫描方式待主动脉弓CT值达100Hu时再延迟7s开始扫描双侧上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螺旋CT原始薄层扫描图像与拆薄图像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2年5月48例经MR与随访证实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用螺旋CT行10 mm层厚、7 mm、5 mm、3 mm及1 mm不同层厚及相应层距及螺距均为1.0容积扫描,标准算法重建,均采用1 mm层厚、1 mm间隔进行拆薄重建图像。对各组原始轴位图像与相应拆薄重建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后作统计学对比分析,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确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当扫描层厚在3~10 mm层厚时,扫描层厚越薄,拆薄重建所获图像越接近直接薄层扫描原始图像,同时接受X线辐射剂量越多。1 mm层厚、层距扫描图像噪声较大,图像质量差,受X线辐射剂量最多。结论:螺旋CT原始薄层扫描图像与拆薄图像有一定相关性,在3~10 mm,当扫描层厚越薄,拆薄重建所获图像越接近薄层扫描原始图像,图像质量佳,为实现螺旋CT超低剂量扫描及超薄图像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骼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0例骨骼系统疾病的病人行螺旋CT扫描,X线准直宽度为1.0mm-4.0mm,重建间隔为0.5mm-2.0mm,螺距比为1.25-1.50。将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分别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和容积成像(volumetric redering,VR)及多平面重建成像(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s,MPR)进行处理。结果:所有病例的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良好,病变显示立体、直观、全面。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具有立体、直观、完整、准确的特点,能够对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全面的临床信息,对术后复位效果的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