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丘脑中央下核(Sm)GABA纤维终末与腹外侧眶皮质(VLO)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方法:18只大鼠麻醉后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于VLO微量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48h后,应用包埋前HRP组化和GABA免疫组化双重标记电镜技术观察大鼠SmGABA纤维终末与VLO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结果:光镜下Sm内有大量GABA纤维终末及少数阳性神经元,电镜下可见GABA纤维终末与HRP标记的阳性神经元胞体及树突间构建了对称性和(或)非对称性突触。结论:形态学上证实了Sm内GABA纤维终末与VLO投射神经元胞体及树突发生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将WGA—HRP注入25只大鼠脊髓灰质内,顺行追踪脊髓至外侧网状核的纤维投射。其结果为:颈髓注射例,标记终末投射至两侧外侧网状核尾側背外侧之大细胞部,小细胞部和三叉下部,以同侧大细胞部外侧区和邻近的小细胞部为密集。胸髓注射例也投射至外侧网状核大、小细胞部和三叉下部,但标记终末较少,两侧差异不显,主要标记终末占据外侧网状核的腹内侧区。腰髓注射例,主要投射至对侧外侧网状核的小细胞部及邻近的大细胞部,标记终末占据外侧网状核尾侧的腹内侧部。三叉下部接收从颈、胸、腰髓两侧来的投射纤维,标记终末腰髓稍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给予不同生理阶段(幼年、产后)的SD大鼠二甲基苯恩(DMBA),明确不同生理阶段这一因素是否对SD大鼠乳腺癌的发生以及肿瘤的病理特点是否存在影响.方法 给予所有30只大鼠DMBA灌胃,将15只幼年大鼠分为对照组,15只成年产后SD大鼠分为实验组.对比两组之间乳腺癌的发病率、肿瘤直经、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对于幼年SD大鼠,DMBA诱导的不同生理阶段大鼠乳腺癌发病率、肿瘤直径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这一结果可以解释移居美国第二代乳腺癌发病率达到当地水平,而第一代却不受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年时期较早的接触当地致癌因素.  相似文献   

4.
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体内抑制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体内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DMBA一次性灌胃的方法,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莪术油,观察莪术油对肿瘤的抑制效应;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莪术油可明显抑制大鼠乳腺癌芽体、实团、乳头状增生和核分裂相的形成(P<0.05);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莪术油能够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可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但不能阻止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乳腺癌大鼠肿瘤生长、血浆代谢产物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7,12-二甲基苯蒽(DMBA)致癌组、牛磺酸干预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花生油(0.1 ml/kg)灌胃,DMBA致癌组、牛磺酸干预组给予1.5 mg/ml DMBA溶液(0.1 ml/kg)灌胃,牛磺酸干预组于日常饮水中加入6%的牛磺酸.观察3组大鼠乳腺肿瘤发生情况,检测大鼠血浆代谢产物并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乳腺癌或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与DMBA致癌组比较,牛磺酸干预组大鼠乳腺肿瘤数较少,潜伏期延长(P<0.05).代谢组学分析显示牛磺酸干预组与DMBA致癌组之间的差异代谢产物主要涉及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通路.与对照组比较,DMBA致癌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表达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升高(P<0.05);与DMBA致癌组比较,牛磺酸干预组Pten、Igf1r基因表达增加,Igf1基因表达降低(P<0.05).结论 牛磺酸对DMBA诱导的乳腺癌大鼠的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与牛磺酸通过调节相关代谢通路及基因表达从而降低能量代谢和核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三阴交、膻中对二甲基苯蒽(7,12-demethylbenz[a]anthrancene,DMBA)诱导的乳腺癌大鼠的预防作用,探讨针灸预防乳腺癌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方法:将120只健康纯种的SD雌性6~8周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A组(40只)、模型B组(40只)、空白组(40只),模型A、B组分2次灌注DMBA混悬液(10 mg DMBA/1 m L芝麻油)100 mg/kg体重,,每次灌胃50 mg/kg,间隔1周,复制大鼠乳腺癌病变模型;空白组灌服等容积芝麻油;模型A组于第2次灌胃后给予针刺治疗,针刺穴位为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膻中。观察DMBA对大鼠乳腺的影响,记录乳房外观、发育情况,手触大鼠各对乳房;采用B超检测除肉眼可见肿瘤的大鼠,记录大鼠乳腺表层至脏层的厚度;用精密度为1 mm的游标卡尺测量第2对、第3对乳房直径;Olympus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A、B组大鼠成癌时间早、肿瘤发生率高,在B超检测下皮肤表层至脏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大鼠乳头高度及直径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增宽,与模型A组比较,模型B组表现的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三阴交、膻中能减少DMBA诱导的大鼠发生乳腺癌的概率及时间,降低大鼠因DMBA毒性反应造成的死亡率,能够减缓DMBA诱导的乳腺癌大鼠"正常-一般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的演变过程。说明针刺对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癌具有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性激素受体水平及其信号传导、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调控人体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对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α)anthrancence,DMBA)诱导的高脂饮食幼龄SD雌性大鼠乳腺癌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将46只幼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SI组、高脂组及SI+高脂组。用DMBA灌胃诱导致癌后每天进行乳腺触诊、记录体质量和饲料摄入量。11周后处死大鼠,比较4组大鼠间血脂含量、乳腺癌发病率及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情况。结果 SI组与模型组相比,SI+高脂组与高脂组相比,其乳腺肿瘤PCNA、C-erbB-2阳性表达面积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充摄入大豆异黄酮可降低DMBA诱导高脂饮食幼龄大鼠乳腺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学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Sprague-Dawley(SD)大鼠原位胰腺癌模型建立的有效性。方法:220只SD大鼠,根据术中二甲基苯并蒽用量的不同,随机分为模型组I(6mg组,80只)和模型组Ⅱ(9mg组,80只)和对照组(60只)。模型组I、Ⅱ于胰体尾部切开胰腺被膜后,分别置入6mg、9mg的二甲基苯并蒽。对照组仅行胰腺被膜切开。模型组术后7个月内每月处死大鼠10只、对照组平均每月处死7只,观察腹腔及胰腺病变,切取胰腺标本。结果:包埋DMBA4个月后大鼠胰腺开始出现腺癌,胰腺癌模型组I和组Ⅱ相比,术后6个月癌发生率为70%(7/10),实验大鼠死亡率低,致癌率较高。结论:采用6mg剂量的二甲基苯并蒽(DM—BA)直接置入胰腺被膜下的实质内,可在短期内获得发生率较高的鼠胰腺癌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和塞来昔布对7,12-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 anthrancene,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癌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 90只SD雌大鼠随机分成DMBA组(A组)、DMBA+SOY(B组)组和DMBA+塞来昔布(C组)3组,每组30只.分别给予DMBA油剂灌胃复制大鼠乳腺癌模型,同时B组和C组分别给予含SOY及塞来昔布的饲料喂养至实验结束,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癌的发生率、潜伏期及肿瘤数目.结果 B组(48.28%)和C组(48.15%)乳腺癌发生率低于A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14.71±1.90)周和C组(14.46±1.85)周乳腺癌发生的潜伏期长于A组(12.96±2.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1.79±0.80)个和C组(1.62±0.77)个乳腺癌发生数目少于A组(2.43±0.9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和塞来昔布对SD大鼠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动物经戊巴比妥钠麻醉,于立体定位仪上将内含20%HRP(注入20只大鼠)或100μci/μ1~3H-亮氨酸(注入12只大鼠)的微玻管插入巨细胞网状核(NGC),标记物注射持续45min。动物存活2 d(注入HRP)或1周(注入~3H-亮氨酸)后,动物深麻,灌注,脑干或脊髓冰冻切片,分别进行TMB呈色或D-19~b显影。结果显示:脊髓板层Ⅶ~Ⅷ内的HRP标记细胞较板层Ⅲ~Ⅴ和Ⅸ为多。在板层Ⅰ~Ⅵ,Ⅶ,Ⅷ和Ⅸ内可见散在的HRP标记终末。~H-亮氨酸注入NGC后,下行放射自显影标记终未在脊髓内出现的部位与上述HRP终未出现的部位基本一致。提示:NGC和脊髓间存在着双向投射关系,并且此种形态学方面的投射特点为NGC在疼痛方面反馈性调节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内分泌作用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现概述如下。一、乳腺与内分泌激素的关系乳腺是一个与内分泌激素密切关联的器官,正常乳腺或依赖激素性乳腺癌,受下列内分泌腺影响: 影响女性乳腺癌生长的激素内分泌紊乱是导致乳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Rosnes分析732例乳癌患者的激素水平,发现94.6%患者垂体向腺性激素活力增强,75.1%卵巢—肾上腺女性素功能增强,73.2%男性素功能低下,69%甲状腺功能低下。二、雌激素受体(ER)对内分泌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盆内脏器感觉信息的传递道路,用结合生物素的葡聚糖胺(BDA)作为顺行追踪剂,研究了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向脑桥臂旁核的投射.将BDA注射于中间带外侧后,顺行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双侧的臂旁核,同侧略多.大量的BDA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臂旁外侧核的外侧内核和外侧中央核,少量分布于外侧背核.此外,在臂旁内侧核的中段及KF核内也发现有少量标记终末.上述结果说明,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的神经元主要投射至臂旁外侧校外侧内核和外侧中央核,提示这两个亚校可能参与盆腔内脏器感觉信息向上位脑结构的传递.大鼠腰骶髓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辛基酚和三羟异黄酮在体内、外条件下对乳腺癌发生、增殖的影响.方法将20 d龄雌性SD大鼠92只完全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8只)、阳性对照组(21只)、三羟异黄酮处理组(GEN组,21只)、辛基酚处理组(OP组,21只)及GEN、OP联合处理组(GP组,21只),采用二甲荃苯蒽(7,12-dimethyl benz[a] anthracence, 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模型,观察OP、GEN干预对乳腺癌发生的影响.同时,体外培养MCF-7细胞,观察OP、GEN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功能,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GEN大鼠肿瘤体积显著降低(P<0.05),肿瘤数目降低更为显著(P<0.01);OP组肿瘤体积显著降低(P<0.05);GP组肿瘤数目和肿瘤体积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GEN组培养72 h后MCF-7细胞增殖及PC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OP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1),PCNA表达至72 h显著上升(P<0.05);GP组MCF-7细胞的增殖及PC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辛基酚、三羟异黄酮能分别促进和抑制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癌发生及体外MCF-7细胞的增殖;且二者共同作用时,后者能抑制前者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生鼠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时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阳性终末在大脑皮质分布数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与皮质微血管的关系。方法:以10只7日龄SD新生鼠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HIE组),于模型制作后即刻取鼠脑固定,然后将大脑皮质作冠状冷冻切片,NAD-PH-d组化染色,计数大脑皮质内NOS阳性终末及附着于血管壁的NOS阳性终末数目;对照组为10只同日龄SD新生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IE组大脑皮质NOS阳性终末数量显著增加(P<0.01),且分布至血管壁的终末亦增加(P<0.01)。结论:大脑皮质内的NOS阳性终末纤维参与了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皮质微循环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 DMBA(7.12dimethylbenz[α]ant-hracene)所致 SD(Sprague-Dawley)大鼠乳腺癌中醛缩酶同工酶进行了实验研究,比较了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和乳腺癌组织,正常大鼠血清和致癌大鼠血清醛缩酶同工酶谱,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与醛缩酶谱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卵巢切除术建立雌性大鼠去势模型,探究亚麻籽粉木酚素预防乳腺癌的功能及与雌性激素的关系。方法将48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BD)、基础饲料去势组(BDC)、亚麻籽粉组(FS)和亚麻籽粉去势组(FSC),每组12只,对全部大鼠进行二甲基苯蒽(DMBA)一次性灌胃(2mg/kg体重)建立诱发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一周后对BDC组、FSC组大鼠行去势手术,连续观察21周,测定瘤体的体积和重量,并取乳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期间动物一般状况良好,实验组大鼠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亚麻籽粉组(FS和FSC组)大鼠发生可触及肿瘤的时间较相应对照组晚2到4周;亚麻籽粉组大鼠单纯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以及乳腺癌发生率和病灶数均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单纯性增生:FS vs BD,P=0.006**;FSC vs BDC,P<0.001**;不典型增生:FS vs BD,P=0.048*;FSC vs BDC,P=0.014*;乳腺癌:FS vs BD,P=0.028*;FSC vs BDC,P<0.047*);亚麻籽粉组大鼠肿瘤体积和重量均小于基础饲料组;FS和FSC组研究结果提示亚麻籽粉木酚素抑制增生发生及肿瘤细胞的生长的能力与实验动物体内雌性激素水平有关(单纯性增生:P=0.008**;不典型增生:P=0.042*;乳腺癌:P=0.033*)。结论亚麻籽粉木酚素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化学诱癌剂DMBA所诱发的乳腺癌、癌前病变和单纯性增生的发生,预防乳腺癌的功能和效果受到体内雌性激素影响。本研究结果对未来实施木酚素预防乳腺癌及有效人群的筛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标记法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法(PAP 法)对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簇尾侧部内神经降压肽样免疫反应(NT-LI)物与核内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及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联系进行了光镜下的研究。发现注射侧孤束核内 HRP 顺行标记纤维或终末与NT-LI 胞体和终末重叠分布;迷走神经背核内 NT-LI 终末与 HRP 逆行标记的节前神经元也有明显重叠的现象。由此推测核内一部分 NT-LI 细胞有可能作为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与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之间的中间神经元,构成一条回路参与对内脏、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成果完成单位 华西医科大学主要研究人员 杨金巧 刘志中 周宏远 赵呈裕 姚先莹 王晓东 赵俊玲 陈 琳 幸天勇 周蕾蕾鉴定组织部门 四川省教委鉴定时间  1999年 10月  在国内首次报道一家系三代 3例乳腺癌病例并进行了染色体分析。发现在第 1、2、3号染色体长臂上有间隙或断裂点存在 ,且染色体数目异常突出。在国内早期开展乳癌与精神因素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乳癌组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并总结出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了国内最大规模的乳癌与头发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通过对乳腺癌遗传的研究 ,发现…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检测国外始于70年代。国内80年代起步,我们也建立了自己的方法并已用于临床,兹简述于下。 (一) 人乳癌的雌激素依赖性 某些人乳癌是“激素依赖性”的。早在1896年,Beaton对一个年青的乳癌患者做卵巢切除术结果乳癌缓解,直接证明了卵巢  相似文献   

2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2):1078-1080
目的观察大鼠星状神经节(SG)位置解剖,并比较不同方法建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模型的成功率。方法 50只Sprague-Dawley(SD)死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经后入路方法行左侧(25只)或右侧(25只)SGB,5 min后解剖死鼠,暴露SG并观察其与臂丛、锁骨、胸骨、气管及椎骨等组织器官的位置关系;另取100只雄性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经皮行前入路左侧(50只)或右侧(50只)SGB,观察Horner征、SG着色情况。结果 50只死鼠经后入路方法行SGB,解剖后7只大鼠SG未着色,其中4只发生椎旁阻滞,1只出现椎管内阻滞,2只注射药物局限在肌肉内,成功率为86.0%(43/50)。100只正常大鼠经前入路行SGB,均未发生致死性并发症,98只大鼠阻滞后1 min内出现阻滞侧Horner征,解剖后3只大鼠SG未着色,其中1只发生椎旁阻滞,2只发生单一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为97.0%(97/100);前入路行SGB的成功率高于后入路途径(P<0.05)。结论以胸锁关节为体表标志前入路方法行SGB准确性高,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作为单次或多次SGB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