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评价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单纯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结局和随时间进展的变化特点。1988年至2003年,从美国平等共享区域肿瘤医院数据库(SEARCH)登记在册的1796例前列腺癌患者中确定251例(14%)高危前列腺癌患者(PSA)20ng/ml和或前列腺活检Gleason评分〉7)。所有患者按每4年一层分4组, 相似文献
2.
根治性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治疗存在争议。目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包括观察、放疗和早期激素治疗。作出合理的治疗选择应基于对切缘阳性患者不采取治疗时复发风险的评估。作者回顾研究1383例迈阿密大学医学院由同一位医师完成的根治性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标本均由同一位病理医师完成病理检查。共有936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平均随访45.8个月(最少12个月),总的PSA生化复发率为11.5%(108/936)。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PSA升高的处理仍存有争议。补救性放射治疗(SRT)由于副作用相对较小而通常被采用。作者报告了对接受补救性放疗的单一中心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根治术是治疗前列腺癌的常用方法,术后部分患者会发生勃起功能障碍(ED)。Zippe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探讨了前列腺癌根治术后ED患者对西地那非的反映是否受神经血管束的存在与否、手术到用药的时间间隔、药物剂量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研究了91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ED患者的基 相似文献
5.
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RP)标本中,精囊侵犯(SVI)程度与前列腺癌的预后相关。作者回顾性分析和评价了前PSA时期(1983—1991年)和PSA时期(1992—2003年)治疗的220例伴有SVI的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前PSA时期67例,PSA时期153例。术后PSA值〉0.2ng/ml作为前列腺癌进展的生化学证据。运用生存评估曲线计算和比较2个时期的肿瘤无进展生存率、肿瘤特异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使用多变量Cox配对危险度模型评价各个变量与前列腺癌进展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6和7之间的差别对于作出治疗选择很重要,但是与根治性切除标本的真实病理诊断相比,穿刺活检评分降低的错误较为常见。作者比较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为6而根治性切除标本病理评分为7的患者与穿刺活检和手术标本评分一致的患者在肿瘤特征和临床后果方面的差异。回顾分析1989年至2004年加拿大Margaret王妃医院和多伦多总医院914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698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分析患者术前、术后 相似文献
7.
作者回顾性研究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结局,以期找到PSA进展时能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从1982年4月至2003年3月,3264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在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扩大清扫术。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并且未行辅助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组研究,通过单因素或多因素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种临床和组织病理学因素与PSA进展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勃起功能障碍(ED)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不希望发生的一种并发症,但是它的发生率又非常高(10—90)%。西地那非治疗ED的有效性已有相关研究。为确定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使用西地那非治疗的结果和预测因子,Lima Pompeo AC等进行了一项研究。入选了71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平均65岁),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前有良好性交能力。其中61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留了单侧或双侧的性神经。术后3-28个月中,主诉有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以不能插入阴道确定。这些患者口服西地那非100mg, 相似文献
9.
10.
前列腺癌局部治疗后何种PSA水平下建议行骨扫描存在争论。通过分析早期前列腺癌临床试验的数据,作者确定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放疗及观察等待治疗后无症状患者的不同PSA水平的骨转移发生率。该临床试验中,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或康士得,比较其疗效。试验要求所有患者均行骨扫描,按PSA水平分组,计算不同PSA水平下骨扫描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分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前与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Gleason评分的变化,分析低危组Gleason评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局限性前列腺癌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组织活检针数、阳性针数、组织活检Gleason评分、cTNM、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和pTNM,根据前列腺癌风险分级分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46例患者,低危组63例、中危组163例、高危组120例。术后出现Gleason评分升级的患者中低危组23例(35.93%)、中危组37例(22.70%)、高危组41例(34.17%)。低危组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升级组与未升级组之间术前PSA水平、穿刺阳性率及前列腺体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危组中前列腺体积小、术前PSA水平高是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穿刺病理与术后病理结果的Gleason评分相比术前穿刺病理的Gleason评分明显被低估;低危组中前列腺体积较小与术前PSA水平高的患者可能更适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前列腺癌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服用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Pompeu AC等人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他们选取巴西8个中心的77名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伴中、重度ED患者。随访患者4周。并在随后的8周里于性生活开始前1h给予西地那非(初始剂量为50mg,根据反应调整为100mg或25mg),记录治疗的副作用和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次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的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1年8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2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次血清PSA水平的可能因素,根据患者术后6~8周时首次PS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PSA<0.2 ng/mL组和PSA≥0.2 ng/mL组,比较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并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评估各因素对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首次PSA水平的综合作用。结果:251例患者共56例患者血清PSA≥0.2 ng/m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增加、T分期为Ⅲ~Ⅳ期、术前PSA水平升高、精囊侵犯及神经侵犯为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次血清PSA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次血清PSA水平主要受患者BMI、T分期、术前PSA水平、精囊侵犯情况及神经侵犯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偶发前列腺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RP)在外科手术、肿瘤学及尿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泌尿外科285例接受了LRP治疗的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患者术前已接受过TURP治疗(TURP组),另外选取37例没有接受过TURP的患者与之配对(对照组)。运用相关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外科手术、肿瘤及尿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指数、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以及术前和术后Gleason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TURP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出血量较多[(555.4±238.4)vs.(237±111.3)mL,P<0.05]、手术时间较长[(256.7±65.3)vs.(215.2±62.3)min,P<0.05]、输血概率大(5.4%vs.0.0%,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高(43.2%vs.13.5%,P<0.05)。TURP组的手术阳性切缘率与对照组相比(35.1%vs.2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3)。手术后12个月的尿控率两组相似,但在3个月时TURP组的尿控率较低(40.5%vs.70.2%)。在平均随访36.5个月后,TURP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0.8%和8.1%的患者出现生化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URP后LRP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失血更多、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和更差的短期尿控,但两组患者远期肿瘤切除效果及远期尿控没有差异,所以TURP后行LRP的疗效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7,(11)
目的:探讨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结合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局部外放疗治疗20例前列腺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术前对20例前列腺癌患者均行双侧足背淋巴管造影,对其中11例盆腔可疑淋巴结穿刺抽吸淋巴液,进行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淋巴液PSA mRNA和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mRNA的表达。20例均行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对其中3例切端阳性者待尿失禁控制后给予外放疗。结果:11例经RT-PCR检测淋巴结液PSA mRNA和PSMA mRNA阳性表达中均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术中失血量中位数575 ml,术中输血5例。手术切缘阳性3例,漏尿和淋巴漏各2例,无尿失禁、血管损伤和直肠损伤病例。经中位数42个月随访,术后6~48个月生化复发12例,复发时间中位数12个月。术后12个月和48个月分别死亡2例。结论:术前淋巴管造影后穿刺抽吸淋巴结液,用RT-PCR方法检测淋巴液PSA mRNA和PSMA mRNA表达有助于术前确定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采用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和扩大淋巴结清扫结合辅助内分泌治疗,对切端阳性者给予局部外放射治疗是治疗前列腺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Gleason 10分的盆腔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癌采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应慎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影响前列腺尖端、基底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5.7±5.8)岁。前列腺体积(38.7±25.21)ml。术前tPSA(35.39±51.69)ng/ml,f/tPSA 0.11... 相似文献
17.
作者回顾分析了1983-2000年由2位医生完成的1389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临床分期为T1 579例,T2 734例,T3 76例。共有179例肿瘤切缘阳性(PSM),其中37例接受了辅助治疗(AT),放疗29例,内分泌治疗8例。考虑AT对治疗结果的影响,采用5种均衡危险因素的统计学方法:①排除AT,②包含但忽略AT,⑧开始AT时剔除,④开始AT时忽略,⑤AT作为一个时间依赖性变量。结果:方法1,3,4和5均证实PSM是预测肿瘤复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下降速率联合改良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在鉴别前列腺良性疾病和前列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良性疾病组和前列腺癌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阈值,比较两组PSA水平下降速率、PI-RADS评分、血常规和尿液白细胞等相关参数,采用t检验或Z检验等统计方法探讨这些参数在鉴别前列腺良性疾病和前列腺癌中的价值。结果两组相比,PSA水平下降速率、改良PI-RADS评分、淋巴细胞百分比和尿液白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ROC确定,PSA下降速率阈值为3.175 ng/mL时,对前列腺疾病鉴别诊断符合率最高。再结合改良PI-RADS评分,使得前列腺疾病诊断符合率大幅提升。结论使用血清PSA水平下降速率联合改良PI-RADS评分鉴别前列腺良性疾病和前列腺癌,可提高前列腺穿刺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美国每年新发男性恶性肿瘤患者中几乎25%为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1],其中40%需要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Rp)[2]。随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及前列腺穿刺活检在我国的不断普及,局部早期CaP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导致RP数量的逐年上升。RP具有良好的肿瘤进展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叶雄俊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9):648-648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常常因为损伤阴茎支配神经而导致勃起功能障碍。作者研究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海绵体平滑肌和胶原成分的组织学变化。19例57~69岁的前列腺癌患者人组,RigiScan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勃起功能正常,分别在术前、术后2个月和术后12个月行海绵体组织活检。患者均无糖尿病,术前和术后均未行内分泌治疗。比较患者在3次活检中弹性纤维(人工计数)、肌动蛋白(免疫组化)和胶原成分(计算机成像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