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科病人住院心理需求及护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秀琴 《现代护理》1999,5(7):47-48
需求是人对一定客观事物的需要,当一个健康人突然成为一名患者,必然导致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一系列改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医院护理管理以及护理工作也会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本文将从200例住院病人的心理需求及对护理人员的希望等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以提高护理管理工作。1调查11调查方法确定有关调查项目,采用询问法,随机抽样法,由护士向病人以谈话方式,询问住院一周以后的病人。1.2调查对象胸外科、普外科和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男112人,女88人,平均住院天数28天,平均年龄38岁。13调查内容1)病人心理需求;2)病人对生活…  相似文献   

2.
生理-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护理模式必须由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为以人的舒适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新的护理模式对儿科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儿科护理也必须适应新的要求。儿科患儿作为护理的特殊对象,其生理、心理需求具有特殊,表现在生理上满足其饥饿感、安全感;心理上满足其好奇心、荣誉感、爱的需求、被人重视,年长儿还有自尊的需要。在护理上不仅要满足生理需求,还要通过更多的专业皮肤抚触满足其“肌肤饥饿感”。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和社会因素都纳人了医学和护理学模式之中,尤其在疗养护理工作中,如何了解和满足疗养员的心理需求显得更为重要。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是社会上和疗养院里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对这一群体的疗养护理工作,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深人谈心、心理咨询和辅导等多种方式,着重研究了其在疗养期间的心理需求及护理措施,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患者对医护的需求和满意成为衡量护理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面貌是一个人参与社会活动、表达内心世界的体现。患者的康复,是护理工作技术上和心理上运用有意识的护理,通过护士与患者的思想交流,护士对患者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以及温和的语言,严谨的工作态度,敏捷准确的操作,帮助患者保持最佳情绪状态,做到“有的放矢”而达到的比较良好的预期目的。采用了口腔系统护理方法和心理护理的方法使患者保持口腔卫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  相似文献   

5.
徐静  李筠  郭海霞 《护理学报》2007,14(9):51-51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对人的价值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珍视、关注的思想体现。人文护理使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得以充分体现。人文护理要使患者感觉就医方便、舒适、满意,在护理服务实践中,要更可能多地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行为方式上的指导;尊重和同情患者,满足患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笔者通过6年的日常工作,总结了点滴人文化细节管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关于终末护理中护士负性心理反应及对策的探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32011)李潮,罗正里所谓终末护理即对人在临终时的护理。是以整个人为对象,解除其生理上的痛苦,缓和心理上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保持人的尊严的护理过程,终末护理中,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外来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渗透,追求自身美的人越来越普遍,对形体与容貌美的需求越加迫切。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表明,美容护理同样要求做到生物护理、心理护理和社会护理三结合。我科采用口内切口下颌角磨除术主要是满足受术者对自身下颌角的审美缺欠,进行修饰与塑造,使身体的部分容貌更完美,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心理上新的平衡,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舒适护理在机械通气病人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姮 《现代护理》2006,12(27):2577-2578
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但接受机械通气的病人,往往体验许多生理与心理的不适与痛苦。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针对机械通气病人的不适与需求,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适当运用舒适护理模式,提高病人在生理、心理上的舒适度,可以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寿命在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发展趋势。同时,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疾病,而为此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历经漫长的病程,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故对护理的需求在不断上升。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从治病先治心的原则出发,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年人尽管认同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当因某种疾病而就医时,他们就缺乏客观冷静听取他人意见的宽容性,对病情估计多为悲观,心理上表现为焦虑、恐惧和孤独感,产生老年患者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  相似文献   

10.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整体的、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精神上处于满足而且舒适的状态。而“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又强调对人的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的统一。产房具有其特殊性,产妇的心理需求会随产程进展而发生变化。所以关注每位孕妇的心理变化,提供必要的人性化服务,满足不同个体的心理需求,帮助其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焦虑、紧张的情绪,从而提高产房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丁红 《中国疗养医学》2006,15(5):360-361
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日益提高.疗养员对疗养环境和护士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人们呼唤卫生行业要有现代化的道德风貌、思想境界、专业技术和学术造诣。所以,新的护理模式要求利用美感的“生理-心理效应”使人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愉快的状态,需要运用美学的原理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进而满足人们对健康美的需求。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美学素质培养,在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西方整体护理模式的引入,重视患者心理需求与心理护理成为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护理变革,这变革在我国护理学界开始蓬勃兴起。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健康素质迅速提高的新时代,社会对门诊医疗的需求逐渐增大。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的对象日趋扩大,门诊护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护理工作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患者来医院就诊,都是抱着驱除病痛、恢复健康的愿望而来的,因而需要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角色的认同,希望医护人员能了解其病情,同情其疾苦。这就要求门诊不仅仅对患者进行病理护理,还要对其做好心理护理和抚慰。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邓冬梅 《全科护理》2008,6(24):2214-2214
病人除有年龄差异、文化层次、病情不同和性格差别外,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各自的习惯和爱好,心理需求则不尽相同。笔者通过临床护理,体会到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护士的语言、行为、表情和姿势去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是针对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心理需要和心理特点满足病人的需要、减轻心理负担采取的疏导和护理方法。其内容十分广泛,护士在每一护理操作中都渗透着心理护理的内容,它随时随地会给病人生理上产生影响,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人的身心健康,使病人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需求。方法对120例首次住院的精神病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心理需求调查问卷进行心理需求调查分析。结果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有着强烈的心理需求愿望.不同文化程度及住院时间的患者心理需求均不相同,通过相关分析,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与自身文化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支持与关爱的需求与平均住院时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计划.实施正确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护理工作的内在质量和效率,增强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5.
针对脑血管意外病人损伤语言中枢后失语,语言交流障碍,护士及家属不能很好了解患者的需要这一问题,对20例脑血管意外病人损伤语言中枢后失语的需求进行调整,发现解决感觉不适是患者的主要需求,其次还有交流,生理以及心理需求等为临床上进一步做好脑血管意外病人失语后的康复护理提供了依据。通过和病人家属接触,尽量了解病人的病前性格,求得家属的配合,以达到使病人从病态心理向正常心理转变,心理护理在脑血管意外病人失语后的需求调整上往往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我国护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服务理念,开阔了护理人员的视野,大大拓展了护理服务的空间和内容。人们认识到,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护理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病人对护理的需求,才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独特的职业特点,才能真正达到关爱人的生命,满足病人对健康的需要。在倡导人文关怀的今天,如何将与心理、精神、人文为一体的人文关怀理念融人日常护患沟通过程中,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1 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ARS病区住院患者的心理应激及个性化护理。方法:采用HAD情绪测定量表和自制心理需求问卷调查表,对24例住院患者(确诊病例8例、疑似病例16例)的心理状况及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人员组成中干部、工人、农民、学生、无业人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以干部组心理应激最为显著。结论: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应激,了解他们在治病需求、生活需求、护理需求的个体特殊性,施以相应的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以人文的、优良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例新冠肺炎合并帕金森综合征认知障碍患者的护理,认识到满足患者在隔离期间生活需求上的特殊性,提供高质量的安全护理,保证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很好的健康维护。  相似文献   

20.
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缩短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护理人员应给护理对象创造一个最舒适的状态[1].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作为重大的心理性和躯体性应激源,可通过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如过于强烈,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2],而且会影响治疗效果.人工气道影响病人的语言交流,病人不能表达需求,常使病人感到孤独和恐惧.为此,我们以舒适护理模式为框架,针对ICU机械通气清醒病人的需求制作了护理需求提示板,以方便护士满足病人舒适护理的需求,于2009年1月起将其运用于ICU机械通气清醒病人护理的各个环节中,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