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间歇期痛风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持续的高尿酸是心、脑、肾等脏器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痛风间歇期积极降血尿酸,不仅可减低痛风的复发频率,且可对心、脑、肾等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基于该病临床表现及相关中医文献,认为脾肾不足是间歇期痛风的根本病机,痰瘀内生是间歇期痛风病机关键,益肾健脾、活血祛痰是间歇期痛风的有效治法。  相似文献   

2.
劳贝妮 《河南中医》2016,(6):972-974
孙维峰教授认为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及慢性期的病因多为肝肾阴虚,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久则痰瘀互结,留滞经脉、关节、脏腑,强调"肝脾肾虚、痰瘀互结"为痛风的发病根源。孙教授认为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原则为"泄浊祛邪、化湿清热、活血化瘀",自拟"泄浊除痹汤"治疗痛风间歇期及慢性期。孙维峰教授特别注重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生活上的预防调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求痛风间歇期及慢性期的证候特点,为中医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1997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1日国内期刊中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文献48篇,共涉及痛风间歇期、慢性期及慢性关节炎期患者1 566例,主要证候(前8位)是:痰瘀痹阻证(35.06%),痰浊阻滞证(14.88%),肝肾阴虚证(12.96%),久痹正虚证(7.92%),脾虚湿蕴证(7.47%),痰热蕴结证(5.36%),湿热蕴结证(3.83%),肝肾亏虚证(3.13%)。结论:痰瘀痹阻证、痰浊阻滞证、肝肾阴虚证为痛风间歇期及慢性期主要证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医湿热浊瘀互结复合病机探讨痛风的诊治策略,认为湿热浊瘀胶结于肢体经脉骨节为关键病机,脾胃、三焦、肝肾功能失调虚实夹杂为其本。湿热浊瘀互结始终贯穿于痛风病的急性发作期、间歇期、慢性期。急性期以湿热浊郁结肢体经脉骨节气分为主初涉血分;间歇期湿热浊瘀胶结于肢体经脉骨节血分,气血同病;慢性期不仅肢体经脉骨节湿浊痰瘀胶结,而且脾胃、三焦、肝肾脏腑气血阴阳亏虚,邪气入里,形成表里虚实气血阴阳错杂危重的病变。  相似文献   

5.
痛风性关节炎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和间歇期,急性期以脾胃湿热为本,湿热痰浊之邪凝滞于筋骨为标,内治为主,外治为辅,达到祛邪止痛目的;"久病必虚,久病必郁",间歇期以阳虚和肝郁为主,治疗上以温阳与疏肝合用,以达除痹的目的。本病实行分期辨证治疗,临床效果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脾主运化"与机体消化系统及物质代谢的关系极为密切。痛风的发病多为素体脾胃虚弱,嗜食高粱厚味、醇酒海鲜,重伤脾胃,化生痰湿,加之外感风、寒、湿邪,最终导致湿浊痰瘀流注关节肌肉筋脉。故脾主运及主化功能失职,招致内外湿相合,湿浊内阻是间歇期及慢性期痛风的基本病机,湿、浊、痰、瘀是其重要病理因素,而脾虚贯穿整个疾病过程。所以临床以健脾化湿法为主要治法,从"脾主运化"角度论治间歇期及慢性期痛风,将对降低患者尿酸水平、提高疗效、减少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与湿热浊瘀互结病机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120例不同分期的痛风性关节炎病例,分为4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组30例,急性期组30例,间歇期组30例、慢性期组30例,对入选病例病因病机分类。结果各病机在不同分期分布特点比较(P0.01);不同分期各病机之间比较(P0.05);各病机构成差异在各年龄段患者的分布特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各病机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因素湿、浊(痰)、热、瘀各在不同分期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期病理因素湿、浊(痰)、热、瘀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病因湿热、浊(痰)火、浊(痰)瘀、瘀热、湿浊各在不同分期比较:(P0.01);不同分期复合病因湿热、浊(痰)火、浊(痰)瘀、瘀热、湿浊之间比较(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湿、热、浊(痰)、瘀病理因素可以贯穿各个时期,且彼此相兼形成复合病因;浊(痰)瘀、湿浊贯穿痛风性关节炎四期形成复合病机,临床上还可出现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可以相互转化、相兼为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痛风发病率逐年升高,痛风性关节炎危害大,易反复发作,张玉琴教授认为痛风病的治疗需根据急缓不同而分期论治,急性期多为湿热蕴结、浊瘀痹阻,慢性期和间歇期多为脾虚湿盛、痰浊瘀滞。治疗上急性期给予清利湿热的自拟痛风汤加减化裁,慢性期和间歇期给予健脾渗湿,化浊通络之法,予四君子汤加减。除了内服药物外,重视外治法,包括药物外敷和外洗。对于缓解期,需调理体质,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9.
梅尼埃病又称内耳眩晕症,是内耳迷路水肿所引起的,以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和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多发于青壮年男性,起病急骤,呈发作性,间歇期无症状.笔者从中医学角度将梅尼埃病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上逆,痰热上扰,脾虚痰盛.自拟治眩方治疗梅尼埃病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因反复感受外邪 ,长期吸烟、嗜酒 ,过食肥甘厚味 ,热毒痰火结于咽喉所致。其治疗多以疏风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祛痰利咽为法。临床观察所见 ,多数患者只在加重时才进行治疗 ,忽略间歇期的调治 ,致慢性咽炎逐渐加重 ,复发次数增多 ,病程延长。因此在治疗慢性咽炎时要重视间歇期的调治 ,以减少慢性咽炎的复发。慢性咽炎间歇期可分为脾肺气阴虚、脾肺气虚两型。脾肺气阴虚型证见咽痒而干 ,咽后壁滤泡增生 ,时时吭喀 ,咳痰量少而粘 ,口渴少饮 ,说话费力 ,神疲厌食 ,夜热汗出 ,睡眠多梦 ,大便干结 ,舌红少苔欠润 ,脉…  相似文献   

11.
汤小虎主任医师学验颇丰,精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辨治,在痛风的治疗上,依据病情的寒热虚实,标本缓急,提出治疗痛风"三期六候,九方论治"的学术观点。"三期"指急性期、间歇期和缓解期,"六候"即证候分型,指湿热阻络证、肝经湿热证、湿蕴化热证、痰瘀痹阻证、脾气亏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治疗时急性期主要以清热利湿、宣通经络为法;间歇期当辨明湿、热、痰、瘀、虚之别,或分消,或兼顾;缓解期主要以温阳化气泄浊为法度。临证擅用四妙散、五苓散,并根据病情灵活选用竹叶石膏汤、身痛逐瘀汤、真武汤等九方加减化裁,常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以发作性单侧或双侧头痛、反复发作、间歇期正常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崔应麟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指出"风""痰""瘀"是偏头痛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内风是偏头痛的致病主因,痰浊是发病的主要病机,瘀血是头痛的发病关键。临证治疗时可将其归纳为肝阳上亢、痰浊阻络、血脉瘀阻三种证型。文章以典型病案阐述了崔教授治疗偏头痛的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钱先教授认为,痛风的发生是内外合邪的结果,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病机以肝肾亏虚、脾运失调为本,以风邪、寒邪、湿邪、热邪、痰浊、瘀血闭阻经络为标。治疗应重分期论治:急性发作期多以湿热蕴结、痰浊阻滞为主,治疗应清热除湿、化痰泻浊、通络止痛;间歇期和慢性期以脾虚湿阻、肝肾阴虚为多,治疗应益气健脾、补益肝肾、除湿通络。  相似文献   

14.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引发痛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临床多根据疾病活动状态将痛风分为活动期和间歇期,而间歇期痛风多为脾虚湿困型,患者通常会伴随腹泻、便溏等肠道菌群失衡的表现。运脾化湿可以有效改善间歇期痛风患者体内失衡的肠道菌群,有效减少痛风急性发作。立足于脾虚湿困的基本病机,探讨间歇期脾虚湿困型痛风的发病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以期加深临床上对痛风的认识,拓宽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霆 《福建中医药》2006,37(5):58-59
古无肺癌之名,其症状类似中医肺积、肺胀、咳嗽、痰饮之表现。我们认为本病多因正气先伤,邪毒犯肺,以致气郁,宣降失司,致气、血、痰、食、郁胶结,积聚于肺,形成癌瘤,其发病是全身疾病的局部反映。我们通过动态观察,发现其标、本之间随疾病的发展而变化,即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肿瘤组织(邪)与自身的抵抗能力及反应状态(正)的地位有所不同。化疗是目前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间歇期以咳嗽、喘息、咳痰为主症,或见发热恶寒,甚则身肿、心悸,面色黧黑。易痰饮渐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临床见证多为本虚标实,尤以外邪内饮,邪实气闭为常见。我们在辨证论治原则下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以为引玉之砖。1本虚标实是间歇期的主要病机肺癌的形成是一个慢性迁延的过程。我们发现,无论化疗期还是间歇期,都非简单的外感或内伤所致,包含着复杂的病理过程。初起往往病情急迫、凶险,变化多端,预后难卜,以标实为急,表现在寒、热、痰、湿、水气、瘀等邪气偏盛,此时本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作为基础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临证按照标本兼顾、急则治其标之治疗大法,具体立法定方,以达到祛邪扶正之目的,使疾病得以控制,进入间歇期。间歇期当运用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定方,以减  相似文献   

16.
刘宏潇 《中医杂志》2012,53(21):1814-1815,1830
介绍冯兴华分期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认为急性期为湿、热、毒、瘀痹阻关节,治宜清热利湿、解毒祛瘀;间歇期为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治宜益气健脾,化湿通利;慢性期为痰瘀胶着、虚实夹杂,治宜健脾益肾、化浊排毒,并列举急性期伴发热治验1则加以例证.  相似文献   

17.
陈德济教授以自治痛风灵方治疗痛风 ,疗效很好 ,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陈德济教授认为痛风是由于脾肾两虚 ,运化失司 ,或因过食膏粱厚味 ,以致湿热内蕴 ,浸渍于肌肉关节 ,又兼外感风湿之邪 ,侵袭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痛风反复发作 ,病久必致肝肾阴血亏损 ,骨失所养 ,不荣则痛。急性期多为湿热蕴结 ,间歇期则多为肝、脾、肾虚 ,病理因素为浊毒瘀痰。陈教授尤其重视浊毒瘀痰在痛风中的重要性。他提出 ,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 ,血尿酸增高 ,体内“垃圾”的堆积导致了痛风的发作。体内“垃圾”中医称为“浊毒瘀痰”。陈教授…  相似文献   

18.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代谢异常引起的关节病变,中医药治疗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魏子孝教授主张分期辨治。急性发作期属"湿热痹",以清利湿热为法;间歇期以脾肾亏虚为主,以健脾补肾为法;慢性期基本病机为肝肾亏虚、痰瘀互结,治疗重在活血、化痰或补益肝肾。另外还主张参考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辨病用药,同时注意饮食生活调护。  相似文献   

19.
一、临床资料 本组54例均为原发性癫痫。其中男39名,女15名;年龄最大者14岁,最小者7岁;病程最长者8年,最短者2个月。二、治疗方法 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治在癫痫间歇期,以化痰开窍,通络定痫为主。取穴:鸠尾 筋缩 腰奇 间使 丰隆痰热较盛加刺太渊,肝热者加刺太冲,体质较弱者加刺足三里。  相似文献   

20.
总结赖新生教授针药结合治疗癫痫的经验,从痫证的病因、病机及针药论治分别阐述,并介绍"通元针法"治疗痫证的理论依据及使用方法。赖教授临证强调谨守病机,注重辨证,治病求本;认为风痰瘀虚为主要病机,指出癫痫发作期及间歇期均可使用针灸,但慎用电针;调神为治痫至要,针药并施,通督归元,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