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低钙透析液配合口服碳酸钙及活性维生素D3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钙、磷、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3-03~2005-06收治的68例慢性肾衰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Ca2 1·25mmol/L),采用CAPD方式,每日交换透析液均在6L以上。透析1个月后根据化验结果调整碳酸钙和活性维生素D3的服用剂量。观察透析前及透析后1、2、3、6、9、12、18个月血钙(校正的血清总钙)、血磷、iPTH等指标变化。结果透析前血钙(2·28±0·25)mmol/L,血iPTH(163·9±78)ng/L,血磷(1·16±0·13)mmol/L。采用低钙透析液行CAPD治疗1个月后患者血钙水平较透前下降(1·97±0·44)mmol/L(P<0·05),血iPTH明显增加(P<0·001);血磷水平无明显变化(1·11±0·32)mmol/L(P>0·05),碱性磷酸酶和血浆白蛋白水平保持稳定。加服或增加碳酸钙和活性维生素D3的剂量治疗2个月后,血钙水平回升,iPTH下降,接近透前水平(P>0·05),血磷水平保持稳定。连续观察至18个月,54例患者钙、磷水平维持相对稳定,未发现明显的高钙血症及高磷血症,血iPTH水平保持不变。结论(1)长期进行低钙透析(Ca2 1·25mmol/L)可以导致CAPD患者血清iPTH水平增加,配合口服碳酸钙及活性维生素D3可以很好地纠正并维持血iPTH水平,防治高磷血症,避免高钙血症及负钙平衡。  相似文献   

2.
不同腹膜透析液对钙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含钙离子浓度的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透析(PD)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将74例终末期肾衰行PD治疗患者分为三组。组1:采用标准腹膜透析液(BaxterPD2,SCD)治疗,并口服碳酸钙;组2:采用SCD,但不服碳酸钙;组3:采用低钙透析液(BaxterPD4,LCD,钙离子浓度1.25mmol/L),并服碳酸钙。入组筛选时,血钙、血磷均在正常范围者进入组2,其余患者随机进入组1和组3。透析液剂量为1000ml/d的整数倍,碳酸钙片剂量为2.25g/d。每3个月进行一次临床随访,评估血钙、血磷和甲状旁腺素(iPTH)变化情况。部分组1、组3患者还在随访基线和研究终点时检测iPTH值。三组患者随访时间均>12个月,选取0~12个月为观察范围。结果:随访基线三组患者基本临床特点无差别。三组患者腹膜平衡试验状态多以高平均、低平均转运两型为主。血钙变化情况:随访基线三组患者血钙水平相当,观察终点组1患者血钙水平较前明显上升[(2.49±0.31)vs(2.10±0.26)mmol/L,P<0.01];组2、组3患者血钙相对平稳;三组患者在观察终点低钙血症发生率相当(6.5%,8.3%,3.2%,组间比较P>0.05)。血磷变化情况:随访基线组1和组3患者血磷水平明显高于组2患者,观察终点时,组3血磷水平下降最为明显,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1.41±0.51)vs(1.82±0.48)mmol/L,P<0.05];组1患者血磷仅轻度下降,组2患者血磷水平反而上升;观察终点,组3患者高磷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前两组(P<0.05)。钙磷乘积变化情况:随访基线组1和组3两组患者钙磷乘积水平>40mg2/dl2,观察终点,组1和组2组患者钙磷代谢乘积均不同程度升高,组3患者钙磷乘积下降,且明显低于组1[(36.91±10.76)vs(51.80±11.27)mg2/dl2,P<0.01],也低于组2,但无统计学差异。iPTH变化情况:随访基线,组1患者iPTH水平高于组3患者,治疗后,前组数值明显下降,而后组相对稳定;两组iPTH数值在随访基线和观察终点时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含钙浓度腹膜透析液对机体钙磷代谢的影响是不同的,使用碳酸钙片可以预防和纠正高磷血症的发生;采用低钙透析液治疗,能有效防止高钙血症,降低钙磷乘积,并不会增加低钙血症发生的风险,碳酸钙可长期大剂量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54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接受常规透析治疗,干预组给予骨化三醇0.25μg/d治疗,观察24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i PTH)、25(OH)D3等指标变化,同时观察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以及QT离散度(QT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干预组血Ca、25(OH)D3水平明显升高,i PTH明显下降,BNP和QTd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活性维生素D3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升高Ca、25(OH)D3,降低i PTH和QTd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起始剂量0.06~0.08μg/kg的帕立骨化醇治疗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12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的患者11例(男性8例,女性3例),全部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600 pg/ml,血钙≤2.60 mmol/l,钙磷乘积≤65mg2/dl2,帕立骨化醇起始剂量0.06~0.08μg/kg,每4周复查iPTH,每2周复查钙、磷,治疗12周。根据i PTH下降幅度调整药物剂量,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12周i PTH较基线水平下降30%;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治疗12周iPTH下降率,iPTH降至正常范围(150~300 pg/ml)的患者例数,药物剂量变化,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结果:基线iPTH 1 087.0 pg/ml(802.9~1 413.0 pg/ml),血钙2.30±0.19 mmol/L,血磷1.60±0.24 mmol/L。帕立骨化醇起始剂量6例为0.06μg/kg,5例为0.08μg/kg,第12周时帕立骨化醇平均用量为0.11μg/kg,有6例患者在第8周即调整达到治疗剂量。11例患者有8例i PTH下降30%,其中4例降至150~300 pg/ml,血钙平均升高8.6%,血磷平均升高21.2%,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等起始剂量的帕立骨化醇能有效降低i PTH水平,同时血钙、磷变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HP)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10年的IHP住院病例,共收集24例,其中6例行肌肉活检,10例(41.67%)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免疫抑制组(6例)应用钙剂、活性维生素D、维生素D3和醋酸泼尼松治疗,传统治疗组(18例)应用钙剂、活性维生素D和维生素D3治疗.在上述两组中选择病史、体重和用药剂量相匹配的病例,比较治疗1周时血钙、磷和尿钙、磷的变化幅度.结果 6例肌肉活检均发现肌纤维肿胀,免疫复合物沿肌细胞膜沉积.两组患者中病史、体重和用药剂量相匹配的10例患者进行比较发现:治疗1周时,免疫抑制组的血钙、尿钙升高幅度明显大于传统治疗组(P<0.01),血磷和尿磷变化幅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HP的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易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加用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治疗有利于血钙、尿钙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治疗维生素D缺乏有效且依从性良好的治疗方案,为寻找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的理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方法,给予62例维生素D缺乏症患者单次口服60万单位负荷剂量维生素D3,观察用药第4、30、60和90天血钙、磷、尿钙和血清25OHD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结果患者血清25OHD水平基线值为(8.9±2.9)ng/m L,用药第4天为(58.9±11.1)ng/m L,第90天为(30.3±9.6)n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TH基线值水平为(66.6±30.2)pg/m L,用药第4天降至(32.7±21.6)pg/m L,第90天为(38.8±18.3)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用药后不同时点血钙与和血磷均较基线水平升高,但在正常值范围内;尿钙水平在用药第4天显著升高,但高尿钙患者未见明显增多。所有受试者均未出现泌尿系结石。结论单次口服60万单位负荷剂量维生素D3,可快速纠正维生素D缺乏,维持血清25OHD理想水平并持续3个月,该治疗方案可有效逆转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且未增加发生高钙血症和高尿钙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本研究,比较CKD不同阶段PTH、钙、磷、VD3水平变化,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107例CKD患者,根据K/DOQI指南分5组,排除影响PTH、磷、钙、VD3水平的疾病。结果 CKD3期以后,PTH水平与3、4期呈负相关,5与4期无明显差异;与血磷水平呈正相关;与血钙呈负相关;与VD3呈负相关。血钙、血磷随着GFR的变化,逐渐呈负相关。结论随着GFR的下降,PTH逐渐升高,血钙逐渐下降,血磷逐渐升高,VD3逐渐下降,虽然PTH在CKD1期、2期统计学无明显差异,但数值有变化。  相似文献   

8.
高钙血症     
在正常情况下,血钙维持在2.25~2.6mmol/L(9~10.3mg%),性别之间及各实验室正常标准可有微小差别。甲状旁腺激素(PTH)、维生素D及降钙素(CT)对维持血钙水平起决定性作用,镁通过与PTH相互作用可影响钙平衡。钙离子具有生物活性,约占血总钙的50%,,  相似文献   

9.
老年男性骨密度与钙调节激素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钙调节激素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6 3例老年男性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 ,测定骨密度 (BMD)、血清钙 (Ca)、磷 (P)、碱性磷酸酶 (AKP)、甲状旁腺激素 (PTH)、降钙素 (CT)、2 5羟维生素D[2 5 (OH) VitD] ,并与 37例青年男性对照。  结果 老年男性BMD、CT、2 5 (OH) VitD均较对照组降低、PTH增高 (P <0 0 0 1)。骨质疏松组CT、2 5 (OH) VitD较非骨质疏松组降低、PTH增高 (P <0 0 1~ 0 0 0 1)。Ca、P、AKP无明显差异。  结论  增龄、钙调节激素异常是引致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其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随机分为A(PTH>600~1 000 pg/m L)、B(PTH>300~600 pg/m L)两组,A组(n=16)服用骨化三醇1.0~2.0μg,3次/周;B组(n=20)服用骨化三醇0.5~1.5μg,3次/周,均为透析后当晚口服,疗程3个月。静脉采血查PTH、钙、磷,并观察透析前后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磷、PTH、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降低(P均<0.01);两组血钙水平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可能与其降低PTH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心血管病(CVD)死亡与钙磷代谢的关系。方法把1999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死亡的60例PD患者,按是否因CVD死亡分为CVD死亡组和非CVD死亡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透析时间、脉压差(PP)、血钙(Ca)、血磷(P)、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PTH)等指标。结果CVD死亡组28例,占47%,非CVD死亡组32例,占53%;两组的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和血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D死亡组的PP、血P、钙磷乘积和PTH显著高于非CVD死亡组。结论血P、钙磷乘积和PTH升高与PD患者的CVD死亡密切相关,是CVD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尿毒症时往往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下简称甲旁亢),血中甲状旁腺激素(PTH)增高,同时可有骨病的表现。其病理生理为:①钙磷变化:尿毒症时血总钙及离子钙水平低于正常,严重者可低至6mg/dl。血钙低的原因有高磷血症,血磷增高使血钙降低。其次是维生素D活化障碍(肾组织破坏致肾内维生素D活化受损)。②致肠道钙吸收减少及骨对PTH  相似文献   

13.
已知结节病患者常产生高血钙症和高尿钙症,但其钙代谢异常的发病机理至今仍是一个谜。以往认为结节病钙代谢异常是对维生素 D 的敏感性异常,或维生素内源性产生过度与肠道吸收钙增加,高血钙症和/或高尿钙症,骨对维生素 D 作用的过度敏感和对甲状旁腺激素(PTH)过高的反应等均为有关因素。作者对1例36岁患结节病的男性患者进行7年连续观察。发现7年中出现4次自发的高血钙症,均发生在夏季月份。其间血清25-羟胆骨化醇(25-OHD_3)随高血钙症有轻度升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COPD患者90例进行研究,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30例,检测比较三组患者的25-羟维生素D、血钙浓度、血磷浓度、IgE、TGF-β1、IL-17、TNF-α、N、FEV_1/FVC及FEV_1水平的差异。结果轻度组的25-羟维生素D、血钙浓度、血磷浓度、N、FEV_1/FVC及FEV_1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度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重度组,而IgE、TGF-β1、IL-17、TNF-α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且中度组明显低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患者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血钙浓度、血磷浓度、FEV_1/FVC及FEV_1水平呈正相关(r=0. 473、0. 388、0. 514、0. 498,P 0. 05),与IgE、N、TGF-β1、IL-17、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 456、-0. 525、-0. 621、-0. 518、-0. 536,P 0. 01)。结论 COPD患者随着病情加重,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且与血清钙、磷浓度、Ig E、TGF-β1炎性因子水平及肺功能水平具有相关性,其水平测定在COPD患者的疗效评价、病情评估中具有积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生素K1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老年大鼠骨折内固定模型,随机分为维生素K1组和对照组,维生素K1组大鼠腹腔注射维生素K1,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苏木素-伊红(HE)染色测定骨痂病理学变化,测定大鼠骨痂的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血清钙磷乘积。结果术后3、7、12 w,维生素K1组左侧股骨和右侧骨痂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w时,维生素K1组和对照组骨折断端均可见新生肉芽组织,间充质细胞较多,有毛细血管长入;术后3 w时,两组骨折端有软骨岛出现,肉芽组织机化,维生素K1组的软骨岛面积较大;术后7 w,对照组骨小梁细少,有较多肥大软骨细胞,维生素K1组骨小梁粗大,肥大的软骨细胞较少,骨小梁间毛细血管比较丰富;术后12 w时,对照组骨痂不成熟,维生素K1组骨折部位见板层骨形成,见坚强的骨性连接;维生素K1组术后1、3、7、12 w血清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钙磷乘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K1能够促进老年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和维生素K1能够升高血清ALP和钙磷乘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其不同剂量对高血压肾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就诊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肾内科符合条件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18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60例,研究开始前2 w均给予高血压肾损害常规降压、降脂治疗。2 w后A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0.25μg/次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口服。B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0.5μg/次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口服。C组常规降压、降脂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变化;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胱抑素(Cys)-C水平;24 h尿蛋白变化和临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A、B两组钙、磷、PTH、BUN、Cys-C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 w的治疗,A、B两组钙、磷、PTH、BUN、Cys-C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比A组的血钙明显升高,PTH水平明显下降(P0.05)。3组ALP、Scr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24 h尿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24 h尿蛋白均低于治疗前,且A、B两组的24 h尿蛋白明显低于C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剂量为0.5μg/d的阿法骨化醇能很大程度纠正由高血压引起慢性肾损害患者的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缓解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且补水加重氮质血症水平,能够降低慢性肾功能损害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内科》2016,(1)
目的系统评价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文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近十年以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和常规剂量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资料,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8篇RCTs研究论文被纳入Meta分析,包括实验组(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组)患者272例、对照组(常规剂量组)患者272例;观察指标包括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PTH降低(MD=-337.47,95%CI为-628.10~-46.83)、血钙升高(MD=0.15,95%CI为0.02~0.29)、钙磷乘积升高(MD=0.24,95%CI为0.08~0.21)、血磷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剂量治疗比较,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使PTH下降更明显,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抗骨质疏松的基础用药, 活性维生素D主要通过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抑制甲状旁腺激素释放, 维持血钙和血磷水平正常, 进而保证骨骼健康。艾地骨化醇(eldecalcitol, ED-71)是活性维生素D的新型类似物, 于2011年正式用于日本骨质疏松患病人群的临床治疗。艾地骨化醇不仅能够促进肠道钙吸收、抑制破骨细胞数量和活性, 还可有效促进不依存于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局灶性骨形成—"mini-modeling"骨形成, 提升骨小梁连续性和增加骨小梁厚度, 从而修复骨组织微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1~5D期患者腰椎骨密度(BMD)与钙磷代谢、25羟维生素D〔25(OH)D〕和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CKD患者142例,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及是否透析分为CKD1~5D期,腰椎定量CT(QCT)测定患者BMD,检测血白蛋白(ALB)、钙(Ca)、磷(P)、25(OH)D、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碱性磷酸酶(ALP)、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 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OC),分析QCT-BMD与骨代谢相关指标关系。结果 BMD值、血ALB、Ca、ALP、25(OH)D在CKD1~5D各期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70岁组,CKD5~5D期患者P高于CKD1~4期;CKD4~5D期患者t PINP高于CKD1~3期;CKD4~5期患者β-CTX高于CKD1~3期,CKD5D期患者高于CKD1~3及5期;CKD4~5期患者OC、i PTH均高于CKD1~3期,CKD5D期患者高于CKD1~5期(P0.05)。≥70岁组,CKD5D期患者血P高于CKD1~5期;CKD5期患者t PINP、OC均高于CKD1~4期,CKD5D期高于CKD1~5期;CKD5~5D期患者β-CTX高于CKD1~4期;CKD5期患者i PTH高于CKD1~4期,CKD5D期患者高于CKD2~3期(P0.05)。BMD值与e GFR、Ca、P、25(OH)D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无相关性(P0.05)。e GFR与P、t PINP、β-CTX、OC、i PTH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KD骨质疏松或CKD-MBD伴低BM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70岁),性别(女性)和血钙水平(高钙血症)。结论维持正常血钙对于CKD骨质疏松或低BMD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于克洲  孙晶  王熙宁  宋双 《山东医药》2007,47(22):17-18
目的 观察低钙腹透液(PD4,钙离子浓度为1.25 mmol/L)对高钙血症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 45例使用标准钙腹透液(PD2,钙离子浓度为1.75 mmol/L)后出现高钙血症的CAPD改用PD4透析,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血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变化,同时分析影响血钙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完成6个月观察的41例患者2个月后即出现血钙、磷水平明显降低,PTH较前明显升高(P<0.05).血钙下降幅度与患者的年龄呈负相关,而与透析剂量和超滤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PD4可有效调节CAPD患者的高钙血症,缓解低转运性骨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