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反应的心电图改变特征。方法分析5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反应的心电图资料。结果 5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生无症状低血糖反应过程中,心电图有异常改变者37例,占65%,其中以冠脉供血不足最多,共22例,占39%;心律失常15例,占26%。结论老年糖尿病发生无症状低血糖反应时,心电图可能出现异常改变,应及时治疗,治疗后心电图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收治178例RA者在入院后24h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 178例中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78例,异常发生率为44%。其中有ST-T改变者43例,占25%;窦速者8例,占5%;窦缓者6例,占4%;室性早搏者3例,占2%;房性早搏者3例,占2%;低电压7例,占4%;左室高电压4例,占3%。结论 RA者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比较高,累及心脏时多数无显著的临床症状,可将心电图做为RA常规检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诊治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7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及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结果 经治疗后的75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有70例患者的急性低血糖症状获得良好的缓解,且血糖值正常,占93.33%;有2例患者出现严重昏迷,经过及时的救治后恢复神智,占2.67%;出现轻微呆滞的患者有3例,占4.00%.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血糖恢复效率,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减少死亡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18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梅珍 《内科》2009,4(1):153-154
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其中老年DM绝大多数是2型,占90%-95%。与非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多,低血糖发生率高。且由于症状不典型,如处理不及时,易引起脑功能的损害,严重者发生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做好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者心电图特点。方法对96例DCM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DCM者的心电图均有异常:异位搏动和异位心律72例(占75%),房室肥大69例(占72%),传导阻滞58例(占60%),ST-T改变40例(占42%),心率改变26例(27%),QRS波低电压15例(占37.5%),异常Q波15例(占37.5%),QT间期延长7例(占17.5%)。结论I)CM的心电图表现多种多样,心电图检查无创、简便、经济、快捷。可作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对155例老年低血糖症患者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低血糖占69,03%。非糖尿病低血糖占30.97%,其中病因不明占37.50%,误用降糖药物占20.83%,肝源性占18.75%,心源性和营养不良性各占6.25%,其他原因占10,42%。误诊率20,00%,死亡率7.7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心电图表现特征.方法 对80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8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资料作为对照.结果 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33例(41%),正常对照组心电图异常改变8例(1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糖尿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以ST-T改变、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为主.结论 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多表现为ST-T改变、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200439 1350例老年病人心电图分析丁应锷等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3):160,1982 该组心电图有异常改变者1103例,占81.71%,其中心律失常居首位(59.90%),以过早搏动窦性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诊治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7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及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结果经治疗后的75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有70例患者的急性低血糖症状获得良好的缓解,且血糖值正常,占93.33%;有2例患者出现严重昏迷,经过及时的救治后恢复神智,占2.67%;出现轻微呆滞的患者有3例,占4.00%。结论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血糖恢复效率,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减少死亡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发生低血糖反应20例,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20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血糖快速恢复14例,1~3 h后恢复病情稳定者5例,血糖恢复至4.7~9.4 mmol/L。1 d后恢复正常1例。结论对发生低血糖反应的老年患者,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做好临床观察及护理工作,预防低血糖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大兴农村地区老年糖尿病(DM)和空腹血糖受损(IFG)发生的情况和特点.方法 纳入大兴长子营地区60岁以上人群3036例,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糖尿病知晓以及治疗情况、吸烟情况、检查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酶法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直接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改良苦味酸法检测血肌酐(Cr);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白细胞总数(WBC)和血小板总数(PLT).结果纳入人群中IFG患者358例、DM患者712例,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4.10%、61.10%和19.94%.DM患者、IFG患者与血糖正常人群的BMI、血压、TC水平均无差异;与血糖正常的人群相比,IFG和DM患者吸烟指数更高,TG、LDL-C、UA、WBC、PLT水平升高(P<0.05),DM患者TG高于IFG患者,HDL-C水平低于正常血糖人群.结论 ①大兴长子营地区老年T2DM知晓率和治疗率较高,但控制率较低;②老年T2DM患者较正常血糖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更多;③IFG期心血管危险因素与T2DM接近.  相似文献   

12.
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非糖尿病脑卒中组及糖尿病无卒中组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并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58.0%)高于非糖尿病脑卒中组及糖尿病无卒中组(P〈0.05)。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以腔隙性脑梗死及多发脑梗死多见(94.0%),更容易出现肢体偏瘫(50.0%)、构音障碍(10.0%)和失语(24.0%)。血脂、血糖、尿酸、纤维蛋白原的水平高于糖尿病无卒中组和非糖尿病脑卒中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时有特征性临床表现模式,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纤维蛋白原是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方法 对57例确诊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动过速45例(78.9%),其中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8例,心房纤颤6例,ST-T改变41例(71.9%),Tv1-Tv3倒置33例(57.9%),Tv1-Tv4均倒置25例(43.9%),avR导联R波升高30例(52.6%),顺钟向转位25例(43.8%),电轴右偏20例(35.1%),右心室高电压16例(28.1%),典型SIQⅢTⅢ 15例(26.3%),肺型P波15例(26.3%),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15.7%):其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部分患者具有以上多项心电图改变.结论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表现复杂多变,临床医生应细心观察心电图变化,结合临床,重视高危因素,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对56例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心电图及诊断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老年肺栓塞患者最常见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有39例(69.6%),心电图有特征性变化12例(21.4%),56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均发现肺动脉内血栓(100%);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38例,提示有肺灌注与通气显像不匹配32例(84.2%);下肢深静脉超声发现静脉血栓26例(46.4%)。误诊情况:误诊26例(46.4%),误诊:呼吸系统疾病14例(53.8%),其中感染性休克8例,肺部感染6例;误诊为循环系统疾病12例(46.2%),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例,心力衰竭4例,心源性休克3例。结论:老年人肺栓塞最常见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少数患者心电图有特征性变化,肺动脉造影为主要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对口服降糖药(OAD)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疗效。方法33例OA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每日睡前皮下注射,共24周。观察用药前后FBG、2hBG、HbA1c、BMI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T2DM患者FBG、2h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日间低血糖发生率9.1%,无夜间症状性低血糖发生,体重无明显增加。结论OAD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可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含紫杉醇药物化疗过程中,延长对患者的心电监护时间是否更安全和必要。方法:对120例执行含紫杉醇方案化疗的肿瘤患者,用药时进行24h心电监护(常规只监护3h),以每隔3h为一统计时段,分别观察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低血压发生率和临床症状情况。结果:心律失常(主要是心动过缓)发生率、心电图异常(主要是ST段改变)、低血压现象发生率均呈时间递减,前3h内心律失常26例(21.67%)、ST改变12例(10.00%)、出现低血压28例(23.33%),个别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满3h后至24h,心律失常共13例(10.83%)、ST改变10例(8.33%)、发生低血压20例(16.67%)。结论:延长对含紫杉醇药物化疗患者的心电监护具有临床意义,能及时发现24h内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及低血压等并发症,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来得时联合拜唐苹和诺和锐30治疗高龄(80岁以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口服降糖药物疗效较差的高龄T2DM患者随机分为来得时联合拜唐苹组和诺和锐30组(每组60例)。来得时联合拜唐苹组每日早餐前注射1次来得时加三餐中口服拜唐苹,诺和锐30组早晚餐前各皮下注射1次,共16周,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bA1c的下降情况,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TG、TC、LDL-C、HbA1c下降明显,其中来得时联合拜唐苹组HbA1c从(8.8%±2.0%)下降至(7.1%±1.2%);诺和锐30组HbA1c从(8.9%±2.4%)下降到(7.0%±1.2%);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得时联合拜唐苹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锐30组(3.3%vs 13.3%,P<0.01)。结论来得时联合拜唐苹组和诺和锐30组都具有明显降低FBG、2hPBG、TG、TC、LDL-C、HbA1c的作用,来得时联合拜唐苹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锐30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HD)者的心电图表现及特点。方法对40例HD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对其中32例作了心脏超声检查(DED)及血液生化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0例中有37例(92.5%)心电图异常,以左心室肥厚及ST-T改变为主,共24例(64.8%);左心房负荷过重16例(43.2%);心律失常17例(45.9%);T波高尖5例(13.5%)。结论心电图能及时观察尿毒症HD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异常改变,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利用医用SureStepFlexx床边血糖管理系统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3634例住院不同糖尿病分型的患者共203802次血糖监测数据中的低血糖发生的特点,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两组或多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列联表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共3634例(男/女:1805/1829例)。平均年龄为(59±15)岁。血糖监测共203802次,监测密度最大为早餐前(33567/203802,16.5%),最小在凌晨(17701/203802,8.7%),午餐前(21271/203802,10.4%)亦较低。共发生低血糖事件2453次,发生密度为1.2%。凌晨(506/2453,20.6%)及午餐前(406/2453,16.5%)低血糖发生率最高。有近1/3患者(1127/3634,31.0%)住院期间发生过低血糖,其中单次低血糖占52.4%(590/1127),2~3次低血糖为32.8%(370/1127),4次以上者达14.8%(167/1127)。以逐步筛选法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院低血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1型糖尿病(OR:2.478,95%CI:1.067~5.754)、多次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泵:2.254(1.283~3.959)、三或四段胰岛素:2.307(1.310~4.065)、预混胰岛素:2.119(1.179~3.808)、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2.008(1.560~2.583)]。结论住院期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最多发生在凌晨,其次到午餐前,恰是血糖监测密度最少时段,关注凌晨及午餐前血糖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低血糖。对于1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及HbAlc〈7.0%患者在控制血糖达标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