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强劳动保护和探索早期诊断指标,进一步了解氯乙烯(VC)对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1989~1993年对某树脂厂同一批生产工人进行了连续5年系统地健康监护,现将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树脂厂聚氯乙烯(PVC)车间生产VC的54名工人(男43人,女11人)为观察对象,平均年龄37岁(23~52岁),平均职业工龄10.8年(6~17年)。 相似文献
2.
3.
4.
<正> 长期接触氯乙烯可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有致癌性,为摸清其职业危害,笔者对某厂氯乙烯作业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对其作业工人做了健康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氯乙烯聚合车间作业工人284人(男96人,女188人),平均年龄37岁(20~45岁),平均工龄13.50年(1~24年),选择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基本情 相似文献
5.
氯乙烯作业工人职业接触评定与健康危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估氯乙烯累积接触剂量和氯乙烯职业危害的关系。[方法]选取某厂238名职业接触氯乙烯人群和212名非接触人群,登记该厂历年氯乙烯浓度监测资料,以及工人健康监护资料,将暴露人群按累积接触剂量分为未接触组和低、中、高接触组,比较接触组间和接触组与对照组间工人的症状和体征方面的差异。[结果]神经症、肝B超异常及咽部刺激症状随氯乙烯累积接触剂量的升高,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咽部刺激症状和肝脏的损害均与接触氯乙烯有明显的关系。提示在我国的卫生标准范围内,氯乙烯仍可能产生一定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6.
氯乙烯作业工人血清甘胆酸含量测定潍坊市人民医院(261041)任永清,张奇亮,侯光萍,侯香珍潍坊市化工厂任恒岩,王化1991年我们对某化工厂氯乙烯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性体检和血清甘胆酸(CG)的测定,现报告如下。1观察对象及方法1.1观察对象某化工厂氯... 相似文献
7.
8.
9.
10.
氯乙烯作业工人神经系统变化的探讨金玉珂,张玉兰,张福生,张英廷,孟月,周耀虹本文通过时接触氯乙烯作业工人神经系统临床体征、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的报道,对慢性氯乙烯中毒的诊断指标进行初步探讨。1材料和方法1.1对象选自某化工厂接触氯乙烯作业工人48~59... 相似文献
11.
12.
氯乙烯慢性职业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敬钦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5,13(6):343-344
氯乙烯慢性职业危害的调查全国化工系统氯乙烯职业危害科研协作组为进一步探讨氯乙烯(VC)的慢性职业危害、研制VC中毒诊断标准及选择VC作业工人健康监护最佳指标,全国化工系统VC职业危害协作组对VC作业工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氯乙烯对作业工人慢性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乙烯(Vinyl chloride,VC)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现已肯定为致癌物。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对其危害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认识VC对人体的慢性危害,通过对长期接触VC人员的作业环境的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对其慢性危害及生化指标的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现将对某化工厂聚氯乙烯分厂的调查,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该分厂建于1959年9月,现生产能力为20万吨/年。其生产工艺采用电石法。 相似文献
14.
15.
氯乙烯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职业病科(200040)黄开莲,丁钺,高晶,朱国培,郭华氯乙烯为合成聚氯乙烯单体,是制造聚氯乙烯的原料,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业已证实氯乙烯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主要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 相似文献
16.
78例接触氯乙烯工人血清蛋白部份组分的五年动态变化李正山,杨淑梅四川德阳市卫生防疫站618000为了加强劳动保护和探索氯乙烯(VC)对肝脏损伤的早期敏感而有效的诊断指标,从1989~1993年对某树脂厂接触VC的78例生产工人的血清蛋白8项指标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氯乙烯职业危害的调查分析刘丕华,蔡淑苹,边育红唐山市职业病防治院邮编063000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加压液化,聚合成粉末。无论气体或粉尘均能吸收而致病[1]。急性中毒,主要表现麻醉作用。长期接触氯乙烯时对人体各系统均有不同程度影响,有人称为... 相似文献
18.
19.
为全面了解噪声对人体的慢性危害程度 ,给加强劳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某发电厂 6 34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了体格检查 ,并对其作业环境进行了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该厂汽机车间 ,锅炉车间 ,新机运行车间 ,修配车间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共 6 34名 ,平均年龄 35 .5岁 (2 0~ 6 0岁 ) ,平均接噪工龄 15 .5年 (2~ 40年 ) ,对照组为不接触噪声作业的后勤、门卫、服务人员共 6 35人 ,平均年龄 35岁 (18~ 6 0 )平均工龄 15年 (1~ 40年 )。1.2 作业环境监测 采用国产 HS6 2 80 A噪声频谱分析仪按《工业企业噪… 相似文献
20.
氯乙烯作业工人恶性肿瘤死亡调查哈尔滨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院(150080)蔡兴辰哈尔滨市化工二厂卫生所李小凡为观察氯乙烯(VC)作业与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我们对哈尔滨市某化工厂1971年1月1日~1989年12月31日的在册职工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