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与氟尿嘧啶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抗瘢痕作用。方法选取48例单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行标准小梁切除术,研究组24眼术中给予α-2b干扰素浸泡的棉片湿敷,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浸泡的棉片湿敷,术后随访,观察两组眼压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眼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术后视力下降者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2b干扰素与氟尿嘧啶用于青光眼滤过手术均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但应用α-2b干扰素,患者视力下降较轻,并发症较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7例(76眼),分为治疗组(复合小梁切除术组)40眼和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组)36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情况、眼压变化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手术成功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浅前房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功能型滤过泡发生率85.0%于对照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年治疗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青光眼采取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及低眼压发生率低,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张红芳  马琴 《贵州医药》2023,(2):241-242
目的 探讨不同眼球按摩方式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眼科确诊并治疗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72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36例(60只眼)和对照组36例(62只眼)。对照组由家属协助按摩,研究组则由专业人员指导后,自行按摩眼球,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两组视力及眼压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至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均呈升高趋势,眼压有明显下降(P<0.05),但研究组2周至术后3个月的视力、眼压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专业人员指导后患者本人规范性进行眼球按摩,能够提高视力和眼压的恢复效果,使滤过泡保持通畅,有助于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维持,且更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吴秋云  王保君 《安徽医药》2020,41(9):1061-1065
目的 分析贝伐单抗预防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10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术后不予药物干预,观察组术毕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1次,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滤过泡面积、角膜及结膜状况的变化,统计并随访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滤过泡面积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6个月观察组滤过泡为微囊泡型、平坦弥散型比例高于对照组,瘢痕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6个月球结膜水肿、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分泌物、浅前房、虹膜受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前后差值高于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单抗在预防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方面有重要价值,可降低眼压、改善视力,维持滤过泡形态及功能,对周围结膜及角膜组织影响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6例184眼,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1例95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85例89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1周,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眼压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实验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确切,眼压控制效果好,同时可有效减少浅前房发生,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青光眼滤过术抗瘢痕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弘 《淮海医药》2007,25(3):224-225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使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抗瘢痕作用.方法 将42例(46只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21例(23只眼)采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用5 mg/ml的5-Fu棉片贴敷巩膜瓣下的巩膜床5 min,用40 ml生理盐水冲洗;对照组仅不用5-Fu棉片,余同.观察2组术后滤过泡形成,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18个月时功能性滤过泡为84.3%,对照组为51.6%.术后不同随诊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5-Fu组的眼压均值低于对照组,其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5-Fu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使用,能起到防止瘢痕形成,获得稳定的眼压下降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丽萍 《海峡药学》2012,24(4):139-140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2006年1月到2010年12月收治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共82例(10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4眼,观察组在显微镜下实施联合丝裂霉素C(MMC)青光眼滤过手术;对照组除术中不用MMC外,其余治疗与观察组相同。结果两组患者(15.23±6.33)月,术前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眼压(17.67±3.12)mmHg低于对照组的(22.67±4.36)mmHg(P<0.05);两组病例术前术后视野基本保持不变;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占88.89%高于对照组的61.11%(P<0.05)。对照组1例出现点状角膜上皮病变、1例术后低眼压伴有黄斑皱褶。结论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辅助应用MMC是一种安全有效手术方法,能提高手术成功率,但是MMC有一定的毒性副作用,选择好适应症,应根据个体差异,尽量使用低浓度MMC,适当放置时间及足够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注意保护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α-醋酸维生素E(ATA)在兔眼滤过术后的抗瘢痕作用。方法24只灰兔采用自身对照,随机取一侧眼为实验眼,其对侧眼为对照眼。术前24h实验眼结膜下注射ATA0.5mL,双眼行小梁切除术,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测量眼压并观察记录功能性滤过泡数。结果术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实验组眼压较对照组眼压低;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实验组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结论ATA具有减少兔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的作用,延长了功能性滤过泡存在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减少瑶光眼术后瘢痕形成,建立向外引流的有效滤过通道。方法施行巩膜瓣下深层巩膜条转位术治疗21例(32只眼)各种类型青光眼作为手术组,另设一组病人施行小梁切除术作为对照组。结果手术组眼压为1.96±1.32kPa,对照组眼压为2.65±1.25kPa(P<0.05)。手术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3.75%(30/32),对照组为75.0%(24/32)(P<0.05)。结论本手术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较为完善,向外引流较为通畅,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0例(97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眼)采用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对照组(47眼)单独采用小梁切除术,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眼压下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比较,观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肖其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28-28,83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术后疗效比较与分析。方法选取青光眼患者95例(95眼)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49眼),对照组46例(46眼),分别行改良小梁术与小梁切除术。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术后早期眼压控制情况与前房形成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远期眼压控制情况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较小梁切除术具有良好的远期眼压控制效果和形成良好的功能性滤过泡,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程整体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滤过术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患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青光眼滤过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整体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情况。结果从患者住院到出院到随访3个月全程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眼压改善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青光眼滤过术患者实施全程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效地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青光眼患者的复发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82例(9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48眼)和对照组(41例42眼),观察组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视力提高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8%(P<0.05);两组术后眼压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2%(P<0.05);观察组的视野改善率为9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降低巩膜瘢痕形成风险,调节房水滤过量,有效控制眼压,降低手术并发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英 《中国实用医药》2013,8(5):232-233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γ-干扰素应用对滤过泡形成的影响及围术期护理。方法将26例29只眼青光眼滤过术者在显微镜下行内外双通道引流术,术后密切观察眼压、视力、视野等病情变化并实施精心护理。结果滤过泡形成良好,无并发症。随访3~12个月,26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应用γ-干扰素结膜下注射有利于滤过泡形成,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黄文荣 《河北医药》2012,34(17):2592-2593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38例(46眼)青光眼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的34例(38眼)青光眼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眼压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年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疗效肯定,可作为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一种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青光眼虑过术后浅前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收治的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患者共计76例(94眼)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治疗组(手术治疗方式)与对照组(非手术治疗方式)两组,各计38例。治疗组患者56眼,对照组患者38眼。对两种治疗方式下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患者的治愈情况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结果治疗组(手术治疗方式)作用下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患者的显效眼数为39眼,有效眼数为15眼,无效眼数为2眼,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治愈比例达到了96.42%;对照组(非手术治疗方式)作用下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患者的显效眼数为11眼,,有效眼数14为例,无效眼数为13眼,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治愈比例65.79%。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治疗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治疗中有着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青光眼患者88例122眼按照随机数字法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1眼,观察组术前均应用甘露醇静滴、乙酰唑胺口服及溴莫尼啶眼液点眼,眼压控制在4.0kpa以下;对照组实施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果随访(1.78.23±0.65)年;观察组眼压平均(2.05±0.48)kpa低于对照组的(2.98±0.50)kpa(P<0.05),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占91.08%、手术总有效96.72%均高于对照组的75.41%、88.52%(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3.28%VS 1.64%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丝裂霉素-C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可拆除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一种解决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浅前房、滤过泡下瘢痕形成的方法。方法 收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2眼,分为对照组(42眼)与试验组(80眼)。对照组采用标准小梁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可拆除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术后低眼压、浅前房、滤过泡情况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可拆除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明显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该术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滤过泡修补术纠正青光眼滤过术后持续性低眼压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行滤过泡修补术的13例(15只眼)患者的眼压、眼底、视力、结膜情况观察6~12个月。结果14眼眼压在6~18mmhg之间,1例因眼压升高再次行滤过手术;所有患者黄斑区改变均消失;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膜切口愈合良好。结论滤过泡修补术为治疗滤过术后持续性低眼压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丁娟  马伊  张岩 《天津医药》2012,40(10):1049-1051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C(MMC)应用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33例(33眼),分为使用MMC组(14眼)及对照组(19眼),对2组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并发症以及滤过泡情况.结果:2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均较术前都有较大改善.12周时MMC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MMC组滤过泡的生存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相似,均未发生较严重并发症.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使用MMC有助于控制术后眼压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