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胸壁神经鞘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8岁。体检发现右纵隔肿块,无胸痛、咳嗽、发热。X线胸片:右下纵隔近膈面可见一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考虑前纵隔肿瘤。CT平扫:右侧心膈角旁可见一巨大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CT值25~70HU,边缘较清,大小8.1cm×6.5cm×8.0cm。肿块与心包分界清晰,向后推移肺组织(图1),紧贴胸壁,可见一乳头状结节影突入胸壁皮下脂肪层,肋骨未见破坏。邻近胸膜不肥厚,无胸水,纵隔居中,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轻度强化,密度低于肌肉,中心可见更低密度区(图2)。CT意见:右心膈角旁软组织肿块(考虑来源于前胸壁),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37岁。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性病变1月余。偶有腹痛、多汗症状。CT检查:左侧肾上腺区见一较大混杂密度肿块,与左侧肾上腺内侧支分界不清,病灶大小约5.0 cm×7.0 cm,其内见多房囊性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及分隔呈持续渐进性强化,皮质期CT值101 HU,髓质期CT值120 HU,排泄期CT值116 HU,而低密度区未见明显强化(图1~5)。腹腔镜下行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大小约6.0 cm×7.0 cm,呈囊实性,  相似文献   

3.
孙振平   《放射学实践》2009,24(1):50-50
病历资料 患者,男,46岁,感胸闷不适渐重一周来诊。经胸部透视可见右肺中上野密度一致性透亮度减低,气管及上腔静脉无受压,纵隔无移位,诊断: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CT平扫:右肺上叶巨大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物阴影,最大经线10.95cm×10.89cm,其内呈多个分格状,高密度区CT值49.1HU,低密度区21.8HU。肿物边缘锐利,右中上纵隔略受压,纵隔间脂肪线存在,邻近骨质无破坏及受压征象,邻近肺组织未见充气不良及不张征象(图1a~c)。诊断:右上纵隔肿瘤;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52岁。因“胸闷、气短2月余,活动后加重,伴有左侧背部疼痛”就诊。患者入院后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胸部CT平扫显示纵隔左旁一不均质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与邻近肺组织边界不清,最大截面约12.7cm ×8.4cm,宽基底与纵隔相连,病灶内可见斑片状略高密度灶及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灶不均质明显强化,不规则低密度区无强化,邻近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征象,左肺部分组织压迫性不张,纵隔内可见肿大淋巴结显示(图1)。  相似文献   

5.
胸部恶性神经鞘膜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原发于胸部的恶性神经鞘膜瘤的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以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10例(11个病灶)全部摄正侧位片。8例CT检查,先平扫,再行增强扫描。经手术证实8例,CT导下肺穿刺活检证实2例。6例(7个病灶)行CT与病理对照。结果 肿瘤位于纵隔4例,肺内2例,胸壁3例,横膈1例。病灶呈孤立肿块型8例,多发肿块型1例,弥漫肿块型1例。肺、支气管明显压迫3例;肺浸润1例;肋骨受压变形3例,其中伴骨质破坏2例;胸水4例。CT表现:病灶边缘较光整3个(病理上均有完整包膜),边缘毛糙4个。病灶呈网格样强化2个(病理见实质肿块内多大小不一的囊腔),不均匀强化4个(非强化区与病理上出血坏死区相符),病灶呈均匀液性密度1个(病理示肿瘤囊性变)。结论 胸部良、恶性神经鞘膜瘤的CT诊断有很大限度,肿瘤内低密度我并不是恶性神经鞘膜瘤的特征性表现,肿瘤边界不光整则提示恶性可能,邻近结构受侵破坏是提示恶性病变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6.
脾结核一例     
患者 男.26岁.咳嗽、咳痰,并低热.消瘦、乏力1个月余。体检:左锁骨上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胸片示两肺粟粒性肺结核。腹部B超示:脾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腹部CT示:脾多发性低密度灶,边缘欠清.呈类圆形及椭圆形,大小不等.CT值约20~40HU(图1):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胸壁神经鞘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胸壁神经鞘瘤的CT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8例发病部位均在右侧胸壁,呈孤立型肿块7例,弥漫型肿块1例。1例位于脊柱旁;7例位于肋缘或肋间,其中2例位于胸壁皮下软组织内,查体胸壁上可触及明显肿物,5例位于肋内侧缘,均对肺组织造成不同程度压迫。CT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低密度影,密度低于邻近肌肉组织,边缘清晰,平均大小4.3 cm×3.9 cm,平均CT值14 HU,增强扫描无强化或不均匀强化,平均动脉期、静脉期CT值分别为18、27 HU。3例伴囊性变,1例病灶内出现点状钙化,2例伴胸水。肿块直径5 cm 3例,邻近肋骨均受压变扁,其中1例呈弥漫型分布者邻近肋骨有骨质破坏,提示恶变。结论 :胸壁神经鞘瘤发病率低,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确诊还需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0岁。咳嗽、咳少量痰,伴发热,无胸闷、气促,无肢体乏力及夜间盗汗。实验室检查:CK-MB 46.4 U/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73×109/L。X线胸片示纵隔肿物。CT(图1~4):示中纵隔不规则形稍低密度肿物,平扫CT值约14~19 HU,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大小约11 cm×9 cm×11 cm,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CT值约20~28 HU,肿物内见低密度无强化区,肿物与邻近血管分界清楚,血管推压移位;两肺实质未见异常,心包少量积液,左侧少量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9.
<正>病人,男,54岁。体检胸透发现左上肺阴影,遂CT检查示:左上肺外带胸膜下见一类圆形高密度灶,边缘光滑,范围为3 cm×2.8 cm×3 cm,CT值-90至-122HU,肺门影不大,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影,诊断为左上肺脂肪瘤  相似文献   

10.
肺脂肪瘤比较罕见,我们根据3例肺脂肪瘤的诊断,探讨其CT征象和诊断价值。1病例报告例1女,33岁。胸部不适10年,不咳嗽。X线胸片:两肺弥漫性絮状及条索状影。左上纵隔增宽。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胸部CT扫描:左上纵隔增宽,伴纵隔旁肺实变,突人肺野内约6cm,密度均匀,边界不清,实变区向纵隔间隙沿大血管及肺血管蔓延,伸入两肺,呈弥漫条索状,不规则结节状密度增高影。CT值-110~-120Hu。病变以两肺内、中带明显。左上纵隔旁肺内呈堆积样肿块。肿块与纵隔胸膜,胸壁胸膜粘连,局部胸膜增厚。病变沿血管发展,大血管旁病变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影像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鞘瘤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肿瘤位于肾上腺左侧6例,右侧2例,肿瘤大小1.3~6.2cm,平均(4.4±1.6) cm。肿瘤均为单发,边界清晰,7例呈卵圆形,1例不规则形,不规则形肿块术后被证实由两枚肿块组成。3例较小肿瘤(最大径≤4cm)密度均匀,5例较大肿瘤(最大径>4cm)中有3例密度不均,内见囊变坏死。肿瘤实性部分:平扫CT值19.7~33.4HU,平均(26.3±4.5)HU,增强后动脉期7例中重度强化,1例轻度强化,CT值23.5~64.9HU,平均(49.4±12.7)HU,CT值静脉期进一步强化,CT值39.4~86.8HU,平均(67.4±13.2)HU。8例肿瘤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4~24月,仅1例术后复发,迄今为止,这是第一例复发的病例报道。结论 CT平扫肾上腺神经鞘瘤表现为边缘清晰的低密度肿块,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李毅  李坤鹏 《人民军医》2006,49(11):678-679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3岁.X线透视查体,发现左上肺外带小结节阴影,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住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0/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4 mmHg(16/11.2 kPa).CT检查发现左肺上叶前段一直径1.2 cm的结节影,边界清楚,可见分叶,CT值35 H,密度似欠均匀,无钙化,周围无卫星病灶.右肺未见异常,纵隔未见异常肿大淋巴结.MRI、超声和核医学检查均未发现转移病灶.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手术探查:肿物位于左肺上叶前段,邻近水平裂,约1.5 cm×1 cm×1 cm大小,实性,活动良好,表面脏层胸膜无凹陷.纵隔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行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上肺软骨性错构瘤.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19岁。体检时胸片发现左上纵隔 5cm× 4cm大小肿块影 ,边界清晰。拟诊为 :胸腺瘤 ;畸胎瘤 ;纵隔支气管囊肿。胸部CT平扫示 :左上纵隔影增宽。增强扫描示左上肺纵隔旁约 5cm× 4cm大小囊性包块 ,其内见液 气平改变 ,双肺纹理结构清晰 ,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CT诊断 :左上纵隔支气管囊肿可能性大 (图 1~ 3)。图 1 胸片示左上纵隔 5cm× 4cm大小肿块影 ,边界清晰 图 2 CT平扫示左上纵隔影增宽 图 3 左上肺纵隔旁约 5cm× 4cm大小囊性包块 ,其内见液 -气平改变手术所见 :于左支气管与主动脉弓之间摘除一 5cm×4cm× 2cm囊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MALT)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MALT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7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5例伴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4例伴干燥综合征。7例病灶均位于前纵隔胸腺区,均呈单侧性生长,病灶边界清晰,5例边缘规则;7例病灶均呈实性软组织密度,其中6例密度不均伴小囊样低密度灶,但均未见出血或钙化灶,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呈中度以上强化,但病灶内小囊样低密度灶未见明显强化。7例病灶均未突破包膜向邻近组织和血管结构侵犯。1例病灶内可见小血管影。1例病灶局部有血管包绕,但无挤压和侵犯倾向。7例纵隔及纵隔外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结论:CT表现在胸腺MALT淋巴瘤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再结合胸腺MALT淋巴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最多见)密切相关这一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 ,3岁。无诱因出现胸背部疼痛 10d ,渐加重。体检 :心、肺、腹未见异常。胸部正位片示 :T2~ 8椎弓根间距增宽 ,部分变形 ,融合。胸椎后凸弯曲。纵隔左缘可见弧形致密影 ,侧位于中后纵隔。CT增强扫描 :左后纵隔见一囊性病灶 ,5cm× 3cm× 7cm大小 ,其内密度均匀 ,CT值 16HU。壁薄、光滑有强化。胸主动脉及气管分叉受压前移 ,食管受压略有右移。T5为脊椎裂 ,椎管内呈分隔囊性病灶 ,可见经裂椎缝隙与后纵隔囊性病变相通 ,主动脉及气管分叉受压前移 (图 1)。CT诊断 :神经肠源性囊肿。手术所见 :肿物位于后纵隔 ,呈囊性 ,源于T4、5椎…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5岁.体检X线片发现左肺占位,临床疑肿瘤.偶感左侧胸痛,余无明确临床症状和体征.胸部CT检查:左上肺与胸壁交界处见一大小约30 mm×28 mm×25 mm结节灶,边缘光滑,与胸壁形成较宽基底,紧贴局部肋骨,密度欠均匀,平扫CT值25~40 HU,增强后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强化密度不均,CT值110~189 HU(图1~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特征性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其影像特征。结果:肿瘤位于肾上腺区,4例位于右侧,1例位于左侧,其中1例病灶内有点状钙化。肿瘤直径3.5~10.9 cm,平均5.4 cm,呈卵圆形,有完整包膜,肿瘤边界清晰,无周围软组织和血管侵犯征象。平扫呈较均匀低密度,CT平均值28.3 HU;动脉期增强CT平均值32.4 HU;门脉期CT平均值38.6 HU。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有一定的CT影像学特点,确诊仍依赖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局灶性肝紫癜(FPH)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局灶性肝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其中2例同时行MRI检查。图像分析包括病灶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CT及MR平扫以及强化特征等。结果:6例患者中,男3例,女3例,年龄(52.8±9.9)岁; 5例为单发病灶, 1例有2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右叶5个,肝左叶2个;边界模糊6个,边界清晰1个;平均直径(长径与短径之和的平均值)9.5~23.0mm,均值(15.5±5.3)mm。CT平扫:病灶均呈略低密度,平均CT值为(44.3±13.0)HU,邻近肝实质平均CT值为(57.3±7.3)HU,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病灶均呈渐进性强化,其中4个呈均匀轻度强化,2个呈离心性强化,1枚呈轻度环形强化;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平均CT值分别为(58.0±9.7)和(80.4±15.9)HU,邻近肝实质分别为(75.9±9.4)和(102.3±10.4)HU,两期图像上病灶与邻近肝实质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病灶在MR平扫T2WI上呈稍高信号,T1WI上呈低信号,增强后呈渐进性强化。结论:局灶性肝紫癜的主要CT表现为肝内边界模糊的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37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2d就诊:体检:右侧上肢肌力0~1级,下肢肌力2级。巴氏征(+)。临床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红细胞沉降率正常。 CT扫描:芽侧额叶内见一大小约2.3cm×1.7cm椭圆形囊状影,平扫囊壁呈等密度(见图1),增强扫捕呈环形强化,CT值为65HU,中心CT值为27HL,未见壁结节,周围呈“指状”低密度水肿带影,相邻脑沟回及大脑镰前部受压移位(见图2)。颅骨未见异常。CT诊断:左侧额顶叶占位,胶质瘤或转移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0.
朱萍  王亚非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7):1037-1037,1041
患者 女,57岁。发现下腹部无痛性肿块1月余入院。查体:右中下腹可触及一约10cm×10cm大小肿块,质韧,表面光滑,边界尚清。CT检查:中下腹部可见一巨大软组织块影,呈分叶状改变,形态不规则,大小约14.0cm×13.7cm×11.2cm,病灶密度不均,肿块实性部分CT值45.3HU,低密度区CT值23.4HU(图1),增强后病灶实性成分轻中度强化,CT值58.1HU,低密度区CT值27.1H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