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切除、射频消融及肝移植3种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肝癌单个肿瘤的治疗效果,为初始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从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术前影像学表现为单个肿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315例,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手术切除组153例,射频消融治疗组90例,肝移植组72例.比较3组患者的1、3、5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结果 手术切除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2.7%、75.8%、61.9%,无瘤生存率为75.9%、55.8%、33.9%;射频消融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8.6%、62.1%、49.7%,无瘤生存率为73.6%、40.6%、18.9%;肝移植组为94.3%、78.3%、72.7%,无瘤生存率为95.6%、86.4%、82.5%.3组患者的总体累积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27及0.000).结论 肝移植治疗单个肿瘤的原发性肝癌可获得较好的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肝切除与射频消融的早中期疗效相当,但射频消融术在中远期无瘤生存方面略逊于肝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切除在肝硬化肝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6例肝硬化肝癌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80~210min,出血量100~1200mL。无术中死亡,无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是治疗肝硬化肝癌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的大肝癌行解剖性肝切除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39例合并肝硬化的大肝癌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解剖性肝切除组(n=148)和非解剖性肝切除组(n=91),观察两组间围手术期及预后情况。结果:解剖性肝切除组手术时间(221±58)min,较非解剖性肝切除组(187±64)min长(P<0.001);但是其术中出血量(450±216)ml明显少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822±525)ml(P<0.001);术后住院时间解剖性肝切除组(15±4)d,较非解剖组(17±4)d短(P<0.001);术后肝功能恢复较非解剖性肝切除组快[术后7dALT、AST、TBIL分别为(102±57)U/L、(80±39)U/L、(42.7±21.4)μmol/L比(193±48)U/L、(117±34)U/L、(65.5±20.2)μmol/L;P<0.001];解剖性肝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6%(26/148),明显低于非解剖组23.1%(21/91,P<0.05)。解剖性肝切除组术后3、6、12月生存率分别为88.7%、77.4%、66.0%;非解剖性肝切除组分别为86.8%、73.6%、63.1%,两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功能储备良好的合并肝硬化的大肝癌可以安全的实施解剖性肝切除,术后恢复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延迟性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自发破裂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延迟性肝切除治疗自发破裂的肝细胞癌。方法:总结6例自发破裂肝细胞癌患者应用延迟性肝切除治疗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45.5岁。术前3例保守治疗止血,1例行TAE止血,2例出血自行停止。首次入院至肝切除术平均36d。5例为根治性切除,1例姑息性切除,无手术及住院死亡者。肿瘤最大直径4-11cm,合并肝硬化者83.3%,5例术后复发转移,1例无瘤存活4年,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3.3%,结论:延迟性肝切除可有效地治疗肝细胞癌自发破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西南医院肝胆外科采用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的29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中3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10.3%,26例成功施行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切除部位例数分别为:Ⅰ段3例、Ⅱ段2例、Ⅲ段3例、Ⅳ段4例、Ⅴ段6例、Ⅵ段7例、Ⅶ段2例、Ⅷ段2例.手术时间(220.17±61.56) min,术中出血量(311.72±127.70) mL,围手术期输血率3.44%,肿瘤直径(3.66±1.14)cm,切缘(2.11 ±0.87) cm,术后开始进食时间(1.69 ±0.71)d,术后住院时间(8.72±2.95)d,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肝细胞肝癌,其中高分化癌6例、中分化癌20例、低分化癌3例.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8%、81.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5%、71.7%.将本研究病例按切除部位分为左前下段组(Ⅱ/Ⅲ/Ⅳb/Ⅴ/Ⅵ段)(19例)与后上段组(Ⅰ/Ⅳa/Ⅶ/Ⅷ段)(10例),对比提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肝门阻断率、肝门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围手术期输血率、中转开腹率、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切缘、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选择性病例中,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肝癌安全、可行,近期效果好、早期复发率低,且初步证实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不仅适用于左前下段肝癌的治疗,亦可运用于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的后上段肝癌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解剖法肝切除53例,非解剖法肝切除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谷草转氨酶(AST)、引流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切缘是否无瘤。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脏器功能、肝癌分布、解剖变异和切肝范围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与非解剖法肝切除组比较,解剖法肝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引流量均明显降低(P<0.05),手术时间延长(P<0.05);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可达到切面无瘤的标准。结论:解剖性肝切除具有手术打击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渗出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仍可作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福庆 《当代医学》2016,(26):76-77
目的:探讨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在晚期肝癌治疗方面的效果、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肝癌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其中74例采用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解剖性肝切除术组),36例采用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比较2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患者的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563.62±62.45)mL、(575.46±200.31)mL、(4.79±1.25)min;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患者的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529.55±70.54)mL、(534.62±205.24)mL、(3.06±1.37)min,2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手术时间、标本切缘满意率、术后3 d 血清 ALT 降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术后复发率(17.6%)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36.1%)(P<0.05)。结论对晚期肝癌患者进行治疗时首选解剖性肝切除术,效果较好,标本切缘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相对比较少,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肝癌手术中的规则性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国  刘剑勇 《广西医学》2010,32(6):659-662
目的对比肝细胞肝癌手术中的规则性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的手术效果。方法术后经病理证实肝细胞肝癌患者56例,其中规则性肝切除22例,非规则性肝切除34例,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情况和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则性肝切除组的小肝癌5年生存率为80.0%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的14.3%(P〈0.05),非规则性肝切除组的大肝癌5年总生存率为45.0%高于规则性肝切除组的5.9%(P〈0.05)。结论两种方法近期生存率相当,远期生存率小肝癌规则性肝切除好于非规则性肝切除,而大肝癌则是非规则性肝切除好于规则性肝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更新肝癌肝外科观念和技术,提高肝癌切除率、术后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及降低手术死亡率和肿瘤复发率。方法:20多年来本组一贯采用常温下1次性肝门阻断法行肝癌肝切除术。已行的538例中术后有2例发生肝衰竭。自1993年10月-2002年12月应用常温下1次性肝门阻断法联合超声刀(CUSA System 200)行肝癌肝切除术237例。自1997年8月起积极开展大型肝切除术不输血的临床研究。结果:1983-1992年肝癌肝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为0%,1993~2002年手术死亡率为1.6%。肝癌(90%以上为大肝癌)肝切除术生存率,1、3和5年为82.0%、51.1%和40.2%。无瘤生存率,1、3、5年为73.1%、46.0%和38.1%。本组大肝癌肝切除术后最长无瘤生存已达21年。常温下1次肝门阻断法联合超声刀肝切除术失血量减少,平均输血量为580ml,未输库血64例,术后主要并发症发和率9.7%,术后30天死亡率1.3%。大型肝切除术不输血组手术死亡率为0%,并发症率9.8%,其中肝癌患者的1、2、3年复率分别为24.1%、27.6%和31.0%,与对照组相应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温下一次性肝门阻断法肝癌切除安全可行。联合超声刀作肝实质解剖,则进一步改进肝切除技术。大型肝切除术不输血是可选择的,初步证明减少了术后肝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解剖式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翠  郭尚福  安宁  冯冲 《医学综述》2013,19(9):1699-1700
目的分析用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在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检测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肝细胞癌患者,采用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将其分为解剖性肝切除术组15例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23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均无死亡,解剖性肝切除术组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3±6.9)d与(698.6±48.1)mL,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为(16.1±6.5)d与(685.2±46.9)mL,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而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后近期的复发率为6.67%,1年内在无瘤生存率为93.33%、手术满意度为86.67%,比非解剖性肝切除显著偏高。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术作为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术式安全、有效,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采用这种手术方式,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倾向值匹配法比较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两种方法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接受肝癌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解剖性肝切除组64例,非解剖性肝切除组60例.利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均衡组间协变量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倾向值匹配后,解剖性肝切除组(n=29)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n=45)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52(44.83~59.17)个月和38(31.45~44.55)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解剖性肝切除有助于提高肝细胞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相对危险度为o.54,95%置信区间0.30~0.96,P=0.04).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较非解剖性肝切除更能提高肝细胞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ER阳性乳腺癌患者10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R表达水平。分析A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08例ER阳性乳腺癌患者中,有72例(66.7%)AR阳性。AR阳性患者与AR阴性患者的T分期、组织学分级、PR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R阳性的ER阳性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长于AR阴性的ER阳性患者(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R是影响ER阳性乳腺癌患者OS[R=0.440(95% CI:0.206,0.937)]和DFS[R=0.359(95% CI:0.135,0.949)]的影响因素。结论 一定数量的ER阳性乳腺癌患者AR呈阳性,AR可以作为E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指标或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肺转移切除术(pulmonary metastasectomy,PME)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既往接受肝癌切除术又因异时性肺转移行PME的患者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来筛选预后因素。结果 PME后HCC患者的2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0.5%和33.2%,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9.0%和18.6%。无瘤间隔时间<12个月(P=0.009)和双侧肺转移(P=0.023)是PME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无瘤间隔时间<12个月(P=0.042)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P=0.012)是PME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无瘤间隔时间短和双侧肺转移的PME后HCC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获益,对于无瘤间隔时间短或HBsAg阳性的手术患者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4.
Liver resec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The 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BCLC) staging system is commonly accepted as a guideline for HCC treatment,but it o...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法(THHVE)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肿瘤复发、转移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拟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中,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HHVE组患者在肝切除术中采用THHVE法控制血流,Pringle组采用Pringle法控制血流。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总出血量、断肝过程中出血量、输血率、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指标、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等进行比较。结果 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有143例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最终分析,THHVE组71例,Pringle组72例。与Pringle组相比较,THHVE组患者的术中总出血量[250.0(150.0~400.0)mL vs 350.0(200.0~637.5)mL,P<0.001]及断肝过程中出血量[100.0(50.0~200.0)mL vs 215.0(100.0~380.0)mL,P<0.001]均减少。THHVE组患者的血流阻断时间长于Pringle组[27.0(20.0~31.0)min vs 20.0(16.0~24.0)min,P<0.001],术后第1、第3、第7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低于Pringle组(P<0.05),术后第7天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Pringle组(P=0.013)、血清前白蛋白高于Pringle组(P=0.038)。THHVE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ringle组(21.1% vs 37.5%,P=0.032)。THHVE组患者的总生存期长于Pringle组(P=0.036),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采用THHVE法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之一,采用THHVE法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采用Pringle法的47.6%。结论 THHVE法是肝癌肝切除术中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流控制方法,可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较Pringle法明显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庆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所有受试者接受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免疫指标[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及药物不良反应。随访3年,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1.90%(P <0.05)。研究组、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2.86%和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AFP、CEA、CA199、CD3+、CD4+/CD8+、NK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了解肝癌病人癌与癌旁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的改变。②方法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饱和吸附法(DCC法)检测21例肝细胞癌(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R,并与7例男性肝硬变病人肝组织中的AR进行了比较。③结果癌组织中AR的含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2.793,P<0.01)及硬变肝组织(t=2.323,P<0.05)。④结论AR的增加与肝细胞的恶变有关,从而为HCC的内分泌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R0切除且无远处转移胃癌患者上下切缘距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无远处转移、接受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胃腺癌且切缘肿瘤无残留、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完整的28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整理临床病理指标并分析不同上切缘(proximal resection margin,PRM)距离、下切缘(distal resection margin,DRM)距离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胃癌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分析不同PRM、DRM距离与胃癌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 PRM距离增大与病灶位于胃下1/3显著相关(P<0.001);DRM距离增大与肿瘤T分期较早(P=0.044 2)、病灶位于胃中1/3 (P=0.008 4)、病灶较小(P=0.024 1)、术前血清肿瘤标记物正常(P=0.013 2)和全胃切除术(P=0.001 7)相关.单因素分析提示:PRM距离(P=0.650)及DRM距离(P=0.095)不是影响胃癌生存的主要因素,PRM距离及DRM距离在局部区域复发与远处复发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N分期、病灶部位、病灶大小、淋巴管侵犯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PRM距离(P=0.650)、DRM距离(P=0.095)对胃癌生存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提示:PRM距离对N0+N1组内生存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2),而DRM距离对于N0 +N1组内生存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PRM、DRM距离并非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DRM距离>2 cm在淋巴结转移数目<3个的胃癌患者中能显著改善R0切除术后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模式下青年鼻咽癌患者的生存分析与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IMRT的青年鼻咽癌患者(年龄≤35岁)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预后分析。 结果 101例患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FFS)及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93.8%、85.0%、79.9%和76.6%。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是OS(P=0.018)、DFFS(P=0.001)及DFS(P=0.003)的独立预后因素。性别在本研究中是DFFS(P=0.050)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IMRT治疗青年鼻咽癌可获得较好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及总生存率,N分期是影响青年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疗效的相关预后因素,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Jin X  Shi XJ  Wang MQ  Wei LX  Ye HY  Liang YR  Luo Y  Dong J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4):950-955
目的 探讨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降期治疗后,实施二期肝切除和肝脏移植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3月58例首次诊断为切除困难的大肝癌患者(直径>5 cm),实施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降期治疗后,分别实施肝移植术(36例),二期肝切除(22例).利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比例模型计算累积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58例患者术后中位随访22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3.57±1.54)个月.肝移植组(36例)1、2、3年总体生存率(OS)、无瘤生存率(RFS)分别是94%、84%、73%和88%、75%、64%.肿瘤平均复发时间为(12.3±6.4)个月(3~23个月).其中28例患者降期至Milan标准,1、2、3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优于非降期组(OS%%、88%、75%vs 92%、48%、48%P=0.067;RFS95%、95%、79%vs 76%、40%、40%P=0.002).肝切除组1、2、3年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64%、52%和72%、49%、49%,平均复发时间为(9.3±4.5)个月.经TACE肝移植组患者远期预后优于肝切除组(OS,P=0.178;RFS,P=0.139).多因素分析只有病理肿瘤总直径≥7 cm(P=0.002,RR=6.578)、微血管侵犯(P=0.001,RR=5.737)、低分化(P=0.048,RR=4.335)因素与肿瘤复发显著相关.结论 部分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降期后可以成功实施根治性肝切除和肝移植,并获得满意的远期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sequential liver resection 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llowing downstaging of larg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by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And a total of 58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larger HCC (diameter >5 cm) from June 2006 to March 2010 underwent TACE. According the outcomes of TACE, they received liver transplantation ( LT, n = 36) and liver resection ( LR, n = 22)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FS) rate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Kaplan-Meier method. The multivariate analyses for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evaluated by 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Results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of 58 cases was 22 months and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23.57±1.54 months. The 1 -, 2 - , 3 - year OS and RFS rates after LT was 94%, 84% & 73% and 88% , 75%& 64% respectively. The median recurrence time was 12. 3 ± 6. 4 months ( range: 3 - 23). Twenty-eight patients had adequate downstaging to qualify for LT under the Milan criteria The 1 - , 2 - , 3 - year OS and RFS of the downstaging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non-downstaging group (OS: 96%, 88%, 75%vs92%,48%,48% P=0.067; RFS:95%,95%,79% vs76%,40%, 40% P=0.002). The1-,2 -, 3 -years OS and RFS after LR was 100%, 64% & 52% and 72%, 49% & 49% respectively. The median recurrence time was 9.3 ±4.5 months (range:3 -23). The long-term results of LT group following TACE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LR group( OS, P =0. 178; RFS, P =0. 139). The multivariate analyses showed that only pathologic total tumor diameter >7 cm (P =0. 002, RR =6. 578) , microvascular invasion ( P =0. 001, RR = 5. 737 ) and poor differentiation (P=0.048, RR = 4. 335 )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recurrence. Conclusion Sequential liver resection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after downstaging by TACE are feasible for some larger HCCs. And the long-term prognosis is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