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道用扁豆凝集素亲和双向放射免疫电泳检测不同患者AFP分子异质体,原发性肝癌患者(47例)AFP-N-L为47.99±24.53%,明显低于良性肝病患者(16例)91.31±11.87%(p<0.001),若以AFP-N-L<75%为诊断肝癌标准,则阳性率为87.23%;7例AFP<500ng/ml肝癌患者的阳性率也达85.71%.AFP-N-L对肝癌患者术后疗效的观察可能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6例血清标本,其中PHC患者91例(PHC)、肝硬化患者96例(肝硬化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69例(慢性肝炎组)、正常健康人群对照7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和AFP-L3。结果:AFP、AFP-L3在PHC组的浓度水平和阳性率与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和AFP-L3水平和阳性率在肝良性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独检测AFP、AFP-L3灵敏度分别为74.43%、77.18%,特异性分别为45.45%、80.61%,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9.12%和70.91%,AFP-L3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AFP,灵敏度虽低于联合检测,但相差不大,特异性明显高于联合检测。结论:AFP-L3检测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原发性肝癌的的筛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4-6
目的研究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作为A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作为B、C组,各30例,并将三组患者的甲胎蛋白(AFP)总含量和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在AFP的比例及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肝癌患者的AFP总含量为(537.52±36.11)ng/m L,其AFP-L3在AFP的比例为(0.521±0.071)%,与B、C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A组肝癌患者的AFP阳性率为86.67%,AFP-L3阳性率为70.00%,与B、C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等检测指标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显著,临床中可依据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等检测指标,以此为肝癌的确诊,为临床中制定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马端叶  于丽梅  封建凯  盛丽 《当代医学》2011,17(36):113-114
目的应用微量离心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分析AFP-L3在肝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70例临床检测AFP为阳性的肝病患者血清,应用微量离心柱法分离洗脱获的AFP-L3,采用配套试剂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分离前AFP和分离后AFP(AFP-L3),计算AFP-L3在AFP中的含量百分比。结果以AFP-L3≥10作为阳性判断标准,HCC患者血清中AFP-L3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P〈0.01)。结论新微量离心柱法测定AFP-L3(%)对肝癌的诊断具有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微量离心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PHC)组45、例、肝硬化组26例、慢性肝炎组58例,采用预装有耦联小扁豆凝集素(LCA)的琼脂糖微量离心柱分离血清AFP-L3,化学发光法检测址甲和AFP-L3,并计算AFP-L3在AFP中的含量比例[AFP-L3(%)],以[AFP-L3(%)]≥10%作为阳性判断标准,分析AFP-L3(%)升高者与良恶性肝病的关系。结果PHC患者血清中AFP-L3(%)明显高于其它肝病患者(均P〈0.01),以AFP-L3(%)≥10%作为诊断标准,在已经确诊为肝癌的患者中灵敏度是91.1%,与慢性肝病的鉴别诊断的特异性为92.8%;AFP-L3含量与血清AFP浓度及原发性肝癌癌灶大小无关。结论微量离心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在PHC诊断,尤其是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和与低AFP含量肝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癌诊断中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份期间的140例甲胎蛋白阳性血清样本,其中肝癌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60例、肝炎患者20例、排除相关肝病者20例,对照各组之间的检测结果。结果:肝癌组的 AFP -L3比值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排除相关肝病组(P <0.01)。结论:原发性的肝癌临床治疗和诊断可以用于 AFP -L3比值作为分子标志物,对临床有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AFP)及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在肝癌患者切除术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AFP-L3对肝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采集98例确诊为肝癌的患者于手术切除前、后的连贯血清(术前1份,术后连续留取),应用甲胎蛋白异质体微量离心柱分离并洗脱获得AFP-L3,再同时检测原始血清中AFP及AFP-L3含量,计算AFP-L3在总AFP中比率(AFP-L3%≥10%为阳性),对比手术切除前、后AFP含量及AFP-L3%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个月AFP-L3阳性患者在未来28个月内的生存几率明显降低,AFP-L3阴性患者生存几率高;术后6个月AFP-L3阳性患者在未来24个月内的生存几率明显降低,AFP-D阴性患者生存几率是100%;术后第12个月AFP-L3阳性患者在未来18个月内的生存几率明显降低,AFP-L3阴性患者生存几率是100%.结论:AFP-L3对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甲胎蛋白异质体和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小扁豆凝集素(LCA)亲和交叉免疫电泳自显影法测定了肝癌病人血情及癌组织中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异质体)并与肝硬变和非肝癌病人做对照。结果表明,应用LCA分离的AFP异质体只有两种,不同地区的肝癌病人其AFP异质体类型不尽一致,癌组织中的AFP异质体其百分含量与血清中接近,提示肝内存在着分泌两种异质体的肝癌细胞,AFP-N-L百分含量变化与肿瘤大小、癌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肿瘤包膜、癌栓等因素有关、肿瘤恶性程度高者以分泌LCA结合型AFP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2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诊断肝细胞癌价值及评估肝癌预后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4-7月收治的82例肝细胞癌(HCC)、1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和19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应用酶联吸附法及荧光定量PCR联合检测AFP-L3和AFPmRNA水平,对比其阳性率;并对术后1个月的肝癌患者检测AFP-L3和AFPmRNA水平,统计作出生存曲线。结果:术前不同肿瘤指标的检测结果:AFP-L3联合AFPmRNA检测阳性率为64.3%,明显高于AFP、AFP-mRNA单独检测的阳性率(50.9%、4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AFP-L3联合AFPmRNA检测均阳性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较低。结论:术前联合检测APF-L3和AFPmRNA两项指标可提高HCC、尤其是AFP阴性HCC的诊断率,而术后联合检测又对评估HCC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小扁豆凝集素(LCA)亲和层析法将甲胎蛋白(AFP)分为结合型和非结合型两部分,并分析了人胎儿和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血清AFP异质体的电泳性质、氨基酸和寡糖成分。发现这两种不同来源的AFP虽同属胎肝型,但电泳性质、氨基酸和寡糖成分仍有差异。PHC血清小扁豆凝集素结合型AFP异质体(AFP-R-LCA)糖链结构中具有岩藻糖残基(α-L-Fuc),这一结构特征的识别,在临床为良性肝病和PHC的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血清GPDA同工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55例原发性肝癌,66例其他肝病,16例肝外肿瘤和22名正常人,应用自行设计的聚丙烯酰胺凝胶阶段梯度电泳作GPDA同工酶检测,将血清GPDA分离出10条同工酶区带。结果发现血清GPDAⅡ/Ⅱ’在PHC中的阳性率为41.8%,而在非癌性肝病和肝外肿瘤患者中阳性率均很低,在正常对照组中全部阴性,其对PLC诊断敏感性为41.8%,特异性为89%。AFP阳性与阴性的PHC,以及小肝癌与中晚期肝癌患者,血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ALP及其同工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癌组织碱性磷酸酶(ALP)及其同工酶的变化特征及机理。方法:检测PHC病人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LP比活性及其同工酶,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7例PHC肝癌组织标本中,3例检测到ALP Ⅰ区带,阳性率为11.1%,而癌旁组织中均未有ALPⅠ的检出,ALP Ⅴ在癌旁组织中检出率达100%,而肿瘤组织仅14.8%(P〈0.01),且均在两种组织的可溶性ALP中检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方法(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对40例PHC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GP73与AFP进行测定。结果 PHC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者(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结论 GP73为诊断PHC较好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组织及血清中GPDA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解人肝癌组织及血清中GPDA活性变化,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PDA比活性及12例PHC患者手术切除前后血清GPDA总活性(TGPDA)进行研究。结果:PHC患者肿瘤组织中可溶性及膜结合性GPDA比活性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P〈0.05);术前血清TGPDA阳笥患者肿瘤组织中膜结合性GPDA比活性较阴性患者明显升高(P〈0.05);术前血清T  相似文献   

15.
刘羽真  王圣方 《九江医学》2003,18(3):131-132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力测定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测定正常人、各种肝病及肝脏以外恶性肿瘤患者血清AFU.结果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AFU检测阳性率达79.4%,与各对照组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U可作为PHC的血清标记物,其敏感性为79.4%,特异性为90.2%,准确度为88.4%,对甲胎蛋白(AFP)阴性病例尤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AFP阴性原发性肝癌(肝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的差异蛋白,构建能与血清AFP联合使用的疾病诊断模型。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和CM10芯片检测33例AFP阴性肝癌患者与35例健康人的血清,获得差异蛋白峰并建立疾病诊断模型。结果:32个蛋白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FP阴性肝癌组血清中有6个上调,26个下调;诊断模型的准确度为80.9%,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0.0%。结论:应用SELDI-TOF-MS蛋白芯片技术建立的疾病诊断模型有望与血清AFP联合使用从而提高肝癌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测定23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血小板数目(PLT)、容积(MPV)、容积分布曲线(VDC)、粘附率(AdhP)、最大聚集率(MAR)及膜糖蛋白Ib(GPIb)、膜糖蛋白Ⅲa(GPⅢa)。结果表明,PHC患者的PLT、MPV及容积分布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dhR、MAR高于对照组)P<0.05)。PHC组MPV与AdhR呈有意义的负相关,而GPIb与R_(10)、GPIb与AdhR以及GPⅢa与MPV、GPⅢa与R_(10)、GPⅢa与MRA均呈有意义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方法(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对40例PHC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GP73与AFP进行测定。结果 PHC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者(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结论 GP73为诊断PHC较好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肝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探讨PCNA与肝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评价PCNA可否作为一个新的客观预测肝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可行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鼠抗人PCNA单克隆抗体,可8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9例胆管细胞癌,11例转移性肝癌标本进行了ABC免疫组化染色,以X^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及log rank检验对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95%、77.77%、81.82%。PCNA阳性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及血清AFP明显相关,但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性别、年龄及HBsAg是否阳性无关。结论:PCNA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CNA有望成为预测肝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