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肺炎型肺癌接受多层螺旋CT诊断的影像学特点,分析其和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肺炎型肺癌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影像特点:7例为磨玻璃密度影,9例为片结影,11例为实变影,9例为空泡蜂窝影,4例为混合型阴影。病理结果:14例为腺癌,8例为鳞癌,8例为细支气管肺泡癌,7例为小细胞癌,3例为低分化癌。结论:CT检查肺炎型肺癌存在多样性,并且动态影像学还有特征性,能够将病理变化过程反映出来,利用多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各个重点将病变显示出来,能够获得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60例盆腔肿块CT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60例盆腔肿块CT影像特点,提高盆腔肿物的CT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盆腔肿块螺旋CT影像及临床特点。结果42例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其中46例生殖器官肿块,10例为肠道、泌尿器官病变,CT影像能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及与邻近器官、结构的毗邻关系。结论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能为盆腔肿块精确定位,定性提供明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并总结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X线和CT表现。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肺炎患者5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和CT检查,总结X线和CT结果的特点。结果:58例患者X线表现有局灶性病变,为不规则、类椭圆型,边界模糊不均,密度不均或均匀。CT有局灶病变,轮廓光整或不齐,边缘模糊或不清楚,病变密度低,其病变周边9例有毛玻璃晕环,15例有增粗血管影,19例局部胸膜肥厚。58例患者通过影像学诊断准确21例,与综合诊断结果比较,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影像缺少特异性,CT联合X线诊断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手段,但仍需要医生结合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4.
顾金凤  刘斌  宁克佳  苏大建  刘军 《安徽医药》2020,24(9):1744-174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 CT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1—2月就诊于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113例经 CDC实验室核酸确诊的 COVID-19 CT检查的病变表现形式、分布特点及病变程度。结果 COVID-19病人的 CT检查最主要影像表现:早期两肺外周带( 92.9%)多发磨玻璃样影(占 84.9%),其内血管增粗(占 79.6%);进展期,短期内病灶范围增大,密度增高,部分出现实变(占 84.4%)内见充气支气管征;重症期病变短期内进展迅速,病灶弥漫,部分呈“白肺”表现;吸收期,实变密度减低,病变范围缩小,部分可,见纤维索条(占 86.7%)。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T表现具有特异性,不同时期的 CT表现,结合病人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典型影像学征象和病原学检查能够更为精准地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28例手术病理确诊为肾上腺间质肿瘤患者,均实施CT和MRI诊断。分析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28例患者中,8例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12例为肾上腺囊肿患者,2例为肾上腺脂肪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畸胎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3例为肾上腺转移瘤患者。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不均质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脂肪组织信号或者密度大多数存在条索状或者片状软组织信号或密度影,实施增强扫描后,肿瘤中软组织部分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均质脂肪密度或者信号;肾上腺囊肿影像学表现为水样密度,囊壁较薄,可出现钙化情况,增强扫描后未出现强化症状;肾上腺神经鞘瘤CT显示为稍低密度影,密度欠均匀,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肿瘤表现为渐进性增强,强化程度为轻中度,强化不均匀,行MRI T1WI和T2WI诊断信号呈不均匀状态,强化效果不佳;肾上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为特殊囊性低密度影,其边缘十分清晰,增强扫描后其囊壁会发生轻度强化;肾上腺转移瘤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其肿块较大,极易发生液化坏死情况,增强扫描后会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畸胎瘤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肿块,MRI诊断显示多种混杂信号。结论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CT和MRI诊断,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质脂肪瘤、脂肪瘤患者均有显著的影像特点,其软组织肿瘤因无显著特点,在临床诊断中需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实施诊断。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患者肺部机遇性感染与肿瘤病变的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肺部机遇性感染的X线和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博茨瓦纳玛丽娜公主医院临床及病理检验证实的75例AIDS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完整的x线胸片资料,其中27例同时行CT扫描.结果 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48例,典型表现为双侧肺周旁到中下肺野弥漫对称性分布的网格状影,部分融合成斑片状、结节状影或呈毛磨玻璃样改变.肺结核15例,细菌性肺炎4例,其影像表现与普通肺结核及肺炎表现类似.肺真菌感染2例,表现为肺空洞内霉菌球形成,可见空气新月征.淋巴瘤4例,表现为肺内斑点、斑片状影,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卡波济氏肉瘤2例,表现为肺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结论 X线检查是AIDS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以及X线片不能发现的细微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甲状腺病变的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2年3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疾病175例的CT影像特征.结果 本组结节性甲状腺肿132例,CT表现为近圆形低密度影,密度不一,病灶边缘清楚;增强扫描示病灶强化不显著.甲状腺腺瘤11例,CT表现为孤立性单发低密度结节,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强化后的密度仍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癌28例,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状、肿块状或弥漫性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密度多不均匀;增强扫描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桥本甲状腺炎4例,CT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密度减低;增强扫描示病灶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甲状腺疾病的CT影像准确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可以显示病变的特征及侵犯的范围,有助于术前准备,且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8.
球形肺炎临床相对于肺周围型肺癌少见,本文收集30例临床手术、X线或穿刺证实球形肺炎的影像资料,分析其形成的影像学基础的病理机制,讨论球形肺炎X线、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得出结论,球形肺炎影像形成相对具有特异性。以病理改变为基础,X线、CT影像特点作依据,密切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提高球形肺炎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的影像学特征。方法46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的CT、胸X线平片以及临床资料。结果 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异常、点状或片状密度增高影等,部分合并肺部或支气管充气征、局部肺不张等;CT主要表现为斑片状高密度影,病灶中心密度较周围密度明显增高,且边缘较为模糊,同时存在肺不张以及局限性肺气肿等。X线诊断准确率为67.4%,低于CT检查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平片与CT检查对新生儿肺炎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影像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1例常见及少见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各病变的位置、大小、边缘、密度及增强前后CT表现及相关特征。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或结节,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其中12例可见血管贴边征,5例可见磨玻璃影,3例可见囊变,4例可见钙化。31例均未发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CT平扫显示肺硬化性血管瘤具有常见良性肿瘤特点,部分少见型病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扫描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13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胸部影像学改变。方法对13例因发热住院的患者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咽漱液中常见上呼吸道病原体DNA,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常见上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同时进行胸部X线和CT检查。结果13例患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干咳,胸部X线片表现为小片状密度增高影,cT表现为两肺多发或单发性斑片状密度增高影,仅1例呈大片状模糊影。阿齐霉素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支原体肺炎有一定的传染性,临床症状较重,但体征缺乏特异性,胸部CT扫描较普通X线胸片更易发现病灶,血清IgM抗体检查有助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CT表现特点,提高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胸部CT表现。结果双肺弥漫性渗出性毛玻璃样改变21例(占70%),呈索条伴网状纤维影的16例(占53.3%),呈结节状及斑片影5例(占16.7%),肺门淋巴结增大、肺囊性病变、胸腔积液及肺不张等改变4例(占13.3%)。结论毛玻璃样改变、索条伴网状纤维影、结节状及斑片影是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CT的特征表现,对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影像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变化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经池州市人民医院临床证实且住院治疗的16例COVID-19病人的影像资料,分析病人的胸部CT表现并对比CT影像变化.结果 16例COVID-19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的特点,早期多为双肺多发,边界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9例中男1例,女8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7岁。9例共16个病灶,其中有7例为双侧发病,病变均位于背部肩胛区,主要就诊原因是发现无痛性肿块。16个病灶CT均表现为类肌肉密度,扁丘形肿块,边界较清,密度欠均匀,可夹杂少许脂肪密度影。增强后与肌肉强化程度相似。结论弹力纤维瘤术前可不依赖病理学检查,仅依据典型临床特点及CT表现,就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重症与危重症甲型流感病毒肺炎的影像学特点,为重症与危重症甲型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2015—2018年收治的甲型流感病毒肺炎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重症组和危重症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影像学检查的差异。结果危重症组呼吸困难、气促、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均高于重症组(P<0.05)。在CT征象中,危重症组实变、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胸腔积液发生率,均高于重症组(P<0.05),网格影发生率低于重症组(χ2=7.675,P<0.05)。结论重症与危重症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均具有呼吸系统的普通症状,但危重症患者的呼吸窘迫等严重症状更为明显。且重症与危重症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在CT影像学资料表现出明显差异,可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丁榕 《医药论坛杂志》2014,(3):58-59,62
目的观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及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生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影像资料,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肿瘤多为单发,一般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内可见囊变坏死。②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内多可见粗大血管影,静脉期呈持续强化,CT值多在62HU左右。③多数肿瘤周边可见纠集血管影。结论生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骨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和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颅骨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和CT影像学资料。结果 8例中,顶骨5例,枕骨2例,额骨1例。1例影像表现类圆形结节状致密骨化影,7例影像表现为①骨性肿块;②病变边界清晰;③膨胀性破坏;④内部表现为散在或密集分布骨化斑点或呈不均匀密度的磨砂玻璃状。结论 X线和CT是颅骨骨化性纤维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对该病诊断价值较大,X线表现也具有一定特征,二者结合应用可提高该病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肺炎性假瘤是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细胞聚集所致的肿瘤样炎性增生性病变。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为肿瘤。本文报道2005年2月以来资料完整的24例肺炎性假瘤,其重点探讨CT表现的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卢先东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79-2481
目的通过对45例肝血管瘤的CT影像分析,进一步探讨肝血管瘤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经临床明确诊断的45例肝血管瘤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征象。结果肝血管瘤CT平扫多表现为肝内低密度占位,呈圆形结节状或椭圆形占位,边界较清楚,极少数巨大血管瘤病灶边缘可欠清晰,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为特征性动脉期边缘性环状强化或结节样明显强化,较小的血管瘤可形成高密度结节状充填;静脉期强化逐渐向病灶中央延伸;延迟期病灶呈与肝实质密度相似的等密度充填影,巨大血管瘤中央可见点片状或裂隙状不充填影。结论肝血管瘤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 GN)的影像表现,并分析其强化特征。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7例腹膜后GN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37例全部接受CT平扫,其中22例接受CT增强扫描。结果37例腹膜后GN中,病灶位于右侧者23例,位于左侧者14例。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19例,不规则形18例。 CT平扫26例34个病灶密度均匀,与囊性病变密度接近,11例17个密度不均,可见少许斑点状、小条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渐进性强化。结论腹膜后GN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及强化特征,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