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壁弹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5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A组,50例2型糖尿病无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B组,将50例健康者作为C组。采用超声检测三组患者颈动脉收缩期最大内径(Ds)、颈动脉舒张期最大内径(Dd)、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内血液与血管壁弹性比值B/A。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踝肱指数及血压,分析以上指标与B/A值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Ds、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IMT值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值、空腹血糖、舒张压及收缩压指标上,以A组数值最高,C组数值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高密度脂蛋白及踝肱指数两个指标上,以A组数值最低,C组数值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A值与空腹血糖及血压呈正相关性(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及踝肱指数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利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发现2型糖尿病血管壁弹性下降,当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时,血管壁弹性下降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梁永平  马琳 《天津医药》2011,39(11):1031-1033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定量评价吸烟者颈动脉血管弹性的意义。方法:选取体检结果正常的男性吸烟者132例,非吸烟者49例(A组)。按吸烟指数将吸烟者分为3组,B组(≤400支年/d)、C组(401~800支年/d)、D组(801~1200支年/d)。应用ET技术检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血管内径(Ds)和舒张期血管内径(Dd),并计算硬度指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动脉顺应性(AC)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对照组及各吸烟组间IMT、Ds及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组β、Ep、AC及PWV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吸烟组中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β、Ep及PWVβ均随吸烟指数的增加而增高,而AC随吸烟指数的增加而减低。结论:ET技术能准确获取吸烟者颈动脉弹性参数,在血管发生形态学改变前检测出动脉硬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赵灵芝 《河北医药》2012,34(20):3075-3076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特征。方法随机选取TIA患者35例(TIA组),正常对照组为周期健康体检者35例。测量颈动脉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及内中膜厚度(IMT),应用ET技术评价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参数,包括硬化参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和增大指数(AI),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IA组的β、EP、PWVβ、IMT值增高,AC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D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技术有助于评价TIA患者颈动脉的弹性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血管壁回声跟踪技术(ET)评价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患者颈动脉早期硬化。方法在ET模式下,采集55例NIDD患者其内中膜厚度平均值(IMT)均小于1mm和55名健康人双侧颈总动脉的二维超声图像,测量双侧颈总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收缩期、舒张期比值(S/D)。应用ET技术实时跟踪描记颈总动脉管壁的运动轨迹,系统自动得出硬度指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 NIDD组颈总动脉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Ds)、颈总动脉舒张期内径(Dd)、RI、PI及S/D测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β、Eρ、AI和与健康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AC测值显著降低(P<0.05),β与PWVβ测值与健康组相比极显著增高(P<0.05)。结论 ET成像技术为NIDD患者颈动脉的早期硬化趋势提供了一种快速、无创、定量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RTE)的弹性成像(UE)5评分法和弹性应变率比值法(SR)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应用日立二郎神彩超对75例乳腺患者93个病灶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评出良恶性后,在进行弹性成像评分和应变率比值的测量。最后对比分析RTE(UE+SR)与常规超声(二维+CDF)I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性。结果 RTE诊断乳腺病变的准确率为96.8%(90/93),误诊率为3.2%(3/93);常规超声诊断乳腺病变的准确率为80.6%(75/93),误诊率为19.4%(18/93)。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病变的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两者结合有望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microRNA-21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相关性,研究microRNA-21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例为实验组,健康者25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浆中microRNA-21的表达水平.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LVEDD(左室舒张末内径)、E/A(EA比值)、FS(左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血管壁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检查的人员95例为健康对照组。再将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依照年龄区间,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组,三组患糖尿病人数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健康组和糖尿病组B/A和D值比较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疾病情况)和年龄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D值不存在明显差异,B/A值则明显偏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三组之间B/A值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三组之间B/A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足背动脉和颈动脉弹性明显偏低,且血管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存在明显变化,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在血管形态学改变以前,对患者血管壁弹性进行全面评价,结果精准,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检查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局部舒张功能.方法 对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16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进行心脏超声检查,首先利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期速度评价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并获取心尖四腔心、二腔心和长轴观以及胸骨短轴观,再应用STI技术,脱机分析测量舒张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径向应变、应变率,周向应变、应变率,以及舒张早期应变率/舒张早期应变率比值(RSe/RSa比值),评价局部心肌舒张功能.结果 观察组纵向舒张期早期速度E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从基底段至心尖段的纵向速度(E峰、A峰),存在递减趋势,观察组的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及周向应变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超声斑点追踪应变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心室局部心肌舒张早期功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虽然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在正常范围内,但其局部心肌已经存在舒张早期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检查出乳腺肿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应变率比值法,对乳腺肿块以及周围同水平正常乳腺癌组织的应变率比值(SR)进行测算,将其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良恶性肿瘤应变率比值(SR),恶性显著大于良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鉴别良恶性乳腺肿块的临界点为2.93,SR值鉴别良恶性乳腺肿块的敏感性为86.95%(20/23),特异性为86.07%(68/79),准确性为85.29%(87/102)。结论采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治2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类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值(IMT)、颈总动脉收缩期的内径(Ds)、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情况。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硬斑、混合斑比例、IMT、Ds、RI、PI均高于对照组,软斑比例、Vs、V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药品需求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朱宏 《中国药房》2004,15(11):653-655
目的定量研究药品需求量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们的健康水平、药品广告投入、药品价格等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采用经济计量学方法和Eviews软件构建药品需求函数模型。结果与结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需求量将显著上升,而药品价格的变化对药品需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对动脉血管弹性病理性降低的逆转机制。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7例,应用替米沙坦80 mg.d 1治疗3个月,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血清瘦素水平及观察大、小动脉弹性指数。结果替米沙坦治疗3个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总体血压水平下降(P<0.05),达到降压治疗的目的。替米沙坦极显著性降低血清瘦素水平(P<0.01),显著提高血清一氧化氮浓度(P<0.05),并提升大动脉弹性指数和小动脉弹性指数(P<0.01)。结论替米沙坦能控制原发性高血压并改善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14.
孙尧  马琳  赵娜  程燕 《天津医药》2011,39(9):782-784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评价饮酒者颈总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41例研究对象按每天摄入乙醇量的不同分成不饮酒组35例、少量饮酒组35例、中量饮酒组35例和大量饮酒组36例,所有研究对象除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严重心脏、脑、肾、甲状腺等疾病,而且颈总动脉无斑块形成。应用ET实时跟踪描记受检者双侧颈总动脉管壁运动轨迹,计算分析得出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血管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4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饮酒量的增加,β、Ep、PWVβ参数值逐渐增高,AC值逐渐降低。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除少量饮酒组与不饮酒组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量饮酒、大量饮酒可引起颈总动脉弹性减退,ET技术可早期发现颈总动脉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将冠心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缬沙坦80 mg/d。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的踝臂指数(ABI)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a-PWV和AB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的ba-PWV水平和ABI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有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8,P=0.648)。结论缬沙坦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大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16.
朱航宇  顾海 《中国药房》2006,17(9):651-653
目的:定量研究我国城镇居民药品需求弹性。方法:运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析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及可支配收入的截面数据,计算边际消费倾向值、需求收入弹性值和需求价格弹性值。结果与结论:药品价格的变化对药品需求影响较小,城镇居民的药品消费属于生活必需品消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普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脉压和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正在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并且脉压≥60mmHg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在原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20mg/d),对照组则继续服用原降压药物不变,在治疗前及治疗16周以后分别检测患者的血压、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结果:普伐他汀组治疗后的收缩压(SBP)、脉压(PP)和C2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C1则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普伐他汀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小动脉弹性,从而起到降低脉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腹主动脉弹性与临床指标关系的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腹主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讨论处理 L ogistic回归模型中多重共线性的方法 ,随机抽取 190例病人 ,按腹主动脉弹性≤ 1mm和 >1mm分为两组 ,92例在腹主动脉弹性≤ 1mm组 ,98例在腹主动脉弹性 >1mm组 ,测定 9个相关临床指标。先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 9个相关变量的信息综合 ,提取 9个独立的因子 ,然后用新的因子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应用主成分分析改进后的 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数据 ,方程的临床意义得到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坎地沙坦在降压同时对大动脉弹性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4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坎地沙坦治疗组和氢氯噻嗪对照组,每组各24例,分别给予坎地沙坦(8mg.d-1)及氢氯噻嗪(25mg.d-1)行降压治疗,如果血压下降不理想则两组均加用非洛地平(5mg.d-1),在治疗前及治疗20周以后分别检测血压及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值。结果:在两组患者血压下降水平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P>0.05),坎地沙坦组治疗后的C-FPWV值较氢氯噻嗪组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坎地沙坦能明显的改善大动脉弹性,这种改善作用与降压本身及降压之外的因素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