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起食物中毒的流行因素及病原学。方法按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细菌学鉴定方法。结果就餐人数为150例,中毒病人108例,罹患率72%;临床表现以呕吐为主;中毒食物为隔夜剩饭,病原学检查为蜡样芽孢杆菌,中毒食物中蜡样芽孢杆菌菌落为1.2×106/g。结论此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此类食物中毒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预防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对食物中毒人员和食物中毒发生地点进行调查,对剩余食物、和可疑食物进行现场采样做定性和定量检验。结果经确认这是一起误食添加了高含量的亚硝酸盐食物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提高餐饮行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食物中毒原因,为预防此类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以流行病学方法对爆发点进行发病情况和现场情况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对学校食堂的剩余食物,呕吐物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呕吐物及剩余豆角炒肉皂素定性实验为阳性,主要原因为豆角加热不彻底导致。结论加强对相关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提高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是有效杜绝食物中毒发生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周亚娟  于传宁  唐华 《贵州医药》2011,35(10):938-939
急性乌头碱中毒是我们在突发中毒事件处置中经常遇见的一类事件,由于乌头碱毒性强,如果处置救治不及时,常常会引起死亡。为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提高对这一类事件的处置效率,笔者将2010年6月调查处置的一起疑似乌头碱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块根,含有毒成分乌头碱。民间常用其浸酒口服或外用,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外伤等疾病,且易当成其他药酒误服。因其治疗量和中毒量相近,常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01至2006年收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查明本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类似事件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在4份患者肛拭样品及4份剩余食品中检出生物学形状一致的鸭沙门氏菌4株。结论该起事件为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029:K?)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南通市某区1起因农村家宴引起的解藻朊酸弧菌食物中毒进行凋查分析,为该类食物中毒处理、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凋查,对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通过统计学处理和病例对照分析,找出食物中毒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治对策。结果综合现场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培养结果,确定该起食物中毒为1起解藻朊酸弧菌食物中毒,中毒原因可能为切菜刀、砧板生熟不分,食物加工不彻底。结论解藻朊酸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生物特性相似,本地既往从未有相关报道,各地对解藻朊酸弧菌食物中毒报道也很少,卫生行政部门及疾控机构应加强对该类食物中毒的鉴别和研究,做好该类食物中毒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第一明确诊断并及时救治患者,第二调查食物中毒的原因,做好中毒食物的处理,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做出诊断。结果实验室检验排除细菌性和化学性食物中毒,样品中检测到豆角皂甙及植物血球凝集素,植物血球凝集素效价为1:260。结论这是一起因食用未煮熟豆角引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9.
孙磊 《中国实用医药》2014,(23):273-274
目的:了解食物中毒的发生过程及其原因,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和加强食品卫生监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次食物中毒发病55例,罹患率约为23.5%(55/234);潜伏期3.5~40 h,平均12 h;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进食被肠炎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结论此次事件为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监督力度,餐饮单位应加强自身管理,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抚顺市顺城区2012年~2017年食物中毒分析及防控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抚顺市顺城区2012年~2017年食物中毒事件的具体情况,调查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致病因素并探讨食物中毒的防控对策。结果抚顺市顺城区2012年~2017年食物中毒事件共发生90起,其中中毒人数调查显示为2560人,因食物中毒休克人数共24人,休克率为0.94%;调查食物中毒事件显示主要因素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起数为32.22%(29/90),中毒人数为43.87%(1123/2560),其次为致病因素不明造成食物中毒的起数为22.22%(20/90),中毒人数为26.21%(671/2560);食物中毒事件休克率最高为化学性食物中毒54.17%(13/24),其次是有毒动植物及真菌毒素37.50%(9/24)。结论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最主要因素为细菌性食物中毒,而导致食物中毒休克的主要原因为化学性和真菌毒素食物,有关部门发现此类事件时需要加强对食品中毒的检测报告,建立相应的预防体系,并培养民众的食物健康教育,在最大程度上表面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1.
温州民间常有用草乌、川乌等植物来泡制药酒等习俗,老百姓认为药酒外用可治疗跌打损伤等,内服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有滋补等疗效.因药酒治疗量和致死量接近,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快速进展的紊乱性心律失常是中毒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草乌其有毒成分为乌头碱,乌头碱是通过皮肤破损处或消化道吸收的,其因吸收快,出现中毒症状早,乌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一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分析,提出有效防控措施。方法 利用现场流行病学与卫生学调查,了解患病情况及可疑食物;采集可疑食品、外环境和病例的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与鉴定、药物敏感性分析、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共11名患者,其临床症状主要是恶心、腹痛(100%),其次为呕吐(81.82%);可疑食物为某饼家生产的“脆皮法棍泡芙”,致病因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来源于食品泡芙样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来源于患者肛拭子样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同源性,所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耐药(耐药率100%)。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某饼家从业人员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制作“法棍泡芙”过程中污染食物而引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该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查清中毒原因。方法对该批患者的中毒表现、潜伏期,流行病学、卫生学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符合芸豆中毒的发病特点。结论该事件为一起食用未加热透的芸豆引起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此次集体食物中毒的病原,防止类似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剩余食物烧鸭及病人血液与肛拭子标本进行实验室检验.结果 剩余食物烧鸭和11名病人的肛拭子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52名病人血常规检验白细胞升高(11.6~23.9×10<'9>/L).结论 副溶血性弧菌与肠道传染病菌比较,致病力较弱,但在食入大量活菌的情况下可引起食物中毒,要加强对工厂集体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提高集体食堂的卫生水平,防止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5.
蜡样芽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疾病.2003年8月23日,勃利县冷冻厂工地民工食常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对食堂及患者采样进行实验室检验,从剩余食物及患者呕吐物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通过进一步的毒力试验和血清学试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认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蜡样芽胞菌污染食物所引起的.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一起由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了解副溶血性弧茵的致病性,掌握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内容和方法。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临床症状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结果因集体用餐,造成79人食物中毒,潜伏期为5-22h,主要症状表现、腹泻、呕吐,洗肉水样便,个别脓血便,腹泻每日5~6次,体温一般为37.5~39.5℃。重症者出现脱水、意识不清、血压下降等,构成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判定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该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查清中毒原因,方法对该批患者的中毒表现、潜伏期,流行病学、卫生学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检验。结果符合原因不明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结论该起事件为一切起因生产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而引起的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8.
马吉辉  陈卫武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117-117,122
目的:查明本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类似事件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在10份患者肛拭样品及1份剩余食品中检出生物学形状一致的鸭沙门菌4株。结论:这是一起鸭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9.
陈杰  谢会业 《淮海医药》2005,23(4):287-287
2002年5月28日22时,接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报告,市某成人教育学院食堂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接到报告后,市卫生局立即派卫生监督人员迅速赶到医院进行调查处理,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证实这是一起学生食用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所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现将调查  相似文献   

20.
1997年 11月 2 0日晚 ,某市一村民自办婚宴酒席 ,多人参加进餐。 2 1日早 6时左右 ,继续食用头晚所制作的食物(加热过 ) ,餐后约 10min就有人出现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至餐后 14 8h ,进餐的 2 3人均出现相似反应。现场调查除采集到部分剩余食物外 ,未提供中毒的可疑食物和中毒原因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以原因不明食物中毒结案。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筛选探索 ,确定是一起四次甲基二砜四胺食物中毒。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参与 2 0日晚餐和 2 1日早餐的全部进餐者均列为调查对象 ,询问其食谱、不适反应类别和治疗情况。1 2 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