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非创伤性腹痛患者分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非创伤性腹痛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分诊时间、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分诊时间分别为(7.04±2.06)min、(5.40±1.68)min,经t检验,观察组的分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分诊正确率分别为72.00%(36/50)、94.00%(47/50);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4.00%(37/50)、96.00%(48/50);经χ2检验,观察组的分诊正确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急性非创伤性腹痛患者分诊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分诊时间,提高分诊正确率及护理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级分区分诊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分级分区分诊管理措施,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两组急诊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急诊患者(P<0.05)。结论在急诊科中实行分级分区分诊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分诊的准确率,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腹痛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由6名护士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主题为"提高急诊腹痛预检分诊准确率",选取2018年1-3月主诉为腹痛的患者1 812例作为品管圈实施前组,查找造成腹痛预检分诊错误的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有效措施,形成标准化作业实施于腹痛预检分诊中,选取2018年5-8月腹痛患者1 828例作为品管圈实施后组,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腹痛患者预检准确率。结果品管圈实施后腹痛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5.73%高于实施前的8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急诊腹痛患者预检分诊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降阶梯思维在老年急性胸痛患者分诊中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某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124例老年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分诊方法,实验组62例采用降阶梯思维的分诊方法,观察急诊分诊准确率。结果:实验组病情分级正确率96.8%(60/62),对照组82.3%(51/62),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5.203);实验组分诊去向准确率98.4%(61/62),对照组80.6%(50/62),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6.135)。结论:老年急性胸痛患者分诊中采用降阶梯思维,提高分诊准确率,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7,(19):206-208
目的研究对综合医院门急诊呼吸传染病患者加强感染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某综合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人门诊及急诊等2个科室,于2015年1~12月间加强感染管理干预,同时选取每个科室10名护士,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管理干预,科室通过对所有门诊、急诊医护工作者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及隔离措施培训,制定全方位预防控制措施。观察在管理制度实施前后门诊、急诊医护工作者对感染预防知识掌握评分、预检分诊实施率的变化,评价上述综合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14年度,门诊、急诊护士对科室管理质量等评分均低于15年度(P<0.05)。14年度,护士对呼吸道传染病知识掌握评分均低于15年度(P<0.05)。14年度急诊110例患者中,预检分诊实施率为51例(46.36%)、门诊150例患者中,预检分诊实施率为88例(58.67%);15年度急诊105例患者中,预检分诊实施率为91例(86.67%);门诊142例患者中,预检分诊实施率为128例(90.14%)。结论于2015年1~12月间加强感染管理干预,此年度门诊、急诊科室护士对于管理质量及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知识掌握度评分均较高,且护士预检分诊实施率相较于14年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李文娟  黄蓓蓓  夏梦雪 《河北医药》2024,(4):634-636+640
目的 分析基于结局导向的零缺陷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效果及病情判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予以基于结局导向的零缺陷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急诊救治效果与病情判断准确率、护理缺陷发生情况、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入院至接诊、分诊评估、采血、转诊、抢救及入住脑血管病中心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成功率为94.74%,病情判断准确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8.95%、89.47%(P<0.05);观察组患者中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15.79%(P<0.05);出脑血管病中心时,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分数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结局导向的零缺陷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缩短其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急诊救治效果与病情判断准确率,还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急诊收治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就诊总时间、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和误诊率。结果 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就诊总时间、误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护理模式可更好地提高急诊预检分诊的工作精确度,缩短就诊总时间,提升急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巩固了护士专业急救知识与急救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可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降阶梯思维方式在急性非创伤性腹痛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急诊科收治的急性非创伤性腹痛患者314例,患者进行数字编号,单号164例纳入试验组(降阶梯思维方式分诊及诊治),双号150例纳入对照组(传统思维方式分诊及诊治),分析2组医生对分诊护士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探讨急性非创伤性腹痛患者急诊诊治过程中,2组患者诊断时间、排除危重病例时间及确诊时间、危重病例漏诊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医生对分诊护士在急性非创伤性腹痛患者分诊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非创伤性腹痛患者诊断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危重病例的排除或确诊所需时间及对危重病例的漏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危重病例的排除或确诊时间更短,对危重病例的漏诊率更低.结论 将降阶梯思维的理念应用在急性非创伤性腹痛患者中,对患者进行简单有效地分类并及时进行相应治疗,使病情危重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及更加专业的救治,可降低漏诊率,较传统分诊思维方式存在优越性,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急腹症患者分诊及急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急腹症患者分诊及急诊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分诊正确率:外科急腹症、内科急腹症、妇科急腹症分别为95.4%、94.0%、94.3%。结论急腹症患者分诊及急诊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抢救成功,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急诊昏迷患者的接诊后病因分诊及紧急抢救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85例急诊昏迷患者临床资料、接诊分诊情况、紧急处理措施及诊断治疗预后的情况。结果总病死率29%,急诊病死率13%,急诊1h内病死率7%,分诊正确率91%。结论急诊昏迷患者病死率高,护理人员正确的接诊分诊及第一时间的及时有效处理,可有效降低昏迷患者病死率或伤残程度。  相似文献   

11.
刘冰 《中国医药指南》2023,(13):146-148
目的 探究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3例和研究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TQM急诊护理措施,评估两组护理后临床满意度情况,对比两组急诊治疗效率、强求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急诊治疗效率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06%vs. 81.82%,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3%vs. 25.93%,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3.94%vs. 70.37%,P <0.05)。结论 基于TQM急诊护理可有效缩短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袁金香 《现代医药卫生》2014,(21):3309-3310
目的观察急诊分诊管理在妊娠期急腹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70例妊娠期急腹症患者作为治疗组,对其采用急诊分诊管理。另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570例妊娠期急腹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常规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性及患者满意率。结果治疗组的分诊准确率(98.07%)及患者满意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3.86%、78.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急腹症中采用急诊分诊管理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准确性及患者满意率,减少患者病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评价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抢救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月在某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0例。应用急诊护理路径的患者为观察组,接受急诊诊断护理措施的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分别以分诊、抢救及住院的时间,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及其家属分发满意度调查问卷及打分评价。结果:对照组明显在分诊、抢救及住院时间上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86.47±7.34)显著低于观察组(92.31±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抢救急性心梗患者时,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对于在减少抢救时间和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栓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根据双盲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两组患者的治疗措施相同,对照组患者辅助展开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则在早期开展康复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7.83%(45/46),低于观察组的78.26%(36/46)(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并无区别(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好(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HAMD、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分诊时间、抢救总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5/46),低于对照组的34.78%(16/46)(P <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43例,占93.48%)明显比对照组(33例,占71.74%)高(P <0.05)。结论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阶段接受康复护理措施,对调节其生活功能,改善运动能力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还可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急诊时护理方法分为两组,以其中行传统护理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以应用急救护理路径护理的41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无1例死亡,对照组4例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急救护理路径展开护理工作,可缩短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及急救时间,尽快缓解疼痛,对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儿科分诊失误的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提高急诊儿科分诊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急诊儿科316例患儿的错误分诊情况。结果316例错误分诊病例中,护士因素(专业知识缺乏和经验不足、问诊不详细、无认真查看及检测患儿生命体征)占74%、患儿和家属因素(主诉失误、病史不够详细)占21%、管理和环境因素(非急诊患者数量增加、急诊分诊台嘈杂)占5%,以上因素均可影响急诊儿科分诊的准确率。结论护士因素、患儿和家属因素、管理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急诊儿科分诊准确率的因素,改善这些因素可以提高急诊儿科的分诊准确率,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在急腹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因急腹症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20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诊护理,观察组则采用预检分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确诊时间、救治成功率、意外发生次数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更高,候诊时间、确诊时间、意外发生次数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可提高工作效率,在急腹症院前分诊护理中发挥着重要意义,可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降低失误率,促进护患和谐,优于常规分诊护理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采用随机划分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果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与急诊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急救时间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死亡,院内复发率观察组2.48%(1/42)低于对照组14.29%(6/4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下对提高抢救效果、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丁艳  华娜  王振盛 《河北医药》2024,(3):474-476+480
目的 探讨急诊科预检分诊中应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急诊就诊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检分诊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临床指标、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候诊意外情况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挂号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处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分诊准确率和抢救成功率分别为100.00%和97.65%,高于对照组的91.76%和89.41%(P<0.05)。观察组的候诊意外情况发生率为1.18%(1/85),低于对照组的9.41%(8/85)(P<0.05)。观察组的就诊次序、信息沟通、分诊环境、分诊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科预检分诊中应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挂号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处置时间,降低候诊意外情况发生率,提高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6,(10):119-121
目的观察研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将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予以不同的急诊护理模式,对照组进行急诊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急诊全程优化护理,通过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护理有效率、住院时间及患者急救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其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及急救的总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有效率(98.2%)较高,住院时间明显较短(P0.05),患者对急救护理满意度(98.2%)较高。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程序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