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丙溴磷对组织中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不同染毒剂量、不同染毒时间家兔进行了全血胆碱酯酶 (ChE)活力 ,以及大脑、肝和肾组织中的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浓度的测定。结果 与染毒前和对照组比较 ,染毒后家兔全血ChE活力显著下降 (P <0 0 1) ;染毒后家兔组织中ET浓度 [( 9 2 1~ 12 65 )pg ml]较染毒前 [( 7 98~ 10 2 5 )pg ml]有明显增高趋势 ,而染毒后NO浓度 [( 10 3 8~ 17 3 6)nmol ml]较染毒前 [( 15 44~ 2 5 64 )nmol ml]有明显下降趋势 (P <0 0 5 ,P <0 0 1) ,且随染毒时间延长变化更明显。结论 丙溴磷所致的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紊乱 ,可能是丙溴磷抑制ChE活力以外的毒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衰老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安慰剂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状态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质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丙二醛(MDA)、血浆低密度脂质蛋白胆固醇(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LDL-C、TC、TG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MD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SOD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辛伐他汀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和原发性高血压(CH)患者血中NO、CNP、AngⅡ、CGRP和ET的含量,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择EH患者62例,CHD患者54例为实验组,正常健康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中CNP、AngⅡ、CGRP、ET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结果EH和CHD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CNP、AngⅡ、ET含量明显增高(P〈0.01,0.05),NO、CGRP则明显降低(P〈0.01,0.01);两组患者CNP、AngⅡ与CGRP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性(EH组r=0.556,P〈0.01;CHD组r=0.419,P〈0.05)。结论检测EH和CHD血中CNP、NO、AngⅡ、CGRP、ET含量变化,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及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采用放免法检测了不同类型的138例CAD患者血浆PRA及ATⅡ水平,其中AMI患者47例,UAP患者23例,OMI患者31例,SAP患者37例,并将其与26例正常人测得值进行比较。提示:CAD时RAS活性显著增强,参与了CAD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O,ET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时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NO,ET-1的含量。结果;肺心商组,肺心病并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浆NO,ET-1比较有明显差异;肺心病与肺心并冠心病心力衰竭NO,ET-1含量比较也存在差异性,ET-1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NO在这两种疾病状态中的病理生理变化是不同的。ET-1在这两种疾病状态中的病理生理变化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姥鲨软骨新生血管抑制因子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实验对分离纯化了的姥鲨软骨新生血管抑制因子进行了生物学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它对Ⅳ型胶原酶、内皮细胞DNA合成、角膜新生血管和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12μg SCDI可竞争抑制一个单位的胶原酶活性;其对小鼠心肌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的IC50分别为3.38μg和11.74μg,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SCDI对家兔眼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率分别为70.24%和38.38%,SCDI在2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分析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7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IGF-1、TNF-α水平,并比较二者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外周血IGF-1、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增高程度与冠心病病变程度一致。结论随着冠心病病变程度加重,IGF-1及TNF-α浓度升高,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为判断冠心病病变程度提供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0.
11.
冠心病患者血浆ET、CGRP及血清NO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清一氧化氮(NO)的浓度变化,了解3者之间的动态平衡,探讨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本院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5例,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利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1].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内皮素(ET)浓度水平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NO浓度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清NO的浓度水平随冠心病的发展而变化,检测其浓度水平的变化可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诊断及准确治疗提供重要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对老年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进行血浆血管活性因子检测,以期解释正常高值血压者的特点,为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肺栓塞(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栓子阻塞肺动脉后,在机械性阻塞及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下,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甚至出现急性右心衰竭.一般认为,右心室后负荷增加主要由栓子的机械性阻塞引起;然而,很多情况下,机械性阻塞的程度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不一致.机械阻塞是栓塞后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而在此基础上,血小板激活及内皮损伤所产生和释放的多种血管活性因子在PTE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并且分析其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按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注射用阿魏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总体疗效,同时测量在治疗前、治疗后10 d与治疗后1个月的血浆NO和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O浓度明显升高(P<0.05),血浆ET-1浓度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阿魏酸钠辅助治疗冠心病能有效提高疗效,机制可能在于拮抗ET的分泌,促进NO的生成,从而加强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s-CRP,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6和TNF-α,并与健康对照组做比较。结果 CHD组的hs-CRP、IL-6和TNF-α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MI、UAP和SAP各临床分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各级病变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级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炎症因子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其浓度随病变程度的加重急剧上升,可作为冠心病临床诊断、治疗、预测及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蚓激酶对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管活性物质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4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23),予硝酸异山梨酯10mg,tid;治疗组(n=25),予硝酸异山梨酯10mg+蚓激酶胶囊400mg,tid,疗程4wk。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ECG ST-T改变、血浆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烷素B2(TXB2)、5-羟色胺(5-HT)水平、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结果:心绞痛发作时血浆GMP-140,TXB2和5-H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发作控制后各项值显著下降;经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和血浆GMP-140,TXB2,5-HT水平、血液流变学参数均明显下降(P<0.05-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GMP-140,TXB2和5-HT水平变化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硝酸异山梨酯和蚓激酶联合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活性物质的调节,从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Nrf2和ET-1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16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80例,非冠心病组80例,测量两组患者血清Nrf2和ET-1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含量,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血清Nrf2和ET-1水平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在年龄、性别均衡可比的情况下,非冠心病组患者血清Nrf2水平为(911.889±174.607)pg/mL高于冠心病组的(816.181±192.732)pg/mL(P <0.05),而ET-1水平非冠心病为(92.554±26.216)pg/mL小于冠心病组(111.218±33.210)pg/mL(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史、TC、LDL-C及ET-1水平是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及Nrf2为保护因素。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Nrf2和ET-1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探讨AngII在冠心病发病、病变程度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110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对照者血清AngII,同时测定IL-6、TNF-α.结果 冠心病患者AngⅡ、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AngⅡ与IL-6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51,P<0.05;r=0.60,P<0.05).结论 血清血管紧张素Ⅱ是影响IL-6、TNF-α的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探讨AngII在冠心病发病、病变程度中的作用。方法检测110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对照者血清AngII,同时测定IL-6、TNF-α。结果冠心病患者AngⅡ、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AngⅡ与IL-6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51,P〈0.05;r=0.60,P〈0.05)。结论血清血管紧张素Ⅱ是影响IL-6、TNF-α的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