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改杰  王静敏  丁震环 《新中医》2020,52(5):114-11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及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脑血流动力指标及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Vp)、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峰流速对称性差值(DVp)及平均流速对称性差值(DVm)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Vp、Vm高于对照组(P0.05),DVp、DVm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脉动指数(P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脑血管储备能力(CVR)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PI低于对照组(P0.05),CVR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血清S-100β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74%,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贾贺  李惠勉  刘超  李晓晓 《吉林中医药》2020,40(9):1202-1205
目的探究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局部脑血流、脑水肿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ACI患者5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脑血流动力学、血清MMP、NSE水平、梗死灶体积、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双侧大脑中动脉峰流速(Vp)和平均流速(Vm)均增加,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双侧大脑中动脉Vp 和Vm的差值(DVp,DVm)均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MP-2、MMP-9、N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梗死灶体积均缩小,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D级脑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ACI患者治疗效果更显著,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循环,促进水肿的吸收,缩小梗死病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MMP、NSE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许涛 《新中医》2021,53(3):53-56
目的:观察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脑血流动力学[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峰流速对称性差值(DVp)、平均流速对称性差值(DVm)]改善程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6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口舌歪斜、语言功能、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头晕耳鸣、手足心热、口干咽干等评分及舌脉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Vp、Vm明显高于对照组,DVp、DVm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临床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康复组(n=23)和对照组(n=23),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康复组在此护理基础上再进行针灸和早期康复。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Brrthal指数(BI)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4周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SES、hs-CRP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0.05),且治疗后康复组NIHSS评分明显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BI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或0.05),且康复组评分明显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颈动脉参数Qm、Vm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或0.05),Rv、DR明显下降(P0.01或0.05)。康复组治疗后Qm、Vm较对照组增高明显(均P0.05),Rv、DR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SES、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0.05),且治疗后康复组血清SES、hs-CRP水平明显更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针灸联合早期康复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SES、hs-CRP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风通脉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CT灌注成像(CTPI)影像学方法进行疗效评价。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风通脉汤治疗。治疗3周后,采用CTPI影像学方法检测梗死区域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检测血浆血栓相关因子水平,评价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梗死区CBV、CB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梗死区MTT值及血栓相关因子明显降低(P0.05),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改善(P0.05),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结论中风通脉汤能够通过改善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灌注,降低血栓相关因子,减轻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痊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以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同时提高脑血管的血流速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风消栓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I)进行影像学评价。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调脂、控制血压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予中风消栓汤治疗,两组治疗3周后,采用CTPI影像学方法检测梗死区域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检测血浆血栓相关因子水平,评价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较同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CBV值和CBF值明显增大,MTT值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观察组患者Hcy、VWF和GMP-140等血栓相关因子水平均降低(P0.05),NIHSS积分和BI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风消栓汤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灌注,降低血栓相关因子水平,减轻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观察急性脑梗死中心区及周围低灌注区脑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以及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对急性脑梗死中心区及周围低灌注区脑血流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发病24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入院时及治疗14 d后,均应用磁共振PWI序列,观测梗死中心区及周围低灌注区脑血流灌注参数r CBV、r CBF、TTP、MTT。比较治疗前两组灌注参数,比较治疗后两组灌注参数,同一组比较治疗前后的灌注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区的r CBV、r CBF、TTP、MTT对比无显著差异(P=0. 836、0. 714、0. 733、0. 802)。治疗后,两组r CBV、r CBF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 007、000,P=000、002); r TTP、r MTT均有不同程度延长(P=0. 009、0. 02,P=0. 01、0. 037)。治疗后两组r CBV、r CBF、TTP、MTT对比无显著差异(P=0. 776、0. 84、0. 675、0. 795)。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梗死周围低灌注区的r CBV、r CBF、TTP、MTT对比无显著差异(P=0. 77、0. 285、0. 651、0. 78)。治疗后,两组梗死周围低灌注区的r CBV、r CBF较治疗前均进一步降低(P=0. 034、0. 031,P=0. 033、0. 05)。治疗后两组r CBV、r CBF比较无显著差异(0. 59、0. 751)。治疗后对照组r MTT、r TTP进一步延长(P=0. 000、000),而观察组r MTT、r TTP无明显延长(P=0. 123,0. 078)。治疗后观察组r MTT、r TTP较对照组延长较少(P=0. 05,0. 047)。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梗死区及周围低灌注区灌注情况会进一步恶化。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不能改善梗死区的灌注情况,但能减轻脑梗死周围低灌注区灌注情况的恶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及其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共治疗2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NIHSS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以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b FGF、IGF-1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FMA评分、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Qm、Vm、Rv、DR)及bFGF、IGF-1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FMA评分、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b FGF、IGF-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能有效提高ACI患者血清bFGF、IGF-1表达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通络汤联合曲克芦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介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栓通络汤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HISS和mR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和IL-6水平,Vp、Vm,SF-36量表评分和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75.00%(30/4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Vp、V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情感功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络汤,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脑动脉供血和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治疗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6例VC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16周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脑血流灌注及电生理指标变化。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79%(46/53),与对照组69.81%(37/53)对比,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容积(CBV)及脑血流量(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观察组上述脑血流灌注指标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好(P0.05);治疗前,两组P300潜伏期与波幅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6周后上述电生理指标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好(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VCI,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和电生理指标,降低hs-CRP、Hcy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脑血流CT灌注情况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分、脑CT灌注成像各项指标[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积(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血清ICAM-1、IGF-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FMA评分、脑CT灌注成像各项指标及血清ICAM-1、IGF-1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FMA评分、脑CT灌注成像各项指标及血清ICAM-1、IGF-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温针灸可降低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清ICAM-1水平,提高IGF-1水平,有效改善脑血流灌注水平,从而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金匮通脉方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区域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将50例溶栓时间窗外6~72 h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调脂、调控血压和血糖等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金匮通脉方(黄芪、全瓜蒌、薤白、益母草、丹参、山楂、制半夏),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治疗14 d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脑梗死中心区域CBV、CBF均较治疗前增加,MTT较治疗前缩短,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脑梗死周围区域CBV、CBF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脑梗死中心和周围区域的r CBV、r CBF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金匮通脉方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能够改善患者脑梗死中心及其周围区域组织灌注,尤其对梗死周围组织灌注的改善较为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手少阴心经穴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经组与Sham组,心经组电针心经穴(极泉、少海、灵道、神门),Sham组电针同节段非经非穴点,以电针前后大脑各动脉的TCD各参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心经组MCA的Vp、Vm、Vd,ACA的Vp,以及VA的Vm较针刺前显著增快(P0.05或P0.01),且在改善MCA的Vp、Vm及ACA的Vp方面优于Sham组(P0.05或P0.01)。结论:电针心经穴可加快MCA的Vp、Vm、Vd,ACA的Vp以及VA的Vm。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化瘀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中心及其周围区域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行CT灌注成像及NIHSS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CT灌注参数及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梗死中心CBV、CBF增加,MTT缩短,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治疗后两组梗死周围区域CBV均增加,治疗组较明显;治疗组梗死周围CBF增加,对照组无明显改善;治疗组梗死周围MTT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梗死中心及梗死周围的r CBV、r CBF较治疗前均有增加,且治疗组梗死周围r CBV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瘀通络汤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使梗塞中心及其周围区域组织灌注改善,且对梗死周围组织的作用强于梗死中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金刚烷胺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金刚烷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另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记录苏醒率,测定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及对比剂峰值时间(time to peak, TTP)脑灌注指标,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BF、CBV均升高(P0.05),MTT、TTP均降低(P0.05),观察组CBF、CBV、MTT及TTP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NO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SOD、NO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金刚烷胺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昏迷程度,提升苏醒率,增强脑血流灌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血清SOD、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风通脉汤对血栓和神经损伤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及其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服中风通脉汤。对两组治疗前后以下指标进行检测:(1)神经损伤相关因子: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多胺氧化酶(PAO)、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2)血栓相关因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3)血流动力学:双侧大脑中动脉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4)神经功能(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GF-1、PAO、H-FAB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cy、VWF、GMP-140血栓相关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Vp、Vm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风通脉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神经损伤相关因子和血栓相关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国医论坛》2021,36(4):39-4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佐治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9年2月—2020年5月项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中风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6例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以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流速(Vm)、峰流速(Vp)、峰流速对称性差值(DVp)水平]、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经治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34/46)(P 0.05);研究组患侧MCA的Vm、Vp水平高于对照组,DV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佐治中风急性期患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进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皮层血流量(CBF)和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予头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45例单纯应用吞咽训练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CBF、脑血容量(CBV)及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CBF、CBV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MTT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CBF、CBV高于对照组(P0.05),MTT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有效改善患者CBF,恢复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持续正压通气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CRP、Hcy、MMP-9及脑血流动力学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02%(40/43),对照组为68.29%(28/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两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和峰流速(Vp)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Hcy和MMP-9水平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疗效显著,且可降低CRP、Hcy和MMP-9水平,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