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3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分别行优质护理服务和常规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1%及护理满意度91.2%明显高于对照组84.2%、6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大幅度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康复速度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均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研究对象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遵循随机原则设置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SDS、S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在同一水平,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护理后的SDS、S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度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30/40),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32/40),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从而提升其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临床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内科治疗的160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仅为81.3%,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家属陪护率、基础护理落实率以及患者的病情知晓率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不但可以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提高,同时还可以对患者的病情知晓率等进行提升,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血管术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采取优质护理对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本院接收的86例心血管术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予以研究,因护理措施不同可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而研究组(46例)接受优质护理,并比对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指标、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较对照组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比研究组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室射血分数、心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行优质护理可稳定心率与心室射血分数,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40例需行手术治疗患者,将上述患者划分为两组,采用的护理模式为分组依据,其中对照组(n=320)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320)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5.6%,明显低于观察组98.4%,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1.5±8.2)分,高于对照组(82.7±6.9)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内科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以上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内科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提高内科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组标准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予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护理后试验组SAS(47.15±2.08)分、SDS(48.09±2.71)分低于常规组(50.16±2.93)分、(51.34±2.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SF-36评分(76.95±5.74)分低于试验组(83.95±5.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运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能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适合临床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疾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内科疾病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改善程度显著较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内科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显著的提高了临床护理满意度,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长春市朝阳区富锋镇医院2013年4月—2013年6月48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0.2)分,高于于对照组的(6.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优化护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对神经内科患者内科治疗过程中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66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入选患者进行编号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优质护理模式)。结果患者接受护理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97%vs 84.85%),两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94%vs 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MA和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后,可有效促进神经内科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快速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3):81-84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6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护理4、8周Fugl-Meyer、FIM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8周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护理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8周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4、8周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4、8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thel指数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4、8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护理前,护理8周Bathel指数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8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thel指数均优于护理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8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十分有利,可明显改善患者各项评分,是优秀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为(31.55±8.15)分,SDS评分为(30.49±7.31)分,均低于对照组(50.27±11.39)分与(51.37±12.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实施整体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入我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遵医情况以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实施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遵医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心血管内科实施整体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4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满意率为97.6%(41/42),对照组满意率为78.6%(33/4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给予心血管内科患者,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双心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心血管内科8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双心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情况、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4.62%,观察组为98.12%,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采用双心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满意情况,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特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72例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综合护理组(观察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的效果及其差异。结果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55.6%。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后,护理风险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积极配合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也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手术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33.58±8.22)分,SDS评分为(31.74±8.81),均低于对照组的(55.33±14.37)分和(54.48±13.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明显,使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以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入50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上予以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改善情况、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不良情绪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优于对照组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中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0%低于对照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中护理前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后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冠状动脉手术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减少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在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患者64例,将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家属陪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观察组患者家属陪护率为25.71%,明显低于对照组(46.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及舒适度。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括约肌功能、行动能力、移动能力、认知能力、交流能力评分均较观察组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焦虑、孤独、恐惧、疼痛情况评分较观察组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9.63%低于观察组的96.2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出血患者围手术期实行舒适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提高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