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干预4周、3个月、6个月的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足内翻、足下垂、肌力提高Ⅱ级以上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4周、3个月、6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足内翻、足下垂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肌力提高Ⅱ级以上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按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并采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照组进行内科常规治疗护理,30d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肌力和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锻练能促进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肢体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2例。根据住院床号的奇数偶数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者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添加早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语言、肢体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评分和语言功能恢复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早期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语言、肢体康复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首次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首次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生活自理能力、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自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使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满意度,同时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4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方案进行护理服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以及肢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语言功能以及肢体功能的康复,对于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达标率、焦虑反应、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健康教育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焦虑反应缓解明显。结论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7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5),分别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疾病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脑梗死临床患者进行语言以及肢体的康复之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所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60例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与比较两组临床应用疗效。结果在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语言以及肢体康复相关功能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P<0.05的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脑梗死的临床患者在进行语言以及肢体的康复之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将相关功能的康复评分显著提升,获取了较为明显的运用成效,能够于临床之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梗死后合并抑郁情绪患者功能康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合并抑郁情绪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指导、心理护理、家庭社会支持、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状况、运动功能改变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前抑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前抑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抑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分别和本组干预前抑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抑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后抑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后合并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助于其运动功能恢复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并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本研究选择8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康复功能锻炼,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对所有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于所有患者在护理干预结束之后,对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对于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在护理干预结束之后,对于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进行评分,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护理结束之后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工作评分明显比进行护理干预之前更好,前后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在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的过程当中,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其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促进患者具有良好的预后,使患者更快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173-175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护理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我院脑ICU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7例,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SAS、SDS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手术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护理,能减少不良反应如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再次出血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快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将10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即随机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观察组严格按事先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开展人性化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观察组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人性化护理,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131-133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住院患者手术前后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探讨CNP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纳入90例2013年1月~2014年6月入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出院前一天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将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经临床路径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化学药物渗漏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8%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助于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患者给予肢体康复功能锻炼后获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07月~2019年01月收治的103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康复护理措施;比照组(51例):选择基础康复护理措施展开;实验组(52例):选择基础康复护理措施+肢体康复功能锻炼措施展开;比较各组康复护理结果差异。结果:实验组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Fugl-Meyer评分高于比照组明显,NIHSS评分低于比照组明显(P0.05)。结论:临床在选择肢体康复功能锻炼方法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期间,对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Fugl-Meyer评分的提升,NIHSS评分的降低可获得显著效果,最终对于脑梗死患者康复状态的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4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行常规内科治疗护理及患者自我锻炼,观察组在常规内科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在患者病情稳定情况下行系统化偏瘫肢体康复护理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潘雪迎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41-142,145
目的探讨慢性鼻一鼻窦炎手术患者行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150例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进行护理,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参考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慢性鼻一鼻窦炎手术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张敏 《淮海医药》2016,(4):492-493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探讨其在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13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护理,对照组67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患者对该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9.
李熠  徐艳华  张文  蒋玥姚 《抗感染药学》2021,18(8):1235-1237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5月东莞市康复医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住院时间、康复周期、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的ADL能力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其住院时间和康复周期均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而住院费用则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100.00%vs 83.33%,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以缩短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周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李熠  徐艳华  张文  蒋玥姚 《抗感染药学》2021,18(8):1235-1237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5月东莞市康复医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住院时间、康复周期、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的ADL能力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其住院时间和康复周期均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而住院费用则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100.00%vs 83.33%,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以缩短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周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