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方法 对2004年7月-2008年7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22例伴有玻璃体积血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所有的患者术后网膜均复位,术后2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最佳视力0.05~0.1者4例(18.2 %),0.12~0.5者10例(45.5%),大于0.5者8例(33.3%). 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及时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减轻PVR,完全清除眼内积血,封闭所有视网膜裂孔,复位视网膜,尽早恢复患者的视功能,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25G+超高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36眼RRD行25G+超高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剥膜,激光封闭裂孔,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术后面向下体位.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90D前置镜、眼B型超声等检查,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49.61±11.06)min,术中发生医源性损伤者为1眼,术后未发现有早期低眼压和脉络膜脱离者,视网膜复位36眼(100%),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5G+超高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PRD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各种视网膜脱离患者.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9,(6):711-714
目的:评估27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RRD患者患眼30例30眼,裂孔均位于上方且裂孔偏后,裂孔处有血管骑跨或多个裂孔不在同一圆周,不适合行外路手术者,排除复发性RRD、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_2及以上、巨大视网膜裂孔者,行27G PPV联合过滤空气填充。随访1周、1月、3月、6月,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眼压,观察视网膜是否复位、玻璃体腔气体吸收情况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眼的术前平均BCVA(Log MAR)为1.10±0.40,术后1周为0.70±0.92,术后1月为0.60±0.31,术后3月为0.55±0.30,术后6月为0.6±0.30,手术前后术眼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12,P<0.01),术后1周、1月、3月、6月BCVA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的术前平均眼压为(11.2±3.6)mmHg,术后1周为(20.3±2.3)mmHg,术后1月为(17.3±2.3)mmHg,术后3月为(15.6±2.4)mmHg,术后6月为(16.4±3.2)mmHg,手术前后术眼眼压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2,P<0.01),术后1周、1月、3月、6月眼压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术后一次性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者30眼,复位率达到100%,气体完全吸收平均时间为(10.7±3.6)d。在随访期间,有1眼在术后3月出现复发性视网膜脱离。2眼术后3月发生并发性白内障,其余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27G PPV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治疗RRD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9例(72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收到较好效果。解剖成功者66眼(91.7%),功能成功即视力增进者54眼(75%)。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20-G与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治疗,分别使用20-G(A组, n=40)与23-G(B组,n=40)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眼压变化、视力变化情况。结果 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0%,B组为85.00%,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眼压(IO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2组治疗后IOP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视力均有显著改善,且2组治疗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B组为25.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结论20-G与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较接近,均可用于视网膜脱离症的临床治疗之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对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接受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A组,52例52眼)和20-G玻璃体切割术(B组,63例63眼)。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15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logMAR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对相关记录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7±18)min和(70±19)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医源性裂孔,A组为2眼,B组为3眼。术后末次随访结果显示:A组视网膜复位49眼(复位率942%),logMAR视力提高0.337±0.046;B组视网膜复位59眼(复位率93.7%),logMAR视力提高0.367±0.052;两组间视网膜复位率和视力提高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对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相近,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适用于各种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除对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作用.方法 对10例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眼,进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注入或硅油填充治疗,术前术后均用激素类固醇治疗,对视网膜的复位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10月,单次手术复位率80%.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注入或硅油填充治疗是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切除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除对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作用.方法 对10例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眼,进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注入或硅油填充治疗,术前术后均用激素类固醇治疗,对视网膜的复位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10月,单次手术复位率80%.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注入或硅油填充治疗是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69例(72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收到较好效果。解剖成功者66眼(91.7%),功能成功即视力增进者54眼(7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进行成本效用分析。方法对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施行手术治疗的117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收集其手术相关的费用,并用时间权衡法得到患者手术前后的效用值,以3%的贴现率计算期望寿命时间内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以空白干预为对照,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增量成本效用分析,计算每额外获得一个质量调整生命年需要增加的成本,即增量成本效果比。变化主要参数,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干预的平均成本为8471元(95%可信区间7716~9227元),平均额外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为1.24(95%可信区间0.73~1.76),每额外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需要增加的成本为6819元(95%可信区间4711~11816元)。其中行巩膜扣带手术者每额外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需要增加的成本为4892元(95%可信区间3366~8971元),行玻璃体手术者每额外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需要增加的成本为17134元(95%可信区间8824~73110元)。结论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施行手术治疗能够获得更多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每额外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需要6819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巩膜硅胶带环扎术或巩膜硅胶带环扎加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14例。临床疗效较好,术后3个月随访,治愈率为91.2%,与其病程、范围、增殖粘连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白内障手术后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自该院收治的白内障手术后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巩膜扣带术,研究组予以玻璃体切割术,对比两种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两组视网膜初次复位率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视网膜最终复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黄斑前膜、脉络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复视、眼外肌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相较于巩膜扣带术,白内障手术后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具有更高复位率,且复视、眼外肌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研究巩膜外加压术手术治疗上下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的140例14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裂孔位于上方者74眼、裂孔位于下方者66眼的术后疗效差异。结果:行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的下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复位率要低于上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结论:视网膜裂孔位于上方的患者行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的疗效要好于裂孔位于下方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玻璃体出血的无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20例经532倍频激光光凝治疗伴玻璃体出血的无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为单眼突然发病,表现为飞蚊症、视物模糊或不见,无眼外伤史;充分扩瞳后广角镜检查见不同程度的玻璃体出血(Ⅰ~Ⅲ级),予以止血剂治疗。出血部分吸收能见及眼底时三面镜检查发现视网膜裂孔,采用532倍频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对玻璃体出血尤其是出血量较少的患者应充分扩瞳仔细检查眼底,一旦发现裂孔应及时采用激光视网膜光凝封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伴玻璃体出血的无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20例经532倍频激光光凝治疗伴玻璃体出血的无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为单眼突然发病,表现为飞蚊症、视物模糊或不见,无眼外伤史;充分扩瞳后广角镜检查见不同程度的玻璃体出血(Ⅰ~Ⅲ级),予以止血剂治疗.出血部分吸收能见及眼底时三面镜检查发现视网膜裂孔,采用532倍频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对玻璃体出血尤其是出血量较少的患者应充分扩瞳仔细检查眼底,一旦发现裂孔应及时采用激光视网膜光凝封孔.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玻璃体手术在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治疗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了12例12只眼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病例,应用闭合式玻璃体手术,玻璃体腔内应用6mm长灌注针头,切除玻璃体,剥离视网膜前膜,气液交换,周边部下方裂孔置巩膜外填压,调整环扎带,玻璃体注气C3Fe15%。一例患者注入硅油。术前、术后常规全身激素用药。结果12例12只眼术中眼内压迅速重建,脉络膜下腔的液体经三个巩膜切口自行引流,脉络膜复位,无需另外的巩膜切口引流脉络膜下腔的液体,术后随访2~16个月,12只眼全部获得视网膜解剖复位,未诱发术后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病变(PVR)。提示玻璃体手术在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时是优先考虑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巩膜扣带术(SB)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1例(21眼)复杂的RRD行PPV联合SB的视网膜解剖复位、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并发白内障6眼,一过性高眼压3眼,无其他并发症.3~12月行硅油取出术,并发白内障者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21眼视网膜均复位,视力较术前提高2~7行,平均5.2行,无1例视力下降,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部分复杂的RRD行常规PPV视网膜复位术难以达到解剖复位、封闭裂孔的疗效,通过PPV联合SB是治疗这类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间接眼底镜联合手术显微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2只眼,间接眼底镜下行裂孔定位及冷凝,手术显微镜下预置外加压块和(或)环扎带及排放视网膜下液和前房穿刺。手术结束前间接眼底镜下明确裂孔和加压嵴关系。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1次复位率95%,视力〈0.1者8只眼,占19%;0.1~0.4者21只眼,占50%;≥0.5者1 3只眼,占3 1%。结论:间接眼底镜联合手术显微镜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黄斑光敏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黄斑功能。方法:采用Humphrey自动视野分析仪(855型)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RRD)30例30眼进行黄斑区5°光敏感度(MLS)测定。结果:RRD患者MLS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对侧眼,仅相当于对照组的30%,视网膜复位后也仅相当于正常人的43%。RRD患者病程>1个月、高度近视、多孔网脱、脱离范围≥Ⅱ个象限和裂孔位于赤道后,或伴有黄斑部脱离者MLS下降更为明显,多呈不可逆性下降,术后黄斑功能恢复不佳。结论:RRD患者MLS明显低于正常人,其下降程度与年龄、病程、裂孔数目及位置、视网膜脱离范围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