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麻痹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例68岁男性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麻痹后性肠梗阻患者,并对其进行给与左侧颈内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患者术后夜间自觉有轻度腹胀,无排便排气,当时查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未给与特殊处理。大黄灌肠第2d清晨患者出现排气,腹胀较前减轻,患者能少量进食,大黄灌肠第3d出现排少量黄色稀便,腹胀消失,停止灌肠,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继续住院1周出院。结论对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有麻痹后性肠梗阻易患因素的患者,应警惕介入术后可能出现类似并发症,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在脑血管血栓防护装置下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对动脉远端栓塞的预防作用。方法  5例头晕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颈内动脉狭窄 ,放置Cordis脑血管保护伞后 ,行支架植入术。结果  5例患者收回伞状滤网后 ,有 1例伞状滤网中可见少许脱落血栓 ,无一例发生脑梗死。结论 滤器可以避免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中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穿刺动脉和围手术期应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等,出血是PCI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预防和护理术后出血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更好理解支架植入术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血小板激活的自然变化。方法 对36例成功地接受支架植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7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GPⅡ b/Ⅲa和P-选择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小板GPⅡb/Ⅲa和P-选择素术后第1天比吼PTCA术前均显著减少;在外科对照组,激活的血小板GPⅡ b/Ⅲ术后第一天比术后显著增加,P-选择素在术后最高,然后在第一天就显著减少。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支架植入术和抗血小板药物能快速并有效地抑制血小板激活。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抗凝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是建立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基础上,在球囊扩张后的原狭窄部位植入金属支架起到支撑血管壁和防止PTCA术后血管急性闭塞、夹层形成和慢性再狭窄的作用,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新的有效手段。因支架植入部位易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因此在术前、术中、术后均需用抗凝剂治疗,以防止血栓形成。抗凝剂最主要的并发症就是引起出血,因此我们在抗凝治疗方面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4年9月至2000年8月共行PTCA及支架术78例,男…  相似文献   

6.
石颖  崔同涛  唐咏文  刘津  谭宁△ 《广东医学》2020,41(21):2236-2241
目的观察吸烟对于冠心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对出血性事件的影响。方法入选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术的吸烟(吸烟组)与非吸烟(对照组)冠心病患者,记录PCI术后12~24 h及出院后30 d的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PGmax)及5 min聚集率(ADPPG5min)。主要观察终点包括院内及6个月随访期间TIMI定义的大出血、小出血及穿刺口血肿事件。结果共入选患者242例。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术后12~24 h ADPPGmax分别为28%(20%,40%) 和 33.8%(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9,P=0.005);术后ADPPG5min分别为12% (5%,39.5%) 和30% (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P=0.007);吸烟组30 d随访期ADPPGmax较术后升高(4.90±12.27)%,较对照组(0.68±12.35)%变化显著 (Z=-2.32,P=0.02)。两组患者6个月随访期发生出血事件共19例(19/242,7.9%);其中吸烟组14例(11.6%),非吸烟组5例(4.1%),吸烟组出血事件明显增多(P=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OR=3.04,95% CI=1.06~8.72,P=0.04)和术后血小板聚集率[ADPPGmax(OR=0.28, 95% CI=0.14~0.59,P=0.001)及ADPPG5min(OR=0.42,95% CI=0.23~0.76,P=0.02)]与冠心病患者术后出血事件显著相关。结论吸烟增加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加冠心病患者短期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行支架成形术后并发出血的有效急救与护理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颈内动脉狭窄,行支架成形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资料,抢救经过,总结经验。结果:患者因颈内动脉狭窄,行支架成形术后并发颈外动脉分支小血管破裂出血,经主管护士及时发现并上报,组织人员配合急救,并做好患者与家属的沟通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3个月、1年进行复查和回访,恢复良好。结论:及时发现判断术后大出血,对患者争分夺秒的抢救与细心护理至关重要,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强化抗栓1个月与常规剂量相比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氯吡格雷低反应性(clopidogrel low response,CLR)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冠心病PCI术后通过光学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发现的CLR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与双倍剂量组,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并随访1年的临床预后及安全性?结果:在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enosine diphosphate 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PLADP)无显著差异(P > 0.05);但在1个月随访时双倍剂量组的PLADP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 < 0.001);1年随访主要不良事件在两组间的发生率均为4.3%?常规剂量组的次要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双倍剂量组,主要表现为心源性再入院率显著高于双倍剂量组(P < 0.01)?双倍剂量组大出血(0% vs. 0%)?小出血(0% vs. 0%)?轻微出血(10.9% vs. 10.9%)的发生率与常规剂量组相当?结论: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强化抗栓1个月能显著降低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1年随访的心源性再入院率,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褚海伟  金莎莎  王青  王翔  李飞  赵文军 《浙江医学》2021,43(9):982-985,992
目的 比较抗血小板治疗与抗凝治疗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因IVCS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326例.其中145例患者术后采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抗凝组),181例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抗血小板组).抗血小板组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经DSA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内动脉狭窄,手术成功率100%,治疗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30%。12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术中球囊扩张时对侧肢体局灶性癜痫发作;2例血管痉挛;8例出现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3例发生于术后低血压;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术者操作技巧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围手术期低血流动力学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2011年间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分析围手术期(30 d内)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脑卒中史、外周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血症、狭窄程度、受累血管数和颅内血管代偿程度等,统计学分析,探讨影响低血流动力学的可能因素.结果 支架手术成功41例(97.6%),脑出血1例(2.4%);无缺血事件及死亡病例发生.狭窄程度由术前(77.5±17.8)%降至术后残余狭窄(17.5±8.7)%.发生低血流动力学共6例(1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颈动脉窦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既往卒中史及颅内血管代偿程度可能有关.结论 颈动脉窦部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低血流动力学发生率较高,做好术前准备和及时识别处理是改善预后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指停-Easy stasis 动脉穿刺止血器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我院收治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30例(观察组)采用指停-Easy stasis动脉穿刺止血器止血,同期30例(对照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实施传统压迫止血法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29例止血成功,止血成功率为96.7%,对照组28例止血成功,止血成功率为93.3%.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制动时间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指停-Easy stasis动脉穿刺止血器能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且并发症少,是一种简便、实用、安全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142例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评价其近、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处理病变血管162支,其中前降支病变79例,回旋支病变24例,右冠脉病变54例,第一钝缘支病变3例,第一对角支病变1例,中间支病变1例,血管平均狭窄程度(92.51±9.05)%,经股动脉途径110例,经桡动脉途径32例,植入支架179个,植入支架的总成功率97.2%,支架平均长度为21.38±5.08 mm,支架的平均直径3.04±0.35 mm,支架释放压力平均为12.55±1.74atm,平均住院天数21.88±11.92 d。主要并发症:死亡3例,发生心肌梗死1例,急性冠脉搭桥1例,术中出现室速、室颤6例,均除颤成功。随访3月~2年,支架植入术后因心脏事件再次住院患者30例(占21.1%),支架内再狭窄8例,均为Medtronic AVE系列裸支架,支架内再狭窄率4.5%,其余患者临床疗效均佳,无心脏事件及心绞痛发生,生活质量较好。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包括复杂病变在内的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疗效确切,是治疗冠脉病变尤其是处理PTCA术中明显内膜撕裂和急性血管闭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Ocular ischemic syndrome (OIS) is a chronic ischemic eye disease, including series of ischemic syndromes of ocular and brain caused by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or stenosis. OIS is more likely to occur in old people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iris neovascularization, punctate hemorrhage in peripheral retina, cotton wool spot, venectasia.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degrees of ischemia,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e main strategy to treat OIS is eliminating carotid stenosis.We present a case recovered dramatically after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of OIS are divers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diagnosis at the initial stag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CEA)及颈动脉内膜剥脱+人工血管补片成形术(pCEA)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成本。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CEA组和pCEA组。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危险因素、病变狭窄程度及双侧病变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CEA组在使用转流管、抗生素例数、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上均低于pC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手术相关死亡、术后再狭窄及术后同侧脑卒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eCEA术式在治疗成本上优于pCEA术式,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8.
性别对裸金属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预后是否有影响仍存在争论。本研究在一个大型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队列中利用三维血管内超声检测性别对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以0.5mm为间隔手工探测整个支架置入节段的管腔和支架面积。使用Simpson方法,计算管腔容积、支架容积和新生内膜体积(支架容积减去管腔容积),并用支架长度标化。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的年龄较大,更常伴有高脂血症或高血压,并且参考血管直径和平均支架面积较小。虽然女性患者中新生内膜增生和新生内膜厚度与男性患者相似,但是由于其支架面积较小,女性患者新生内膜增生的百分比(新生内膜面积除以支架面积)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先行血管造影,然后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合适自膨式支架跨过狭窄部位,将支架送至预想的位置释放,覆盖狭窄部位。结果治疗狭窄动脉21支,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狭窄程度由原来的(78.94±12.8)%下降至(3.19±3.04)%,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围术期无并发症。随访1-12个月,颈动脉超声检查治疗血管无再狭窄。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围术期处理得当,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不仅临床效果好,而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原标  K Mathias 《中国医药导刊》2002,4(6):423-424,426
目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S)是目前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预防缺血性脑中风的介入领域热点之一。如何防止该操作过程中,微栓子脱落入脑可能发生脑功能不全是该治疗方法成功的关键。本文在CS操作中常规采用Filter Wire脑保护装置用于上述目的作一些探讨。方法:将36例德国患者在FilterWire脑保护装置下完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作一总结。结果: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率及中风率是0%,术后发生一过性脑缺血的患者人数是1例(2.77%)。该患者术前有长期低血压病史,行药物治疗,症状消失。结论:常规用FilterWire脑保护装置完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其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很低,而且该装置易于操作,对于国内全面开展该治疗项目有一定的借鉴。但是,其长期随访效果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