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服氯吡格雷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入院30 min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入院当日加服氯吡格雷。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氯吡格雷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梗死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李帆  彭刚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20-21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根据发病时间分为6h以内组及6h以上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冠脉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6例患者静脉溶栓治疗26例,总再通率为72.2%。其中,6h以内组再通16例,再通率为80.0%,出血2例,死亡2例;6h以上至12h以内再通10例,再通率为62.5%,出血3例,死亡3例。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在没有开展PCI的基层医院,是一套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即刻嚼服氯吡格雷300mg加阿司匹林300mg疗效是否优于单纯嚼服阿司匹林300mg。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分成A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29例,B组(阿司匹林组)32例,分别给予标准溶栓治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和标准溶栓治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及90d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组的90d时LVEF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闭塞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管开通率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溶栓治疗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近期和远期疗效优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我院接收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4例,观察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散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血管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加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阿司匹林300nag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首次氯吡格雷300mg,次日口服75mg,连用28d。观察患者血管再通率、再梗塞率与90d时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药物选用静脉滴入尿激酶。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梗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d时心脏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加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近期或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按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19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8%,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有15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为78.9%;对照组有7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为3.7%,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χ2=8.42。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较高,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并以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23例心肌梗死患者,并以同期收治、单行阿司匹林溶栓治疗的28例心肌梗死患者做对照,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血管再通率、心功能和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和血管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和凝血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和心肌功能,临床有效率高,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龙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52-2153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60例和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90例.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90d时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t=16.24、6.22、8.42.均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7%(x2=14.25、P <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在冠脉再通率、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75.0%(63/84),对照组为59.5%(5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管再通率以及治疗前后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6 h和12 h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K、CK-MB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显著地提高血管再通率,恢复心肌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正规降糖、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血糖变化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心绞痛、肺水肿、心率失常、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55例(91.7%),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42例(70.0%),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睡前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个月内心绞痛、肺水肿、心率失常、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且不会对患者的血糖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行静脉溶栓并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行抗血小板聚集对于早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两组患者均为发病6h之后接受尿激酶的静脉溶栓诊治,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单独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24%,而对照组仅为8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hs-CRP水平均较高,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与血清hs-CRP水平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可有效促进闭塞血管再通,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单纯应用硫酸镁或维生素C与联合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要求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完全匹配,均行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基础干预,观察组A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观察组B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观察组C将观察组A和观察组B的干预方法联合应用,比较四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结果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血管再通率分别为13例(43.33%)、17例(56.67%)、18例(60%)、25例(83.33%),观察组C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A与观察组B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维生素C与联合应用与单纯应用硫酸镁或维生素C比较,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损伤的改善程度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探讨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再梗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尿激酶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r-S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经加用口服氯吡格雷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6例经国产重组链激酶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血管再通率、急性期病死率、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为86%,梗死后心绞痛6%,严重心律失常8%,心源性休克3%,出血8%,30d病死率3%。无其他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结论r-SK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就阿司匹林单用治疗(对照组,n=50)与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n=50)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再发心肌梗死、死亡、梗死后心绞痛、血管再闭塞人数经统计分析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氯吡格雷药物与阿司匹林药物联合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联抗血小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39例溶栓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溶栓再通率提高,心力衰竭并发症减少,住院天数缩短。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降低病死率,降低心力衰竭等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对照组(氯吡格雷)。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的凝血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及心肌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改善患者康复预后状况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9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溶栓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复发率、复合终点复发率、再发心肌梗死率、血管性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复发率、复合终点复发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及血管性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溶栓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心绞痛及复合终点复发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4例AMI患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用重组链激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d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再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治疗AMI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重组链激酶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