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宁波地区无偿献血者ALT报废人群的特征,探讨引起该站ALT报废血液的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案.方法 通过收集和整理2019年1—12月该站ALT报废血液献血人群的数据和资料,分别从血液报废种类及ALT报废月份、时间、性别和年龄分布上阐述可能出现ALT报废的原因.结果 全年报废血液指标1029人次,其中ALT 37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83例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策略,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5867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献血者信息和采血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LT的危险因素。结果 58677例无偿献血者中,出现ALT检测不合格者有183例0.31%。单因素比较显示献血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采集后是否应用全程血液冷链管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OR=2.526)、46~55岁(OR=0.554)、生活习惯差(OR=4.585)采集后未应用血液冷链管理(OR=6.189)、AIS评分≥6分(OR=3.235)是无偿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的影响因素(均P <0.05)。结论 无偿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与献血者性别、年龄、生活习惯、AIS评分及是否应用全程血液冷链管理等多种因素相关,建议医护人员应严格规范采前初筛工作,并监管血液运输过程,以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阳性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 ,为降低血液报废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09789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研究,所有无偿献血者均接受抗-HCV以及ALT检测,判断血液标本的合格率。结果 109789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1569例,占比1.43%,其中245例抗-HCV不合格,占比0.22%, 1324例ALT不合格,占比1.21%。结论 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ALT以及抗-HCV阳性筛查,有利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了解厦门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的情况,探讨如何减少因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 对2008~2012年5年间厦门市无偿献血者标本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08~2012年厦门市无偿献血者标本ALT总体不合格率为0.43%,不合格率近年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P<0.001),从2008年高达0.94%下降到2012年仅为0.04%,低于文献报道的其他地区.18~25岁年龄组ALT不合格率最高(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01);初次献血者高于多次献血者(P<0.001).结论 加强献血前征询和教育,选择稳定、低危的献血者,同时加强献血前ALT快速筛查及质控,可有效降低因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在学校集体献血活动中,学生献血前血液初筛省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的可行性.方法 所有的献血者分为两大类:参加学校集体献血活动的学生献血者和除学生献血者外的其它献血者.ALT测定策略:其它献血者2007至2011年进行献血前初筛和采血后复检;学生献血者2007至2009年进行献血前初筛和采血后复检,而2010、2011年献血前省略初筛,仅采血后复检.结果判断:ALT>40 U/L为阳性.统计分析2007至2009年学生献血者与其它献血者初筛ALT的阳性率间的差异、学生献血者献血前初筛ALT的阳性率3年间的差异,2007至2011年学生献血者献血后复检ALT的阳性率5年间的差异.结果 2007至2009年,学生献血前ALT初筛的阳性率分别为:0.18%、0.20%、0.18%,其它献血者献血前ALT初筛的阳性率分别为:3.82%、4.00%、3.91%,两者献血前ALT初筛每年的阳性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献血前ALT初筛的阳性率3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7至2011年,学生献血后ALT复检的阳性率非常低,分别为:0.15%、0.12%、0.12%、0.20%、0.20%,5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学校集体献血活动中,学生献血者献血前初筛省略ALT测定对血液最终复检ALT的阳性率影响不大,与献血前初筛ALT的效果基本持平,献血前血液初筛可省略ALT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降低血液报废率,对扬州市无偿献血中ALT升高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方法ALT初检采用赖氏法,复检采用速率法;其他指标均按国家标准执行。结果2002~2005年无偿献血血液样本197946例,不合格血液8467例,其中ALT阳性6907例。统计分析:血液不合格率逐年明显下降,χ2=9996,P<0.001,每年ALT阳性构成比基本保持在80%左右;第三季节ALT阳性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节,χ2=392.1,P<0.001;男性ALT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711,P<0.001。结论每年ALT阳性构成比基本保持在80%左右,其中非病理因素占主导地位,造成大量血液不合理报废,因此应加强对献血人员献血前的宣传教育;HCV感染与ALT无相关性,ALT活性指标对筛选HBV、HCV感染窗口期无任何意义,建议淘汰ALT这一献血者筛选指标,RNA水平的检测方法应该是今后HCV感染者筛选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ALT升高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根据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区ALT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生理或其他特征进行分析,对ALT不合格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献血时间、体重进行分析比较,探究相关原因和应对策略。结果不同年龄段中,25岁以下及45岁以上献血者的不合格率较低,而25~45岁较高;男性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一、三季度献血者的不合格率高于二、四季度;体重在76kg以上的人群,血液不合格率明显高于76kg以下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性别、献血时间、体重均可以引起无偿献血者ALT升高,针对升高原因加强献血前的询问和宣教,将可有效地降低无偿献血者因ALT不合格而导致血液报废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进行ALT筛查的实用性。方法应用快速法对无偿献血者ALT进行献血前的筛查,与速率法比较。结果采血前进行ALT快速筛检,对减少因ALT报废血液是有积极意义的。结论快速法对ALT临界值范围内的血液标本有较好的准确性,能够筛查出绝大部分ALT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减少了血液的报废率,控制了血液资源的浪费,降低了血液检测成本,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CK-MB、ALT及BUN对新生儿窒息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或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的意义,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收集窒息新生儿80例,分为两组对比研究:轻度窒息组40例(轻度组)、重度窒息组40例(重度组);并选择40例健康新生儿(健康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监测治疗前、治疗后血清CK-MB、ALT及血BUN值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轻度组、重度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K-MB、ALT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度较轻度组比较,血清CK-MB、ALT 及血BUN 亦有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度组治疗前后,血清CK-MB、ALT 明显下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BUN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轻度组治疗前后,血清CK-MB、ALT 明显下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BUN治疗前后没有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度组治疗前CK-MB均与ALT、BUN值之间分布呈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0.736, P <0.05;r =0.621, P <0.05)。轻度组治疗前CK-MB与ALT值之间分布呈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0.890, P <0.05)。 CK-MB与BUN值之间分布不成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0.021, P >0.05)。结论血清CK-MB、ALT 检测值的变化可以作为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数据依据,血BUN值在新生儿窒息早期无明显的变化,但在重度窒息中表达明显,可以用于临床中判断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正>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作为肝功能检测的指标之一,在肝炎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卫生部颁布标准规定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初筛和初复检的常规检测项目。但是由于目前对献血者中非已非丙型肝炎病毒缺乏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我们把献血 相似文献
13.
血友病A患者丙肝感染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血友病A患者血液传播性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现状。方法对经本院确诊的56例血友病A患者进行了ALT、抗-HCV检测,并与2004年本院输血、手术前检测结果(对照组)共8429例做对比分析。结果56例血友病A患者的ALT、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9.64%、35.71%,对照组ALT、抗-HCV阳性率分别为3.44%、0.61%,血友病A患者的ALT、抗-HCV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05)。结论血友病A患者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且HCV感染是血友病A患者肝功能受损的主要因素,1995年以后诊断的血友病A患者丙肝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 ( EHF)是我们地区的常见病 ,发病急 ,症状明显 ,而且有多脏器损害。我们对 2 2 4例 EHF患者进行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AL T)检验 ,并进行了追踪观察。现将检验结果讨论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2 2 4例患者均系本院收治住院的 EHF病人 ,男 118例 ,女 10 6例 ,年龄 16~ 6 0岁。全部符合 1981年全国EHF防治科研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出血热抗体检测均为阳性。 2 2 4例中 ,轻型 16 4例 ,中型 4 1例 ,重型 19例 (其中危重型 3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于次日晨采血 ,检查 AL T,以后每周复查两次 ,至 AL 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标本存放温度、时间及血细胞与血浆分离保存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抗凝血标本立即离心检测ALT初始值,然后分离血浆分别在25℃、4℃、-20℃、-80℃条件下保存,分别检测不同时间ALT活性。结果在所有保存条件下血标本中ALT活性随保存时间延长而下降,4℃保存时可以稳定一周,分离血浆冰冻保存-80℃比-20℃更加稳定,靠近血细胞层血浆ALT下降率低于血浆表层。结论 ALT活性的稳定性与血标本存放的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认识血标本ALT活性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有助于确保血液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学特点。方法对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2例行肝脏病理检查,同时检测血清HBeAg、HBVDNA,研究患者病理组织学改变与HBeAg、HBVDNA的关系。结果 242例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G0~1/S0~1约45%,炎症活动度3级以上约8.3%,纤维化分期3级以上约7.4%。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与慢性HBV携带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P〉0.05,χ^2=0.22,P〉0.05)。慢性HBV携带者比较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在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的区别,2组炎症活动度比较(χ^2=0.30,P〉0.05)。2组纤维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5),HBeAg阴性组纤维化程度更显著。结论 ALT正常的患者不论HBeAg阳性与否,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及纤维化;肝脏炎症活动分级、纤维化分期与HBVDNA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ALT与性别、年龄、HBsAg、抗-HCV的内在联系。方法对2007年度信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LT不合格率在男性26~45岁年龄段较高,且表现高于同年龄段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抗-HCV阳性标本的ALT不合格率明显高于HBsAg、抗一HCV阴性标本的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献血知识宣传及ALT筛选,可有效避免血源浪费、控制经输血途径感染和传播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小型血站在仪器、方法、成本等方面合理选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方法。方法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定值样本和可疑样本分别用全自动生化仪,半自动生化仪、酶标仪方法进行测定,酶标仪方法选用丙酮酸氧化酶法,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在准确度、精敏度、成本方面的差异。结果定制样本:三种检测方法中,全自动生化仪的精确度、精敏度最高,成本也最高,半自动生化仪的准确度、精敏度、成本居中,丙酮酸氧化酶法酶标仪的准确度、精敏度和成本最低。将全自动生化仪的检测结果与半自动生化仪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将全自动生化仪的结果与丙酮酸氧化酶法酶标仪的结果进行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测ALT的最好方法是全自动生化仪,但是由于全自动生化仪成本较高,而半自动生化仪的检测结果与全自动生化仪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所以中小型血站可采用丙酮酸氧化酶法酶标仪进行初步测定,半自动生化仪复检,应用酶动力学法进行ALT的自动定量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9.
<正>招飞体检中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检查是肝功能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而且该项目淘汰率较高。笔者对山东、河南两省2005年605人和2006年542人的ALT检测中的异常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肥地区对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进行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转氨酶)快速检测的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08~2011年上半年ALT检测不合格率以及因此而造成的血液报废情况;对比分析部分采血前进行ALT快速检测后,ALT检测不合格率以及增加ALT快速检测须增加的支出和因血液报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情况。结果 ALT检测不合格率达4%左右,占全部检测项目不合格75%以上,一组实施ALT快速检测(16 651份)采后ALT复检不合格率为0.09%,未实施ALT快速检测组(266 748份)复检阳性率3.28%,二者有显著差异(χ2=531.78,P0.000 1),另一组实施ALT速率法检测组(12 295份)采后ALT复检不合格率为0.08%,未实施ALT快速检测组(11 741份)筛检阳性率4.75%,二者有显著差异(χ2=567.98,P0.000 1),ALT检测不合格不仅造成宝贵的血液资源的浪费,而且还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结论合肥地区在无偿献血现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快速检测能够降低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保证临床输血安全;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还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